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历史 第4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14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同步课件 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4日本近代化的起航__明治维新学案岳麓版选修1word格式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4日本近代化的起航__明治维新学案岳麓版选修1word格式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预习导引知识点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政治上:破旧立新(1)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2)废除身分等级制,实现四民平等。

(3)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初步建立君主立宪制形式的资产阶级国家体制。

2.经济上:殖产兴业(1)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

(2)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政府扶植私人企业,将大批国营工厂出售给民间大资本家,推动民间企业兴起。

3.文化上:文明开化(1)开办学校,确立“国民皆学”的方针,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

(2)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派遣人员出国留学。

(3)掀起传播启蒙思想的热潮,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4)生活习俗西方化。

知识点三 明治维新的评价1.历史作用(1)对国内⎩⎪⎨⎪⎧ ①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国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对国际⎩⎪⎨⎪⎧ ①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富强之路。

②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2.局限性(1)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2)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

(3)文化上:愚民政策、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

(4)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灾难。

主题一 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史料探究】史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世事见闻录》史料二1853年培理来航史料三 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明治维新教学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明治维新教学案

第 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课标解读】1.关于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分析。

2.明治维新的过程重在分析日本为什么选择武装倒幕这种方式及武装倒幕的过程。

明治维新的过程应重点把握,可以从政治、经济、文教三个方面去分析,着眼点应放在日本近代化的内容上。

3.明治维新的影响,应着重把握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中的地位。

当然,也应注意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

重点归纳、探讨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原因及留给我们的启示。

【基础知识梳理】【预习检测】1.下列对德川幕府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幕府统治机构设置在京都②政治上推行幕藩体制③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2、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4、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C、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全力5、明治政府的哪些措施为推行改革奠定了基础( )①废除藩国,中央直接管辖地方②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③取消等级身份制④取消武士阶级的特权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五条誓文》是 ( )A.改革派的誓言 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C.明治政府改革的施政纲领 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7、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性有()①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影响很大②民族主义甚嚣尘上③藩阀以天皇的名义长期垄断政权④天皇崇拜思想严重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首先以武力叩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是 ( )A.俄国 B.英国 C .法国 D.美国【重点阐释】1.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课件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课件岳麓版选修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背景 1.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1)政治:江户时代,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下。进入19世纪以后, 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是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 现状。 (2)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幕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 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3)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2.黑船来航的冲击 1853年以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日本被迫签订不平等 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知识点三
3.改变政治体制 (1)原因: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满藩阀专制,掀 起自由民权运动。 (2)标志: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3)作用: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它采取了君主立宪制 的形式,但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治。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 着政权。 深度点拨《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拥有绝对实权,内阁对 天皇负责,这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明显不同,实质上是天皇专制统治。 自主思考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的工业化道路有何特点? 温馨提示:由国家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政府大力支持和 扶植。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2.文明开化 (1)教育:确定“国民皆学”方针。教育改革打破了身分等级制度, 取得显著成果。 (2)思想:传播平等自由思想。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对启蒙思想的 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社会生活各方面不断西化。 深度点拨全面学习西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突出特色。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二)后期:“立新” 1.殖产兴业:大力促进工业化 (1)措施: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同时,还致力于 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1871年派使节团赴欧美广泛考察。根 据国情创办国营“模范工厂”。19世纪80年代后,政府转而扶持 私人企业,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还十分重视培养人才。 (2)作用: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 开始,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最新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练习题五十六第1题【单选题】1853年,日本发生了“黑船事件”。

这一事件给日本带来的严重影响是A、缓和了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B、完全丧失独立,沦为殖民地的境地C、促进了日本手工工场的发展D、幕府锁国政策失败,国门被迫打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明治维新前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①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②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③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的统治④英国首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刘天纯在《日奉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

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

”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 )A、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C、政府投资推动近代企业发展D、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相比( )①背景相同②领导者相同③结果相同④直接斗争目标相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治政府建立的新式军队主要“新”在( )A、实行义务兵役制B、仿照欧美建立近代化常备军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所有的军人都接受武士道教育【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

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 )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68年,明治政府公布了著名的“五条誓文”,其中说道:“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1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件1 岳麓版选修1

①英国和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
民族独立战争
③俄国和日本: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④德国:
统一战争
启示:国情不同决定了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合作探究】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日本明治维新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潮流: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力量对比: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强大 政策措施:明治政府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改革者素质:改革者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国际环境: 列强集中侵华,国际环境相对宽松
图 二








