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的分离

合集下载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种类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种类

生防菌的种类前言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农业农村部将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发现更为高效的农药,减少亩用量;二是使用更为科学的施药手段,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科学正确的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四是使用生物防治的手段代替传统农药。

前三种方式是人们十分熟知并研究较多的领域,第四种方法目前取得的成就较少,但它是十分有效的农药减量增效途径,是未来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生物防治中的生防菌。

生防菌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植物与其生长环境中的微生物关系密切,植物的生理活动影响着其体内及周围微生物的分布,而这些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生命活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寄生、竞争、偏生等关系。

而使用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就利用了植物与微生物及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用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即生防菌来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或降低病原微生物致病活性,从而达到减少植物病害发生和促进植物健康生长的目的。

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因绿色安全、不易产生抗性、选择性强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至今已经分离筛选到许多对各种植物病害具有不同程度防治效果的各类生防菌,其中一些己经进入到实际应用阶段。

生防菌的种类随着研究者对生物防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被发现,而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防细菌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巴氏杆菌和促进植物生长菌等,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盾壳霉、毛壳菌、青霉菌、厚壁孢子轮枝菌及菌根真菌等。

1、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细菌之一,是芽孢杆菌科的模式生物。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防菌的研究也有较长的历史,迄今为止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地均有相应的产品问世。

如我国的百抗、麦丰宁、亚宝等。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主要为竞争和产生抗生素拮抗,枯草芽孢杆菌与一些植物病原菌具有相同的生态位点,可通过竞争生态位点起到生防作用;同时枯草芽孢杆菌可产生多种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如枯草菌素、伊枯草菌素等,可抑制或杀死病原菌。

细菌分离流程

细菌分离流程

细菌分离流程细菌分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分离出来,从而研究和分析单个细菌的特性和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菌分离的流程和步骤。

1. 样品收集细菌分离的第一步是收集样品。

样品可以是环境样品(如土壤、水样、空气等)或生物样品(如血液、尿液、组织等)。

在收集样品时,需要采取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性细菌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注意样品的保存条件,避免细菌失活或繁殖。

2. 样品预处理样品收集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杂质和非细菌微生物。

预处理的方法包括过滤、离心、稀释等。

过滤可以去除大颗粒的杂质,离心可以沉淀细菌,稀释可以减少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使细菌单个分离更容易。

3. 细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选择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是细菌分离的关键。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集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差异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可以促进细菌生长,选择性培养基可以抑制非目标菌群的生长,差异培养基可以根据细菌的生理特性进行筛选。

4. 细菌分离细菌分离是将复杂的细菌群落中的单个细菌分离出来,使其单独生长。

常用的细菌分离方法有涂布法、液体稀释法和滴定法。

4.1 涂布法涂布法是将样品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使单个细菌形成单个菌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样品,用无菌工具(如无菌棉签、无菌针头)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

2.使用无菌铲子或铅笔头轻轻拖曳样品,使其均匀涂布。

3.使用无菌铲子或铅笔头在培养基上进行菌落分离,每次分离都使用新的工具。

4.标记每个菌落,以便后续的鉴定和分析。

4.2 液体稀释法液体稀释法是将样品逐渐稀释并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使单个细菌形成单个菌落。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无菌稀释液(如生理盐水)中,进行均匀悬浮。

