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潜阳大法

合集下载

中医的潜阳大法简介

中医的潜阳大法简介

中医的潜阳大法(三)中医的潜阳大法(三)实证方面的潜阳邪看盛则实,精气实则虚。

实证方面的潜阳之法,指的是邪气实的潜阳方法。

对于邪实的问题,不外是体内的水湿、痰阻、瘀血、二便、食积、气滞等问题。

人体要健康在于气血充足而气机和畅,如有病邪郁滞则气机不畅,于是就造成了五脏失衡,如果病邪阻滞体内,就会化热上扰,造成阳气上亢。

如果病人体质不虚,治疗在于消散病邪就可,但病人体虚,则要在消邪同时潜阳。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热不能散,造成热结体内,但此时病人元气还是充足的,于是治疗上在于通便,于是用“承气汤”;如有瘀血闭结使大便不通的则用“桃核承气汤”。

到了清代的温病学说,弥补了伤寒的不足,考虑到内热会伤阴,于是在养阴清热的基础上通腑泄热(比如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生地、玄参之类的治疗),使通腑而不伤阴。

但是对于阳虚造成气化不利的大便秘结问题,论之较少,古人多以巴豆来治疗,但《千金方》中则用泄下的大黄和温阳的干姜附子结合为用来通阴寒之结,但这些都祛病降气之法,而不是潜阳之法。

潜阳之法针对的是下元肾气亏虚的情况。

实证的潜阳,是肾气亏虚,又见明显的邪实之治。

化湿潜阳化湿,考虑的是一个化字。

有运化、转化之意。

化湿上,前人总结出来主要有芳香化湿和苦温化湿两种方面。

芳香化湿是以藿香、佩兰、苏叶等芳香药的治疗。

芳香药,指的是这种药用我们的鼻子闻着,有明显的芳香气味。

气香能通,湿邪之性粘滞,所以用芳香药来散通郁结气机,使湿邪化开。

而苦温的燥化,则是用苍术、白术、厚朴之类苦味而性燥的药来对抗体内的湿邪。

前人很多本草学中说苦能燥,认为黄连、黄芩之类也算是燥湿药。

这是前人为了说明一个事情而举例罢了。

湿为阴邪,苦寒之药来燥湿,这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本人从大量的临床治疗上来看,如果病人见舌苔滑腻的寒湿之邪而用黄芩、黄连之属的苦寒药,只会更加重湿邪,因为寒药伤阳,阳气一伤,则气化更不利,水湿更甚。

那气是见黄腻苔,用苦寒燥湿的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黄贵华运用潜阳封髓丹验案4则

黄贵华运用潜阳封髓丹验案4则

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及封髓丹组成,潜阳丹出自火神派郑钦安的《医理真转》:西砂仁一两姜汁炒,附子八钱,龟版二钱,甘草五钱;封髓丹首见于元代《御药院方》:黄柏一两,砂仁七钱,甘草三钱炙。

潜阳丹和封髓丹皆为纳气归肾之法,主治命门火衰,真阳为阴寒所迫,上浮不能归根所致的上热下寒之证,吴佩衡等后世医家主张将两者合用,名为“潜阳封髓丹”。

黄贵华教授乃广西名中医,善用《伤寒论》及扶阳学派思想论治内科疑难杂症,笔者在随其临证过程中,亲历该方对少阴阳虚,虚火上浮之证颇见奇效,现列举验案4则如下,以飨同道。

1 痤疮案韦某某,女,29岁。

2016年9月28日初诊。

主诉:面部痤疮2年余。

症见:颜面部泛发痤疮,量不多、色暗,脸色暗沉,乏力,平素易畏寒,曾服滋阴降火、清热解毒类中药数剂但效微,纳可,夜寐欠佳,大便干,小便调。

舌质淡胖有齿痕、尖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拟温肾潜阳,引火归元。

处方:黄柏10g,砂仁15g,肉桂6g,干姜10g,白附片15g(先煎),龟甲30g(先煎),饴糖炙甘草10g,肉苁蓉20g,木蝴蝶20g,鸡子黄1枚(自备)。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2016年10月6日二诊:痤疮色泽由暗沉转红,面色较前红润,夜寐改善,舌脉同前。

