进化论和特创论的三次大辩论
创 世 论 与 进 化 论 的 世 纪 之 争 ——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

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二十世纪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概述张增一在二十世纪这个“科学的世纪”里,尽管由于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一些国家先后发生了社会性的反科学运动,例如纳粹德国对相对论的批判、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以及中国大陆在“文革”期间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的批判等等,但是,在科学最为发达、最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美国却发生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反进化论运动,并且至今仍未结束。
与其它反科学运动不同,美国的这场反进化论运动既非出于科学上的无知,也不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
而且,在这场争论中,双方都借助了法律程序捍卫己方的论点,从而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用国家法律来禁止或捍卫一个具体的科学理论的一系列事件。
本文试图对这场争论的发展线索进行梳理,希望引发人们对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予以更多的思考。
一、基要主义的兴起与二十年代的反进化论高潮作为一种保守神学思潮,基督教基要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
坚持从字面上解释圣经来抗拒现代性是基要主义的出发点和宗旨。
在1910—1915年间,阿姆齐·狄克逊(Amzi.C. Dixon)组织出版了12卷本的小册子《基本原理》(The Fundamentals),平均每册的发行量大约25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目的是向大众宣传清教徒的基要主义教义,重申《圣经》的绝对权威,坚持《圣经》中的话句句都是真理,但几乎没有涉及到反进化论方面的内容。
1基要主义者从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转变到反对进化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公共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发展迅速,使更多的人关心中学教科书的内容。
据统计,1890年美国在校中学生的人数大约是36万,1910年超过110万,1920年又增加到250万。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的出身于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子女进入学校读书。
其次,德国军国主义的出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严重灾难,使一些保守的基督徒误认为是进化论所导致的结果,并且把伦理道德的丧失和社会对这类行为的容忍也归结为进化论带来的必然结果。
进化论和特创论的三次大辩论

进化论和神创论的三次大辩论Dsezwx18世纪以前神创论一直占有着至高无尚的地位,神创论认为:地球及其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创造出来的,并且一经创造不再改变。
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创论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冲击,进化论思想开始出现了,法国学者布丰(1707-1788)曾指出:地球上的生物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功能。
这显然与基督教的教义相悖,在教会强大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公开收回自己的观点。
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在此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围绕着进化论的确定和发展,曾经展开过三次著名的大辩论。
第一次大辩论发生在1830年的法国。
辩论的一方是拉马克的同事和支持者圣提雷尔,另一方是进化论的反对者居维叶。
居维叶是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的创始人,他用灾变论来解释不同地层中出现的不同化石,他指出:每隔一定时间地球就发生一场大灾难,灾难过后许多生物灭绝了,又重新产生一些生物,地层中看到的各种生命化石,是多次灾变后留下的生命痕迹。
居维叶的学生又解释说:新产生的生物是上帝重新创造的。
拉马克则认为:环境的改变能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决定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其基本法则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化石是那些不适应环境而死亡的生物。
由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有许多错误,对许多问题不能自圆其说;又由于当时发掘出来的化石种类太少,不足以填补不连续的物种间的空白;也由于圣提雷尔对理论的概括和具体解释都比较差,所以这次辩论居维叶获胜。
第二次大辩论发生在1860年的英国。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引起广泛的关注。
宗教界不能接受这种“人不是由上帝创造而是由猴子变来”的观点,于是展开了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论战,开始是在报纸杂志上,最后导致短兵相接,并于在1860年6月30日在保守派的大本营牛津大学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辩论的一方是学术界和宗教界的两巨头——大名鼎鼎的比较解剖学家欧文和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另一方是“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他不仅是达尔文主义的忠实卫士,为进化论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演说家。
辩论百年之谜:是进化还是创造?

