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杀菌剂
微生物农药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农药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微生物农药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微生物农药是一类利用微生物制剂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农药产品。
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环境友好性,微生物农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微生物农药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微生物农药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微生物农药可分为若干类别。
其中,最常见的是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生物肥料。
1. 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害虫的毒杀作用来进行防治。
常见的微生物杀虫剂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绿僵菌等。
这些微生物杀虫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入侵害虫体内,对其进行杀灭。
2. 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杀菌剂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来进行防治。
常见的微生物杀菌剂有拮抗细菌、溶菌酶等。
这些微生物杀菌剂利用竞争、抑制或溶解等方式对病原菌进行阻断,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3. 生物肥料:生物肥料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生的有利物质,对植物进行营养供给和生长促进的一类农药。
常见的生物肥料有固氮菌、溶磷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或释放有益代谢产物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微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微生物农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害虫、病原菌或植物进行防治。
1. 毒杀作用:微生物农药中的微生物杀虫剂通过释放毒素对害虫进行毒杀。
这些毒素可以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从而导致害虫死亡。
2. 拮抗作用:微生物农药中的微生物杀菌剂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分泌抑制物质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达到防治的效果。
这种拮抗作用可以降低病原菌的侵染能力,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3. 促进作用:微生物农药中的生物肥料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提高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可以产生一些植物生长激素,进一步促进植物的生长。
三、微生物农药的应用技术微生物农药的应用技术对于其防治效果的发挥至关重要。
1. 合理施用剂量:微生物农药的剂量是决定其防治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杀菌剂抑制真菌生长机理探究

杀菌剂抑制真菌生长机理探究为了探究杀菌剂抑制真菌生长的机理,我们需要从杀菌剂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真菌的生长过程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研究。
本文将从分子水平和生理水平两个层面对杀菌剂抑制真菌生长的机理进行探究。
一、杀菌剂的种类和作用机制杀菌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死真菌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将杀菌剂分为多种类型。
1.1 生物杀菌剂生物杀菌剂利用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来控制真菌的生长。
这些微生物通过竞争营养、产生抗生素或生产细胞外酶等方式抑制真菌的繁殖。
1.2 化学杀菌剂化学杀菌剂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加里宁(Dithiocarbamates)、三唑类(Triazoles)、苯醚类(Phenylamides)等。
这些化学杀菌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影响真菌的生长。
1.2.1 加里宁加里宁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真菌鞭毛、孢子和菌丝的萌发。
加里宁能与真菌体内的硫醇结合,阻碍真菌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1.2.2 三唑类三唑类杀菌剂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内一个特定的酶靶点,即细胞色素P450酶14α-脱甲基酶(14α-demethylase)来发挥作用。
这种酶参与了真菌细胞壁合成的关键步骤,抑制了细胞膜物质的产生,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1.2.3 苯醚类苯醚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功能,从而破坏真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这些杀菌剂会影响细胞膜内脂类的组成和分布,导致细胞膜的失去稳定性,真菌细胞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
二、真菌生长过程的基本机理为了深入了解杀菌剂对真菌生长的抑制机理,了解真菌生长的基本机理是至关重要的。
2.1 真菌的萌发和生长真菌的生活史包括营养体和生殖体两个阶段。
在营养体阶段,真菌通过菌丝的生长和分枝来获取养分,而在生殖体阶段,真菌通过生成孢子进行繁殖和传播。
2.2 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性真菌细胞壁是由多糖、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组成的。