予守前方,加五味子15g,以其酸涩收敛之功加强潜阳之力;加菟丝子30g、淫羊藿15g温肾填精。

14剂。

煎服法同前。

2016年10月30日三诊:面部痤疮明显减少,遗留少许色素沉着,纳寐可,二便调。

继服7剂,痤疮已不明显。

按:患者初诊见面部痤疮、大便干、舌尖红、脉细,无不辨为阴虚火旺之证,然虑其易畏寒、舌质淡胖有齿痕、脉虽细但脉位沉,考虑热象为少阴阳虚,阴乘阳位使虚火上浮所致,故予潜阳封髓丹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加用肉桂、干姜,取其辛温之性增强温肾潜阳之力。

此患者大便干结,故用肉苁蓉润肠通便;再加鸡子黄交通心肾,养血安眠;木蝴蝶其性微寒,用在此使全方温而不燥。

服药后患者面色由原来的熏黑暗沉之肾色外露转为红活润泽,面部痤疮亦由暗转红。

潜阳丹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

潜阳丹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

潜阳丹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导读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谊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日潜阳’’(《医理真传卷二》)。

失眠焦某某,男,36岁,素体瘦弱。

一诊:2013年12月19日:失眠1年半,诸治乏效。

刻诊:失眠既难以入睡,又早醒后难以复眠,夜间烦,昼日困,脸色晨苍暮浮红,心悸心烦、梦遗早泄,口干喜温饮,虽饮不解其渴,精力渐衰,记忆力锐降,一年之中似老貌10年。

他医治之以酸枣仁汤等,本医治之以归脾汤加参附姜,未效。

舌淡红苔薄黄略腻,脉沉细弱,右寸略浮。

遂改投郑钦安潜阳封髓丹加减:制附片50克(先煎)细辛10克肉桂1包(免煎颗粒剂,兑服)生龙牡各30克(先煎)炙龟板(先煎)15克黄柏10克夜交藤30克砂仁10克(后下)炒白术15克干姜10克红参10克炙甘草10克:7剂,每天1剂,煎2次,三餐饭后温服。

二诊:2014年2月23日:患者诉效果明显,入睡加快,睡眠时间延长,每夜能睡上3小时,且第一次出现七天内没有遗精,苔薄腻,脉沉弦细弱,右寸仍稍浮。

效不更方,信息处方:原方加炙黄芪30克,再服15剂,服法同上。

三诊:2014年3月18日:疗效巩固,每夜能睡4-5小时,精神振作,口渴消失,遗精消失,早泄改善,舌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沉弦细弱,寸浮不再。

嘱夜服金匮肾气丸,晨服归脾丸善后。

临症心得1、解读潜阳丹与方中龟甲:潜阳丹是《医理真传》中郑钦安方,由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板6克,甘草15克组成。

书中称是补气归肾之法,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其中之一就是失眠。

方解:附子辛热补坎中真阳,补坎阳即为补君火;砂仁宣中宫一切阴邪,中宫通则上下皆通,又纳气归肾;龟甲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妙;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

潜阳述要

潜阳述要

潜阳述要作者:周衡刘熙荣林华胜等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年第12期关键词:潜阳;温潜法;滋潜法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12-0018-02潜阳法是针对阳气浮越上亢的治疗方法,其源于唐代王冰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病之火甚者,尤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火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

”其所述“以火逐龙火”法,便为潜阳法的先河。

造成阳气浮越在外的情况不外两种,其一:肾气虚,下焦阴寒偏盛,迫阳上浮,形成上盛下虚之态。

其二:肾水不足,阳不潜降而浮越在外。

针对这两种情况,在运用潜阳法时,又有温潜和滋潜的不同。

分述如下。

1温潜法肾中元阳又称“真阳”、“相火”、“龙火”、“命门火”、“虚火”、“无根火”等。

一般认为,阴虚则阳亢,是从阴阳互根出发。

经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气虚阳浮之症,乃阳衰不能自秘造成的。

正如虚热有阴虚所致,也有气虚所致。

轻者循某经产生局部症状,如循肾经出现咽痛;循阳明胃经出现牙痛、口臭、口糜;循少阳胆经出现太阳颞部头痛、耳鸣等等……,均为少阴虚火所致。

甚者导致亡阳外脱之证。

气虚是本,治当温补;阳浮是标,治当潜降。

当此之时,以滋阴清热之法治之,虽有缓解症状之小效,然非至善之道。

所以,祝味菊说:“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元,导龙入海,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

