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如何选材
作文要怎么选取材料 作文选材的五种技巧

作文要怎么选取材料作文选材的五种技巧第一、要从两方面审题,开拓思路。
面对作文题,我们一方面要弄清题目对文章内容作了哪些限定条件:时间、地点、人物、数量、中心等方面,另一方面又要看清楚那些未定的条件,如《放学路上的一件事》,只限定了时间与空间:放学路上,体裁和数量:写一件事。
但还有很多未限定:可以写任何一天,包括前几年的;可以是自己做的,也可以是看到别人做的;可以是好事受教育,也可以是坏事受教训……这样思路拓宽了,选材范围就随之扩大,新颖的材料就较易选择。
第二、角度宜小,题材宜实。
我们对含义较宽、写作范围较大的题目,要化大为小,划宽为窄。
这样既可以拓宽思路,又可以使材料实在,给人以新的感觉。
如《我又长了一岁》,这个题目选材时,可以在自己一年中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其中一天、一个时刻中发生的,可以选择自己成长的一件事写这“长一岁”。
如第一次数学拿满分,评为优秀队员,学会了烹调,生了病受到老师同学关怀,干了一件傻事,敢走夜路了,中队改选时落选了等,这样选择的事情多了,所写事情小了,容易写实,显出新意。
第三、避开一般思路,另辟新思路。
选材时,我们尽量避开一般思路,出其不意地表现文章中心。
如春节后下了场大雪,老师以《雪》为题要求同学们写作文,大多数同学写雪景的美丽、堆雪人的乐趣和打雪仗的欢愉,这当然可以写,内容也很好。
可有几位学生写雪伪装了大地,掩盖了丑恶,并用骑自行车的农民误跌入被雪遮盖住的泥塘等实例来说明雪的不利的一面。
一位同学还用“腊雪似浇,春雪如刀”的谚语来抱怨这场大春雪给庄稼带来的严重危害。
显然,这样的思路更有新意。
第四、从获得感受上去思考选材。
我们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产生的感受,虽有共性,但由于各人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和对待各种事物的看法不会完全相同,必然会有自己特有的感受,这些感受大致有如下几种:1. 有乐趣的。
我们小学生喜欢玩,玩的时候玩出了新花样,就是新颖的材料。
如几个同学去水沟摸螺蛳,有人出主意进行比赛,于是模螺蛳玩出了新花样,创造了新颖的情节。
学生作文选材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学生作文选材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作文选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择一个恰当的题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作文更加生动和有趣。
作文选材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免在选材上出现偏差或者不当。
下面就是关于学生作文选材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合适性在选择作文选材时,首先要考虑选材的合适性。
选材应该与自己的年龄、经历、兴趣相匹配,不宜选择过于成熟或者过于艰深的题材,这样容易让作文显得不贴近生活,不贴近自己。
选材也要考虑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不能选择过于落后或者与现实脱节的题材,这样容易让作文显得过时和不合时宜。
选材合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潜力,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情感。
二、多元性作文选材应该具有多元性,即尽量选择各种各样的题材,避免选择过于单一的题材。
多元性的选材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自己的写作更加多彩多姿。
学生可以选择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见闻等丰富多样的题材,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写作的乐趣,也能够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深度。
多元性的选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包容性,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周围的世界。
三、真实性作文选材要求具有真实性,即选材应该来源于学生的亲身经历或者真实观察。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成长故事、亲友的趣事,或者是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感悟,只要是真实的,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好题材。
真实性的选材能够让作文更加真诚和自然,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选材要求真实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世界的认识。
四、创新性作文选材也应该具有创新性,即选材不应囿于传统或者常规的题材。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独特的或者富有想象力的题材,例如科幻故事、奇幻童话、未来社会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写作中发挥更为丰富的想象和表达。
创新性的选材还能够让作文更有个性和独特性,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和兴趣,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作文选材是写作的关键一环,选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目标选材

