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李路

合集下载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3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 3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题目:某企业20××年度一季度生产计划的编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工业工程指导教师:时间:2014.6小组成员: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课程设计的目的学生在学完《生产运作管理》专业课程后,通过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的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要求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两周内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具体要求:(1)对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析;(2)进行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的平衡;并绘制加工中心负荷图;(3)掌握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编制方法;(4)编制零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并绘制出零件加工工序进度表。

二、课程设计组织形式课程设计过程按分组的方式进行,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发放有关的课程设计背景资料,并向学生讲述课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要求,设计过程采取课堂集中辅导,分散设计的方式进行。

课程设计按5~6个人为一组,每组设小组长一名,负责本组的分工与协作工作。

要求各小组在组内充分讨论、相互启发的基础上形成设计方案,课程设计结束要求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书,必要时可要求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课程设计方案演示和答辩。

三、课程设计内容以某企业为对象(见设计任务书中的资料),以该企业的生产资料为设计依据,根据该企业生产条件和产能、所接订单任务及交货期要求,进行产能平衡,并制定该企业生产计划。

具体内容和步骤如下:1.设计所需资料:⑴某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的部分资料;包括:产品品种、数量、交货期要求等;⑵各订单产品的工艺流程、各工序的工时定额;2.产能平衡与生产计划编制设计步骤:(1)按要求将预测的产品综合生产计划转化为具体产品的主生产计划;(2)熟悉了解各产品的工艺流程及各产品的工时定额,统计某一年的定单情况;订货品种、订货数量、交货期等要求;(3)根据具体产品的相关信息,确定各具体产品的投入产出计划,并完成粗能力计划的平衡;(4)根据具体产品物料清单及相关信息,编制具体产品物料需求计划,列出物料需求计划安排结果,并进行产能负荷平衡;(5)编制流水型生产的生产作业计划,并绘制出零件加工工序进度表。

物流slp算法的课程设计

物流slp算法的课程设计

物流slp算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物流SLP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 掌握物流SLP算法的步骤及操作方法;3. 能够运用物流SLP算法解决实际物流路径优化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SLP算法进行路径优化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编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优化算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旨在通过讲解物流SLP算法,使学生掌握物流路径优化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流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物流SLP算法。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物流SLP算法基本原理:讲解SLP算法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物流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安排:2课时2. 物流SLP算法的步骤与操作方法:详细讲解SLP算法的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安排:3课时3. 物流SLP算法编程实现:指导学生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实现SLP算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内容安排:4课时4. 物流路径优化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物流路径优化案例,让学生运用SLP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五节内容安排:2课时5. 团队合作与讨论:分组进行合作,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内容安排:2课时6. 教学进度安排:共13课时,分六周完成。

每周安排2-3课时,其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14级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1405-1406班

14级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1405-1406班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编制车站作业计划与铺画列车运行图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指导教师:***2017 年6 月附件1第一部分:编制车站班计划和阶段计划一、编制资料1、乙站邻接方向及平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乙站邻接方向及平面示意图2、乙站线路固定用途及容车数,见表1.1。

表1.1股道号. 容车数固定用途股道号容车数固定用途1,Ⅱ54 上、下行客车到发线10 75 乙-甲间各站3,4 62 上、下行货车到发线11 78 丙及其以远、空车6,7 70 上、下行货车到发线12 75 乙-丙间各站5 机车走行线13 7 本站卸8 65 上、下行货车发车线14 30 站修9 75 甲及其以远牵Ⅰ60 Ⅰ调车机3、与乙站有关的列车编组计划,见表1.2。

表1.2 作业别发站到站编组内容列车种类编组乙甲甲及其以远区段编组乙甲A6-A1各站站顺摘挂编组乙丙 1.丙及其以远 2.空车不分车种区段编组乙丙B1-B8各站站顺摘挂中转甲丙丁及其以远直通(21113可挂乙站车流,乙站甩后挂空C)中转丙甲甲及其以远直通解体甲乙乙及其以远区段、摘挂解体丙乙乙及其以远区段、摘挂4、乙站自编列车的编成车数要求:除摘挂和小运转列车外,其他列车应满第二部分铺画甲乙区段列车运行图一、设计任务根据给出的下列资料,铺画甲-乙区段18:00—24:00列车运行图。

