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新型生防菌剂的研制与应用”通过成果鉴定-论文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松材线虫病新型生防菌剂应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松材线虫病新型生防菌剂应用技术推广”林间防治实施招标文件招标单位(章):南京林业大学发放时间:年月日根据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及相关规定,现就《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补助项目——松材线虫病新型生防菌剂应用技术推广》中部分实施内容进行招标。
一、投标须知:1、项目名称:“松材线虫病新型生防菌剂应用技术推广”项目中林间防治菌剂采购2、招标人:南京林业大学3、联系人:巨云为4、联系方式:5、预算金额:万元控制价万元6、资金来源: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专项资金二、招标需求、施药区域:南京市江宁区洪幕社区、溧水小茅山山南区、浦口老山林场岸沟。
、施药面积:壹万亩,、年各施菌一次,共需生物菌剂。
、施药时间:具体时间根据虫情和天气情况确定,提前一星期通知中标单位。
、施用药剂:新型生物菌剂—。
、其他保障措施:另外招标中要求。
三、质量要求、药剂有效成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剂型为胶悬剂,含活菌数:×以上。
、发酵培养基成分:葡萄糖、蔗糖、蛋白胨、酵母膏等。
助剂成分:果糖、山梨醇、尿素、乳清粉等;、运输存贮:生物菌剂使用塑料桶灌装,喷洒前个工作日内运输到作业指定地点,并根据技术要求做好存贮;四、投标单位资格要求(一)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当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表人参加投标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如是授权代表须持本人身份证件及法人授权委托书);()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相应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证明材料;(二)投标人必须是在中国境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法企业;(三)投标人在“信用中国”()网站中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和“中国政府采购”网站()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证明(提供招标公告时间内的网页截图);(四)具有运用小型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类似业绩;五、评标办法(一)本项目采用综合打分法,总分为分,评标结果按评审后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排列。
我国松材线虫病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 2016 年第 8 期 (中)
38
HENANNONGYE
LIN YE KE XUE
林业科学
为主的传统处理方法。由于林区不能进 行疫木焚烧,疫木必须被运到防火安全 区域才能进行处理。另外,多数疫区离 公路较远,运输难度很大,完成疫木焚 烧处理既浪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 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利用化学药剂 就地处理疫木被一些地区推广使用。如 朱细俭等报道广东省龙眼洞林场就地袋 装并使用磷化铝熏蒸处理疫木;汤加兰 详细介绍了药剂熏蒸处理疫木的方法。 3. 伐桩处理 松材线虫病疫区择伐疫木后会留下 大量伐桩,而伐桩中可能存在有松材线 虫和松褐天牛幼虫。如果放任不管,伐 桩可能会成为松材线虫病又一侵染源。 陈元生等报道可使用磷化铝、溴甲烷等 熏蒸处理伐桩。 (二)防治药剂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化学防治 药剂的安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等 方面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毒杀线剂 (如克线磷、氯唑磷、克百威、涕灭威等) 被禁用或限用,可选择的防治松材线虫 病的药剂越来越少。 近年来, 在开发高效、 低毒的松材线虫病防治药剂方面的研究 较多,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对常用杀虫剂、 杀线虫剂等的筛选应用,对生物源杀线 剂的试验开发等。另外,熏蒸性的杀线 剂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1. 药剂当中筛选出了一批具有防治 松材线虫病潜力的品种,如阿维菌素、甲 维盐、噻唑膦、氟啶脲、苦参碱、氯氟氰 虫酰胺、鱼藤酮和嘧啶氧磷等。其中一部 分已被应用到林区防治中,并取得了显著 的防治效果。如陈钦华等报道用 1.2% 微 胶囊悬浮剂以最佳施药剂量防治松材线 虫, 60 d 防效为 91.67%;陈晓等报道 0.1% 甲维盐和 4.0% 吡虫啉、 1% 阿维菌素和 1% 苦参碱的药剂组合,用于林间打孔施药防 治松材线虫,持效期可达 2 a。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1. 引言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广泛分布且破坏性极大的松树病害,其引起的松树死亡率较高,给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防治技术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松材线虫病概述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并引起的一种疾病。
松材线虫是一种微小的寄生线虫,通过某些载体(如松墨天牛)传播到松树体内,导致寄主松树出现松材线虫病症状,如树皮剥离、树干褐变、针叶萎蔫等。
松材线虫病不仅直接影响松树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导致松树的衰弱和死亡,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价值都造成重大损失。
3.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和有效的防治技术方案。
3.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天敌或敌性微生物来控制或压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和传播。
其中,天敌中的寄生蜂和寄生蜇是松材线虫的重要天敌,可以有效减少松材线虫的种群数量。
另外,在松树的树皮上喷洒一些具有杀虫功效的菌剂,如白僵菌,也可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的目的。