细胞壁对真菌细胞的形态、保护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杀菌剂概念

生物杀菌剂概念生物杀菌剂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物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生长的一种农药。
相比化学杀菌剂,生物杀菌剂具有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等优势,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方式。
生物杀菌剂通常来源于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能够通过生物代谢产生的抗菌物质或其它机制,对害菌产生杀伤作用。
常见的生物杀菌剂有拮抗菌、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和病毒杀菌剂等。
拮抗菌是生物杀菌剂中的一类重要代表,指的是一些有益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竞争营养、空间等资源,从而降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能力。
拮抗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例如青霉素拮抗放线菌能抑制土传病原菌的生长,抗生素酶产生真菌对青霉素等药物的抗性。
细菌杀菌剂是常见的生物杀菌剂之一,利用细菌对病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杀伤作用。
一些细菌杀菌剂可通过直接抑制病原细菌的生长,例如庚戌霉素能抑制病原菌细胞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此外,一些细菌杀菌剂也表现出对病原细菌的拮抗作用,类似于拮抗物质的作用。
真菌杀菌剂利用真菌对病原真菌的特殊特性进行控制和杀灭。
常见的真菌杀菌剂有肖氏菌剂、托木霉素等。
这些杀菌剂可通过抑制病原真菌的细胞壁合成、干扰细胞膜的正常功能等方式,对病原真菌产生杀伤作用。
真菌杀菌剂在控制多种农作物病害中有着重要地位,例如托木霉素可有效控制葡萄黑腐病。
病毒杀菌剂是一类较为独特的生物杀菌剂,利用病毒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进行杀伤。
病毒杀菌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昆虫害虫的控制中,特别是一些蛆虫和飞虱类害虫。
这些病毒杀菌剂以多种方式侵染害虫,通过病毒复制和扩散,最终导致害虫的死亡。
生物杀菌剂作为一种比较新颖和环保的农药手段,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其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病害,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还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但是,生物杀菌剂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比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应用范围有限、长效性不足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总而言之,生物杀菌剂作为一种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具有诸多优势。
2024年生物杀菌剂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生物杀菌剂市场规模分析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产品需求的增加,生物杀菌剂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杀菌剂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生物杀菌剂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力。
市场概况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作物疾病的频繁暴发,农业生产对杀菌剂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然而,传统的化学合成杀菌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残留物超标等问题,给人们带来了担忧。
因此,生物杀菌剂作为绿色环保的替代品,正逐渐受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青睐。
发展趋势1.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对生物杀菌剂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推动下,生物杀菌剂市场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2.技术创新推动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杀菌剂的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完善。
新的菌种筛选技术、发酵工艺和提取技术的应用,为生物杀菌剂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政策支持促进市场发展:各国政府对于生物农药和生物杀菌剂的研发、生产和推广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加速了生物杀菌剂市场的发展。
政策支持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培训和市场宣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市场规模分析根据市场调研数据,近年来生物杀菌剂市场规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全球生物杀菌剂市场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X%。
地区分布生物杀菌剂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分布不均的情况。
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国家在生物杀菌剂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市场规模相对较大。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在农业生产中的生物杀菌剂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应用领域生物杀菌剂在农业、园艺和林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农业是生物杀菌剂市场的主要应用领域,占据市场份额的XX%。
