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的十条戒律
十戒是哪十条戒律

十戒是哪十条戒律
十戒,也称为“摩西十诫”,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的重要戒律,被认为是上帝通过摩西传授给以色列人民的伦理准则。
以下是摩西十诫的内容:
1.不可有别的神:要崇拜并信仰唯一的上帝。
2.不可雕刻偶像:不可为自己制造偶像或崇拜任何形象。
3.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不可妄用上帝的名字,包括誓言、
誓约或诅咒。
4.记住安息日:要守安息日,将其当作圣日,休息并敬拜上
帝。
5.孝敬父母:要敬爱并孝顺自己的父母。
6.不可杀人:不可亲手杀害他人。
7.不可奸淫:不可婚外性行为或破坏家庭关系。
8.不可偷盗:不可盗窃或侵占他人的财物。
9.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作假证或虚假陷害他人。
10.不可贪婪他人的财物:不可垂涎他人的财产,财富或配
偶。
这些戒律被犹太教和基督教视为基本的伦理原则,旨在指导人们的行为、信仰和道德准则。
它们强调尊重上帝,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以及塑造正直、公义的生活方式。
摩西十诫在犹太教的《出埃及记》和基督教的《圣经》中都有记载,并对信徒的生活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管教孩子的十戒-谈孩子的教养问题

管教孩子的十戒-談孩子的教養問題我們常聽到這一句話:「小孩子越來越難教了。
」也的確有許多人對這句話深信不疑,而對管教孩子也跟著悲觀起來。
教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個孩子也不能老是用同一種方法,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也因此,使得有些人把管教孩子看成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而放棄了管教孩子的天職,使得一些社會問題日益嚴重。
儘管社會在變,潮流在變,思想觀念也在變,但是在管教孩子時的一些原則原理上,古今相通,至今不變,也有一些戒律,宜需避免,否則將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造成一些身心的傷害。
以下是我們時常聽到的,也是我們平常容易犯的一些毛病,我們姑且稱之為「管教孩子的十戒」:第一戒:不要在孩子身上貼標籤大人有時常在言行中,會罵小孩「白癡」、「懶的跟豬一樣」、「笨死了」……等等負向的批評話語,這些負向評價的語言一次次的進入孩子的腦海中,久而久之,他會對自己產生負向的自我認知,而這樣的自我認知一旦固化這些標籤就像揮不出去的魔咒,一生一世的牽引著這個我們心愛的孩子。
有云:愛他就不要傷害他,我們怎能以此魔咒來牽引我們嘔心泣血想要拉把長大的孩子呢?第二戒:不要過度保護過度保護的孩子就像生長在無菌室裡的小孩,一旦走出無菌室,難免疾病連連,我們的寶貝也是一樣,過度保護,使他無法在自然的社會狀態下自我學習成長,有一天,他離開了父母的保護傘,他才發現社會怎麼是這樣?怎麼跟在父母身邊時不一樣?如此過度的保護,豈有益於我們心愛的寶貝?第三戒:不要無端懷疑有時,我們在一件事還未查明之前,就時常一口咬定是我們最愛的孩子幹的好事,恐嚇威脅要他承認,但是經常事後發現我們錯了,然後再以十分愛憐的姿態,想要博得孩子的諒解。
而這種無端懷疑的不幸,卻幾乎是每次發生事端時一再上演的戲碼,被懷疑的孩子,他能去相信誰?第四戒:不要嘮叨不休有句話說:「你要孩子討厭一件事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的對他嘮叨不休。
」嘮叨是精神上的疲勞轟炸,任何人都不願被人唸個沒完沒了,最好的方法是改用其他方式來管教,丟棄嘮叨的舊手段,嘮叨只能把父母的情緒發洩給孩子,讓孩子也感染這些情緒,而他無處發洩,只有發展成一些適應不良的行為了。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小孝养父母之身中孝养父母之心大孝养父母之志–人人分享

小孝养父母之身,中孝养父母之心,大孝养父母之志 -【人人分享我想结合自己的一点经历和体会,给大家简单把孝道做一个诠释。
如何行孝,师父上人常讲有三个层次,第一孝养父母之身,第二孝养父母之心,第三孝养父母之志,身心志三个方面。
我从小很幸运,得到母亲的善教,她老人家对教育儿女方面,非常的重视,比她自己的工作重视得很多。
她常常说:做工作你总是有退休那天,而养儿育女陪着你一直到闭着眼、蹬了腿为止。
所以轻重分得很清楚。
她自己也以身作则,带着我孝养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虽然她跟我父亲,我父亲跟她早年分开了,后来我父亲自己成立家庭。
她自己就这样带着我母子两个人相依为命,我是独子,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培养我,然后培养我到美国留学。