”在具体用药方面,温潜法用附子配伍磁石、龙骨、牡蛎等重镇潜降的药物,温阳又潜降,故称温潜法。

代表方剂当属潜阳丹,潜阳丹由西砂仁1两姜汁炒、附子8钱、龟板2钱、甘草5钱四味药组成。

本方首见于《医理真传》,原治“头面忽浮肿、色清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

从原文看,其证为少阴阳虚,真阳为阴寒所逼,上浮不能归根。

方中重用砂仁,纳气归肾,引火归原而为君;肾阳虚,肾水寒逼阳外越,而致火不归原,用附子八钱补真阳以治本,又可壮君火而镇纳群阴同为君药;龟板通阴助阳是谓佐药;甘草补中,土能覆火,使既补之火不致散失,脾肾同治,以助引火归原亦为佐药。

薛一涛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薛一涛应用潜阳封髓丹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1 冠 心 病
案例 2 :患者, 6 女, 0岁, 0 0年 1 21 0月 3 1日初诊。既往有 高血压病 、房颤病史 。患者因 “ 心悸 7年余, 加重 2 d ”前来 就诊 。 刻下 : 闷, 胸 心慌 , 自汗, 活动后尤甚, 面红, 偶烦热, 乏力, 双下肢 遇冷疼痛 , 间盗汗 , 夜 头部及胸部 明显, 偶感腰膝 酸软,
仁 3 、合 欢 花 1 , 服 7剂 。 三诊 时 睡 眠 明显 改 善 , 力 0g 5g继 体
恢复, 心慌 、胸闷仅 发作 1次, 且持续时间短暂。听诊心律不规 整 。心 电图示 :窦性心律不齐 。嘱 以前方制 成丸剂, / 9 g 丸, 每次 1 每 日2次 。 丸, 按 :本案患者禀赋不足, 素体虚弱, 久病伤正, 损心之气 耗
案例 l :患 者 , , 1岁 , 0 0年 1 男 7 21 2月 5日初 诊 。患 者 5
安神定悸。方用潜 阳封髓丹并桂枝甘草龙骨牡 蛎汤加减 :制附 子 1 , 甲 1 , 5g 龟 5g 黄柏 3 , 0g砂仁 1 , 2g炙甘草 1 , 5g 黄连 3 , 0g
桂 枝 1 , 归 3 , 石 英 3 , 2g当 0g 紫 0g 山茱 萸 3 , 骨 、牡 蛎各 0g 龙
年 前因感 冒后 出现 胸前区刺痛 症状, 就诊 时患者胸前 区刺痛, 向后背 蔓延, 活动及 受凉后易发, 胸闷, 气短, 偶有眩晕, 自汗乏 力 , 寒肢冷 , 下肢轻度水 肿, 畏 双 口干鼻干 , 偶有 耳鸣, 咳嗽, 咳 黄痰 , 纳眠可, 小便量少, 便调, 大 舌淡红, 苔薄 白, 脉沉细弱 。 西 医诊断: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中医诊 断:胸痹 , 证属 肾气亏虚, 阳气虚 衰, 血行瘀滞, 虚火上犯 。治宜活血通脉 、温。 肾潜阳 、纳 气 归 肾、利 水消肿 。方用潜 阳封髓丹 并五苓散加 减 :制 附子 2 , 甲 1 , 0g龟 5 g 黄柏 1 , 5 g砂仁 1 , 草 1 , 2g甘 5 g 茯苓、茯苓 皮 各 3 , 0 g 猪苓 1 , 5 g 泽泻 1 , 白术 2 , 5g 炒 0 g 桂枝 1 , 2 g 丹参 1 , 5 g 当归 1 , 5 g 黄芪 6 , 0 g 大枣 1 0枚, 生姜 6片 。水煎服, 每 日 1剂。7剂后复诊时, 患者胸前 区刺痛 明显减 轻, 体力恢复, 小便量增 多, 余症 皆好转 。守方加 白芍 3 , 0 g 继服 7剂。再诊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扶阳派郑钦安老先生潜阳丹《医理真传》
这个配方出自郑钦安先生的,全方由“西砂仁(姜汁炒)附子龟板二钱,甘草五钱”四味药组成。

这个方子的作用在于潜阳宣阴、纳气归肾。

主要适用于阳气不足,肾阳虚浮的病症。

正如郑钦安解说道,“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甲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郑钦安这个方子药味极其简单,这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用药方法有些相似,亦有“药少效宏”的特点。