农业生产对于杀菌剂的需求量大,而生物杀菌剂作为环保的替代品,被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粮食等农作物的病害防治中。
产品种类生物杀菌剂按照来源可分为微生物源、植物提取物和动物源等多种类型。
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

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生物活性杀菌剂是一种能够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
在农业中使用生物活性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然而,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与抗菌谱有限,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为了评估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并改进其性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
首先,我们选取了四种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黄曲霉、炭疽菌、立枯病菌和霜霉等,并分别制备了它们的培养基。
然后,我们选择了五种常用的生物活性杀菌剂,分别是硵达杀、多氯松、环唑酮、噁唑酮和长芽孢菌素,浓度分别为0.1%、0.2%、0.5%、1.0%和2.0%。
接下来,我们将病原菌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生物活性杀菌剂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杀菌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五种生物活性杀菌剂对不同病原菌的杀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硵达杀对黄曲霉和霜霉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对炭疽菌和立枯病菌的杀菌效果较差;多氯松对炭疽菌的杀菌效果最好,但对其他病原菌的杀菌效果一般;环唑酮对立枯病菌的杀菌效果最好,但对其他病原菌的杀菌效果较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认为进一步改进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性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开展更多的病原菌杀菌效果测试,以获得更全面的抗菌谱信息。
其次,可以通过改变杀菌剂的配方和成分比例,优化杀菌效果。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或者调整杀菌剂的pH值和溶解度。
此外,杀菌剂的应用方式也会影响杀菌效果,可以尝试不同的施药方法和施药时间,寻找最佳的应用条件。
另外,生物活性剂的使用周期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些病原菌在长时间的作物生长期内可能会出现抵抗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情况,这就需要定期更换杀菌剂或者采用多种不同机制的杀菌剂进行轮作使用,以提高杀菌效果。
总之,通过评估生物活性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并进行改进研究,可以提高杀菌剂的应用效果,减少病害的发生,保护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

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评估与改进研究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农业、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将对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的杀菌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方案。
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是一种利用纳米材料对病原菌进行杀灭的新型杀菌剂。
其特点是颗粒粒径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更好地与病原菌接触,并通过穿透细胞壁或破坏细胞膜等方式杀死病原菌。
同时,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具有较低的环境毒性和生物耐受性,对环境和生物影响小。
在评估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的杀菌效果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对比试验,将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与常规杀菌剂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杀菌效果;二是实验室水平的杀菌试验,将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与目标病原菌进行接触,观察病原菌的存活率和杀菌速度;三是田间试验,将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施用到实际农田中,观察其对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发现,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其主要原因是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接触病原菌,使得杀菌效果更为显著。
此外,纳米颗粒还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够穿透细胞壁,进一步破坏细胞结构,从而杀灭病原菌。
然而,目前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首先,其杀菌效果可能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条件的不同可能导致杀菌效果的变化。
其次,纳米颗粒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到杀菌剂的持久性和作用时间。