2.取一定体积的悬浮液,加入无菌稀释液中,再次进行均匀悬浮。

3.重复上述步骤,逐渐稀释样品。

4.取一定体积的稀释液,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

5.在培养过程中观察是否有单个细菌形成菌落。

土传病害生防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土传病害生防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2
Chen Liyuan1, Zhan Kai1, Lu Henxing1, Qi Rende2
Abstract: To make the laying hen manure have the multi- function of preventing soil- borne diseases. We
。目前, 国内外对于有机肥防治植物土
[5]
传病害均有不少报道, Garbeva 等 研究发现有机添加 物与生防菌联合施用可以增强对土传病害的防治; 程 凯等 采用拮抗菌与有机肥联合施用或拮抗菌与有机 肥二次发酵后施用的方法, 在盆栽和大田实验中均表 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可达 56.3%~82.4%; 刘 会清等[7]采用生防菌与生物有机肥复配对黄瓜蔓枯病 的防治效果可达 92%。中国在生物防治有机肥防治作 物土传病害的研究中, 南京农业大学的沈其荣教授团 队在烟草、 香蕉、 马铃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取得了 多项专利。 目前,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 集约化发展, 中国 畜禽废弃总量正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当前蛋鸡存栏量 已达 15 亿只, 年产鸡粪 4320 万 t 左右, 蛋鸡粪中含有 丰富的有机质和作物所需要的 N、 P、 K 等元素, 以蛋鸡 粪作为有机肥施用于农田, 不但可以改良土壤, 而且可 以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 是对其处理和利用的根本出 路。在现有的研究中尚无针对蛋鸡粪生物防治有机肥 的研究, 为了弥补此项空白, 本实验从养殖场及作物种 植环境中分离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 并对筛选 菌的拮抗谱、 耐温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以优选出适 合在蛋鸡粪有机肥的生长的拮抗菌, 为后期开发蛋鸡 粪生防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植物致病菌: 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辣椒刺盘 孢 (Colletotrichum capsici)、 辣 椒 疫 霉 (Phytophthora capsici)、 水稻恶苗病的病原菌串珠镰刀菌 (Fusarium moniliforme)、 小麦纹枯病菌的病原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 cerealis)、枯 萎 病 的 病 原 尖 镰 孢 菌 (Fusarium osyporum)、 油菜菌核病的病原核盘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均 由 安 徽 省 农 科 院 植 保 所 馈赠。 1.1.2 培养基 本次分离真菌所用得培养基分别编号 为: A: PDA (马 铃 薯 200 g/L, 葡 萄 糖 20.0 g/L, 琼脂

生防菌的筛选

生防菌的筛选

生防菌的筛选通过对向日葵根部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筛选、生物学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的系统的研究,分离筛选出对向日葵黄萎病菌具有防病作用的拮抗菌株,为向日葵黄萎病优良生防菌剂的研制和开发奠定基础。

1.1 材料与方法1.1.1 土样和病原菌来源向日葵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分离保存。

土壤样品:来自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场的带有植株组织的根围土壤。

1.1.2 培养基1.1.2.1 真菌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水1000 mL,琼脂20 g。

1.1.2.2 细菌培养基LB固体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膏5 g,NaCl5 g,蒸馏水1000 mL,琼脂20 g,pH自然。

LB液体培养基:蛋白胨10 g,酵母膏5 g,NaCl5 g,蒸馏水1000 mL,pH 自然。

1.1.3 向日葵品种及用具供试向日葵品种为实验室有的相关种子。

超净工作台,无菌培养皿,无菌吸管,三角瓶,试管,无菌水,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和记号笔等。

1.2 土样中细菌的分离采用梯度稀释法,将从病区采集的植物带根土壤,抖去浮土后称取根际土壤1 g置于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内,剧烈振荡5 min,制成土壤悬浮液,梯度稀释10-4后,涂LB平板,28 ℃培养箱中黑暗培养,48 h后挑取不同菌落形态的单个菌落,经LB平板纯化后4 ℃保存于LB斜面待用。

1.3 拮抗菌的筛选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拮抗菌。

将活化的向日葵黄萎病菌菌饼置于PDA 平板中央,在距离其2 cm处点接细菌,每皿接4个菌株,每个菌株重复3次。

设不接种拮抗菌的平板为对照(CK),置于25 ℃培养箱黑暗培养,待对照平板菌落半径超过3 cm时,测量并记录结果。

1.4 生防菌的筛选1.4.1 待测液的制备将有较好抑菌效果的拮抗菌接入50 mL LB液体培养基中,25 ℃恒温下150 r/ min震荡培养48 h,得到发酵液。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防菌的筛选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防菌的筛选

