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

合集下载

中医诊脉真的那么神奇吗?搞懂正常人脉象的特点,把脉不难

中医诊脉真的那么神奇吗?搞懂正常人脉象的特点,把脉不难

中医诊脉真的那么神奇吗?搞懂正常人脉象的特点,把脉不难去中医医院看病,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把脉。

我们常常觉得很神奇。

为什么这些医生单纯的把脉,却能发现体内的内脏病变,有的更神奇,还能发现一些难以发现的隐性疾病?但是脉诊真的这么神奇吗?其实如果你知道原理,你就会发现有原理。

人的正常脉搏在古代称为平脉,是健康人没有疾病的脉象。

正常健康的脉象有三个脉象,三个点都能感觉到脉搏。

一次呼吸大约是四五次。

脉象不浮不沉,不太大也不太小,容易放松,轻松有力,节奏一致。

此外,脉象会随着人体活动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正常变化。

中医真的这么神奇吗?首先了解正常人的脉象很重要,那么什么是正常人的脉象呢?正常脉象主要有三个特点,只要我们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一点也不难。

1.有胃这个“有胃”指的不是有食欲,而是有胃气。

有人会说,胃气看不见摸不着。

你怎么知道?其实我们正常的脉象,不是浮也不是沉,不是快也不是慢,而是平静平和,节奏一致,这是胃气的表现。

即使是患者的脉象,无论是浮沉后期,只要有须贺现象,那就是胃气的体现。

脉中有胃气,即平脉,即健康脉象。

这是疾病的开始。

脉中无胃气,多为难治或不治之症。

因此,脉中是否有胃气对判断疾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2.上帝存在神脉在脉中是柔软的,即使是弦脉,也还是有柔软的迹象;脉象弱,只要感觉强,没有完全的虚弱,就可以称之为神。

脉象中的神主要判断疾病的预后。

胃的有无和脉中神的有无都是影响内在平衡的,胃的有无意味着神的有无,所以他们的临床判断几乎是一致的。

3.有根三分,寸寸脉象,沉而取劲,这是根在脉的表现。

既然有根,必然会有“无根”的脉象,这是元神在体内弥散的标志,是病危的表现。

脉象易受四季影响,平脉中会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所以不同季节脉象会有所不同。

比如脉象,夏天会强,冬天会慢;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脉象的差异,北重南细;同一体质的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脉象有差异。

比如宝宝的脉搏几乎是每分钟130次,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什么原理
中医把脉是一种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诊断方法。

中医将人体的脉搏视为体内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反映,在把脉过程中,中医专家会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注意脉搏的节律、速率、力度、深浅以及不同位置的脉搏情况,以获取相关信息。

中医把脉的原理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五脏六腑功能的变化,脉象的特征可以揭示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把脉,中医专家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状况、脏腑功能的平衡或失调、气血的充盈或虚弱等等。

根据脉象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判断,是哪个脏腑发生了失调,并对病人提供相应的辨证施治。

中医把脉的主要原理有以下几点:一是脉搏的桥梁作用,脉搏可以连接人体各个脏腑,反映内外环境对脏腑的影响。

二是脉搏的神经调节功能,脉搏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因此可以揭示神经系统的状况。

三是脉搏的心血管调控功能,脉搏可以反映心脏与血管的状态,进而对心血管疾病作出判断。

四是脉搏的代谢调节功能,脉搏可以反映新陈代谢的情况,检测体内的能量消耗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把脉属于一种经验性判断方法,依赖于中医专家的丰富经验和准确触诊技巧。

它与现代医学所采用的仪器检查方法不同,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中医把脉需要与其他病史询问、观察、舌诊等辅助诊断方法结合,形成完整的中医诊断体系。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中医号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号脉是中医诊断的基础,掌握号脉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

中医号脉的原理是基于中医对人体脏腑经络的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通过气血贯通,脉搏是经络气血运行的表现。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疾病变化,从而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号脉的原理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特点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号脉的方法。

中医号脉的方法主要包括寻脉、听诊、问诊和望诊。

寻脉是通过手指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以感知脉搏的形态、节律和力度。

听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脉搏声音,以了解脉搏的音响特点。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信息,以帮助判断脉搏的特点。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部表现,结合脉搏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这些方法是中医号脉的基本手段,需要医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中医号脉的特点。