此外,一些病原菌可能对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产生耐药性,导致杀菌剂的效果降低。
为了改进生物纳米颗粒杀菌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一是优化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条件、改变材料比例等方式获得具有更好性能的纳米颗粒。
二是探索新的杀菌机制,例如通过改变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使得其对病原菌具有更强的吸附和杀菌能力。
三是研究纳米颗粒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例如通过研究纳米颗粒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方式,可以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蔬菜病害的克星——微生物农药 土传病害杀菌剂产品

蔬菜病害的克星——微生物农药土传病害杀菌剂产品微生物农药,或称微生物杀菌剂,是一类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植物病害的药剂,主要有农用抗生素、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和病毒杀菌剂。
微生物农药具有内吸性强、毒性低、选择性高、安全性好,易于降解,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有的还兼有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
因此与化学药物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酸铜等相比,微生物农药更能有效扑灭病害,确保蔬菜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现将当前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农药介绍如下,供广大种植户作为防治蔬菜病害的参考。
一、健根宝是一种新型高效微生物农药。
其外观为淡黄色或棕褐色粉末,有特殊腥味,具有防菌谱广、药效持久、低毒无污染,对作物安全等特点,是瓜类、茄子等蔬菜土传、种传病害的克星,防治效果显著。
对番茄、黄瓜、茄子、青椒、西瓜、甜瓜等作物的猝倒病、立枯病和枯萎病有效;对辣椒、豇豆、草莓的根腐病,以及其他作物的软腐病、姜瘟病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有以下几种施用方法:1.育苗时,每平方米用健根宝可湿性粉剂10克,与15~20公斤细土混匀,1/3撒于种子底部,2/3覆于种子上面。
2.分苗时,每100克健根宝可湿性粉剂与营养土100~150公斤混合均匀后撒施。
3.定植时,每100克健根宝可湿性粉剂与细土150~200公斤混匀后,每穴撒施100克。
4.进入坐果期,每100克健根宝可湿性粉剂兑水45公斤灌根,每株灌250~300毫升,以后视病情连续灌2~3次。
施用健根宝后,土壤应保持湿润,否则不利于药效发挥。
健根宝不能与化学杀菌剂混合使用。
二、木霉菌木霉菌,又称灭菌灵、特立克、生菌散、真菌杀菌剂。
多用于防治瓜类、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瓜类、番茄、马铃薯、菜豆、豇豆等多种蔬菜白绢病,茄料蔬菜立枯病、茄子黄萎病、瓜苗猝倒病、瓜类炭疽病等。
使用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喷雾。
防治黄瓜、大白菜等蔬菜的霜霉病,可在发病初期,667平方米(1亩)用木霉菌(规格为1.5亿活孢子/克。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

常用生物农药介绍(杀虫剂和杀菌剂)当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主旋律,在国家农药化肥“双减”及“零”增长的背景下,生物农药掀起了“绿色风暴”,发展生物农药是环境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
生物农药优点多,低毒、无害、高效、无抗药性……但是提到具体的生物农药产品,你知道市面上哪些农药属于生物农药吗?它们有什么作用机理?又分别能够防治哪些病虫呢?杀虫剂版1.1 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属于活体细菌农药,以胃毒作用为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一种蛋白质毒素,被鳞翅目害虫蚕食入体后,溶解释放出较强毒性,使害虫中毒、厌食、上吐下泻,不再危害,一段时间后引起败血症死亡。
苏云金杆菌药效较缓慢,一般在施用后2~3天起效,残效期7~10天左右;18℃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温度愈高,害虫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能有效防治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刺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防治效果达到80%~90%。
1.2 核型多角体病毒一类专性昆虫病毒,属于病毒杀虫剂。
核型多角体病毒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生鳞翅目昆虫,但是一种病毒只能寄生一种昆虫或其邻近种群。
常见的有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等。
核型多角体病毒经昆虫的口或伤口感染,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进入昆虫体腔,侵入细胞增殖,从而破坏昆虫细胞结构,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昆虫致死。
该类病毒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病虫死亡后通过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昆虫,或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
1.3 灭幼脲灭幼脲是一种昆虫激素类农药,属生物化学农药,为苯甲酰脲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通过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苷辅酶的活性,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的大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每年因植物遭受病害造成的减产平均损失为总产量的10%~15%。
目前,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手段为化学杀菌剂。