2021年34卷4期Vol.34No.4西"农业学&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755文章编号:1001-4829(2021)4-0755-07DOI:10.16213/kb scjas.2021.4.011狒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防菌的筛选杜贞娜,晏子英,候忠余,李树江,张晓勇,杨友联(六盘水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摘要:!目的】探明獄猴桃溃疡病的致病病原,为该病的生物疗诒提供有效的菌种资源。

【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獄猴桃感染溃疡病的染病组织分离致病病原菌,从獄猴桃种植土壤和健康獄猴桃组织中分离细菌,采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株,通过-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S的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

【结果】从獄猴桃感染溃疡病的染病组织中分离到9株菌株,经鉴定确定致病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獄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 e s>v.a;epgas%;从土壤和健康的獄猴桃组织分离到35株细菌,其中3株芽抱杆菌(BaciPus e pp-对獄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抑菌圈直径平均为20.8-23.7mm…[结论】为獄猴桃溃疡病生疗菌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关键词:獄猴桃;溃疡病;病原菌;拮抗真菌;生物疗诒;分子生物学鉴定;天盘水;贵州中图分类号:S436-34.1+2文献标识码:AIsolation and Hentification of Patiogen Causing Canker andScreemng of Biocontrol Bacteria in KiwifruinDU Zhen-na,YAN ZTying,HOU Zhong-yu,LI Shu-jiang,ZHANG Xiao-yong,YANG You-lian*(Collev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Liupanshul Normal University,Guizhou Liupanshui553004,China)Abstract:【Objecfve】The peesentpapeeaimed toeeeieypathogenicbacteeiaoekiwieeuitcankeeand peoeidee e e ctieesteain eesoueceseoebio-logical control against kiwWruit canker-【Method]The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from infected bsucs of kiwifruit plan—infected with canker by a convention tissue isolation method.The antagonbtic strains were screened from th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oil and heal—y kl-wbruit tissues by an inhibition zone method.The isolated antagonis/c 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Result]9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infected tissues of kiwifmit plants infected with canker were identified as Pseudomonae38x050pv.Ac-tinidae.35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soil and healthy kiwWruit tissues.3screened Bacillus strains had the good antagonism e/ect against Pseudomooas syringa c pv.Actinidat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inhibiA/zone was20.8-23.7mm.【Conclusion]Three screened Bacillus strains lay a foundation As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agents against kiwifmit cankes-Key words:KiwifmW;Canker;Pathogen;Antagonistic fungus,Biological control;Molecular biological identWicaCon;Liupanshul;Guizhou【研究意义]I猴桃(ActiniPP spp.)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髙的水果,其中Vc含量非常丰富,每100y 果肉中含有Vc100〜420my,被誉为“水果之收稿日期:2019-06-23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贵州省特色农业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黔教合KY(2017) 01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六盘水I猴桃溃疡病生防菌筛选研究”(201710977019)%六盘水科技局联合基金项目“I 猴桃内生真菌多样性及溃疡病生防菌筛选(52020-2018-04-02),2六盘水特色果树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3(52020-2017-02-03)%六盘水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科技创新团队”(LPSSYKJTD201602号)作者简介:杜贞娜(1994-),女,E-mail:2820218998@qq.cm% *为通讯作者:杨友联(1975-),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学研究和教学,E-mail:yangyoulianl@163-com。