我们的家庭文化当中,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每年过年过节或者是老人的生日,我们都有写个贺卡,表演个朗诵来供养老人,让老人们欢喜。
这不仅供养身,还供养心,心就是什么?让老人欢喜。
光养身,这你给他衣食饱暖,他心要是不欢喜,那还是不能叫做尽孝。
我在这里也学了母亲这种做法,很自然的,到我母亲生日、节日,我也给母亲写贺卡,贺卡的内容都是赞叹父母的德行,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就在回忆父母对自己的恩德的时候,就在培养孝心。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小小的一个贺卡,这是我在二十一岁那年,我还在广州中山大学念书,在我母亲的生日上,给我母亲的一个生日贺卡。
我是这样说到:“亲爱的妈妈,在我眼里您是母亲,也是菩萨。
您对我无私无求的布施,给与我的衣物、财帛、吃穿用具,使我的血肉之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您教我风度礼仪,人情练达,办事思惟,人生规画。
您领我走入圣贤教育的殿堂,您赐给我智慧和力量,使我拥有应付命运风浪的勇气和能力,立志远渡重洋,求学深造。
您的恩赐不仅使我一生受福,还使我百生千生受福,这样似海的恩情,千生难以图报。
我要在世间取得大成就,以此来供养我敬爱的菩萨妈妈。
儿茂森叩上,一九九四年元月二日” 。
在母亲的培养和鼓励下,我在大学毕业之后很顺利的到了美国留学,在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攻读硕士,之后攻读博士。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12条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
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
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
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
《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
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玄(静极生动)”的境界。
“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
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
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
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
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
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
沙弥尼律仪要略

xxxx寺司律学沙门读体辑集梵语沙弥尼。
此翻息慈女。
谓息恶行慈。
息世染而慈济众生也。
亦云勤䇿女。
亦云求寂女。
律仪者。
十戒律诸威仪也。
上篇戒律门沙弥尼离戒文中。
佛言。
十六以上。
应作沙弥尼。
素无瑕秽。
贞良完具。
无所毁辱。
父母见听。
乃得为道。
素不贞良。
不应为道。
石人病。
不应为道。
以女人恣态难保。
悦在须臾。
复生恶意。
譬如水泡。
一起一灭。
无有常定。
须善观察。
乃可度尼。
又佛观见人间。
上至二十八天。
下至十八地狱。
皆苦无乐。
故结戒以训后生。
由是信女剃发出家。
先受十支禁戒。
名法同沙弥尼。
次与二岁验学六法。
为式叉摩那。
俟岁满学净。
堪入亚僧数者。
在二部僧中。
乞受比丘尼戒。
斯诚正制。
比来尼律失宗。
时风下迈。
而沙弥尼本所受戒未谙。
憍慢者多轻二部大僧。
愚昧者全失诸门细行。
欲光道化以摄尼徒。
难可冀也。
因采十戒。
略明制止。
俾蒙学知所向方。
好心出家者。
切意遵行。
慎勿违犯。
然近为式叉摩那。
比丘尼戒之阶梯。
远为菩萨戒之根本。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庶几成就圣道。
不负初念出家之志矣。
若乐广览者。
自当详阅律藏全典。
以下十戒条章。
依律藏随字函本文录出。
并无增减。
第一杀戒沙弥尼初戒。
不得杀生。
慈愍群生。
如父母念子。
加哀蠕动。
犹如赤子。
何谓不杀。
护身口意。
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
而不手为。
亦不教人。
见杀不食。
闻杀不食。
疑杀不食。
为我杀不食。
口不说言。
当杀。
当害。
报怨。
亦不得言。
死快。
杀快。
某肥。
某瘦。
某肉多好。
某肉少也。
意亦不念当有所贼杀于某快乎。