但由于化学农药潜在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植物病原菌抗性的发展等问题,使得化学农药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限制。
生物农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兴趣。
按来源分类,农药分为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生物农药的概念较为含糊,可以认为等同于生物源农药。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生物农药产品已超过100多种,但90%以上是生物杀虫剂。
专家预测第二类重要的商业化的生物农药将是生物杀菌剂。
我国生物杀菌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50年代初,但发展迅速,至今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赤霉素生产国。
井冈霉素也已成为我国农药杀菌剂销售和使用量名列前茅的品种。
从综合产业化规模与其研究深度上分析,井冈霉素、赤霉素、已成为我国生物杀菌剂产业中的拳头产品和领军品种,而农用链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中生菌素等产业化品种已成为我国生物杀菌剂产业的中坚力量。
这些品种现有的市场规模已占到生物杀菌剂的90%左右,它们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我国未来生物农药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生物杀菌剂分类介绍目前已经开发的生物杀菌剂基本上都是细菌、真菌及抗生素类的微生物杀菌剂,主要有农用抗生素、细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和病毒杀菌剂等类型。
微生物杀菌剂主要抑制病原菌能量产生、干扰生物合成和破坏细胞结构,内吸性强、毒性低,有的兼有刺激植物生长的作用。
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杀菌剂,有井冈霉素、公主岭霉素、赤霉素、春雷霉素、农抗120、农抗5102、中生菌素、武夷菌素等。
我国常用生物杀菌剂及其防治对象见表1。
1.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杀菌剂是由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低浓度时可抑制或杀灭作物病原菌及调节作物生长发育。
国外以日本发展最快,居世界领先。
先后开发了春日霉素、灭瘟素、多氧霉素、灭孢素等。
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井冈霉素、农抗120、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公主岭霉素、中生菌素、武夷菌素等农用抗生素品种相继开发和利用。
当前,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是我国生物杀菌剂的主导力量。
1.1灭瘟素灭瘟素是土壤放线菌有色产色链霉菌产生的抗菌素,以苄基苯磺酸盐的形式出售。
它是一种具有防治作用的触杀性杀菌剂,对细菌和真菌细胞的生长表现出广泛的抑制作用。
日本登记商品名为Bla-S(灭瘟素),可防治稻瘟病,但对苜蓿、茄子、三叶草、马铃薯、大豆、烟草和番茄等作物有药害,过量使用水稻叶子会产生黄色斑点。
尽管灭瘟素对哺乳动物有毒,大鼠急性经口半致死剂量为50mg/kg,大鼠急性皮肤接触LD50>500mg/kg,但因其环境兼容性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1.2春日霉素春日霉素又称春雷霉素,是土壤放线菌春日链霉菌产生的抗菌素。
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甜菜、芹菜叶斑病、水稻和蔬菜细菌性疾病以及苹果和梨的黑斑病,它是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
春日霉素在浓度低至20mg/L时就有防治稻瘟病的作用。
有数据表明,春日霉素对豌豆、蚕豆、大豆、葡萄、柑橘和苹果有轻微的药害,但对水稻、马铃薯、甜菜、番茄以及其他蔬菜没有药害。
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春日霉素以盐酸盐的形式出售,有可湿性粉剂粉剂、超微量喷雾剂和颗粒剂等型剂,商品名为Kasugamin和Kasumin。
春日霉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环境相容性好,对非靶标机体和环境友好。
药剂应存放在阴凉处,稀释的药液应一次用完,如果搁置易污染失效,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要避免长期连续使用春日霉素,否则易产生抗药性。
1.3农抗120农抗120又称抗菌霉素120,是由中国农科院开发成功的一种广谱抗真菌的农用抗生素,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
通过抑制病原菌的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农抗120主要用于瓜类、烟草、苹果、葡萄、大白菜、小麦、花卉、番茄、水稻、玉米、西瓜等作物防治白粉病、炭疽病、纹枯病等病害,并且对小麦锈病、柑橘疮痂病、苹果腐烂病也有效。
而且,农抗120对作物还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
制剂有2%和4%水剂,其通常使用浓度为100ml/L。
农抗120对人畜为中等毒性。
1.4井冈霉素井冈霉素是我国目前用量最大的农用抗生素。
它是1973年由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在江西井冈山地区的土壤中发现的,产生菌为吸水链霉菌井冈变种。
它与日本早期发现的有效霉素结构相似,有效霉素的产生菌为吸水链霉菌柠檬变种。
井冈霉素除对水稻纹枯病有特效外,还可用于防治马铃薯、蔬菜、草莓、烟草、生姜、棉花、甜菜等作物上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病害。
井冈酶素水剂中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等适于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贮放时要注意防霉、防高温、防日晒,并要保持容器密封。
1.5灭粉霉素灭粉霉素是土壤放线菌产生的抗菌素,对细菌防治效果较差,但对白粉病特别有效。
在扬花期喷洒,可以消灭白粉病菌,并保护作物不再受白粉病菌侵袭。
商品名为Miidiomycin,虽然尚未被广泛接受为商业化的杀真菌剂,但是它被推荐用于防治观赏植物的白粉病病原菌,如白粉菌、葡萄钩丝壳菌、叉丝单囊壳菌和单丝壳菌。
灭粉霉素环境相容性好,对非靶标机体和环境无不利影响。
1.6土霉素土霉素是一种很强的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植物叶片尤其是气孔,可迅速吸收土霉素,然后传导到植物的其他组织。
通常与链霉素复配以防止产生链霉素抗性菌。
