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2014.01)word版
广东省东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word版)

广东省东莞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广东省东莞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徜徉场院通畅敞开供应为虎作伥B.散心蹒跚嬗变煽风点火禅让之礼C.劲头镜头尽量弱不禁风不胫而走D.花卉恚恨颖慧不容置喙风雨如晦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时任东莞市永益食品有限公司出纳的吴燕锋,因炒股亏了钱,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货款,在月底平账时利用“拆东墙补西墙”之术规避会计的监督。
B.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再携新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亮相香江,主要演员的表演不瘟不火,确保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质量。
C.大家直奔老店,一口气点了几个招牌菜,都被告知食材用完了,只好点了地瓜藤、酸菜、黄瓜等,没想到老店的厨师很厉害,几种简单的食材让大家吃得甘之若素。
D.周末和几个朋友带足了宿营所需的用具和食粮,怀着一种寻幽探胜的心情,沿着韶乳线前往韶关乳源大峡谷作一次艰苦的徒步穿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有关部门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运动员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只是完成了空间站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是交会对接实验,这是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关键技术。
C.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等问题,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D.老教师语重心长地对实习生说:“当你想要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去改变一个人时,记住不要采取攻击,而要给予他关怀和温暖,这样往往更加有效。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日月山是农牧区的分水线。
;。
在这八月的高原上,远望起来,,,绘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
,。
,又曾流传着多少英雄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呢。
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

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歼.灭/信笺.韵.律/谙.熟暴.殄天物/一暴.十寒B.蛊.惑/商贾.云霄./剑鞘.方兴未艾./自怨自艾.C.瓦砾./罹.难毗.邻/纰.漏供.不应求/供.认不讳D.市侩./反馈.挑衅./抚恤.淡泊.明志/漂泊.无定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依靠键盘来书写,人们的手写能力不断蜕化,“保护汉字”迫在眉睫。
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受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A.传承 B.蜕化 C.迫在眉睫 D.危言耸听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目前万众瞩目的球队,恒大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里皮对此进行了解读:“球迷们对本场比赛的关注度空前,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B.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在10月3日深夜发布的一项声明中宣布,因联邦政府关门,难以前往国外访问,奥巴马总统取消了出访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C.据了解,本届国际音乐节将以展现瓦格纳、威尔第等五位不同时期的作曲大师艺术成就当作主题,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奉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D.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市负责人对自贸区成立后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等五个方面布置了具体任务和相关要求。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艺术须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分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
②图画所不能描绘的,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意。
③它的节奏的起伏,音调的宏纤,往往恰合人心的微妙的变化。
④英国文艺批评学者佩特说过,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力求逼近音乐。
⑤这个道理是一般美学家所公认的。
2014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
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试题及答案分析 粤教版高三总复习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试题及答案分析粤教版高三总复习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语文卷)语文试题分析广州市中学语文教研会高三中心组前言2014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题,语料形式丰富多样,内容贴近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涉及人物传记、哲学审美、文学作品、名家访谈等,有助于多方面、多层次考查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情况,符合新课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高中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从总体上看,今年的语文试卷有以下特点:第一,整体保持稳定,积极引导教学。
今年全卷阅读量约为9004字,比去年8286字略多。
全卷的整体结构、基本考点和能力考查等方面保持了历年的面貌,与2007年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广东高考试卷基本一致。
