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阎日松

摘 要:分析了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 广场热 的现象以及在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场设计要求,介绍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广场,绿化广场,环境质量

中图分类号:T U984.18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的城市广场建设风行各地。几年间,全国建起了数以千计的广场。随着社会功能的变迁,许多城市首先是对建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那些供人游行集会的城市中心广场加以改造,逐步改为绿化广场。继而,不少城市又逐步新建、扩建了一批广场。还有不少城市决策者们从国外考察回来,在感叹人家广场真好的同时,便开始筹划建设自己的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被喻为 城市客厅 的城市广场对于一个城市建设来说,无疑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首先,城市广场是开敞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城市中新建的大量楼宇不仅让城市从地面上长高了许多,同时过于密集的容积率使城市空间一下子变得拥挤不堪,一律压红线盖楼使城市变成了 混凝土的森林 ,令人紧张、窒息。在高楼林立之间、街坊纵横之处,建设一些开阔的广场绝不是仿欧循美的教条,而是都市人的生存之需,是形成具有节奏与韵律的城市空间的手段,是城市环境美化的一种新追求,是增加市区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广场上可进行大型集会、交通集散、游览休闲、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它的规划建设调整了整个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的质量[1]。其次,城市广场也是城市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体现[2]。一些主题广场、纪念广场往往成为城市文化名人、城市历史事件、城市精神的载体。如 五四广场 、 鲁迅广场 、 和平鸽广场 、 母亲广场 等。作为城市文化的一种表达,这些广场在国外一些城市也极为普遍。

虽然目前在我国城镇出现的 广场热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件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会发现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几乎所有城市在新建市委政府办公大楼的同时, 市府广场 也随即伴生,成为市民集散地和城市扩大绿地的重要手段。这些被誉为 明珠 的广场,大多以政府大楼为背景,轴线式、草皮化;仰望中心雕塑,平视喷泉广场,俯瞰植物色带;铺装加草坪,台阶加旗杆。简直成了一种新的广场八股,乏味单调,缺少生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千篇一律,千孔一面。许多广场既不实用,又无深度;既未体现出什么精神,也留不下深刻印象,有明显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印迹。筹划者、设计者冥思苦想,却往往忘记了最根本的一条,那就是城市广场建设应调动一切手段,为人服务,为人享用。设计者在设计城市广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打着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的旗帜。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以人为本 。

城市广场千变万化,其要素无非是铺装和绿化两部分[3]。雕塑、花坛、水法、建构筑物、灯具,都可能有所选择地运用。那种 轴线草坪式 的广场只是其中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在 城市广场 中间加上 绿化 二字,即 城市绿化广场 ,意在强调 绿荫 应成为目前国内城市广场建设中注重的首要因素。

试想,炎炎夏日,人们怎能在曝晒的草坪铺装地上停留?城市的设计者及管理者们怎么就没想到要在广场里栽种大树呢?更何况,浓郁的大树带给城市的生态效应不知是小草的多少倍。广场绿化可以使空间具有尺度感和方位感。树木本身还具有指引方向、遮阳、净化空气等多重功效。绿化也可以作为重要的景观设计要素,合理配置,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剪,既可以体现树木的阴柔之美,又可以体现其秩序性。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域条件,如气候、土壤等选择合适的植物花卉品种并与其观赏周期相配合,这样可以在不同的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致,谱写出城市广场中绚丽多彩的交响乐[4]。现在许多广场设计对绿化轻视,说到底,是某些决策者只注重了广场的纪念性,建设的那些广场只是供人们参观的,并没有考虑到让人去享用。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是开敞的 明珠 广场,在烈日下让人望而却步;而另一小部分树荫广场上却坐满了纳凉的人们。

城市绿化广场没有定式,没有必要都是 轴线草坪式 、 雕塑喷泉式 。应提倡建一些 树荫广场 、 绿地广场 、 休闲广场 ,甚至 秧歌广场 、 情侣广场 、 玫瑰广场 、 说书广场 、 国标广场 。这些广场大多为自然式、自由式的空间格局,将更现代、更经济、更亲切、更宜人。

城市广场建设可以根据条件营造出庄严肃穆、亲切可人等各种环境氛围。在地价剧增的城市中心区,在广厦之间以昂贵的代价换取中心绿地广场,使其成为林立楼宇的中心,如纽约的洛克菲勒广场;在城市街道,辟出街心绿地作为名人广场,如法兰克福的哥德和席勒广场;在卫星城镇的十字街头或幅射型街道的交叉中心,建设纪念性广场,此类广场在欧美一些国家数不胜数。

一般而言,由两条线控制着城市的街道,一条是沿街建筑的天际线,另一条是沿红线布置的建筑凹凸线。如能在新建机关、写字楼和高校的大楼前留出足够的广场用地,建设装饰性或雕塑广场,使城市街道的楼宇在红线方向上有一些凹凸变化,会更生动、更有趣。在目前盛行的商业步行街,有意留出一些空地建设几处 银杏广场 、 槐荫广场 ,会更浪漫、更休闲。