"进化"和"创造"是关于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两种对立观点。
下面我将提供一些关于进化和创造之间的辩论内容:
进化观点(Evolutionary Viewpoint):
- 进化理论认为,生命在地球上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从简单的微生物发展到复杂的生物形态。
这个过程由自然选择、突变和遗传机制等驱动。
- 进化观点强调基于科学证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化石记录、遗传信息、共同祖先和物种分化等。
- 支持进化观点的科学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以及现代合成理论。
创造观点(Creationist Viewpoint):
- 创造观点认为生命是由某种超自然力量或神创造的,它强调宗教或神学信仰的角度。
- 创造观点主张存在一个或多个造物主,他们按照特定的方式设计并创造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 支持创造观点的主要来源是宗教经典、神话传说和个人信仰体系。
辩论关于进化和创造之间的核心争议在于它们的基础和证据。
进化观点依赖于科学研究和实证数据,而创造观点基于宗教信仰和个人体验。
由于这两种观点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信念,因此辩论往往具有复杂性和主观性。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界普遍接受进化理论作为生物多样性形成和演化的主要解释之一。
然而,个人对待进化和创造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可能会因个人的信仰、文化和背景而有所不同。
在辩论中,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思维态度、尊重不同观点并使用合理的论证和科学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同时,要意识到进化和创造是复杂而广泛的话题,在辩论中可能无法囊括所有相关的观点和证据。
生命起源的辩论辩题

生命起源的辩论辩题生命起源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问题,自人类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们。
关于生命起源的辩论也从未停止过,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们都在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生命起源的辩论辩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进化论 vs. 神创论。
在生命起源的辩论中,最为激烈的争论之一就是进化论和神创论。
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于单细胞生物,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发展成为多样化的生物。
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石,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进化论持怀疑态度。
相对而言,神创论则认为生命起源于神的创造,生物的多样性是由神创造的。
这两种观点在生命起源的辩论中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
在生命起源的辩论中,化学过程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了一些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
米勒-尤里实验是一个著名的实验,通过模拟早期地球的环境,成功合成了一些氨基酸,这为生命起源提供了一些证据。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早期地球的环境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可能是生命起源的前体。
然而,尽管有这些实验的结果,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三、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在生命起源的辩论中,还有一个有趣的议题就是外星生命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地外生命的证据,但目前尚未找到确凿的证据。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宇宙中可能存在一些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这些行星上可能存在着类似地球的生命。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起源的新思考,也为生命起源的辩论增添了新的议题。
四、生命起源的哲学思考。
除了科学研究外,生命起源的辩论还涉及到哲学领域。
哲学家们通过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对生命起源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
有些哲学家认为生命的存在是一个偶然,没有特定的目的,而有些哲学家则认为生命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是宇宙的一部分。