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6 6 2023 年第 45 卷第 2 期 中国麻业科学 PLANT FIBER SCIENCES IN CHINA
文章编号:1671 - 3532(2023)02 - 0066 - 11
大麻白绢病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的
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王芳1ꎬ2 ꎬ曹璐2ꎬ3 ꎬ秦菁菁2ꎬ4 ꎬ林宇丰5 ꎬ许秀美5 ꎬ张政兵5 ꎬ
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粉浓度 14.12 g / L、葡萄糖浓度 11.84 g / L、发酵温度 31.56 ℃ 、发酵时间
17.91 hꎬ预测抑菌率最高可达 89.27%ꎮ
关键词:贝莱斯芽孢杆菌ꎻ生防活性ꎻ发酵培养ꎻ条件优化
中图分类号:S563.3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 资源服务) 标识码( OSID) :
Key words:Bacillus velezensisꎻ biocontrol activityꎻ fermentation cultureꎻ condition optimization
大麻( Cannabis sativa L.) 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ꎬ目前为止ꎬ科研人员已从大麻植株中提取并
6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材料
大麻植株叶片ꎬ用于分离大麻内生菌ꎻ
供试菌株:大麻白绢病菌(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 工业大麻叶片内生菌) ꎬ用于筛选大麻白绢
病原生防菌ꎮ
1.1.2 培养基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Luria -Bertani 培养基 / LB 培养基) :蛋白胨 10 g / Lꎬ酵母提取物 5 g / Lꎬ氯化
测定研究ꎬ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发酵条件ꎬ旨在分离大麻内生细菌ꎬ并从中筛

24个油棕品种对3种真菌性叶斑病的抗病性评价及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

24个油棕品种对3种真菌性叶斑病的抗病性评价及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

24个油棕品种对3种真菌性叶斑病的抗病性评价及生防细菌的分离、筛选郑丽;张海鹏;林江;王娇娇;李梦倩;潘登浪;李静;曾宪海【摘要】通过针刺接种方法,将24个油棕品种对3种病原菌(YZ-4、YZ-6和 YZ-8)的抗病性进行评价,发现对YZ-4抗病性较强的油棕品种为RY-2和RY-6,对YZ-6抗病性较强的油棕品种为RY-9、RY-14、RY-15、RY-31、RY-37、RY-38,对YZ-8抗病性较强的油棕品种为RY-38;可见不同品种对病原菌的抗性存在差异.针对3种病原菌进行生防菌株的分离和筛选,从不同生境(根、叶、土壤)中分离到138株细菌,测定其几丁质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活性,以及产生吲哚乙酸和嗜铁素等次生代谢物能力,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颉颃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38株菌株产生长素的菌株最多,比例达75.36%;无产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菌株;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嗜铁素的比例分别为67.39%、58.70%和63.04%.AR156对YZ-4具有很强颉颃性,综合赋值总分为13;HNLE-4-2和3BS3对YZ-6具有最好颉颃效果,其综合赋值总分为10;3BS3对YZ-8具有最好的颉颃效果,综合赋值总分为10.【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4)007【总页数】9页(P96-103,封3)【关键词】油棕;抗性评价;颉颃;水解酶;筛选【作者】郑丽;张海鹏;林江;王娇娇;李梦倩;潘登浪;李静;曾宪海【作者单位】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广东广州 510140;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海南儋州 571737;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实验站,广东广州 510140;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儋州油棕种质资源圃,海南儋州 5717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5.5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属棕榈科,别名油椰子,是热带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除食用外,也可用于工业和生物柴油的生产[1-4]。