3.2 杂草清除和堆肥处理杂草清除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松材线虫常以杂草为介体传播。
通过清除周围的杂草,可以有效减少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风险。
对于已经感染松材线虫的病株,可以采用堆肥处理的方法,将其单独收集起来,进行高温堆肥处理,消除松材线虫的寄生源,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3.3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和侵害。
通过在松树周围喷洒或注射一定剂量的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杀死或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和生存。
然而,由于化学防治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规定和安全操作。
4. 总结和展望松材线虫病对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治技术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从生物防治技术、杂草清除和堆肥处理、化学防治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方案。
松材线虫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毒性因子的初步研究

0 0次。结合序列相似性比对结果 重复抽样次数为 10 以及系统进化树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1 . 4 高活性细菌的毒性因子探究 1 . 4 . 1 细菌蛋白抽提物的制备 在细菌的培养上清 液中加入 8 0%的硫酸铵, 4 ℃ 缓慢加入, 一边加入一边 轻轻搅拌, 硫酸铵加入完后, 继续搅拌 2h 。4 ℃ 静置沉 淀过夜后, 4 ℃, 85 0 0 r / m i n 离心 1 5m i n , 去除上清, 收集 沉淀。将沉淀溶于 5 0 m m o l / L磷酸盐缓冲液( p H7 . 0 ) 中, 以最小的体积重新悬浮沉淀物。将溶液装入截留 分子量为 80 0 0~ 1 50 0 0 D a 的透析袋中, 于1 0~ 2 0倍 的5 0m m o l / L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 3~ 4次,每次 3h , ℃冰箱中备用。 即得粗蛋白溶液,保存于 4 1 . 4 . 2 不同溶液生测活性比较 离心管法测溶液的 杀线虫活性: 取待测液体 1 5 0μ l 于1 . 5 m l 离心管中, 加 0μ l 内含约 2 0 0条线虫的悬液, 放在 2 5 ℃恒温箱中 入1 温育, 每隔 2 4h 用显微镜观察线虫的死亡情况, 并计算 线虫的死亡率。每个试验至少重复 3次。比较空白培 养液、 无菌水、 从培养基中得到的粗提蛋白和煮过 1 5 m i n 的细菌菌株胞外粗提蛋白的活性。
菌株编号 N T 9 N T 1 6 N S 3 N S 2 1 N S 2 5 C K 线虫死亡率( %) 2 4h 2 5 4 0 6 0 2 0 4 0 2 4 8h 7 0 8 0 8 5 6 5 7 5 2 7 2h 8 5 9 5 1 0 0 8 0 9 0 5
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搜索, 选取同源性比较高的典型 菌株 的 1 6 Sr R N A 基 因 序 列 作 为 参 比 对 象, 然后用 C L U S T A LX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计算供试菌株与参
松材线虫病防治论文

松材线虫病防治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松材线虫病发生概况和特点1982年秋,松材线虫病首次在南京东郊被确认,由于当时缺乏对病害的认识及除治经验,致使病害不断扩散蔓延。
1982年,病害仅限于南京东郊局部地区,病死松树265株;1987年,病害蔓延到南京、镇江的12个县(区),短短6年累计病死松树58万株;1988年至1992年,病害被控制在原疫区范围内,每年病死松树约24万株;1993年,病害在无锡惠山地区发生,1995年,苏州虎丘与常熟市发现病害,1998年,该病在我省主要松林分布的茅山风景区全面扩散,1999年在南京高淳和扬州仪征、2000年在淮安盱眙和苏州新区、2001年在苏州上方林场和连云港开发区、2002年在南通狼山、连云港市连岛和苏州市常熟虞山和昆山亭林公园病害相继发生,目前,疫区行政区域涉及南京、镇江、无锡、常州、扬州、淮安、苏州、连云港、南通9市20个县(市、区)。
病害发生面积20余万亩。
1982年以来,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在我省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病害区域分布相对集中。
我省的松林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区域相对集中:一是多发生在风景名胜区,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破坏严重,造成的社会影响较大;二是多发生于经济较发达、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苏南地区,病害的控制难度大;三是多发生于立地条件差的丘陵山区,危害后连片死亡,植被恢复难度大。
(二)对松树的危害逐年加剧。
首先病死松树数量逐年增加。
1982年,全省因松材线虫病死亡松树仅265株,而到2002年秋普查时,全省因松材线虫病危害而死亡松树达47万株;其次是受害树种进一步增多。
松材线虫病发生早期,只危害黑松,现在已对马尾松普遍产生危害,目前病死树中马尾松约占42%,海岸松、黄松、白皮松、湿地松也受害死亡。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研究

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研究陈钊(浦北县江城街道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浦北535300)摘要:近年来,广西部分县区发生了松材线虫病,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林业工作人员做了很多技术防治工作。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松材线虫病疫木生物除害技术,实现对疫木的处理和利用,以此保证松材线虫病的整治效果。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生物除害;除害技术中图分类号:S76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8-0262-02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会导致松树出现毁灭性死亡,是松树癌症。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松材线虫病发生率有所提升,由于疫木治理皆伐和择伐的松林面积越来越大,对于森林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而言,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比较高。