如何目标选材如何目标选材选材是写作的第一步,好的选材能够为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目标选材是每个写作者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方法,希望能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第一,明确主题。
选材前要先明确文章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核心观点,然后根据主题确定选材的方向。
例如,如果主题是“环保”,那么可以选择与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相关的素材。
只有明确了主题,才能避免选材偏离主题,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第二,广泛收集信息。
要想选出好的素材,就需要广泛收集信息。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杂志,浏览网络、社交媒体等方式积累素材。
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不仅限于表面的信息,还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寻找与主题相关的事例、案例以及其他写作所需的材料。
第三,筛选优质素材。
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要进行筛选,选出优质的素材。
这时可以根据主题、观点等要求进行筛选,剔除与主题无关或不符合要求的素材。
筛选时还需要考虑素材的可靠性、权威性和适用性等因素,选择那些真实可信、有说服力的素材。
第四,多角度思考。
选材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赋予文章更多的视角和深度。
比如,可以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寻找素材,从而使文章更加全面、立体,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五,注重独特性。
选材时可以选择一些独特的、鲜为人知的素材,使文章与众不同。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个人经历、亲身经历等,结合主题进行阐述,增加文章的个性化和可读性。
第六,合理安排。
选材不仅需要考虑素材的质量,还需要合理安排素材的顺序和分布。
可以根据文章的逻辑结构将素材进行分类,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排序或分段使用。
合理安排选材可以使文章有层次感,逻辑清晰,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总之,选材是写作的关键步骤之一,好的选材能够为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明确了主题,广泛收集、筛选优质素材,多角度思考,注重独特性,并合理安排素材,才能写出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佳作。
希望以上几个方法能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启发,提高自己的选材水平。
作文的选材原则 作文要怎么选材

作文的选材原则作文要怎么选材(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人民的勤务员》一文,记叙的是雷锋的事迹,六个平凡的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写的。
这些故事虽各有特点,却共同表现了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
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
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魏巍同志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经历最能说明这一点。
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
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
《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三)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
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
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写学生学习刻苦都以“开夜车”作材料,写老师的奉献精神总是写“带病上课”,那就未免太俗,没有新意。
我们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决不鹦鹉学舌;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
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
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
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义气”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件(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
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作文怎样选材

作文怎样选材
写作文时,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选材不好,就会导致文章内容空洞,无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么,作文怎样选材呢?
首先,选材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题材,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比如自己的经历、身边的人物、发生的事情等。
这些都是写作的宝贵素材,可以让文章更加真实、生动。
其次,选材要有深度。
深度的选材可以让文章更有内涵,让读者产生共鸣。
可以选择一些有思想性、有启发性的题材,比如人生感悟、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
这类题材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让文章更有价值。
再次,选材要有新意。
创新的选材可以让文章更吸引人。
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题材,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已有的题材,让文章有新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热点话题、时事事件,或者从反常识的角度去解读某个问题,都能够让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选材要有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选材要能够引起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样才能够让文章更有温度。
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触
动内心的题材,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这样的选材能够让文章更加感人,让读者产生共鸣。
总之,作文选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
选材要贴近生活、有深度、有新意、有情感,这样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
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够注意选材这一环节,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作文选材要求

作文选材要求
作文选材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
的质量和深度。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材呢?
首先,我们要选择与自己有关的话题。
选材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比如,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感悟、社会现象等作为写作的
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加真实和有力量。
其次,我们要选择有足够信息和素材的话题。
选材要有深度和
广度,这样才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采访、阅
读等方式获取丰富的素材,比如统计数据、案例分析、专家观点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再次,我们要选择有争议和思考的话题。
选材要能引起读者的
共鸣和思考,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
社会热点、时事问题、道德困境等作为选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
会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要选择有表现力和创新的话题。
选材要能够展现自
己的文采和思维,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话题、独特的视角、奇特的结构等作为选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具有个性和魅力。
总之,作文选材要求我们要有选择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故事和价值,要善于思考和表达,这样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希望大家在选材的过程中能够多多思考,多多积累,写出更加精彩的文章!。
作文审题 选材方法