用于防治梨火疫病欧文氏菌引起的火疫、假单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等病菌引起的坚果、球果和草坪等细菌性病害,且对防治真菌微生物引起的病害同样有效。
它对哺乳动物无毒,对非靶标机体和环境无不利影响。
1.7多抗霉素多抗霉素又称多氧霉素,是土壤放线菌可可链霉菌阿索变种产生的抗菌素,其主要成分是多抗霉素A和多抗霉素B,是一种广谱性抗生素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病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可抑制病菌产孢和病斑扩大。
剂型有1.5%、2%、3%、10%可湿性粉剂和水剂。
在蔬菜上应用,主要防治瓜类、番茄白粉病、灰霉病,丝核菌引起的叶菜和其他蔬菜的腐烂、猝倒病,以及黄瓜的霜霉病和番茄的晚疫病。
它对哺乳动物毒性很低,对非靶标机体和环境也无不利影响。
1.8链霉素链霉素是土壤放线菌灰色链霉菌产生的抗菌素,是具有内吸作用的杀细菌制剂。
被推荐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烟草、棉花和观赏植物的细菌性穿孔病、细菌性烂根病、细菌性溃疡病、细菌性枯萎病、火疫以及其他细菌性病害,对防治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病害尤其有效。
链霉素对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柑橘溃疡病黄单胞菌、烟草野火病假单胞菌和黄瓜角斑病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特别有效。
和所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样,链霉素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低,对非靶标机体和环境友好。
2.细菌杀菌剂早期用于生防研究的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如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pp)、放射形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欧文氏菌(Erwinia)等。
其中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是研究报道最多的一类生物防治细菌。
它们大量存在于植物根际,也习惯于定植植物根面,繁殖迅速,能产生嗜铁素和抗生素,而成为植物位点和空间微环境的有力竞争者,从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放射形土壤杆菌菌株K84(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strain k84)在1973年就被大规模生产,用来防治由根癌病土壤(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rm)引起的感染。
欧氏杆菌对白菜、萝卜、马铃薯等的软腐病或腐烂病有防效。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革兰氏阳性菌在生物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芽孢杆菌(Bacillusspp)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芽孢的形成使得它们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强,易于工业化生产和贮藏,应用生产潜力大。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制剂Kodiak已在美国商业化,对植物病原菌Fusarium和Rhizoctonia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兼具防病和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蜡质芽孢杆菌UW85最初分离于苜蓿根围,对苜蓿猝倒病有防效,后经广泛的田间实验证实,其对大豆猝倒病和根腐病有可靠的防效,现已在美国环保局登记用作种子处理剂。
蜡质芽孢杆菌R2和枯草芽孢杆菌B—908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由于细菌的种类多、数量大、繁殖速度快,且易于人工培养和控制,因此,细菌杀菌剂的研究和开发具有较大的前景。
近年来,我国在细菌杀菌剂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注册的此类杀菌剂有:⑴.蜡质芽孢杆菌:山东泰诺药业的“康发”登记防治生姜姜瘟病(100倍稀释后浸种+灌根);福建福农生化登记防治茄子青枯病(300倍液稀释后灌根)等。
⑵.枯草芽孢杆菌:台湾百泰生物科技的“天赞好”登记防治番茄青枯病(600—800倍稀释灌根),昆明沃霖生物工程的“根腐消”登记防治三七的根腐病(100倍液稀释后灌根)。
⑶.荧光假单胞杆菌:江苏常州兰陵制药的“青萎散”登记番茄和烟草青枯病(200倍液稀释后浸种+泼浇+灌根),河北秦皇岛领先科技发展的“青枯停”登记番茄青枯病(100倍液稀释后灌根)。
⑷.多粘类芽孢杆菌: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康地蕾得”登记烟草、茄子、辣椒和番茄等作物的青枯病(300倍液稀释后浸种+泼浇+灌根)。
⑸.地衣芽孢杆菌:广西金燕子农药公司“爽又多”登记防治西瓜枯萎病(250—500倍液稀释后灌根)。
⑹.芽孢杆菌:云南星耀生物制品的“百抗”登记防治辣椒枯萎病和三七根腐病等(300倍稀释后喷雾+灌根)。
⑺.蜡状芽孢杆菌:商品名为叶扶力、叶扶力1号,是由蜡状芽孢杆菌经培养,发酵制得,是一种具特殊腥味的液体。
蜡状芽孢杆菌对水稻纹枯病等真菌病害有效。
与其他芽孢杆菌一样,它对人畜安全。
我国生产厂家有贵州省叶扶力生物厂、浙江钱江绿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3.真菌杀菌剂真菌杀菌剂研究和应用最广泛的是木霉菌,其次是粘帚霉类。
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早已有发现。
以色列开发出一种名为Trichodex的哈茨木霉制剂,对立枯病、菌核病、腐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已在欧洲和北美的20多个国家注册,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链孢粘帚霉(Gliocladium catenulatum)主要用于防治土壤里的腐霉菌和丝核菌。
其它真菌如绿粘帚霉、镰刀菌、浅白隐球酵母、寡雄腐霉等对一些植物病害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已被许多国家的开发商进行商业化生产。
Ampelomyces quisqualis和蜡蚧轮枝孢(Verticillium lecanni)主要防治葫芦的白粉病,Sporothriz flocculosa防治玫瑰和黄瓜的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