人参主要病原菌生防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人参主要病原菌生防真菌的筛选及鉴定

人参主要病原菌生防真菌的筛选及鉴定肖春萍;杨利民;韩梅;程林;马锋敏;郭双双【摘要】[目的]筛选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具高效、广谱抑菌作用的生防真菌,丰富人参生防菌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从吉林省2处采样地的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和复筛,筛选对人参链格孢菌(Alternaria panax)、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毁灭柱孢菌(C ylindrocar pon destructans)、恶疫霉菌(Ph ytophthora cactorum)、人参核盘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生防真菌;利用传统形态学和rDNA-ITS分子分析技术对分离到的生防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400株真菌,其中有15株生防真菌对人参7种主要病原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特别是对立枯丝核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均大于50%),且FSR-106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率87.41%,下同);FSR 121对人参链格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60.00%);FSR-74对腐皮镰孢菌的抑菌率高达67.48%;FSR-46对毁灭柱孢菌和灰葡萄孢菌的抑菌率最大(66.67%和68.97%);FSR-97对恶疫霉菌及人参核盘菌的抑制作用最强(73.33%和66.67%).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发现,15株生防真菌中有8株木霉属(Trichoderma)、3株青霉属(Penicillium)、1株曲霉属(Aspergillus)、1株附球菌属(Epicoccum)、1株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1株轮层炭壳属(Daldinia),其中FSR-38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 rum),FSR-10、FSR-43和FSR-106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FSR 46为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FSR-55为钩状木霉(T.hamatum),FSR-72为桔绿木霉(T.citrinoviride),FSR-74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FSR-97为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 ys-porum),FSR-91为蔡氏轮层炭壳菌(Daldinia childiae),FSR-25、FSR-67和FSR121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结论]从人参健株根际土壤中可快速有效地筛选获得大量广谱性生防真菌;本研究所得的15株生防真菌对7种人参主要病害防治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4)007【总页数】13页(P181-192,201)【关键词】人参病原菌;木霉属;rDNA-ITS序列分析;生防真菌【作者】肖春萍;杨利民;韩梅;程林;马锋敏;郭双双【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省部共建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4+4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用品与仪器:三角瓶、刻度试管、灭菌水、称
量纸、玻璃吸管、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微波炉。
3. 培养基:
(1)高氏一号:培养放线菌。 (2)PDA:分离真菌; (3)KB:培养细菌。
生防微生物的筛选程序
(1)样品的采集
(2)生防菌的分离(分离培养基)
原始菌种保存
(3)纯化与培养 (单菌落稀释后划线、单孢分离纯化)
K2HPO4 0.5g K2HPO4 0.5g
NaCl 0.5g