二、设计资料1. 甲-乙区段示意图2. 区段技术特征正线数目闭塞方式牵引机车类型货物列车牵引定数货物列车计算长度客货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 半自动韶山3 韶山3 3200t 3200t 60.0 60.03.甲~乙间各站到发线除C、F两站三股道外,其他各站均为二股道(包括正线)。

4.各站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无超过6‰的下坡道。

5.根据规定不能同时接车时,相对方向列车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为4分,各站会车间隔时间为3分,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为4分。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上海三联书店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上海三联书店

信息与激励经济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上海三联书店课程介绍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介绍信息经济学和激励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探讨它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本课程以《信息与激励经济学》第二版为教材,在内容上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称信息经济学
2.不对称信息经济学
3.信息的外部性
4.激励机制设计
5.契约理论
6.机制设计与实施
在本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们将能够掌握信息与激励经济学相关理论,理解市场机制在信息和激励方面的应用和局限性,以及设计创新的市场机制,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教学计划
第一周:对称信息经济学
1.手势博弈引入
2.贝叶斯博弈介绍
3.量化信息和告知成本
第二周:不对称信息经济学
1.逆向选择问题
2.求职市场模型
1。

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十二版课程设计

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十二版课程设计

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第十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管理学专业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全球化和创业视角对管理学的影响和挑战。

本课程重点讲解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流派,管理过程和方法,以及创业、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1.理解管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2.掌握管理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3.熟悉管理过程和方法,包括策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了解创业和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和挑战;5.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管理学基础知识1.管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2.管理思想流派:传统管理学、人文管理学、现代管理学;3.管理过程:策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行政管理、人际交往、参与管理。

第二部分: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和挑战1.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点;2.全球化对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影响;3.全球化对企业管理方式和流程的变革;4.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部分:创业视角下的管理1.创业的概念和特点;2.创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3.创业领导力和团队管理;4.创业风险管理和创业政策。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讲、写作等。

五、课堂要求1.准时到课,听讲,积极参与活动;2.完成作业、报告和小组项目;3.独立撰写一篇毕业论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内容撰写,论文要求不少于5000字。

六、考核方法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参与讨论、作业和小组项目等;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理论;3.毕业论文占总成绩的40%,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参考教材1.大卫·A.加勒特《管理学》(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3.马友友、施保怡《创业管理与实践》(第2版),科学出版社;以上教材作为主要教材,辅以其他教材和案例。

首届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百篇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首届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百篇优秀论文获奖名单

首届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百篇优秀论文获奖名单(三等奖)
序号 论文标题 1 落实三项管理 挖掘技师潜能 发挥技师作用 2 企业基层班组学习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3 试析管理人员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4 石油文化育人与“中国梦”教育机制的内在契合性研究 5 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新途径 6 “创新绿色油气田”活动在基层作业区的开展 7 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8 关于石油钻探企业“标准化”岗位培训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9 应对“民工荒”困局的近期、远期对策研究 10 量化评价在油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 PDCA 在培训循环中确定培训需求的应用 12 美国高校能源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 13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是企业实现“双赢”的平台 14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石油 15 石油企业站队自主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6 培训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突出行业特色 培养高质量高职毕业生——2005~2011 年毕业 17 生跟踪调研报告 18 石油职业院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19 德国院校的质量监控机制及启示 20 高级工培训创新模式研究 21 “知识、素质、行为”培训模式研究 22 浅谈差异性培训管理在石化公司的应用 23 应用能级管理 促进岗位取证培训 24 浅析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发展定位 25 推进研究生学位教育改革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 26 基于论文合著视角的石油高校教育国际化研究 27 构建中国特色油气企业国际化人力资源体系研究 28 石油行业专业技术类培训课程设计合理性研究 29 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尝试及主要举措——以克 作者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 陈伟东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聂增民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 韩贵金 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邱钰文 周辉 李心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周学智 周博智 官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朱晓勤 马良 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 孙一啸 李雪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 范世强 刘智 周雪菡 徐世珍 孙延罡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公司 余仲华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欧阳健 司江伟 王新喜 冯瑞喜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白建雄 杨斌 李亮亮 陈颖 吕小瑞 柴兴军 张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亚 杨晶 孙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王爱娣 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 费葳葳 郭州平 张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赵淑琴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宋海燕 姚宏枝 中国石油广州培训中心 张晓丽 唐建侯 王纪安 邵军 杨兆平 聂勇 杨晶 李路 杨毅 佘丹亚 李瑞 刘君 何芳 田丹 李国和 刘洋 吴卫江 景民昌 张芹 步宏婕 耿玉锋 薛谦 曹学庚 耿娇娇 辛静 蒋定律 方晓玲 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刊出期次 2015-1 2015-2 2015-2 2015-2 2015-3 2015-3 2015-3 2015-4 2015-5 2015-6 2015-6 2015-6 2014-1 2014-1 2014-1 2014-1 2014-2 2014-2 2014-2 2014-3 2014-3 2014-3 2014-3 2014-3 2014-4 2014-4 2014-5 2014-5 2014-6