因此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对松材线虫病有效控制,避免其出现更加严重的蔓延。
松材线虫病疫木异地安全处置主要是指将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疫木从发病的位置处,直接运送到指定场所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之后,实现对其科学合理的利用,尽可能降低损失。
1疫木的异地安全处理和利用1.1疫木异地熏蒸疫木异地熏蒸处理通常情况下是指将砍伐下来的疫木进行运输,运输到指定地点之后,加工企业对其进行一系列操作,尽可能选择相对比较平坦的位置对其展开集中性处理。
对符合现实要求的化学药剂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保证化学药及自身能够呈现出气态状态,在密闭空间范围内,实现对其有针对性的除害处理。
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账幕熏蒸或者库房熏蒸的方式,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松材线虫病具有非常强的扩散和渗透型。
硫酰氟整个残留相对比较少,并不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任何破坏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硫酰氟是一种可以替代溴甲烷的熏蒸剂,在整个松材线虫病疫木当中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
1.2热处理近年来由于我国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妥善处理,疫木异地安全处理和利用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对其展开热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对整个除害过程的深入研究。
松树松材线虫病抗性育种成果的早期利用

安徽林业6松树抗性育种,是通过一定的选择程序,确定和选拔出具有一定抗性的新品种。
在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上,松树的不同品种、不同种源及单株个体之间,都可能存在差异。
抗病品种选择,主要是在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区,在发病时间久、病情严重的林分中,所残存的极少数健康植株极有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病遗传性。
2001年10月,我省实施在省内松材线虫病疫区的残存木上采种育苗,并连续两年在苗木上接种松材线虫,经过选择,初步确定接种线虫后能存活下来的苗木就具有一定的抗性。
之后,又在省内其他地区及非疫区采种育苗,并接种松材线虫进行选择。
对已选拔出的具有抗性的马尾松家系侯选木进行有效保存,并在现有的条件下加以利用。
抗性育种工作流程一、接种材料来源从2001年开始,分别在省内10个县(市、区)的一些马尾松母树上采种,播种育苗后第二年对苗木第一次线虫接种,第三年对保存的苗木又进行第二次线虫接种。
期间共选拔抗性苗木家系251个。
线虫是从病害的高发区滁州市、和县和广德县等3市县的16棵被害木上采集,经实验室分离和增殖培养后分析,最后选择出致病力最强的线虫作为苗木接种的虫源。
二、接种成活苗木的利用在马尾松实生苗木上接种松材线虫后进行人工筛选,第一次在每株苗木上接种松材线虫5000头,第二次又接种松材线虫10000头,测定情况如表1所示。
测定种类家系数接种株数生存率(%)备注第一次测定922377120.82003年7月接种第二次测定92421957.02004年7月接种表1接种测定情况一览表从接种后苗木存活的结果来看,基本确认保存下来的苗木对松材线虫具有一定的抵抗性。
第二次接种的存活率虽大于第一次,但仍存在一定的枯死现象。
为了进一步鉴定抗性苗木的抗性水平,先后利用接种后的苗木在我省松材线虫发病疫区建立现地试验林、集植区和采种园。
1.和县试验林。
利用2003年第一次线虫接种后保留下来的苗木于2004年春设立的试验林,有14个家系的马尾松和1份参试火炬松共690株苗木,试验地立地条件都很好,苗木长势良好。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松材线虫病会严重破坏松树薄壁细胞膜与细胞壁,最终导致松树死亡,甚至会引松材线虫会自动生成毒素,造成松树逐渐死亡。
松树一旦患有松材线虫病的情况下,松树木质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松树内部水分无法实现输送,造成松树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干枯死亡。
不同类型的松树对于松材线虫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性。
为此,本文则通过对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解决松材线虫病,确保松树健康成长。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防治技术;研究进展0引言:松材线虫病属于由松树病害,其余植被也很容易感染该病害。
松材线虫病可附着在松墨天牛表面,在松墨天牛取食过程中该病毒会自动依附在松树表面,对其造成影响。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松材线虫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掌握该病的致病机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从而有效解决松材线虫病,为确保松材健康生长提供良好帮助。
1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相关研究进展1.1松材线虫病病原研究进展在20世纪初,松材线虫病在日本被发现,随后日本学者对松材线虫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病很容易造成松树出现枯死现象,通过多次接种研究,最终发现只有将松材线虫病接种到松材木质部位置,松树的死亡率则会增加。
而当时其余学者认为其余微生物也很有可能参与到松材线虫病当中,为此,通过接种研究对松树的发病前后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发现在接种时间达到7天后,松树的水分疏导系统遭受破坏,在1个月内,松树因水分疏导受阻从而导致松树层坏死。
在接种的过程中加入了多种真菌,但最终发现真菌检出率与实际接种前并无任何差异,但在40天后出现了兰变菌,其余细菌也逐渐开始增加。
最终也说明在接种松材线虫的情况下,引起松树死亡而且与其余细菌之间并不无关联。
Kawazu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松材线虫体表存在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
在研究过程中单独使用以上一种细菌,对松树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甚至不会导致松树出现发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