这些哲学思考为生命起源的辩论增添了更多的维度,也让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关于进化论的法庭辩论

关于进化论的法庭辩论上世纪20年代,田纳西州是个具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地方,基督教徒在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
该州还是最早通过反进化论法案的少数几个州之一。
不仅如此,以民主党领袖威廉?杰淋?布莱因为首的圣经派还竭力把他们的影响扩大到南方诸州,企图最后使国家受制于宗教。
1925年7月,一场酝酿已久的科学与宗教的大辩论在代登田纳西州一城市法庭上展开了。
起因是里尔郡中学教师约翰?施柯普斯向学生讲解人是从猿推进化来的。
法庭以违背“圣经宣扬的人的神奇诞生”为由,拘捕了施柯普斯。
圣经派领袖人物布莱因亲自出任此案的检察官。
舌战大师丹诺,主动担任被告的辩护律师。
丹诺向法庭陈词:如果以诚实而公正的方式解释宪法,则田纳西州没有权利把圣经作为一本圣书传授,就像可兰经不是一本圣书,摩门、孔子的《论语》、佛陀的经典、爱默森的散文,或人类灵魂在困恼时求取安慰和佑护的一万本书中的任何一本,都不是圣书。
我知道,世界上有千百万人在困恼时从圣经中得到安慰,在痛苦时从圣经中得到解脱。
我绝不会做任何事情,去除圣经。
对于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类的宗教,我的感觉都完全一样。
如果任何人在此生中发现什么东西可以为他们带来安慰、健康和快乐,我认为他们就应该拥有它,我对他们完全没有苛责。
但圣经并不是一本书,而是26本书合在一起的,写作时间大约在1000年,其中有的较早,有的很晚。
它主要是一本宗教和道德的书,而不是一本科学的书,从来就不是,写的人从来就不想使它成为科学的书。
他们把“知道得比我多”认为是一种罪行。
他们颁布一项禁止科学的法律。
这条法律规定:在公立学校中教投有关人种起源的内容,违反圣经中的神圣内容,是犯罪行为。
这条法律命名圣经成为一种尺度,用来衡量每个人的智力和学问。
你的数学好吗?请翻到以赛亚书的第二章。
你的哲学好吗?请看撒母耳记第三章。
你的化学好吗?请看申命记第三章第六节,或者说及硫磺的任何部分。
心智所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必须接受一种宗教的检验。
我的司法部长朋友说,施柯普斯应知道他因为什么而赶来这里,我也知道他为什么来这里,他来这里是因为无知和正在蔓延的偏见以及两者强有力的结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12-1《自然选择的证明》【优质课件】

自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文章中的重要词语。 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概括段意
第一段:提出论点: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的变异种,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 第二段:从事理上推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合理性。 第三段:物种起先是以变种形式存在,可以解释同一属内的许多物种很 繁盛、有大量变种等生物现象,而特创论则不能解释。 第四段:自然选择可以解释生物的演化、改良、灭绝,以及可以规划大 小不等的类群等生物现象,而特创论则不能。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A.“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错,原文“美国著名 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
宇宙’的概念”,“进一步”应为“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 观点的发展完善”。
7.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D.“使人类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 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令人莫衷一是”错,原文只是说使问题“发 生了转义”,即有了另外的解释。
文章主旨
文章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并 列举大量科学考察所得到的 事实,充分证明了自然选择 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 观点,有力的驳斥了特创论 的观点。
பைடு நூலகம் 深度探究
把握观点,体会逻辑
1.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章的基本观点及主要观点, 指出它与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基本观点:自然界生物存在自然选择。 主要观点:①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 等的类群。
③特创论认为各种生物之间并没有任何亲缘关系;而达尔文则
认为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
4.文章第5段说“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这句 话如何理解?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1)这句话是说自然界生物微小的变异是十分频繁的,但是生物巨 大革新是非常罕见的。 (2)①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②高地上的鹅 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具有蹼状脚;③一种像鸫的鸟却能潜水并取 食水生昆虫;④一种海燕却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
