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

合集下载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分析

影响教育公平:收入差距过 大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
均,影响教育公平
影响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 大可能导致消费需求不足, 影响经济增长
影响医疗保障:收入差距过 大可能导致医疗保障水平不
均,影响人民健康
统计指标的选择
收入水平: 人均可支配 收入、人均
纯收入等
收入结构: 工资性收入、 经营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加快,农村居 民生活水平提高
城乡居民消费结 构升级,消费需
求多样化
城乡经济发展不 平衡,需要加强 政策引导和扶持
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和原因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高端产业和高收入岗位增加,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政府加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乡收入差距有望缩小
实证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数据收集: 收集城乡 居民收入 数据,包 括工资、 奖金、福 利等
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 行清洗、 整理、转 换等操作, 确保数据 质量
模型选择: 选择合适 的统计模 型,如回 归分析、 方差分析 等
模型估计: 利用估计 方法,如 最小二乘 法、极大 似然估计 等,估计 模型参数

收入来源: 农业、工业、
服务业等
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收入增长: 年均增长率、 环比增长率

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 入比、地区
收入比等
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等官方机构 数据类型:包括收入、消费、就业等 数据处理:清洗、整理、转换、合并等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非自然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世界各国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相对应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平均水平视为经济发展在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称之为自然差距程度,那么实际差距与自然差距程度之差就是非自然差距程度。这种不合理的差距,主要是由经济发展中外在的、人为的、偶然的因素造成的。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自然差距的一倍,即实际收入差距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是不合理的。
浅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论文关键词]收入差距 农村 制度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既有制度上的如国家政府资金投入的不足,也有非制度上的比如人力资本的差异等各方面的影响。
一、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4、 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的不健全
我国的社会保障以及福利制度向低收入者倾斜不够且城乡不公,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和福利的转移支付缩小城乡分配差距,是现代劳动市场转型新阶段中我国面临的又一个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而这些制度最终的实惠却没有让乡镇企业职工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有多少分享。他们不再经营土地,面临年老或者生病的风险时无所依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失业的风险时却无法领取城市居民的保障金;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危险性大,面临工作和患职业病的风险时候也无法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相应的保障。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所面临的己不再是农业社会所常见的风险,传统的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形式也已难以提供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护,长期以往将会使得城乡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城乡收入差距在1978年至1984年呈逐步缩小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2. 39,1984年为1. 76,六年间收入差距倍数缩小了26. 37,平均每年缩小4. 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的,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农村长期以来被抑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1985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在城镇的逐步展开,城镇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步扩大。1985城乡收入差距倍数是1. 72, 1995年扩大至2. 47倍,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2. 9倍。如果考虑城镇居民的各种补贴、福利以及兼职收入、灰色收入等隐形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会更大。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引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

2. 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2.1 收入差距整体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呈现扩大的趋势。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平均收入差距:城市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根据数据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每人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家庭。

这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教育背景的影响: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

由于城市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居民通常受益于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居民受制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因此往往收入较低。

•高技能劳动力流失: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城市工资的上升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很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由于其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工作,而城市中的高薪岗位则通常由具备高技能的人员担任。

2.2 地区差异除了城乡收入差距,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明显。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收入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的收入相对较低。

这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关。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拥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收入水平较低。

3. 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3.1 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户籍制度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流动和就业自由,使农村居民在城市中难以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和机会。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

3.2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

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普遍集中在一些名校和一线城市,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由于教育水平与收入直接相关,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摘要:城镇和农村居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趋于扩大。

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影响社会公正与稳定,不利于经济发展。

准确了解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探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为现行对农政策的调整提供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公共产品对农政策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一)以货币收入来衡量的城乡收入差距目前,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最主要的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从表1来看,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 703元,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 476元。

从这两个指标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相当大。

城镇人均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11倍,城乡收入差距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水平。

1978年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是2.57:1, 随后而至的农村经济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致使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在80年代前期出现了不断缩小的变化。

到1983年达到最低点1.82:1,随后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出现了10多年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仅1990年城乡收入比较低为2.2:1,1994年最高为2.86:1。