NaCl 0.5g
KNO3 1g
KNO3 1g
MgSO4 0.5g
MgSO4·7H2O 0.5g
FeSO4 0.01g 琼脂 10g 水1000ml。
FeSO4·7H2 O 0.01g 琼脂 18-20g 水 1000ml,pH 7.2~7.4。
算浓度,用无水配成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加到NYDA培 养基中,配制成合乎设计浓度要求的含药平板,然后按逐 级梯度筛选法,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级锻炼培养,直至获 得抗适宜利福平浓度的标记菌株。
药物传导实验
① 供试作物:番茄(品种:早丰) ② 步骤:将标记的B-51菌悬液用涂抹法接于番茄最
上端叶片,按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取样,经升汞表 面消毒后用NYDA药板分离,统计分离结果。 (接种部位和分离部位示意图)
土样25℃恒温箱中干燥3天,干燥后的土样与 CaCO3 10:1混 合,26℃下保温4天。
---------------------------------
土壤预处理方法: 为了提高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效率,采集的 土样应立即于28℃风干10d,用6%酵母膏和0.05%SDS(5mmol/L 磷酸缓冲液配置)对其悬浮液进行预处理,再采用接种至添加重 铬酸钾(250mg/L)的培养基中分离放线菌,加入抗真菌试剂和 抗细菌抗生素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增加放线菌的分出率。
放线菌的分离计数用培养基(淀粉铵盐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10g, (NH4)2SO4 2g, K2HPO4 1g , MgSO4·7H2O 0.5g, KCl 0.5g, FeSO4·7H2O 0.01g , 琼脂 18g, 水 1000ml , pH7.6~7.8。
实验方法
<1>熔化培养基倒皿,每皿12ml左右。设三个皿为 对照(CK),每个土样处理3个皿。培养基冷凝后, 放入80℃的烘箱中,除去表面的冷凝水,一般烘 10~15分钟。
酵母菌出芽繁殖
新生隐球菌
酵母型菌落 C. albicans菌落 曲霉属
(类酵母型)
青霉菌落
乳酸菌Lactobacillus
Bordetella pertussis
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活性测定
1.生长适温测定 将供试枯草芽孢杆菌单胞菌系接于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液中(pH7.2),置于25℃,30℃,35℃,40℃ 四个温度等级下培养,每日用血球计数崐板检测 菌液的浓度。 2.适宜碳源测定 ① 培养基的制作:在无葡萄糖的营养洋菜中分别加 入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麦芽糖、木糖、果糖、 蔗糖、甘露醇和桔粉(由广州糖果厂生产),浓度为 2%(W/V),灭菌备用。 ② 培养测定:将供试单胞菌分别接于上述各培养基 平板上,30℃下恒温培养72h后,测定菌落直径。
<2>选取每皿放线菌菌落数20~200个的平板用于计 数
五、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与实验课作业
1. 描述2-3种培养性状不同的放线菌: 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绘图。 10-1 10-2 10-3 10-4 10-5
2. 分离结果记录与计算: 放线菌分离结果的调查表
分离方法 弹土法 稀释法
放线菌
数量
种类数
已融化好的高氏一号培养基中加入K2Cr7O4溶 液(每300ml加入100ppm 1ml)调至pH 7.2~7.4,待 温度降至40℃时倒皿,皿/40毫升培养基。
其它分离培养基
玉米粉琼脂、黄豆粉琼脂、Waksman 、Bennett 培养基均用 于分离放线菌。
几丁质培养基是分离放线菌的最有用的培养基之一,只有放 线菌够利用几丁质,所分离的放线菌菌落较小,呈白色, 再转接到适于产生可溶性色素的适当培养基上来加以区 别。
细菌 真菌 数量 数量
放线菌/总菌落数
3. 每克土样中的菌落数的计算(间接法)
每克土样中的菌落数=(每皿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干土的百分数 注:干土的百分数即土壤干重%,本次实验烘干土样的百分数按100% 计。
*认真填写每次实验报告,完成实验记录、计算、绘图等,实 验报告成绩占30%
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方法
自然条件下的传导实验
生防菌的标记实验
① 抗生素:利福平(有效成份甲哌力复霉素:150mg/片;陕 西省医药工业研究所制造)
② 供试菌:B-51菌系 ③ 培养基:改良NYDA(%)[107]:牛肉膏0.8,酵母浸出液0.5,