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

基于创业失败学习视角的创业课程设计

Fdn Eu tn Fr 02 V 1 .o ua dc i 0u 21. o1 N . ao m . 5 0
验 的师 资极 少 。 虽然 高校 会聘请具有创业 经验 的企
业家传授创 业经验 , 但成 功者很少提及其 失败应对经
验 。第三 , 创业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 、 适应性 。我 国创
Ke r y wo d ̄En r p e e ra iu e En r p e e ra a ni Ente r n u s pEd c to ; riu u De in te r n u il l r ; te r n u l Fa i Le r ng r p e e rhi u a in Cu c l m sg
高校创业 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 但多数大学生都 认为难
以从创 业失败 中学习[ 3 1 。
我 国创 业教 育 实践时 间较短 嗍 和美 国等创业 教 ,

资是其他领域专 家转型而来 , 理论功底 和创业 经 兼具
6 ・ 8
复旦教 育论 怯
2 1 年第 1 卷第 5 02 0 期
论 依据 。
摘要 : 相对于创业企业“ 生存” 而言 , 创业失败造成大学生创业者心理扭 曲甚至放弃生命等问题并 未得 到教育家的足够重视 , 导致大学生无法接受失败、 创业资源浪费等诸 多社会矛盾。 大学创业教育不应仅 关注
创业 企业 的生存 , 更应 关注创 业者 的“ 生存 ” 并将 两者 综合起 来 , , 形成 更加 完整 的创 业教 育体 系。基 于创 业 失败 学 习视 角的创 业课 程 , 以帮助 大 学 生增 强对创 业 失败 的理 解 与接 受 , 高 大 学生管 理创 业 失败 负面 可 提 情绪 的能 力, 学会从 创 业失败 中学习。 并 关键 词 : 创业 失败 ; 业 学 习; 业教 育 ; 程设 计 创 创 课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四川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系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第一节绪论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

设施规划是工业工程学科中公认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分支之一。

设施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工厂设计着重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车间布置及物料搬运等内容,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社会需要的多样性,生产不同产品工厂的模式必然存在着差异,这就给工厂布置设计带来了难题。

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套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布置设计。

这种方法为设施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广泛采用,实践效果良好。

系统布置设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序。

学习和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接参与设计工作。

第二节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设计是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完成工厂布置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其目的是:1)能正确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学会由产品入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调研分析的方法。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实际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

3)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4)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课程的学习和生产实习,对设施的布置、流水线布置的原理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后,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控专业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题目:山字形铁心片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 班级:CK0902 学号:U200911123 姓名:李路平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控专业课程设计