某畜肥。
某瘦。
哀诸众生。
如己骨髓。
如父如母。
如子如身。
等无差特。
普等一心。
常志大乘。
是为沙弥尼始学戒也。
第二盗戒沙弥尼戒。
不得盗窃一钱以上。
草叶毛米不得取也。
主不手与不得取。
口不言取。
心不念取。
目不爱色。
耳不爱声。
鼻不盗香。
舌不偷味。
身不贪衣。
心不窃欲。
六情无著。
常立权慧。
则曰不盗。
是为沙弥尼戒也。
第三淫戒沙弥尼戒。
不得淫妷。
何谓不淫。
真一清净。
洁身不淫妷。
口不说淫。
心不念淫。
执己鲜明。
如虚空风无所倚着。
10条诫令

10条诫令十条诫令是指《圣经》中的十个戒律,也被称为“摩西十诫”,是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中的重要教义。
这些诫令旨在教导人们如何与上帝相处,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
下面将对这十条诫令进行详细解读。
一、不可有别的神这一诫命要求人们不可有别的神,只能信奉真神。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真神被认为是唯一的、全能的、永恒的上帝。
这个诫命告诉我们应该尊重上帝,并遵循他的道路。
二、不可雕刻偶像这一诫命禁止人们制造并崇拜偶像。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只有真神才值得崇拜和尊重。
制造偶像会让人们迷失方向,并且忘记了真正的信仰。
三、不可妄称上帝之名这一诫命要求人们不可以轻率地使用上帝之名,包括发誓或者用于骂人等。
使用上帝之名应该非常谨慎,并且应该尊重上帝的名字。
四、安息日要守为圣日这一诫命要求人们守安息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应该用来休息和敬拜上帝。
在犹太教中,安息日是星期六,而在基督教中,安息日是星期天。
五、要孝敬父母这一诫命要求人们尊重和孝顺自己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并且教导我们成长。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并且对他们负责。
六、不可杀人这一诫命禁止杀人。
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受到保护。
这个诫命告诉我们不可以随意地剥夺别人的生命,并且应该尽力维护生命和健康。
七、不可奸淫这一诫命禁止通奸和婚前性行为等行为。
性关系是非常私密的事情,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都被认为是神圣的。
因此,这个诫命告诉我们应该尊重性关系,并且只在合法的婚姻关系中进行。
八、不可偷盗这一诫命禁止偷盗。
财产是每个人的私人财产,不可以随意地占有别人的财物。
这个诫命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财产,并且努力工作赚取自己的财富。
九、不可作假见证这一诫命禁止作假见证。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真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能说谎或者误导他人。
这个诫命告诉我们应该保持真实和正直,并且不要欺骗他人。
十、不可贪恋他人之物这一诫命禁止垂涎别人的东西,包括房屋、配偶、仆人等等。
十条诫命的详细内容

十条诫命的详细内容
以下是十条诫命的详细内容:
1. 不可有别神:不可崇拜除上帝之外的任何其他神明,包括偶像、假神或其他物体。
2. 不可妄称上帝的名:不可滥用上帝的名字,例如虚假宣誓、诅咒或轻率使用上帝的名字。
3. 要记住安息日并守圣日:应当按照上帝的戒律,在每周的第七天(通常为星期六)休息,并将其奉为圣日,以供敬拜和休闲。
4. 要孝敬父母:要尊敬、照顾和服从自己的父母,确保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
5. 不可杀人:不可故意伤害或杀害他人,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权。
6. 不可行淫:要保持纯洁,遵守婚姻的道德标准,不可参与通奸、婚外情或其他不道德的性行为。
7. 不可偷盗:不可占有他人的财产或窃取他人的财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个人财产权。
8. 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作伪证或虚假陈述,要保持诚实和正直。
9. 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不可贪图他人配偶的欲望,要尊重并维护婚姻的纯洁性。
10. 不可贪图他人的财物:不可嫉妒或渴望他人的财产,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并通过正当手段获取个人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父母的十条戒律__赵丞智