2014年语文高考全卷6大题,24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
考生须回答共18小题的必考内容和3小题的选考内容,合计回答21道小题。
各板块题量、分值比例保持不变。
语言文字运用6题,共24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6%;古代诗文积累与阅读7题,共3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23%;现代文阅读4题,共16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1%;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3题,共15分,约占全卷分值的10%;写作1题,共60分,约占全卷分值的40%。
全卷的考点设置与历年基本相同,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和素养。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稳步发展。
因此,相对稳定的高考方向,对中学的一线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第二,局部变化调整,体现创新精神。
在保持整体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一些试题的题型和内容上有了新的变化:语言基础知识考查中,词语辨析试题没有延续2013年对现代汉语虚词的考查,回归到2012年考查现代汉语实词的形式,形成现代汉语虚词和实词轮考的特点;文言文阅读今年变化较大,其中文言虚词的考查出现重大调整,由延续多年的文言虚词组对辨析的形式,改为选择最恰当的虚词填入对应语句的形式。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参考答案及作文点评

2014年高考广东卷语文真题、参考答案及点评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参考答案】A 仍旧是自主命题以来稳定的考查形式,四项三列,分别考查形近字、音近字和多音字。
同时延续上年的小变化,引入成语的考查,仍旧是两组成语。
B中xiá、C中dí、D中fǔ。
D,"俯仰"考查了两个第三声相遇,前者发第二声的经典知识点。
A.chěng/pìn shù/sùsài / sâ B.xiáâ/ y âfǒu/ pǐ C.bàng/páng dílěi / lâi D.shân /chān fǔxiān/xiǎn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
2014年广东省高考卷(语文)

2014年广东省高考卷(语文)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2.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所见的第一位仙姑是?A. 警幻仙子B. 绛珠仙子C. 碧痕仙子D. 瑞珠仙子A. 画蛇添足B. 亡羊补牢C. 狐假虎威D. 完璧归赵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哪部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荀子》5.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中,宋江是第一个上梁山的好汉。
(×)2.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句话是正确的。
(√)3. 《离骚》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抒情长诗。
(√)4. “四大名著”指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青青子衿,______。
”(《诗经·郑风·子衿》)2. “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发生在______。
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 “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
2.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3. 请解释“文以载道”的含义。
4. 请列举唐代两位著名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
5. 请简述《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2014年高考语文调研试卷参考答案精品文档5页

2014年高考语文调研试卷参考答案2014年高考语文调研试卷参考答案 1.C(A.“薄”bó,B.“为”wèi,D.“绻”quǎn) 2.D(A.知――支;B.结――节,愁――筹;. C奕――弈)3.B (A.左右为难: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无论怎样做都有难处,与“最感”矛盾。
B.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困的生活。
C.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D.不绝如缕: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
比喻情势危急。
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4.D(A.应为“海外华人聚集区”。
B.“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交叉。
C.“开放”应在“下一批”后。
)5.B(A.嫩手、白手后用逗号。
C.三个分号改逗号。
D.括号里的“杂志”后去掉句号。
)6.B(A.原文为,探讨的是“某种永恒不变的东西”。
C.原文为“在极抽象的形式下进行”研究。
D.强加因果,研究数学本身的局限性与“认识人类自己”无直接因果关系。
)7.B(偷换概念,原文强调数学论点只能依赖“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
)8.C(“这种文化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原文无据。
)9.C(佐:补充。
)10.C(③救灾手段;⑤对张公评价。
)11.D12.(12分)(1)张公把囚犯迁到地势高的监狱,命令众多差役警戒,不恭顺的就得到规定的惩罚。
(重点字:徙、戒、恭、常)(2)中等家庭以下的百姓,看见城墙房屋完好,却不清楚材料出自什么地方,见工人们聚集解散,却不见官吏找到自己。
(重点字:中家、完、合散、及)(3)埋怨多了,官吏开始高傲自喜,百姓一同诽谤嘲笑他,官吏却不清楚。
当官却不清楚为政之道的,他加重困扰百姓多数都是像这样的。
(重点宇:病、相与、而、重)13.(8分)(1)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及景,写景生动活泼。
表现诗人对山林的亲切和归隐的怡然自得之情。
(4分)(2)“闭”字语意双关,表面上写诗人乘着晚照进山,关隘之门将闭,而实质表达诗人与世俗断绝交往之意。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业考模拟考(语文)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学业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5分)①‚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这一连串的自我追问是长存于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哲学命题。