2 目录 1、零件工艺性分析…………………………………………………..3 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3 3、工艺计算…………………………………………………………..4 3.1凸、凹刃口尺寸的计算……………………………………..4 3.2排样与毛坯计算……………………………………………..9 3.3冲压力的计算………………………………………………..9 3.4压力中心的计算…………………………………………….11 4、冲压设备的选用………………………………………………….13 5.倒装式落料冲孔模主要零部件设计计算………………………....15 5.1凹模的设计计算…………………………………………….15 5.2打孔凸模的设计…………………………………………….16 5.3固定板的设计计算………………………………………….17 5.4卸料板的设计计算………………………………………….20 5.5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20 5.6凸凹模的设计……………………………………………….21 5.7冲孔落料模其他零件的设计和选用……………………….22 5.8模具闭合高度的计算……………………………………….27 6.山字形铁心片冲孔落料模装配图的设计绘制………...................28 7.山字形铁心片冲孔落料模爆炸视图………………………………30 8. 结束语…………………………………………………………...31 9. 参考文献………………………………………………………...31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控专业课程设计 3 1、零件工艺性分析 工件为图1所示的落料冲孔件,材料为硅钢片,材料厚度0.35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

图.1山字形片零件图 1.1材料性能分析 硅钢片有良好的塑性和适当的强度,工艺性能较好,冲裁加工比较容易。 1.2 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相对简单,角部为圆角,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零件内部有两个圆

形孔,孔的直径为3.2mm,满足冲裁最小孔径mind≥1.0*t=0.35mm的要求。另外,

经计算孔距零件外形之间的最小孔边距约为4.0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minl

≥1.5t=0.53mm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的要求,可以利用冲裁加工的方式得到此零件。 1.3 精度分析 零件对于精度的要求不高,按IT14级计算,综合考虑,采用普通冲裁工艺。

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精度较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控专业课程设计 4 差,在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位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较简单,模具制造并不困难。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与方案二比生产的零件精度稍差。欲保证冲压件的形位精度,需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模具制造、装配较复合模略复杂。 所以,比较三个方案欲采用方案二生产。 该零件生产批量大,采用倒装式复合模形式,选用硬质合金制作凹模和凸凹模,可获得很高的模具寿命。

3、工艺计算 3.1凸、凹刃口尺寸的计算

1)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原则 ①设计基准:落料以凹模为设计基准,间隙取在凸模上;冲孔以凸模为设计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

②设计时间隙一律采用最小合理间隙值Zmin。 ③刃口尺寸的制造偏差方向:单向注入实体内部。即磨损后,凸、凹模刃口尺寸变大的取+&;磨损后凸、凹模刃口尺寸变小的取—&。

④刃口尺寸制造偏差的大小:简单形状,按IT6~IT7取值;复杂形状,取1/4Δ;磨损后尺寸无变化,取1/8Δ。

⑤加工方法:简单形状,分别加工;复杂形状,配合加工。 2)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a、落料件刃口尺寸计算 落料件尺寸计算选择凸模作基准件。工件图中未标注公差尺寸精度定为IT14级,查表3-1,尺寸偏差数尺如下: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控专业课程设计 5 表3-1 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T1804-1997)

60mm————mm 为磨损后增大尺寸 28mm————mm为磨损后增大尺寸 14 mm————mm 为磨损后增大尺寸 10mm————mm 为磨损后增大尺寸 16mm————16mm 为磨损后不变尺寸 根据表3-2,IT14级精度时,磨损系数x=0.5 表3-2 磨损系数 冲件精度 IT10 IT11~13 IT14 磨损系数x 1 0.75 0.5

取δ=1/4 Δ 其计算公式为:

d0max)(XΔDDd

0minmax0mindppp)()(ZXΔDZDD

查表3-3,

大于 至 H12 H13 H14 H15 H16 H17 H18 h12 h13 h14 h15

- 3 +0.10 0 +0.14 0 +0.25 0 +0.40 0 +0.60 0 +1.00 0 +1.4 0 0 -0.10 0 -0.14 0 -0.25 0 -0.40

3 6 +0.12 0 +0.18 0 +0.30 0 +0.48 0 +0.75 0 +1.2 0 +1.8 0 0 -0.12 0 -0.18 0 -0.30 0 -0.48