图三 明治维新时期学校教学情景
三、影响
1、积极:近代化 2、局限:封建残余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思想科学化 民族独立
地主土地所有制 天皇制
愚民政策 军国主义
文明的日本
野蛮的日本
【合作探究】
1、归纳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美、法、 德、俄、日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途径。
【以史为鉴】
美国学者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中写道:“没 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 的挑战面前作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日本人 相对迅速地取得成功,主要不应归功于外因,如西方 的冲击性质或日本国土较小等。因为其他有同样经历 和国土面积的国家,做出的反应却是完全不同的。所 以还是应该从其内部特点去寻找原因。”
新政府面临的四大问题
1、幕藩体制,国家分裂 2、等级森严,社会僵化
巩固政府统治
3、资本主义,受到阻碍 4、民族独立,面临威胁
发展资本主义 摆脱民族危机
明治天皇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3.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 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 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直航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直航岳麓版选修1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直航——明治维新1.有人说,明治维新是日本自身条件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

其中“外部因素”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B.西南大名强大C.民族危机加剧D.倒幕派的形成解析:注意题干问的是“外部因素”,而A、B、D三项都是内部因素。

答案:C2.“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

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

一些武士染上了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身份制度的废除C.文明开化的推行D.土地所有制的变革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了武士生活状况恶化,且“染上了商人习气”,这无疑是受19世纪中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出现的社会现象。

B、C、D三项都是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推行的措施,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3.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 )A.殖产兴业政策B.废除了旧体制C.文明开化政策D.进行军事改革解析:材料中心思想为求学问为国之最急,故有文明开化之策。

答案:C4.日本在向帝国主义的过渡中,没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倒幕中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C.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克服封建专制主义D.日本1889年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原因,明治维新后颁布的宪法规定日本建立近代天皇制,藩阀以天皇的名义掌握着政权,这与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有关,A项是最重要的原因。

答案:A5.下列关于明治维新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政治改革是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的B.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发展经济C.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旧文化D.没有确立对天皇的崇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

最新精选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习题精选三十四第1题【单选题】A、1868年,地税所占比例极低与幕府体制无相关性B、当时日本土地改革的措施是农民出高价购买份地C、1875年,地税比例提高,主要是对外扩张的结果D、税改所获资金,为政府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条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近代史上的戊辰战争,系以倒幕派获胜而结束。

倒幕派获胜的最主要原因是A、倒幕武装战斗力强B、睦仁天皇站在倒幕派一边C、西方列强保持中立D、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无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协助)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做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

”这表明( )A、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C、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D、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日本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A、天皇拥有实权B、资本主义发展充分C、武装倒幕成功D、民族危机没有中国严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导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多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倒幕力量得到天皇的支持B、废藩置县,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掌握政权,大力推行改革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倒暮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实际权力C、联络倒幕派D、把政权奉还给日本天皇【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日本是一个岛国,虽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实力受到重创,但是它在战后却迅速勃兴,成为经济大国。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无答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学案(无答案)

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新课学习】一、背景材料一资产阶级社会的未来使命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在轮廓上),建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使命似乎是已经完成了。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1.材料一中打开中国和日本门户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别是谁?对应的事件是什么?材料二开国后,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一方面,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

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创办西式企业、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整顿财政、广求人才、鼓励西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的门户被打开以后,对当时日本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材料三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略颇有感触。