进化还是创造:辩论生命的起源

在人类探索生命起源的问题上,长久以来存在着两种主流观点:进化论与创造论。
进化论认为生命通过自然选择等机制逐渐演化而来,而创造论则认为生命是由某个高于自然规律的超自然力量所创造。
这两种观点代表了科学与宗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互相碰撞、交互影响,构成了关于生命起源的激烈辩论。
首先,我们来看进化论。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生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十亿年前的地球初期。
当时的地球环境极其恶劣,充满了火山爆发、空气中毒和强酸性等等极端条件。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开始形成,并逐渐组合成了更复杂的分子。
这些分子通过自然选择的机制,逐渐进化出了更高级别的生命体,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多样化的生命。
进化论的支持者认为,有机物能够在极端环境下自发生成并进化,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例如,实验室中的米勒-尤里试验就在模拟地球早期的大气条件下成功合成了一些简单的氨基酸,这为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此外,化石记录也显示了数以亿计的物种在地球历史上出现和消失的过程,这表明了物种的演化过程。
然而,进化论也有其限制和争议之处。
例如,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详细解释最初的生命是如何从无机物产生的。
此外,进化论无法回答生命起源之前的问题,即最初的有机分子是如何形成的。
尽管科学界一直在努力研究这个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创造论。
创造论认为,生命的起源是由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创造的,这种超自然力量通常被称为上帝或造物主。
首要的创造论观点是生命的复杂性无法通过自然选择等机制解释。
生命体内众多的有机化合物、复杂的器官和精密的遗传信息系统都被认为是上帝创造的结果。
创造论的支持者相信,生命的起源背后存在着某种智慧和设计。
他们认为,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超出了自然界所能解释的范围。
此外,创造论也提供了信仰和宗教文化的支撑,对于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创造论也受到了科学界的质疑和批评。
科学方法追求证据和实验,而创造论的主张在科学领域中无法得到直接证明。
赫胥黎的大辩论

一、赫胥黎的大辩论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向来游人如织。
在那段我有幸在其中工作的日子里,早已习惯了无视各种恐龙骨骼与矿物标本,直达二楼后厅的标本室。
正如其他自然历史博物馆一般,牛津馆也有一个巨大的不为游人所知的标本厅。
阴气袭人的长廊里,两人多高的标本柜绵延好几百米,每打开标本箱的一个抽屉,便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生物世界。
我搬着梯子来回翻箱倒柜,贪婪得像寻求宝物的大盗。
博物馆门前的草地素来是游人野餐之地。
草丛中更有石刻的恐龙脚印,以表示该地的恐龙足迹遗址。
如果可以躲开孩子们在恐龙脚印中的奔跑跳跃,避开一群群美国高中生的列队合影,便可以找到草地上一块不起眼的石碑。
它记录着1860年6月30日,赫胥黎在博物馆里所进行的一场大辩论。
这一个原本平常的讲座,影响深远,流芳百世。
这场辩论的地点正是在我工作的标本厅与图书馆。
我兴冲冲地转遍了楼层,却没有任何的标识,只得悻悻而归。
博物馆一百多年来,并未有大的改变或整修。
想来脚下这沧桑得发黑的木地板,也曾被参与辩论的人们吱吱呀呀地踩过。
那时的贵族科学家都华服革履,神职人士则一身黑袍,女士们穿着大摆裙,手里还拎着绣花蕾丝的小扇子。
这其中,包括一位志得意满的中年人:赫胥黎。
1825年,赫胥黎诞生在伦敦西部的伊灵区。
巧的是,我在伦敦求学的宿舍也在这个区域。
如今的伊灵区有多条地铁与铁路直达伦敦市中心,虽位处伦敦2-3区,却也交通便利。
中产阶级与移民们聚居于此,各个大型小型的商场也纷纷扎堆,每日行人熙熙攘攘,显得繁荣却有些乱。
这种状况已经维持了百多年了。
在赫胥黎出生的年代,伊灵区通往伦敦市中心的铁路刚刚修建完毕,街道上酒吧林立,许多中产阶级在此生活,这其中就包括赫胥黎的父母。
赫胥黎的父亲曾是伊灵区一所学校的数学教师,赫胥黎也在这所学校里学习了两年。
然而,学校关闭,父亲失业,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十岁的赫胥黎也失学了。
聪敏好学的他决定以自学来完成自己的教育。
通过广泛阅读,他自学了地质学、逻辑学、哲学、神学、德语、拉丁语与希腊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论和神创论的三次大辩论
Dsezwx
18世纪以前神创论一直占有着至高无尚的地位,神创论认为:地球及其生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创造出来的,并且一经创造不再改变。
随着科学的发展,神创论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冲击,进化论思想开始出现了,法国学者布丰(1707-1788)曾指出:地球上的生物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功能。