1. 树立一个好榜样。
所有的孩子在一开始都是非常尊重他们的父母的。
让你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会做一个有礼貌的、诚实的、乐于助人的、和仁慈的的人,对其正常人格的建立和长大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只有父母也是有礼貌的、诚实的、乐于助人的、和仁慈的的人,你的孩子才可能是这样的人。
2. 要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行为表现好的方面。
父母要时刻寻找机会用你的注意和关注来奖赏你的孩子的积极行为。
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当你的孩子并没有发生什么消极行为的时候,你也要寻找机会去关注和注意你的孩子。
3. 不要去关注孩子行为表现不好的方面。
让父母或其他人注意和关注自己,无论是好的关注还是不好的关注,都是小孩子的需要。
如果父母与孩子争论,或朝孩子喊叫,孩子将学会很多不良行为来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关注。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要沉得住气,给孩子一段时间去发泄,不要去注意和关注此时此刻孩子的不良行为。
过了一段时间,等孩子安静下来几分钟以后,然后父母要对孩子此时此刻的良好行为(安静)及时地给与注意和关注。
而现实当中,在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的时候,大多数父母感觉倒很焦虑和着急,显得很没有耐心和不安全。
他们希望孩子的不良行为能马上停下来,事实上父母们很快就采取了他们认为会有效的行动,与孩子辩论争吵、朝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屁股。
这样做的父母无心中去注意和关注了孩子行为表现不好的方面,而这种父母的注意和关注孩子是需要的。
孩子为了满足这种被父母的注意和关注,会不断地表现出不良的行为。
这种父母对孩子表现不好的行为的关注和注意,无心中强化了孩子表现出的不良行为。
4. 一定要兑现你的允诺。
孩子都是通过对父母的行为的感受来理解和体验到他生活的这个世界对自己的接受和爱感觉,以及体验到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感觉。
孩子能否从小就能从父母的行为那里体验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体验到了自己被爱、被接受和安全的感觉,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孩子长大以后是否会发展出健康的人格。
如果父母经常不能兑现他们对孩子允诺过的事情,孩子们可能会感受到这个世界是不可信赖的、不安全的,而且他们会相信大人们可能并不会真正关心他们。
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无论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孩子不想要的,只要是父母对孩子允诺过的事情,父母都一定要兑现,这一点及其重要。
5. 只做出你能兑现的允诺。
父母对只是期望能发生的事情,而并不能实现的事情,千万不要对你的孩子做出轻率的允诺。
当你不能兑现你的这个轻率允诺的时候,对孩子会产生很坏的伤害。
同样,父母也应该尽量避免用语言威吓孩子或说要如何如如何惩罚孩子的话,因为这同样是一种允诺。
如果你经常不兑现你所说的话,孩子就会不信任父母。
所以,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做出你能兑现的允诺,无论是在你高兴的时候,还是在你生气的时候。
6. 使用“后果”,而不用“惩罚”。
“后果”是孩子的某一个行为自然而然会导致的一种结果。
父母如果不希望孩子的某一个行为出现,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理解和感受该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而不是去“惩罚”孩子。
例如,让孩子理解和知道:如果你太顽皮而令人讨厌,后果是不会有人喜欢你;如果你把房间搞得很脏很乱,后果是你必须清理你的房间;如果你没有完成你的家庭作业,后果是你不能看电视;如果你不精心把我的工具或你的玩具丢在外面,后果是下次我会不借给你工具使用或不卖给你玩具。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学会从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中学会如何采取更有效、更好的行动,就会养成一套好的行为模式。
“惩罚”是孩子的某些行为让父母生气和发怒以后,父母为了报复而采取的一些行动。