他说“绝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

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消除封建割据状态。(√ )
提示:日本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削弱各地封建割据势力,加 强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
4.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发展私营企业。(× )
提示:明治政府成立之初,在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时采取创办官 营企业来带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 .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社会生活习俗“西 化”。( × )
问题思考 3 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日本学习德国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制,两者有何共同之处?它们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不同?
提示: 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存在君主、议会和内阁,但两者的君主都 是权力至高无上,议会和内阁不能制约君主的权力。英国在君主立 宪制下,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 位。
主题二明治维新的措施及影响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 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 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 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 ( 在日本人的监督下 ) 从 1875~1876 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 1890 年的 3 000 人左右。然而 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 20 年便出现一 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 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 „„ 武士们衣饰讲 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此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 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 仁义廉耻为何物。
请分析: (1)三则材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探究当时日本 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作者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有些武士染上商 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并探究其理由。 (3)以上变化对日本的封建秩序有何影响?
(4)文化: 洋学的传播, 使人们认识到西方的先进和日本的落后。 (5)思想上:吉田松阴等人主张对内广开言路,改革幕政,对外 通过开国,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民族独立,实现了日 本由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 (6)改革派的形成:一部分下级武士从统治阶层中分化出来,形 成独立的改革派,对内打着“王政复古”的旗号,主张用天皇亲政 取代幕府统治; 对外要求废除幕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驱逐侵略者。
提示: (1)两者都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其实施都是为了防止外 来势力的入侵,维护封建统治;(3)都是严禁本国人民和外国进行交 往和贸易;(4)都造成国家的与世隔绝,成为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上 (1)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把地方置于中央的直接管辖之下。 (2)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了等级身分制和武 士阶级的特权。 (3)制定宪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889 年,颁布《大日本帝 国宪法》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 制政治体制;采取君主立宪制的形式,实际上依然实行专制主义统 治。
重点聚焦 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时代背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改革的必要性:腐朽的幕府统治下的内忧外患阻碍日本资 本主义的发展。 (1)内忧: ①政治:幕藩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经济: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③外交: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2)外患: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
提示: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的关键是培养人才及教育近 代化,因此“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改革教育。
6.日本 1889 年宪法规定内阁对议会负责。( ×)
提示:日本 1889 年宪法规定内阁只对天皇负责,而不对议会 负责。
2 新课堂· 互动探究 主题一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探究讨论 材料一 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中,在 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 „„ 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 家,只能去做佃户。 材料二 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积着财富„„商人 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商人本在社会最下 层,可是到了如今,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里,甚至于商人中已有 了超凌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
2.经济上 (1)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2)推行殖产产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①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同时发展交通运输业 和通讯业。 ②出访欧美,以英、德为榜样,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 发展民用工业。 ③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间企业兴起。 ④培养人才,使之成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课程标准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 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要点: 1.幕府统治的危机。 2.明治维新的内容。 3.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探究问题: 1.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明治维新的措施与影响。
2.影响: (1)经济上: 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 道路,并通过对外掠夺,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逐步发展成为 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政治上:明治政府在推翻旧体制后,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 制度。1889 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文化上: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 化。 (4)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得 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材料二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 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 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 探究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在向西方学习上有何突出特点? (2)材料二说明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 曾出现什么问题?你认为 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 1.明治维新前,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加速 了日本社会的分化。( × )
提示:明治维新前,商品经济在日本的发展,促使自然经济瓦 解,从而加速了日本社会的分化。
2.19 世纪中期,日本“锁国政策”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倒幕运 动。( × )
提示:1854 年,美国强迫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美国 叩开了日本大门,欧洲列强加紧了对日本的侵略,日本闭关锁国的 状态彻底结束。
重点聚焦明治维新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从改革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 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上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而且还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 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保留了大 量封建残余。
3.改革的可能性;日本社会面临着内外的新情况。 (1)内部条件具备: ①政治前提: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社会现状并成为领导 者;武装倒幕,建立了明治新政府。 ②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因素产生和发展。 ③思想条件:中下级武士中的有识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 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外部条件: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 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答案】 (1)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 形成并得到发展。 新兴地主开始出现, 商人逐步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要求改变现状,由维护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一 支反对幕府统治的力量。 (2)不正确。 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的冲击的进 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上,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 (3)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2.改革条件的成熟 (1)改革派确定了武装倒幕的方针,打破传统的身份制,建立新 的武装力量。 (2)1868 年,改革派发动政变,成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 经过内战,彻底消灭幕府势力。 (3)颁布《五条誓文》 ,作为施政纲领。
问题思考 1 19 世纪前期的日本和中国清政府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两者有 何相似之处?
1 知识· 预习探索 新知预习 一、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1.幕府统治的危机 (1)政治: 幕府统治下森严的等级身份制度和幕藩体制的推行导 致社会矛盾尖锐。 (2)经济:土地归领主所有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因素的充分发展。 (3)外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 势; 1853 年, 美国人培理以武力叩关, 迫使幕府开国, 相继和美国、 英国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3.社会习俗上,实行文明开化 (1)改革教育制度,确定“国民皆学”的方针。 (2)介绍西学,传播启蒙思想,福泽渝吉是旗手,提出了“天不 生人上之人, 也不生人下之人”的口号, 被誉为“东方的伏尔泰”。 (3)改变社会习俗, 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问题思考 2 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欧美等国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答案】 (1)①前提条件: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以天皇 为首的新政府。 ②特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结合日 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极端 西化。 (2)①全盘西化,使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渍。 ②对待: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结合国情有选择地学 习,不能盲目照搬。
(2)政治上,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民族 国家;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思想文化上,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打 破,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4)对外关系上,摆脱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富 强之路,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2.局限性 (1)经济上,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地主土地所有制导致农民生活 贫困,严重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2)军事上, 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灾 难。 (3)政治上,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藩阀长期垄断政权,议 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4)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工业发展的 重点是军事工业等重工业;(3)由于日本政府的扶植,大资本家控制 了日本近代大部分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