蔗糖1.0 琼脂2.0,pH为7.0。 实验方法:将利福平药片去糖衣,研成粉末,按有效成分计
(4)拮抗菌株的筛选(体外平板初筛) 涂抹法或混菌法接种
(5)发酵培养
(5)化合物鉴定 农抗的下游加工工艺
(6)提取总化合物
(7)化合物分离 (5)盆栽试验(抗菌谱) 作用机理
理化性质 生物学性质
四、实验操作
1.土样准备:
采集土样应该尽快进行土样预处理与分离工作,放置时间过 长会影响分菌的准确性。
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效
① 供试菌株浓度分别为 1×10標拝6个/ml。② 供试化学农 药:70%甲基托布津WP800×液,杀毒矾M8 400×液。 ③ 供试番茄品种:利春。④试验地点:咸阳市秦都区沣西 乡伍家堡。生态环境为塑料大棚(总面积约300平方米)。 ⑤ 试验小区设计:各供试药剂及空白对照各自为一个处理, 共9个处理,重复三次,小区面积为5×0.7米,按随机区 组排列。⑥ 田间喷雾及病情调查:在4月8日(现蕾期)和 4月19 日(开花期)两崐次喷雾,每次均在傍晚进行,空 白对照喷清水;喷药前调查一次发病基数,每次喷药以后, 大致在第五、十、十五天以小叶为单位调查发病情况,分 别崐记载病叶数和严重度。
实验一 生防菌的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生防菌的分离方法、分离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2. 观察生防菌如放线菌、细菌、真菌的菌落形态。
二、实验原理
采用稀释法、弹土法。将土壤样品接种到相应 的分离培养基上培养,利用适宜生防菌生长的培养 基与条件,分离不同种类的生防菌。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
1. 样品:土壤、植物(表面、体内)、果实。
4.定植、转移的研究 无菌条件下的定植、转移(无菌液培法) 供试作物:辣椒 (8819线辣子) 供试菌:B4-110,B-54两个菌系 生长容器:标本瓶(210×300mm) [产地:武汉] 瓶内放一特制网架(直径16.5cm,高8cm),瓶口用
5cm厚的脱脂棉和一层纱窗网封严。(15磅下蒸气 灭菌20分钟,备用。) 培养液成分:Shive和Robbins营养液Ⅰ(1942) g/l
细菌 连片 连片
42 连片
25 19 连片
6%酵母膏+0.05%SDS CK1
5 10 0(CK2) 5 10
67
16
72
13
8
连片
21 连片
29
45
真菌 连片
2 0 8 1 0 连片
0 0 连片
2 1
2. 培养基与平板的制作:
高氏1号培养基: 改良高氏无机一号琼脂培养基:
淀粉 20g
淀粉 20g
中,加入无菌水定容至10ml,充分 振荡10分钟,静置待土粒沉淀。
b 9ml灭菌水+ 1ml土壤悬浮 液,充分混匀,即1/100浓度。
c 依次配制,1/1000浓度。 d 同上,即1/10000浓度。 e 同上,即1/100000浓度。
在稀释时,可在盛有无菌水 的试管中加入1滴100g/L的石炭 酸溶液,用以抑制细菌生长。
③ 分离方法:
A:分部位压印分离:按无菌操作条件,分别剪取处 理和对照地上部苗和地上部分别剪取3对真叶和 茎段,一对真叶分正反两面(一片取正面,一片取 反面),放在培养基平板上,盖一层无菌滤纸, 用 镊子轻压使样品与崐培养基紧密接触,然后取出 滤纸和样品,置30℃温箱培养48h观察。
B:表面消毒后分离:分别选取不同茎段、叶片,剪 成小块(约2mm), 接崐常规无菌操作于NYDA培 养基上分离,置于30℃温箱培养48h检测供试菌分 布。
田间防治效果测定
对柑桔炭疽病的防效 ① 药剂品种:广谱增产菌(北农大生防室);高脂
膜(沙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 本);Bacillus sp.菌悬液;Trichoderma sp. 菌悬液。 ②方法:对桔园新生春叶进行不同药剂处理,喷药 后对 Bacillus 和 Trichoderma套塑料袋保湿24小时, 每处理4个重复。喷药三天后统一接种炭疽菌 (浓度1.2×106个孢子/ml)。同时设立两个对照, CK1仅接炭疽菌而不任何药剂,CK2是仅喷水, 作原始校正。11D后采叶片保湿培养,5D后统计 病叶率及防效。
HV 培养基是以土壤腐殖质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 只有放线菌能利用腐殖质,所以它能够选择性分离包括 稀有放线菌在内的多种放线菌。但是,HV 培养基的颜 色较深,而且此培养基上长出的放线菌菌落一般比较小, 不易辨认和挑菌。
3. 接种方法:
(1) 稀释平板法 A. 土壤悬浮液制备: a 称取研细的土样1g,倒入试管
B. 接种方法: d或e土壤溶液,每皿加入20~30µl,用吸管吸
0.1ml(2滴),取用无菌三角玻璃棒涂抹接种。
(2) 弹土法 每皿弹入约0.2毫克土壤样品粉末。
4. 培养:
放线菌28℃培养7-14 天 细菌3-5天 真菌5-7天 观察、调查菌落数、计数。
5.放线菌计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