中医号脉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细、滑、数、弦、涩、洪等。

细脉是指脉搏细弱,常见于气血不足的病证。

滑脉是指脉搏滑润有力,常见于气血充盛的病证。

数脉是指脉搏频数,常见于热病证。

弦脉是指脉搏有力而紧绷,常见于肝郁证。

涩脉是指脉搏阻滞不畅,常见于痰浊内蕴证。

洪脉是指脉搏弦大有力,常见于实热证。

通过观察脉搏的特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证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中医号脉的应用。

中医号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号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医生进行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

同时,号脉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掌握号脉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中医号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和方法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对号脉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把脉得原理

中医把脉得原理

中医把脉得原理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技术之一。

中医把脉的原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经络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八纲辨证和脉搏运动规律。

首先,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是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联系整个身体内外的通道,它贯穿于脏腑组织、经络、筋骨等多个组织之间。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把脉可以感知身体经络的流通情况,进而判断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

第二,气血理论也是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运行和充盈情况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气血的运行、充盈和质量等情况,从而判断人体脏腑功能的强弱、疾病的轻重。

第三,中医把脉的原理还涉及到脏腑学说。

中医将人体的脏腑视为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主要部位。

每个脏腑都有相应的经络联系,并通过把脉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状况。

例如,通过检测心脏脉搏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通过检测肝脉可以了解肝脏的状况。

第四,八纲辨证也是中医把脉的原理之一。

中医把疾病分为寒热、虚实、表里等八个方面,并通过把脉可以判断患者所属的八纲类型,进而判定病证的性质。

例如,如果患者手脉细滑,可能是阳虚体质;如果脉象浮大,可能是阳盛体质。

最后,中医把脉的原理还与脉搏运动规律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脉搏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种表现,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以及脉象的变化等情况,从而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疾病。

总体来说,中医把脉的原理是基于经络学说、气血理论、脏腑学说、八纲辨证和脉搏运动规律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判断,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人体气血流通情况、脏腑功能状态,进而推断疾病的性质和转归。

中医把脉作为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可以为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也反映出中医学对于人体的独特认识和观察方法。

中医诊脉判断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脉判断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脉判断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脉是根据中医的脉诊理论,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其身体的状况和疾病。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络络通全身,脉象可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状况。

根据脉搏的频率、强弱、润燥、浮沉、有无等特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可能存在的疾病类型、病情轻重和病因。

中医诊脉的原理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辨别脉象:中医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观察其频率、节律、强弱、润燥、浮沉、有无等特征来辨别脉象的变化。

2. 辩证施治:根据脉象的变化,中医医生可以辩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脉象特征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情轻重和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处方。

3. 知识积累:中医医生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不断研究脉搏的变化规律和与疾病的关联,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中医诊脉的原理是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解释脉象,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

现代医学解释脉象,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

现代医学解释脉象,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中国传统中药治疗,很多人都赞不绝口,其实,这些治疗快速依靠需求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当时的中国医学是如何诊断的疾病呢?答案是把脉,也称为且末它轻轻病人动脉压,根据了解病人的脉搏和。

什么!原则脉冲让我们去观传统中国中医脉象已原则早在当国家已经看到了脉诊的例子,并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个公元前五世纪可以充分展示中国传统的中医脉象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代研究证实脉冲,脉冲形式,这取决于血管的心脏,功能,质量和数量的功能。

这三个方面决定了脉冲形状出现改变一些脉动应指的是图像,即脉冲。

第一脉冲可以显示疾病的这三个因素,其次它可以根据其他疾病推断出来。

显然,该脉冲具有存在其客观因素。

心脏是器官形成的脉冲功率,所以第一个脉冲可以反映心脏疾病。

如冠状动脉心脏疾病,脑供血不足心脏,心脏功能差可以通过脉冲来反映。

当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形成,心脏骤停的现象可能,那么脉冲可以通过脉冲逮捕发现。

运动的收缩和舒张血管,充分反映量以及信息和血流的速度质量的变化。

和血管本身,也有一些病变,如动脉硬化等可以由脉冲的脉冲诊断中得到反映。

其中结脉脉搏缓慢脉冲,并且在没有逮捕的规则。

并且可能出现冠状动脉心脏疾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脉搏停止。

其中弦脉脉搏增加血管张力,直静脉侧长。

结实的反映高血压,增加血流阻力,血管壁硬化。

如何时钟脉冲的特征在于脉冲小,浅表和弱,即,瘦弱浮动。

当人体从消化道患流行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腹泻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减少体液,血液不足,体现在静脉可出现滋润脉冲特点。