作文审题方法:
1. 抓关键词法:认真阅读题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
比如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难忘”就是关键词,这提醒你要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来写,像第一次演讲、参加重要比赛之类的经历。
2.分析题目结构:如果是命题作文,要判断是词语型、短语型还是句子型题目。
对于短语型,像“美丽的校园”,要注意“美丽”是修饰“校园”的,写作重点应是校园的美丽之处,可以从校园的风景、人文环境等方面选材。
3. 挖掘题目内涵:有些题目有隐含意义。
例如“路”,它不仅可以指实实在在的道路,还可以象征人生之路、成长之路等,思考其深层含义能帮助你开拓思路。
作文选材方法:
1.从生活中取材: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
自己的经历、身边人的故事都可以写。
比如写“亲情”,就可以选取和家人相处的温馨场景,像生病时父母的照顾、过生日时家人的陪伴等。
2.结合阅读积累:把从书本、文章中学到的故事、事例进行改编。
如果要写“坚持的力量”,可以想到课本中“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来阐述。
3. 关注社会热点:选取当下的热点事件,这样的素材能让作文更有时代感。
如写关于环保主题,就可以引入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热点素材。
写作文的关键因素:选材

写作文的关键因素:选材写作文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其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选材是指在写作文时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内容,包括主题、情节、人物、背景等等。
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选材是写作文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材要符合文章的主题和要求。
写作文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和要求,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素材。
比如如果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作文,就可以选取一些关于环境问题的事件、人物或者观点作为素材。
这样选材就会符合文章的主题,有助于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选材要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好的选材不仅要符合主题,还要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新颖的事件或者个人经历作为素材,或者从独特的视角、角度去挖掘普通素材中的新鲜感。
这样选材就会让文章更加有趣,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加文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选材要求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选材的过程中,要求素材要有真实性和可信度,不能编造虚假信息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内容。
选材应该依据真实的事件、人物和观点,有据可依,能够让读者信服和信任。
这样选材才能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度。
选材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
在选材的过程中,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选择符合读者口味和阅读习惯的素材。
比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就要选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素材;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也要选择能够引起共鸣的素材。
这样选材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增加文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选材是写作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选材得当,才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因此在写作文时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合适的素材,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中如何选材
当我们把作文题审清楚,把立意定好了,就一定要记得这两句“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最好多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用这个标准去选材写作文最有效。
记住:作文中的“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句话”……总比你讲再多再漂亮的空洞的大道理要好。
这就涉及到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一、选材方法:
㈠从生活中去寻找:
1.亲身经历
2.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
㈡从阅读中挖掘
1.历史
2.文学作品
3.报纸、杂志(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典型的形象和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人物及故事)
二、得分点概述:
一篇文章,立意再好,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是虚的。
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
三、得分点策略:
1.选鲜活新颖的材料
材料鲜活有下笔吸引人之效。
你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的是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癫癫”,不过,“疯癫”里蕴含的是健康活泼阳光的心态。
2.选情感充沛的材料
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
在考场作文中,情感是连接考生与阅卷老师的桥梁,考生若能拨动阅卷老师喜怒哀乐的琴弦,溢出感动的泪水,何愁得不到高分?
选材以情动人必须做到:或对生活、对人、对物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描绘出人物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感受,力求做到小巧合理,真实动人。
3.选底蕴深厚的材料。
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
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所未知,以知识出新。
如写景,不妨引用“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似水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写勤奋,可以引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
四、失分会诊:
选材失误主要在于三方面:
1.司空见惯的“大路货”。
材料普通,无法吸引读者目光。
写老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长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美丽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身遗憾。
2.毫无新意的“陈旧货”。
俗话说,第一个把人的脸蛋比喻成苹果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人的脸蛋比喻成苹果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人的脸蛋比喻成苹果的人是蠢才。
有的材料本身不错,但是,用的人多了,也就失去了材料原有的光彩。
3.简单模仿的“舶来货”。
如果过于依赖,一味简单模仿,容易陷入“抄袭”的误区。
如《关于“诚信”的实验报告》是前几年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不少同学只将关键词稍加改动,其它内容照搬,于是出现了《关于“责任”的实验报告》等让人啼笑皆非的“创新歪篇”,这种邯郸学步的文章,常常被阅卷老师枪毙。
4.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避免“撞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