而“潜阳”一名,来自《易经》,在《易经·乾卦》的象词中就有“潜龙勿用”的说法,而郑钦安此处用潜阳,实际上也是“让阳气归入于肾,不要妄动”的含义。

那么这四味中药为何会有这么奇妙的作用?方中缩砂仁味辛性温,既能温肾下气,能够将漂浮在上的气引入肾中潜藏,且又能化湿行气,宣散中宫的阴邪,为方中君药。

方中附子味辛性热,既能回阳救逆,填补坎中真阳;又能补火助阳,续君火之种;还能散寒止痛,保护真阳火种不灭,为臣药。

方中龟甲为血肉有情之品,既能滋阴潜阳,帮助引阳入阴,又能益肾强骨,有通阴助阳的作用,为佐药。

方中甘草补中益气、伏火互根、调和诸药,为使药。

综合来看,简简单单的四味药,看上去好像极其平凡,甚至是太过简单,但是细细分析却发现其中包罗万象,气象万千,与仲景伤寒之法如争日月。

补阳不如潜阳(精)

补阳不如潜阳(精)

要跟着受损,于是,渐渐的,肾阴肾阳都不足了。当肾阳虚的时候人就会出现手足发凉、腹
中寒冷等情况。 这其实不是脾胃虚寒,而是人的肾阳不足,或者叫
“命门之火不足 ”、“底火不
足”。
怎么办呢?首先要 “潜阳 ”,也就是要把耗散在外的肾阳拉回来,使其回到肾中;同时还要在
滋养肾阴, 只有肾中有精才能留住肾阳, 使肾阳不至于过,可与滋肾丸、封髓丹、潜阳丹。
从此条可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处是 “补肾虚 ”
3、谈小便便时痛甚,口渴饮冷,其淋症乎?非淋症乎?
阳虚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汤、三才、潜阳诸方。。。。。。余意方中再加安桂二、三
钱,以助附子之力,而又能化气,气化精通,热解邪出,何病淋之患哉?如三才封髓丹加安
桂,滋肾丸倍安桂,皆可酌用,切勿专以分利为主也。从此条可以看出,封髓、潜阳丹的用
气更容易耗散,而且,南方城市夜生活丰富,夜寐养阴,熬夜则伤阴。一方面是耗阴过多,
另一方面是阳气耗散过度, 最容易使人体质迅速下降, 甚至精神涣散。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
人,的确需要赶紧温肾,滋阴潜阳,桂附地黄丸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养生丸。
那位同道听了, 也深表同意。后来他告诉我, 他也开始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各种虚寒症了,效
黄丸是最好的药。 如果一味用附子理中丸温脾胃, 那么, 只能增加胃火, 根本不管用。 所以,
我把这条经验总结为 “补阳不如潜阳,温中不如温下 ”。
我在南方老家的时候, 发现这条经验对于南方人来说更好使。 很多蔫蔫的人, 让他吃一点桂
附地黄丸,马上来精神,体质各方面都迅速改善。其原理何在?后来我想,南方天气热,阳
潜阳丹者凡十次,单独提及封髓丹未提及潜阳丹凡四次。
在《医法圆通》中,提及封髓丹凡十二次(其中有封髓潜阳二方或选之条文),单独提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的论述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的论述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的论述
郑钦安关于潜阳时机的心法论述如下:
1. 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阳气未衰,皆可以回阳。

2. 真阳将脱,阴气已盛,皆不能回阳。

3. 阳虚体质,阴气内盛,真阳欲脱,皆可以回阳。

4. 阳虚体质,阴气不盛,真阳不脱,皆不可回阳。

5. 久病患者,阴气已衰,阳气已散,皆不可回阳。

6. 急性患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皆可以回阳。

7. 温病患者,阴气已盛,阳气已衰,皆不可回阳。

8. 疟疾患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皆可以回阳。

9. 慢性虚弱患者,阴气内盛,阳气欲脱,皆可以回阳。

10. 急性热病患者,阴气未动,阳气未散,皆可以回阳。

总之,郑钦安认为回阳需要抓住时机,在阳气未散、阴气未动、真阳未脱的时机进行回阳治疗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如果错过了时机或者体质不符合回阳的条件,则不能进行回阳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的潜阳大法(三)中医的潜阳大法(三)实证方面的潜阳邪瞧盛则实,精气实则虚。