1 脉冲的方法。

选项是指医师在诊断给患者的时候应该用左手来诊断病人,以右手或左手与右手来诊断患者。

谁是合适的体表时三个手指相同的齐平,示出圆弧状的手指稍微倾斜诊断手指,和45度,并通过保持每月患者的角度,如手指的角度允许啮合紧紧地贴脉搏跳动到现场为了诊脉。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号脉的原理及方法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从中获取患者体内的信息,进而判断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病因等,属于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

中医脉诊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脉搏反映内脏器官活动: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包括心、肺、肝、胆、脾、胃、肾等器官的功能和活动情况。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这些脏器的健康状况。

2. 脉搏反映气血状态:中医认为脉搏反映了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通过触诊脉搏可以判断气血的盛衰、运行是否畅通。

例如,脉搏细弱可反映气血不足,脉搏沉细可反映气血瘀滞等。

3. 脉搏反映病理变化:中医认为一些疾病会导致人体脏器功能紊乱,从而改变脉搏的特征。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获取脉搏的变化,进而推测疾病的发生、定位和性质。

中医脉诊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静脉触诊:先让患者舒张静脉,然后轻轻用手指按在患者的动脉凹陷处,借助手指的触感来感知脉搏的特征。

触诊时可以通过变化的速度、力度、规律性等来判别脉搏的性质。

2. 侧察脉搏:触诊一侧的脉搏后,再触诊另一侧的脉搏,可以对比两侧脉搏的异同,进一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3. 观察脉象:触诊脉搏时可以注意脉搏的形态变化,如脉搏的强弱、快慢、实虚等特点,有时还可以观察脉搏的表面现象,如脉搏的颜色、光泽等。

4. 综合判断:通过以上步骤,医生会综合分析患者的脉搏特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信息,进行脉诊判断,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脉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触诊技巧,因此准确性受到医生个体差异的影响,需要医生进行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学习。

中医把脉能相信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中医把脉能相信吗?有什么科学依据?

中医把脉能相信吗?有什么科学依据?众所周知,中医中药在中国古⽼的⼤地上已经运⽤了⼏千年的历史,经过⼏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在治病、防病、养⽣等⽅⾯,都是确凿有效可⾏的。

⽬前,中医中药已发展分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得以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和应⽤。

作为中医四诊之⼀的把脉,其可信度,理所当然的⽆可置疑。

那么,中医把脉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先说说把脉。

把脉即脉诊,⼜称切诊,是医⽣通过⼿指按压⼈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从⽽达到体察脉象的⼀种⽅法。

脉象分为平、浮、沉、迟、数、实、滑、代等,这是经验的总结,与其说科学,倒也勉强。

不过,我们可以从医学上讲,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其形成与⼼脏的波动,⼼⽓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的盈亏直接相关。

⼼、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液循⾏脉道之中,流布全⾝,运⾏不息,除⼼脏的主导作⽤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如肺朝百脉,肺⽓敷布,⾎液放能布散;脾统⾎,为⽓⾎⽣化之源,⾎液靠脾⽓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肝藏⾎,主疏泄以调节⾎量;肾藏精,精能⽣⾎,⼜能化⽓,肾⽓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

故当脏腑、⽓⾎发⽣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故通过诊查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和推断疾病的预后。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认为,⼈是⼀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处病处处受影响。

患者看中医应避免病情“藏⽽不露”,只给⼤夫⼀只胳膊,希望⼤夫通过脉象说出⾃⼰的病症,甚⾄存有“考验”⼤夫的⼼理。

只有把⾃⼰感受说得“透”,⼤夫才会“切”得准。

因为,中医讲究的是四诊合参,⽽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分复杂,在⼀般情况下,脉症是相应的,“有时病即有是脉”。

但也有脉症不相对应的特殊情况,所以才有“舍脉从证”或者“舍证从脉”的说法。

临床必需四诊合参,才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

简⽽⾔之,我们相信,中医中药必将继承发扬光⼤,中西医结合会更好的为我们健康保驾护航。

关注“家庭医⽣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把脉为什么那么准,其中的奥妙在这里!
今世康 2016-10-06 17:16
对于中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人都赞不绝口,其实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需要依赖于又快又准的诊断方法,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疾病的呢?答案就是把脉,也称作切脉,就是通过用手轻轻的按压患者的动脉,根据脉象即可知道患者的并且。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医把脉的原理有哪些!
把脉的原理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的例子,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可以充分的证明了中医把脉的强大生命力和其重要的科学依据。

