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精选一百第1题【单选题】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

”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C、君主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有利于科学文化的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如戴。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知识点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
知识点练习
第1题【单选题】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戊戌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

由此可以推知( )
A、近代思想解放进程存在区域差异
B、八国联军侵华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
C、戊戌政变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D、这两件事发生的动机不同结果相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最终并没有采纳维新派提出的“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这主要表明( )
A、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光绪帝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光绪帝从根本上不属于资产阶级的皇帝
D、变革阻力太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有同学在研究某问题时将“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作为重要论据。

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工业革命在亚洲各国扩展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有历史学习小组讨论俄国农奴制改革,小组成员一致认为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进步的,他们这么认为的原因有( )
①它彻底废除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②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③它使许多农奴获得解放,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④它有利于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习题精选

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

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C、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日本三菱企业就是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当时三菱企业从国家获得了一家造船厂、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

当时政府的政策是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当时政府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B、缺乏资金的私人企业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产生的作用或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日本社会性质发生了质变B、彻底铲除了封建残余势力C、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D、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以下是中世纪一段“敕封式”的宣誓词:“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

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据此,这一“敕封式”最有可能发生在( )A、国王与教皇之间B、贵族与贵族之间C、领主与农奴之间D、贵族与市民之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①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缓慢发展③手工工场完全被近代工厂取代④由于农奴没有充分的人身自由,所以劳动积极性不高Aâ‘ â‘¡â‘£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  戊戌变法岳麓版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五第1题【单选题】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总局B、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C、实行铁路国有政策D、准许民间创办报馆,鼓励私人办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合评价A、毛泽东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英、日等国都曾暗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A、帮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推翻清王朝的统治]C、推翻慈禧太后的统治D、与他国争夺在华的利益【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减少阻力。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化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D、社会变革需要重视思想启蒙【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今天北京菜市口是繁荣祥和的,而1898年北京菜市口却承载了一段悲痛的历史。

刽子手操起屠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染红了他们脚下那片多灾多难的大地。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  俄国农奴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2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巩固辅导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种子”是指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度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861年俄国改革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C、俄国的农奴地位有所提高D、封建农奴制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① 促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 )A、农奴起义B、克里米亚战争C、农奴制改革D、十二月党人起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改革中( )①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解放”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②司法改革随着《司法章程》的推行,法律得到普及③地方自治改革后,城市资产阶级代表在地方自治机关中占据主导地位④ 改革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和认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是封建君主制向资本主义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1861年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861年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最主要表现在( )A、近代司法制度的完善B、地方自治制度的建立C、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立宪君主制度的建立【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属于“二一九法令”局限性表现的是( )①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②农民支付的份地赎金总额超过改革时地价的几倍③改革后的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奴役④农奴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彼得大帝1721年罢黜了反对改革、干预皇权的牧首,削弱了教会反对派的力量,确立了管理教会的新体制,以主教公会集体领导代替牧首一人领导。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复习特训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复习特训

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岳麓版
复习特训
第1题【单选题】
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
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
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西汉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明代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的孔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做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

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

据此可知,当时( )
A、士绅积极适应社会潮流
B、绅商主导近代社会变革
C、变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
【答案】:
【解析】:。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  穆罕默德·阿里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3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岳麓版练习题四十八第1题【单选题】穆罕默德阿里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改革措施有( )①创办近代民族工业②建立省、区县、乡、村四级行政机构③省长由中央任免④实行征兵制,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关于马木路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前,在埃及占据统治地位②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③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势力被消灭④18世纪末,马木路克实际统治了埃及,使埃及社会更加动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拿破仑殖民统治冲击封建社会结构的措施有( )①打击马木路克势力②废除包税制③建立食品厂、弹药厂等工厂④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穆罕默德·阿里在大力发展官办工厂的同时,对手工业生产( )A、由政府注入大量资金进行扶植B、严格管理并由政府直接调配其产品C、逐渐并入到官办企业中去D、由政府大力引导并逐渐将官营转为私营【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

”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危及英国的殖民利益;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从印度走更便利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英国实现占领埃及的目的,企图通过的途径是( )A、结束法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由其单独占领B、帮助素丹恢复在埃及的统治C、扶持马木路克势力D、联合奥斯曼帝国赶走法国,再驱逐奥斯曼帝国势力【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B、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C、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的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选项对如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A、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C、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实际上被马木路克控制,主要表现不包括( )A、马木路克单独组建军队B、奥斯曼素丹在埃及各地驻扎雇佣兵C、马木路克担任各地的地方长官D、马木路克基本上架空了帕夏【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和咨议会。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

精选2019-2020年高中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4课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岳麓版知识点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A、明治时期,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B、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政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发展C、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提高,体现了日本社会男女平等D、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国家或地区遭到日本侵略的先后顺序是( )①琉球②朝鲜③台湾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①③②【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是(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1876年,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辩论,他认为日本人以西装换掉古老民族服装是不敬祖先。

森有礼却说:“如果我们的祖先还活着,他们无疑会做我们全部做过的事……大约一千年前,他们改穿中国服,因为他们发现中国服比自己原来的穿着要好。

”这次辩论( )A、展现了日本对中国传统服装的认可B、说明两国对传统服装认识没有差异C、反映了李鸿章支持变革的积极心态D、反映了两国改革者不同的变革取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

所谓“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 )①减少变法阻力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③获得列强的支持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②建立社团③兴办学堂④创办报刊⑤提倡女学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史学界一般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一个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另一个适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其中,适应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D、《海国图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代,康有为将《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传统句读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引起了思想界不小的震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侧面反映了文言文不加标点容易引起歧义的局限性B、体现了康有为借传统儒学阐述政治主张的思想特点C、表明了资产阶级有启发民智以推进民主的思想认识D、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已经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

这说明(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1902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

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 )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B、开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C、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D、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

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回答: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

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

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材料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三: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

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

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的作者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有何不同?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分析更为合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的侧重点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答案】:【解析】:第14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是故真有救国之心,爱民之诚,但言民权自由可矣,不必谈革命也。

然则革命者之言民权自立,不过因人心之所乐而因以饵之,以鼓动大众,树立徒党耳!假令革命果成,则其魁长且自为君主,而改行压制之术矣。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材料二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思想界的变化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完全的失败。

……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即新的思想意识时代。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材料一中康有为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的理由有哪些?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这一思想变化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新阶段”?【答案】:无【解析】:第15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然推之太后之心,未必不愿皇上能励精图治也,未必不愿皇上天下财富民强也。

至法当变不变,未必有成见在胸也。

——摘自苏继祖《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学者马勇认为:晚清政局的糜烂,不能完全怪罪于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是历史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

如果一味把中国的失败都夸大到必须由一两个执政者负责,这种看法无疑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客观标准。

慈禧只是在她的历史角色上做了必然要做的一些事情而已。

有哪个伟大人物能够在这样的思想酱缸中励精图治,挽救大清这艘在怒海惊涛中下沉的破船呢?——《慈禧传》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慈禧太后在变法中的表现?据材料二,概括其主要观点。

结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这一观点。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答案】:无【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