实证方面的潜阳之法,指的就是邪气实的潜阳方法。

对于邪实的问题,不外就是体内的水湿、痰阻、瘀血、二便、食积、气滞等问题。

人体要健康在于气血充足而气机与畅,如有病邪郁滞则气机不畅,于就是就造成了五脏失衡,如果病邪阻滞体内,就会化热上扰,造成阳气上亢。

如果病人体质不虚,治疗在于消散病邪就可,但病人体虚,则要在消邪同时潜阳。

比如《伤寒杂病论》中的内热不能散,造成热结体内,但此时病人元气还就是充足的,于就是治疗上在于通便,于就是用“承气汤”;如有瘀血闭结使大便不通的则用“桃核承气汤”。

到了清代的温病学说,弥补了伤寒的不足,考虑到内热会伤阴,于就是在养阴清热的基础上通腑泄热(比如在承气汤的基础上加生地、玄参之类的治疗),使通腑而不伤阴。

但就是对于阳虚造成气化不利的大便秘结问题,论之较少,古人多以巴豆来治疗,但《千金方》中则用泄下的大黄与温阳的干姜附子结合为用来通阴寒之结,但这些都祛病降气之法,而不就是潜阳之法。

潜阳之法针对的就是下元肾气亏虚的情况。

实证的潜阳,就是肾气亏虚,又见明显的邪实之治。

化湿潜阳化湿,考虑的就是一个化字。

有运化、转化之意。

化湿上,前人总结出来主要有芳香化湿与苦温化湿两种方面。

芳香化湿就是以藿香、佩兰、苏叶等芳香药的治疗。

芳香药,指的就是这种药用我们的鼻子闻着,有明显的芳香气味。

气香能通,湿邪之性粘滞,所以用芳香药来散通郁结气机,使湿邪化开。

而苦温的燥化,则就是用苍术、白术、厚朴之类苦味而性燥的药来对抗体内的湿邪。

前人很多本草学中说苦能燥,认为黄连、黄芩之类也算就是燥湿药。

这就是前人为了说明一个事情而举例罢了。

湿为阴邪,苦寒之药来燥湿,这就是很难说明问题的。

本人从大量的临床治疗上来瞧,如果病人见舌苔滑腻的寒湿之邪而用黄芩、黄连之属的苦寒药,只会更加重湿邪,因为寒药伤阳,阳气一伤,则气化更不利,水湿更甚。

那气就是见黄腻苔,用苦寒燥湿的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很多妇科炎症病人,用黄连、黄柏之类的药来治疗,反而越治越重,如果在苍术、藿香等芳化(苍术虽说就是苦燥药,但气味雄烈,也有明显的芳化作用,所以丹溪治疗体虚有湿的外感病人,多以补气药中加用苍术为治,可见苍术就是可以外透的作用,这主要在于苍术的气味雄烈。

可瞧《古今医案》《名医类案》等书中善于丹溪先生的有关病案)有前提下,加用黄连、黄柏之属,则效果明显提高,所以治疗湿邪,在于“温”化,温性的药才能对抗阴性的湿邪。

某妇,32岁,慢性盆腔炎数年,久治不愈。

如见病情发作严重进,治疗时效果明显,但服药后见胃脘痞胀不舒,大便粘滞更明显。

2009年我在金华九德堂坐诊时,病人找我治疗,我见前方,主要用大血藤、败酱草、金银花、板兰根、黄连、黄柏、生薏仁等寒凉药为治。

无湿不成炎,无热不成炎。

炎症总不外就是湿热为患,慢性盆腔炎亦一样就是湿热之邪。

治疗时热邪要清,而湿邪则要温,这就是一种寒热错杂的病情,治疗上也一样得寒热错杂来治疗,单纯用性寒的清热药治疗,对于热邪会有效果,但寒凉之药会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对于湿邪则反而不利。