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

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

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

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

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

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人体血管的舒缩运动,充分的反映了血液中流动的质与量以及速度等信息的变化。

而且血管的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病变,例如动脉硬化等等都可以反映在脉象上通过把脉诊断出来。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

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

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

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把脉的方法
1.选指
医师在给患者诊断的时候应该用左手来给患者的右手进行诊断或者用右手给患者的左手进行诊断。

诊断的时候三根手指的指端要一样平齐,手指稍微呈现出弓形倾斜,并且和受诊者的体表保持月45度角为宜,因为这样的角度可以让手指的指目紧紧的贴于脉搏搏动的部位以便于诊脉。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桡骨茎突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布指疏密适当。

3.运指
医生运指概括为7种。

(1)举法:指医生用较轻的力量按在皮肤上察脉的方法。

又称为“浮取”、“轻取”。

(2)按法:指医生用较重的力量按至筋骨体察脉的方法。

又称为“沉取”、“重取”。

(3)寻法:有两层意思:其一,寻即寻找,指医生手指用力可轻可重,左右推按,仔细体察脉象,寻找脉搏跳动最明显的部位。

其二,是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取脉的方法,即“中取为寻”。

(4)循法:指用指目沿着脉道的轴上下移动来取脉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体察脉搏的长短。

(5)推法:指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内外推动以体察脉象快慢、力量、趋势的一种方法。

(6)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

(7)单按:用单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

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数、形、势等变化特征。

中医是怎么把脉的
(1)首先要感觉到脉搏的位置,有的轻轻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却需要用力才能摸到,这就分出了浮脉和沉脉。

(2)脉搏的力度,搏动有力为实脉,无力的则为虚脉。

(3)脉搏的频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间脉搏应搏动4次,不足4次为迟脉,超过5次不足7次为数脉。

(4)脉搏的紧张度,如果按下去,感觉像按在琴弦上,强而硬,为弦脉。

如果感觉松弛和缓则为缓脉。

(5)脉搏的均匀度,节律是否均匀,力度、大小是否一致,节律不均匀的就有促脉、结脉、代脉,力度、大小不均匀的有微脉、散脉等。

(6)脉搏的流利度,也就是脉搏来势的流畅程度,脉来圆滑流利为滑脉,往来艰涩为涩脉。

(7)脉搏的长度,也就是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轴向范围的长短,分为长脉和短脉。

(8)脉搏的宽度,即手指能够感觉到的脉动的径向范围大小,分为大脉和细脉。

常见脉象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1.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为阳,为表。

特点为脉搏部位表浅。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浮而中空为芤,有边无中,如以指著葱之象,主失血;浮而搏指为革,中空外坚,似以手指按鼓皮之状,相比芤脉中更空而外更坚,主阴阳不交;浮而不聚为散,按之散而不聚,来去不明,主失血。

2.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为阴,为里。

特点为脉搏部位较深,按至肌肉以下。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

3.迟脉
脉搏缓慢,一息三至或二至[2] (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脉象常迟,属生理状态。

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

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
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

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迟而更代为代脉:缓中一止,不能自还而更代,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妊妇见之不妨。

脉有歇止,止有定数。

主病:脏气衰微。

分析:脏气衰弱,元气不足,使脉气不能衔接。

迟而时止为结脉:脉来缓慢,有不规律的间歇。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淤血。

分析:阴寒内结,脉道气机受阻,故脉来缓慢而时一止。

寒痰淤血,气结不疏,脉气阻滞,故气虚血弱致脉来迟而中止者,则结而无力。

4.数脉
脉搏急促,一息五至、六至(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特点是较正常脉搏至数快,除迟、结、代三脉外其他都可见。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5.虚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6.实脉
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7.滑脉
应指圆滑,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诸证.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均属生理现象。

8.洪脉
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来大去长。

主病:热盛。

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9.细脉
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

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

又主湿病。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10.弦脉
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

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把脉的原理,把脉的方法,常见脉象以及中医是怎么把脉的等有关内容的具体介绍,大家对于中医把脉为什么会那么快,那么准应该都非常了解了吧。

中医的很多手法都是来源实践经验,所以中医诊断才能够做到又快又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