这显然与基督教的教义相悖,在教会强大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公开收回自己的观点。
1801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在此以后的一百多年里,围绕着进化论的确定和发展,曾经展开过三次著名的大辩论。
第一次大辩论发生在1830年的法国。
辩论的一方是拉马克的同事和支持者圣提雷尔,另一方是进化论的反对者居维叶。
居维叶是古生物学和比较解剖学的创始人,他用灾变论来解释不同地层中出现的不同化石,他指出:每隔一定时间地球就发生一场大灾难,灾难过后许多生物灭绝了,又重新产生一些生物,地层中看到的各种生命化石,是多次灾变后留下的生命痕迹。
居维叶的学生又解释说:新产生的生物是上帝重新创造的。
拉马克则认为:环境的改变能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决定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其基本法则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化石是那些不适应环境而死亡的生物。
由于拉马克的进化观点有许多错误,对许多问题不能自圆其说;又由于当时发掘出来的化石种类太少,不足以填补不连续的物种间的空白;也由于圣提雷尔对理论的概括和具体解释都比较差,所以这次辩论居维叶获胜。
第二次大辩论发生在1860年的英国。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引
起广泛的关注。
宗教界不能接受这种“人不是由上帝创造而是由猴子变来”的观点,于是展开了关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论战,开始是在报纸杂志上,最后导致短兵相接,并于在1860年6月30日在保守派的大本营牛津大学引发了一场大辩论。
辩论的一方是学术界和宗教界的两巨头——大名鼎鼎的比较解剖学家欧文和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另一方是“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他不仅是达尔文主义的忠实卫士,为进化论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演说家。
到场的700多名观众大多数都对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怀有敌意,他们想亲耳听听两大巨头是如何将达尔文的斗犬撕成碎片的。
赫胥黎不畏强手单刀赴会。
辩论会开始先是著名解剖学家欧文发难,而后是主教威尔伯福斯趾高气扬地走上讲台。
对进化论毫无所知的主教先是煸动听众的宗教感情,将达尔文的理论攻击一番,然后转向赫胥黎,居然斯文地问道:“请问这位自己是猴子后裔的先生,与猴子发生关系的是您的祖父还是您的祖母?”主教尖刻的语言立即引起了台下的共鸣。
冷静的赫胥黎从容自若地走向讲台,侃侃而谈,先是通俗地讲解了进化论,用科学事实征服观众,然后针锋相对地指出:“关于人类起源猴子的问题,当然不能像主教大人那样粗浅地理解,它只是说,人类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
”揭露了主教的无知,最后转向主教犀利地说道:“倘若问我是愿意要一只可怜的猴子当祖父,还是要一位天赋既高,又有权势,但只想在严肃的讨论中用他的天赋和权势说些嘲笑话的人当祖父,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赫胥黎把威尔伯福斯驳得哑口无言,威尔伯福斯当时退出会场。
这场精采的大辩论以赫胥黎的胜利载入史册。
第三次大辩论发生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戴屯镇。
1925年3 月
21日美国南部的田纳西州法律(史称布特勒法)规定:教师在学校传授进化论是违法行为。
神创论者用法律,把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的中学教师判为有罪,导致1925年7月13日在法庭上爆发了一场辩论,这场辩论持续了八天。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是较复杂的科学假说,对于普遍人来说,却总是落到“人是猴子变的”,这个并不准确、却又形象的比喻上。
因此,此案被称为“猴子审判”。
此案的被告——斯冠普虽然是位普通教师,但被告主律师却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律师、无神论者哥伦斯-戴洛,原告主律师是美国原基督教的“教皇”、三次代表民主党竞选美国总统的威廉-布莱特,整个案件又有美国伟大的记者门肯报道、分析,现场听众一度达几千个人,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电子通讯向外现场直播审判过程。
辩论中戴洛的演说,尽管没有布鲁诺、伽俐略面对死亡威胁的悲壮,却也同样铿锵有力。
这场辩论使神创论者一败涂地。
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斗争并没因为三次大辩论而结束,只不过神创论者的气焰不再嚣张,进化论已经被广泛接受。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化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
参考文献
1段小刚,何孟元. 生命科学探索.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179~197.
2林崇德,姜璐.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2版.
《科学. 技术》卷338~339.
3申斯乐.,刘子贵.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20~29和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