家谱,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线索。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同宗共族的血缘集团用来记载本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
它□□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②第一部家谱是什么样子?修撰于何朝何代?是官修还是私修?因为缺乏记载,至今不得而知。
据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宗法制度的体现。
上古,尤其是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如西周,统治者的儿子们谁能封王、袭爵,一排家谱便一目了然。
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
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到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的现象。
③中国古代是宗族社会,家族关系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社会关系,是一个人的‚根‛,关系到一个人的身份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的体现就是在家谱中占有一个位置。
修宗谱与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订族规等共同组成的宗族制度,形成了当时社会最基础的民间自治体系。
家谱不仅把同宗凝聚在一起,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构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其所记载的孝敬父母、和睦乡邻、端肃风俗、重视耕读等族规正是中国文化最为重视的,这一点与外国由宗教来构建社会价值体系有根本区别。
④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百姓家族有着丰富的家族故事,这些细微生动的家族史与个人生命史共同编织着中国历史的长卷。
平民化的寻根意识,正以不可小□的力量,从精英阶层走进千万普通家庭。
在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黄卷里,古旧家谱中附着的诸多人文价值正日益显现……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在对生命本体的回溯和关照中,生命变得更加具有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东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整理录入:青峰弦月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歼灭/信笺韵律/谙熟暴殄天物/一暴十寒B.蛊惑/商贾云霄/剑鞘方兴未艾/自怨自艾C.瓦砾/罹难毗邻/纰漏供不应求/供认不讳D.市侩/反馈挑衅/抚恤淡泊明志/漂泊无定2.下列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依靠键盘来书写,人们的手写能力不断蜕化,“保护汉字”迫在眉睫。
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受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A.传承 B.蜕化 C.迫在眉睫 D.危言耸听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目前万众瞩目的球队,恒大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里皮对此进行了解读:“球迷们对本场比赛的关注度空前,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B.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在10月3日深夜发布的一项声明中宣布,因联邦政府关门,难以前往国外访问,奥巴马总统取消了出访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C.据了解,本届国际音乐节将以展现瓦格纳、威尔第等五位不同时期的作曲大师艺术成就当作主题,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奉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D.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市负责人对自贸区成立后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等五个方面布置了具体任务和相关要求。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艺术须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分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
②图画所不能描绘的,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意。
③它的节奏的起伏,音调的宏纤,往往恰合人心的微妙的变化。
④英国文艺批评学者佩特说过,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力求逼近音乐。
⑤这个道理是一般美学家所公认的。
⑥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因为其他艺术只能表现意象世界,而音乐则为意志的外射。
A.⑥②③⑤④① B.④①⑤⑥②③ C.⑥②③④①⑤ D.④⑤①⑥②③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也。
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
其师林公宽勉应乡贡。
既入院,门卒有儒士衣索扶书者,乃叹曰:“是岂士所以致身之意邪?”遂趋出,不复就试。
隐居教授,资弟子束修以为养。
及父母卒,居处葬祭悉遵礼制,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
少多病,其亲忧之,后每读书至《论语》“父母惟其疾之忧”,则必废书而泣。
奉其兄训尤极友爱,训字师敬,尝为盐运司史,以廉能称。
常熟东始人范某,延君与居,教其子。
家东始者十年,弟子信从益众。
及范君没,而所教之子亦卒,因还吴城。
京口有士友孙子翼者,厚于君,而家甚贫,有女及笄,不能嫁,君 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尝许以资助。
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吾与子翼约,其可食言乎?”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
于书无所不读,而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文章非古道不苟作。
至正丙申,师敬为江浙行中书省照磨,谒告还吴。
适外兵薄城甚急,俄闻城陷,即呼其妻并与君诀曰:“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
弟处士耳,宜往避。
”语讫,即拔佩刀欲自刺,家人抱止,方共譬解。
兵入,胁使拜不屈,遂刃其胸,君翼蔽之,乞以身代。
众以君儒冠,掖之于门,复求入,见其兄已殪,伏尸号恸,因并见害,悉投于河。