这就是各类慢性炎症久治不愈的一个根本原因。

我见病人舌淡暗而胖,水样滑的舌苔,脉像沉细而涩,这就是明显的寒瘀与寒湿互结为患,热毒之邪,不外就是瘀结日久所化,治疗上在于化湿攻瘀为主,清热解毒为辅。

病人还并见腰酸疼,两腿无力,心烦失眠、小腹隐痛下坠。

这就是因为久服寒凉药伤了肾中阳气,使清阳下陷。

内内结之湿邪化成热毒,上浮的热不能下潜,治疗要使盘踞的湿邪得化,气机下降的路才能通畅。

因病邪重,治疗重点在于攻邪为主。

我用生黄芪、苍术、厚朴、陈皮、益母草、莪术、香附、败酱草、黄芩、皂角刺、石菖蒲、狗脊。

处方中我生黄芪与狗脊用60克,病我久病懂医,见此而怀疑不敢接受。

我说明病情的原理,才接受治疗。

没想到服药一剂就大见好转,平时酸疼的腰亦明显的缓解。

上思路调整处方治疗近三个月而愈。

本案病人,有几个特别,一就是久病及肾;二就是久服寒凉伤肾;三就是湿邪明显。

虽说肾气不足就是根本,但因湿邪明显,补肾不得力,所以治疗上不能过用补肾药,而就是只用一味狗脊。

而促进阳气下潜,则用败酱与黄芩两味寒凉药来降气机。

后来湿邪渐去,于就是减少化湿药的用量,加菟丝子、枸杞子等药固肾养精以善后。

利水潜阳一说到利水潜阳,很多学中医的马上就会想到“真武汤”但真武汤不就是潜阳的思路,则就是温阳利水的思路。

因为附子不能补肾。

有人会说“难道肾气丸不就是补肾药?肾气丸中不就是用到了肉桂与附子嘛?”但单纯用附子与肉桂的燥药,真的能补肾嘛?肾气丸中如果少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用附子与桂肉能补肾嘛?瞧一个药方,不就是片面瞧一味药,而就是要从整体性来瞧。

附子就是不能补肾的,只就是因为药性温热来振奋阳气。

但单纯用附子来振奋阳气,效果也不好的,如果“四逆汤”中少了干姜,就不成四逆汤了。

因为脾主升发,干姜温中,中阳得温,阳气才能马上升发而产生回阳救逆的功效。

四逆汤中的三味药,其中的灸甘草与干姜都就是脾药,不就是肾药。

可见要回阳,在于温阳与温脾同时进行才行。

而真武汤中只用附子来温阳,不外就是为了促进气化与利水不伤阳而已,并没有起到利水补肾的效果,所以真武汤不就是潜阳的思路。

某男,75岁,慢性肾炎并见心衰,见纳差而呕、尿少(24小时总尿量不足100毫升),气喘、胸闷不得卧。

大便已数日没解。

脉弦紧有力而数。

对此危重症,治疗上得大补大攻,大开大合的思路,平常的小剂量治疗不能起死回生。

生黄芪、炮附子、干姜、泽泻、茯苓、猪苓、牵牛子、藿香、厚朴、菟丝子、补骨脂、益母草、当归。

病人药后一剂,一天总尿量达到500毫升以上,肌酐等指标随之下降,呕吐得解,人能平卧入睡。

但大便还就是没解。

因考虑到病人年事高,病情严重,并且大便不通的原因在于水湿之邪内闭气机,使腑气不通。

对于通大便方面,用开塞露外用通润通方法,而不用大黄等通腑药治疗,只用当归来润。

当归对于本案病人来说,要重用,一就是因为水湿之邪闭阻气机,血行亦滞,当归能通血而促进行水,重用当归还能润肠通便。

另外当归性润,可以反制大剂利尿药的伤阴化燥。

病人用开寒露后,解出数粒燥结大便,并且微微出了些汗。

再服药一剂,24总尿量已达800毫升以上。

本案病人,用生黄芪、炮附子、干姜温阳,这就是本人的一个四逆汤化裁之法,因为传统的四逆汤用炙甘草不利水湿的运化,并且生黄芪的补益力量要大大的强于甘草。

泽泻、茯苓、猪苓、牵牛子利水,以促使气机下行,菟丝子、补骨脂固养肾气。

通腑潜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阳明之气机郁结不通,最易化热上冲,如果病人再见肾元不足,无力制药肝中相火,阳明的热结之气就会与肝的冲发之气相合,此种热邪上冲,病势很急很严重,治疗重点在于通腑泄热为主,再辅以固养肾精。