总之,城市绿化广场无定式,规模可大可小,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规则,也可以自然[5]。应提倡在城市绿化广场多种一些树木,形成浓荫遮敝、温馨和谐的宜人环境与氛围。随着中国城市化和旧城改造的快速发展,象这种绿树荫荫的休闲式娱乐广场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中,城市绿化广场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因此,绿化广场的设计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使广场既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

谈CCTV新楼方案的非理性因素

邓钟明

摘 要:通过对CCT V新楼方案非理性因素的分析,讨论了过度的非理性导致了许多设计的不合理结果,提出了建筑设计理论也需要辩证地对待和吸收的建议。

关键词:CCT V,非理性,理性,辩证

中图分类号:T U20文献标识码:A

2002年,当CCT V新楼的方案公布时,很多人被它的造型所折服,为什么中国的建筑师设计不出这样有震撼力的建筑,而库哈斯能呢?库哈斯却说: 这座建筑,也许中国人无法想象,但只有中国人才能建造。

CCT V新楼指的是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办公大楼,正建在北京的东三环南路一块10hm2的用地上,包括CCT V,T VCC(电视文化中心)和一个媒体公园。库哈斯的方案是一座高230m,面积40万m2,有两个上部倾斜的Z字组成的折形环状的高层建筑,包括了行政、新闻、广播、演播和节目制作等功能;电视文化中心作为对景放置于北侧用地,为一幢下大上小不规则造型的高层,面积11.6万m2,功能为餐饮中心、酒店、剧场和展览。

库哈斯的方案博得评委的一致青睐,最终被定为实施方案。但自方案公布之日起,它就在建筑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反思,越来越多的人持批评意见。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从当时也是投赞成票的评委严迅奇的话语中也许可以找到些缘由。他说,库哈斯的作品 不是理性的建筑,而是感性的建筑。他不是从功能的合理性,结构的经济性方面考虑的,他的目的是追求视觉上的震撼性。其实早在多年前,詹克斯就把库哈斯贴上 理性主义的扼杀者 的标签了。

1 理性与非理性

何为 理性 ?西方理性思想可追溯到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等人,近现代的笛卡尔、劳吉埃等人亦有所贡献。从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自工业革命以后,建筑的理性主义思想逐渐占主导地位,以包豪斯学派和柯布西埃说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讲求形式追随功能的逻辑性,表现真实合理结构,强调功能理性和结构理性,也被称为理性主义建筑。传统的理性主义者相信人类理性的力量,认为历史必然走向进步,人类可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弊端充分暴露出来,现代主义建筑企图改造社会、城市中存在问题的实践趋于失败,使得人们对理性主义产生怀疑。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股非理性主义思潮开始涌动,建筑界也出现了非理性的建筑流派,他们对过分理性感到失望,以否定现代主义的方式进行反思,寻求新的答案。这些探索持续到今天,建筑实践出现多样化的局面,各种新型建筑流派与实验建筑如雨后春笋产生。非理性思潮的初衷是不满于现代主义死气沉沉的 秩序 和 惯性 ,希望打破现代主义大统一的格局,追求自由性、多样性、独立性和个性化。当代非理性建筑师的创作主要表现为模糊、本能、变化、知觉、意志、无意识、非逻辑、非目的性和偶发性,特别是诸如库哈斯、哈迪德、李伯斯金、艾森曼、海杜克等更是以非理性为标榜。

2 CC TV的非理性因素

1)结构的非理性。

理性主义的建筑是讲求结构合理性的,而库哈斯的这个作品,不但挑战了地球的引力,而且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和以前非理性者的实践。建筑以Z字形象存在,让人感觉它就要倾倒。根据人的心理关于稳定的一般观念,总是上轻下重,上小下大,但CCT V新楼却整体倾斜,上部悬挑70m且层数达到十几层。虽然库哈斯的结构顾问列举了许多理由来说明它的可实施性,但单从心理学上说,这是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建筑。一方面,办公的工作人员走在那悬在空中200多米高的楼板,恐怕不会心安理得;而下部走过的路人,对于悬在头顶的庞然大物,一定不会认为它是一只轻盈的气球。当今的科技,还达不到让人们能完全

又具有突出的创造性,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形成极富魅力的特色空间。

参考文献:

[1]王 珂,夏 健.城市广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29 30.

[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4 46.[3]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1 62.

[4]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89

90.

[5]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85.74 75.

C omment on urban square design

YAN Ri song

Abstract:Necessity to str ength urban squar e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acco rding to the boom in building squar es and problems ex isted in building pr ocess practical design r equirements are pr oposed as w ell as desig n method of urban square to improv e env ironmental qualit y of city. Key words:urban square,square desig n,envir onmental qua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