而广陵成元章素善君,募人求其尸,得于筱桥下,兄弟犹相倚立水中,若抱持然,人咸以为异。
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
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竞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节选自《稗史集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资弟子束修以为养束修:学生入学向教师致送的礼物B.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瞿然:吃惊的样子C.适外兵薄城甚急薄:迫近D.君翼蔽之翼:翅膀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市以进,而.父没则必废书而.泣B.其.可食言乎?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C.父母唯其疾之.忧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D.以.廉能称众以.君儒冠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B.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C.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D.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谦是一个至孝之人,无论双亲在世还是去世,他都谨遵为人子之孝道。
B.常熟东始一个姓范的人,在陈谦的家里住了十年,陈谦教范氏的儿子读书。
C.陈谦是一个注重承诺的人,他曾经答应帮助孙子翼,一定坚持兑现承诺。
D.陈谦与兄长陈训极为友爱,死后依然互相抱持,令世人感到惊异。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①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3分)②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4分)(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陈谦“至孝”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10.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3分) 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2)“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颜渊问仁。
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而由人乎哉?(《论语》)(2)夫天地者,;光阴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孔子被称为圣人还是孔老二?在中国文化中,对孔子的态度一直是历史运动的一个风向标。
始于1960年代的“文革”时期,孔子这一中国文化的象征抵达了这个象征的最低点。
这个昔日中国人立庙供奉、几乎等同于耶稣的圣人,成了一个丧家犬和流氓。
此种情况在其他文明中相当罕见。
孔子其实意味着中国文明的底线,如果孔子都可以随便糟蹋,那么还有谁不可以糟蹋的?“打倒孔家店”的呼声自五四以来就没有断过,“文革”终于修成正果,孔子确实是被打倒了。
他提倡的仁义忠孝之类,在“文革”时代都成为粪土,在今天人们也是半信半疑。
孔子出生于乱世,那个时代礼崩乐坏。
孔子试图为中国建立一个理性的底线,这个底线是什么?就是“克己复礼”。
孔子要建立的底线是“文明”,就是以诗意、审美、道德的眼光处理人类生活的矛盾。
孔子提倡诗教、文教,文教与其他民族不同,孔子用诗书礼乐来为文明设置底线,当然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这个“文明”,就是尊重各种各样的活法,在各种活法之间建立一种文质彬彬的关系,和其光,同其尘。
因此颜回这样的穷人可以在陋巷而不改其乐,千乘之骑的贵族也受到尊重。
人皆可为圣,圣是一种修养,不是等级待遇座次。
道法自然,造物主没有将人造成一个平台,不是电脑那样台台配置一样的软件,人是全字塔结构的,尊卑有序,就是说天才与愚昧的差别是自然的结果。
但是,善是一个平台,人人都可以止于至善,人人都可以文明,无论贫富贵贱。
孔子的底线其实是一种普遍价值。
人类从非理性的黑暗走向理性世界,无非就是建立一种普遍价值。
各民族走向理性之路的路数不同,或视人为原罪,非强力改造灌输理性不能祛魅。
儒学是信任人,相信人,承认人,人之初,性本善。
各文明都要建立理性的普遍价值,而这个价值无论如何表述,它都要止于至善。
如果一种文明居然主张儿子可以杀害父亲,朋友可以王相出卖、告密,那么这种文明就不是文明,只是地方性的怪力乱神。
孔子的文是道法自然的结果,中国思想早就意识到人的普遍性,人有心,有恻隐之心。
食色性也。
这种先验的普遍性使人区别于野兽。
孔子进一步将这种先验的人性理性化了,升华为文明的底线,这就是人与人关系中必须遵循仁、义、礼、智、信、忠、孝、止于至善等等。
孔子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但他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文明的象征,他也是人类普遍价值的象 全品高考网邮箱:jiaoxue@征之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编写的《哲学词典》里就有关于孔子思想的专节,他将孔子作为启蒙运动要宣扬的普遍价值之一来介绍。
最近一百年否定孔子,其初衷或许是否定儒家文化里面的地方性因素,例如那些导致了“男尊女卑”“权力世袭”之类的方面。
这些方面并非儒学的全部,有时候还是“过犹不及”的结果。
但是这一否定孔子的思潮到“文革”成为对孔子的全面否定,全面否定孔子,势必否定普遍价值。
“文革”成为一场摧毁普遍价值、摧毁常识的革命,其悲剧之惨烈我们已经见识。
一百年过去,孔家店被彻底砸烂的结果是什么?就是儒学在今日国人心灵深处已经没有多少权威性。
人们信奉的是“道在屎溺”①,怎么都行,只要能富起来。
近年国内有些提倡儒教的迹象,在我看来都有游戏性质,要么是借儒教玩“比你较为神圣”的自我圣化游戏,要么继续解构孔子,玩世不恭地将孔子进一步流氓小丑化,以正剧的方式。
广义的“后现代”在中国是有传统的,道在屎溺。
但经常忽略:屎溺,并不是道。
今日中国当然需要孔子,严肃地迫切地需要孔子。
需要孔子并非什么复古怀旧,更不是要回到三寸金莲,而是重建普遍价值的必需。
如果其他民族的圣殿、金字塔、先贤祠一座座岿然不动,只有这个民族总是处于那种围观自己的圣贤、经典、常识的狂欢中,充满了历史虚无主义,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被轻视。
西方文艺复兴越过十字军向后看,在更遥远的希腊获得灵感。
我相信,中国文化的复兴也一样,必须在自己的全部经验和历史中总结教训,寻求灵感。
【注】①语出《庄子·知北游》比喻“道”无所不在,即使是在最低贱的事物中都有“道”的存在。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A.“打倒孔家店”的呼声,让孔子的“忠义仁孝”自“五四”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粪土。
B.“克己复礼”是孔子为文明设定的底线,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C.孔子的文是道法自然的结果,所以要对人强力改造灌输理性。
D.庄子提出的“道在屎溺”,被视为广义“后现代”在中国的源头。
E.各民族走向理性的路数不同,因此各文明建立的普遍价值也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