某男,55岁,素有高血压,脾气急躁。

2010年清明节前昔中风,到金华大医院急诊治疗,诊为脑干血栓,医院考虑到手术的巨大风险,不能手术,只能瞧病人的造化能不能活过来。

另外病人还并见发烧、大便结秘。

因为医院不能手术,于就是病人家属叫我去会诊。

我见病人面色潮红、神志不清、咽中痰鸣。

急用针刺天枢、内庭、行间。

其中内庭与行间用注射用的针头刺血。

针刺后病人稍见好转,再开处方:生大黄、桃仁、当归、生地、菟丝子、肉桂、厚朴、枳壳、玄明粉、地龙、白僵蚕、郁金、石菖蒲。

另外加鲜竹沥兑到煎药的中药汁中服用。

用药不到两小时,病人大便通,还神,体温亦下降。

本案病人的治疗,就是一个加味桃核承气汤。

有人会说面对这样的危急病人,内热这么重,怎么还能用肉桂的热药,要知道,邪气闭结气机,还得有辛温的药来散开气机之结滞,肉桂、石菖蒲,都就是为了冲开郁结的气机。

《伤寒论》中的桃核承气汤用的就是桂枝,因为病人就是外感引起,所以用发散的桂枝,而本案病人无外感症,所以用肉桂。

另外肉桂与菟丝子、生地三药合用,在于固养肾元,以免病人过于攻下而造成不良后果。

活血潜阳血瘀会化热,如果遇上一个肾精亏虚的人,多见阳气会上亢。

治疗上一定要活血化瘀,瘀血得化,热邪的根源才能绝,阳气才能下潜。

某妇,35岁,产后失养,又流产两次,平时见腰酸腿软,畏寒、月经后期、不时痛经。

2013年夏天,月经将来之时洗冷水澡,见月经反闭不出,人见烦躁不安,夜里彻夜不眠,胸中有火烧一样的难受,整个人都要爆炸的感觉。

病人到横店四共委找我治疗,见病人舌红,舌尖芒刺,脉像弦涩而数有劲。

治疗当活血通经,使月经顺利外排而热势得消,阳气得潜。

当时给病人针刺内关、血海、三阴交、合谷。

针后病人的烦躁感大减。

再开处方:生大黄、泽泻、桂枝、红花、桃仁、益母草、香附、当归、巴戟天、菟丝子。

病人药后排出大量的黑色瘀血,人沉睡了一天。

次日复诊,见病人神疲无力,脉像软弱而沉,再用补气固肾为主,辅以行血调经治疗。

本案病人瘀血闭阻很严重,不用猛药攻瘀热邪不得速除。

女人的月经,瞧就是红色,但不全就是血。

古人说月经就是“经水”,这就是子宫内膜化后的产后,所以对于排月经时,本人多会加一味利水药,目的在于此。

瘀血内阻的化热,常会见高热。

1998年,我在湖南习武时,师弟陈伟波一次对打时胫骨处撞伤而见一大块瘀血,后为发高烧近四十度。

还有些病人见油菜花开而发疯,亦多见瘀血为患。

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中亦记录了瘀血化热的病情。

消积潜阳饮食太过会内生食积,但如果素体虚寒的病人受外寒也会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生食积;情绪不畅,气机不疏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而生食积。

很多中医一见食积考虑的多就是小孩,因为古人书中所说的小儿多积,但没想到成年人的食积情况亦很多。

现在社会说糖尿病患者多,其实很多糖尿病就是吃出来,过食而生积热,这就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病因。

加上现在社会冰箱里的冰冷食物、水果的生冷寒凉、蜂蜜等粘滞的食物等都会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产生食积,所以治疗成年人的疾病,也一样的要考虑到食积的问题。

食积中焦,会使所机的升降失司,食积化热则使上焦邪热不降,下焦肾元失养(后天不养先天),所以治疗上得运中化积为治,这样才能使阳气下潜。

某妇,因与爱人吵架,见胃纳不香,月经来时见行经不畅。

不以为意,没想到因秋天连续十来天的下雨降温,见胃脘痞胀,胸闷等症。

来月经时小腹疼痛不已,且见乳房亦疼痛不已,还有肿块。

于就是心中疑虑,到医院检查,患慢性胃炎、乳房小叶增生。

吃了些药,效果不明显。

到了冬天,胃脘痞滞更加严重,且见脸上暗斑明显的增多,到一美容院,美容院里的人说了一大堆关于中医健康方面的知识,病人觉得自己可能就是患乳腺癌。

从此心情沉重,胃脘痞胀、胸胁胀痛等症状异常明显。

于就是到杭州某大医院检查,还就是与义乌医院检查的结果一样。

再到美容院去,美容院说癌症检查出来都就是晚期转移了,不严重时就是检查不出来的。

病人心中更加着急。

于就是从此走向了到处乱求医的路子。

2015年一次聚餐,听边上人说我就是一个中医,于就是伸出手叫我诊下脉,以考考我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