6 10 +0.15 0 +0.22 0 +0.36 0 +0.58 0 +0.90 0 +1.5 0 +2.2 0 0 -0.15 0 -0.22 0 -0.36 0 -0.58

10 18 +0.18 0 +0.27 0 +0.43 0 +0.70 0 +1.10 0 +1.8 0 +2.7 0 0 -0.18 0 -0.27 0 -0.43 0 -0.70

18 30 +0.21 0 +0.33 0 +0.52 0 +0.84 0 +1.30 0 +2.1 0 +3.3 0 0 -0.21 0 -0.33 0 -0.52 0 -0.84

30 50 +0.25 0 +0.39 0 +0.62 0 +1.0 0 +1.60 0 +2.5 0 +3.9 0 0 -0.25 0 -0.39 0 -0.62 0 -1.00

50 80 +0.30 0 +0.46 0 +0.74 0 +1.20 0 +1.90 0 +3.0 0 +4.6 0 0 -0.30 0 -0.46 0 -0.74 0 -1.20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控专业课程设计

6 表3-3机电行业用冲裁模初始双面间隙 材料厚度 T8,45 Q235 ,硅碳钢

08F,10,45,H62,

T1,T2,T3 Zmin Zmax Zmin Zmax Zmin Zmax 0.35 0.03 0.05 0.02 0.05 0.01 0.03 0.5 0.04 0.08 0.03 0.07 0.02 0.04 0.8 0.09 0.12 0.06 0.1 0.04 0.07 1 0.11 0.15 0.08 0.12 0.05 0.08 1.2 0.14 0.18 0.1 0.14 0.07 0.1

厚度0.35mm硅钢片冲裁初始双面间隙为: =0.02mm ,=0.05mm 硬质合金模冲裁间隙应比钢模冲裁间隙大30%—50%,故实际选用间隙为 =0.03mm ,=0.07mm

==mm 尺寸=mm ==mm=mm 尺寸=mm ==mm=mm 尺寸=mm ==mm=mm 尺寸=16mm =Cmm =16mm=16mm 落料凹模尺寸按上述凸模尺寸配作,保证双面间隙0.03—0.07mm。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材控专业课程设计

7 现列出外形落料时的工件尺寸,凸模尺寸和凹模尺寸见下表: 表3-4 工件尺寸 凸模尺寸 凹模公称尺寸 59.6

27.8 13.8 9.8

16 16 16

b.冲孔尺寸计算,选择凹模作基准件。 表3-5 标准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mm IT1 IT2 IT3 IT4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大于 至 um mm

- 3 0.8 1.2 2 3 4 6 10 14 25 40 60 0.1 0.14 0.25 0.4 0.6 1 1.4

3 6 1 1.5 2.5 4 5 8 12 18 30 48 75 0.12 0.18 0.3 0.48 0.75 1.2 1.8 6 10 1 1.5 2.5 4 6 9 15 22 36 58 90 0.15 0.22 0.36 0.58 0.9 1.5 2.2 10 18 1.2 2 3 5 8 11 18 27 43 70 110 0.18 0.27 0.43 0.7 1.1 1.8 2.7 18 30 1.5 2.5 4 6 9 13 21 33 52 84 130 0.21 0.33 0.52 0.84 1.3 2.1 3.3 30 50 1.5 2.5 4 7 11 16 25 39 62 100 160 0.25 0.39 0.62 1 1.6 2.5 3.9 50 80 2 3 5 8 13 19 30 46 74 120 190 0.3 0.46 0.74 1.2 1.9 3 4.6

mm为磨损后减小尺寸,查表3-5,为IT10级精度,查表3-2得x=1; mm为磨损后减小尺寸,查表3-5,为IT12级精度,查表3-2得x=0.75; ()mm为磨损后不变尺寸,查表3-5,为IT12级精度,查表3-2得x=0.75; ()mm为磨损后不变尺寸,查表3-5,为IT12级精度,查表3-2得x=0.75; 尺寸=mm

==mm =mm=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