父母通过利用自己的权威剥夺孩子的某些权利的办法来惩罚他们不希望看到的孩子的某些行为。
这样做的结果并不能真正使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得到改善,反而会学会阳奉阴违,增加孩子对权威者的反抗和愤怒感。
例如,如果你再调皮下去的话,明天我们不带你去公园。
这里“不让你去公园”不是“你调皮”的直接“后果”,而是父母对你的“惩罚”。
“惩罚”,包括“打屁股”,对于孩子来说是感受到痛苦。
如果父母不断地“惩罚”孩子,孩子的行为就会变的偷偷摸摸、鬼鬼祟祟,并且孩子内心里会对权威产生很强烈的反抗和憎恨。
7. 始终要控制你自己。
在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当中,所有的父母有时候都会变得情绪非常激动。
问题的关键是在你开始感觉到心烦
意乱或情绪受到挫折的时候,你能不能控制住你的行为表现。
如果你能控制住你自己,在你表现出非常激动或失去控制的行为之前,你才能对你所面临的情景采取比较负责任的行为。
这个时候激动的父母可以冷静一下,暂时停止你的激动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去寻找孩子此刻行为当中的一些积极的方面给与注意和关注。
或者父母干脆从与孩子的对立关系当中撤退出来,使自己彻底冷静一段时间,等双方的情绪平静以后,再来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
当情绪激动或失控的时候,父母们可能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和错误的行为:他们会大喊大叫、他们会争吵、他们会只盯着孩子行为不好的方面而加以不停地指责、而且他们很可能会惩罚孩子。
所有这一切不恰当的行为都可能会破坏父母曾经对孩子许过的允诺,从而使亲子关系遁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如果父母经常在你的行为失去控制之前不能把握住自己,希望您能求助于心理咨询以便学会如何去应对亲子之间的冲突。
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8. 要接纳和包容你的孩子。
不论孩子大小,他们天生就有帮助父母做事情和被父母接纳、包容的需要。
父母要时刻注意和提供给孩子这些需要的满足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小感受到自己在这个人世间的价值,感受到被父母的接纳和包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是健康人格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是有安全感的、自信的和有能力的。
例如,即使一个非常小的孩子都喜欢用吃饭的小勺搅拌洗碗盆里的水来“帮助”你洗碗。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能接纳和包容孩子的这些“需要”的行为,而且能让孩子在这些“需要”的行为中感受到乐趣的话,孩子将会逐渐学会乐于帮助别人,并对自我的感觉是良好的。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
9. 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他有自己的特点。
父母要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也不要把孩子与他的同胞兄妹相比较,要尽量避免不论任何时候都用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比如别的孩子做什么我的孩子也必须要做什么。
这样做的后果是让孩子体验到了过多的不安全感,并培养出孩子争强好胜的个性。
其实孩子并不需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孩子们恰恰需要感觉到自己有自己的特点,感觉到自己是与别人不同的。
父母需要做的是对每一个孩子自己个性品质特点的欣赏,父母可以用对孩子的特殊待遇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欣赏,比如给孩子一个小礼物、给孩子关注、或与孩子一起活动等。
10. 父母应该自己关爱自己。
很明显的,无论如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父母们自己也需要有营养的事物、充足的的睡眠、体育锻炼、朋友的友谊、享受快乐、和短暂的休息等等。
抚养和培育孩子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很大挑战性的工作。
如果承担这项工作的父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你们有很大的机会把你们的孩子培养成为你们自己所期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