表1、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其差距,1978-2002年年份农村名义人均收入城镇名义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85年为1)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85年为1) 农村实际人均收入城镇实际人均收入城乡名义人均收入比率城乡实际人均收入比率1978 134 343 ———————— 2.57 ——1979 160 387 ———————— 2.42 ——1980 191 478 ———————— 2.50 ——1981 223 492 ———————— 2.20 ——1982 270 527 ———————— 1.95 ——1983 310 564 ———————— 1.82 ——1984 355 651 ———————— 1.83 ——1985 398 739 1 1.00 398 739 1.86 1.861986 424 900 1.06 1.07 400 838 2.12 2.091987 463 1 002 1.13 1.16 410 861 2.16 2.101988 545 1 181 1.32 1.41 413 837 2.17 2.031989 602 1 376 1.58 1.63 381 842 2.29 2.211990 686 1 510 1.65 1.66 416 911 2.20 2.191991 709 1 701 1.69 1.74 420 978 2.40 2.331992 784 2 027 1.77 1.89 443 1 074 2.59 2.421993 922 2 577 2.01 2.19 459 1 175 2.80 2.561994 1 221 3 496 2.48 2.75 492 1 273 2.86 2.591995 1 578 4 283 2.91 3.21 542 1 335 2.71 2.461996 1 926 4 839 3.14 3.49 613 1 388 2.51 2.261997 2 090 5 160 3.22 3.60 649 1 435 2.47 2.211998 2 162 5 425 3.19 3.57 678 1 518 2.51 2.241999 2 210 5 854 3.14 3.53 704 1 658 2.65 2.362000 2 253 6 280 3.14 3.56 718 1 764 2.79 2.462001 2 366 6 860 3.17 3.58 746 1 916 2.90 2.572002 2 476 7 703 3.04 3.54 814 2 176 3.11 2.67资料来源:(1)1978年-2001年农村名义人均收入和城镇名义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2002年农村名义人均收入和城镇名义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的《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02-28)(3)城乡实际人均收入、城乡名义人居收入比率和实际收入比率是由作者计算的。

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度量标准

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度量标准

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度量标准城乡居民收入比是用来衡量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指标。

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指标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度量城乡居民收入比的方法和相关的参考内容。

1.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也可以用来度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该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G = A / (A+B)其中A是收入差距的面积,B是相对于完全平等分配的理想情况下的收入差距面积。

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越接近0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通过计算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可以观察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

2.收入中位数比(Median income ratio):收入中位数比是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中位数来度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

中位数是将收入从小到大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通过计算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收入中位数,可以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直观的比较。

3.平均收入比(Mean income ratio):平均收入比是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来度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

平均收入是将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除以居民总数得到的。

通过计算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可以观察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

4.分位数比(Quantile income ratio):分位数比是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居民在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收入来度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

通过计算城市和农村居民在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收入,并将两者相比较,可以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具体描述。

以上是常用的度量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几种方法和相关的参考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比是一个多维度的指标,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来度量并不能全面反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

应综合使用多种方法,结合各种指标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农户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

农户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

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最直观的指标就是基尼系数,在我国基尼系数的值越低表明收入差距越小,越大则说明存在严重的收入不平等。

在国际上把0.4作为一个临界值,高于该标准就说明已经陷入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状态。

很长一段时间到现在我国的基尼系数值都高于0.4这一标准。

1.基尼系数
一九九四年我国基尼系数已经高于0.4的国际警戒线,甚至在二〇〇八年高达0.491,临近收入差距悬殊的“高水平”,虽然在这之后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甚小。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尼系数增长速度很快,导致一九九六年基尼系数达到0.485。

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实施的新一轮改革政策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而此时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已经有良好的基础,城市的发展遥遥领先于农村的发展,城乡这样一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状态是是造成基尼系数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二〇〇八年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形势,致使我国基尼系数逼近悬殊值,危机之后国家采取各项有利的惠民政策,才使得基尼系数有小幅的回落,但至今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区间。

2.五等分划分收入
由二〇一四年46220.7元的收入差值扩大到二〇二〇年72425元,收入差距扩大了1.57倍。

虽然低收入组的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速度极其缓慢,而高
收入组的增速却异常的快。

再对比中间收入的三组也可以看出,三组之间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国家的大量财富集中在小部分人手中,这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源。

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

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

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城乡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大小,经济学家提出了基尼系数这一指标。

本文将介绍基尼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应用。

基尼系数的概念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个人或家庭收入在总体收入中所占比例与其累积人口所占比例之间的关系。

基尼系数范围在0到1之间,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基尼系数需要先获得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数据,并按照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然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基尼系数:G=∑(2i−n−1) ni=1x i n⋅∑x ini=1其中,x i表示第 i 个人或家庭的累积收入,n 表示总人口或家庭数量。

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可以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收入数据来计算。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的收入相对较低。

因此,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往往较大。

为了更好地理解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我们可以以中国为例进行分析。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约为3.5:1。

这意味着城市居民平均每月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3.5倍。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较大。

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1.教育水平:城市地区拥有更多高等教育资源和机会,而农村地区则相对匮乏。

由于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和薪资密切相关,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2.就业机会: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提供了更多高薪工作机会。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且薪资较低。

3.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在面临风险时更容易陷入贫困。

4.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导向,中国的城市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

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 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

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

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向差距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2007》数据整理计算.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衡量
作者:高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2期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并形成了世界关注的中国模式。

在国民经济缓中求稳,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深化的新形势下,全国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宏观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改善。

但是,由于城乡分割、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虽然所有学者对改革后中国收入差距的迅速上升已达成共识,但对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存在广泛争议。

因此本文将选用合适指标测量城乡收入差距,并说明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指标衡量;泰尔指数
李实(2018)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做出一些总结:一,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比大多数国家都高,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突出。

二,总体来看,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且整体收入分配不均中城乡收入差距的比重越来越大。

他认为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我国居民总收入差距的主体,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并不断加剧,已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所有学者对改革后中国收入差距的迅速上升已达成共识,但对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存在广泛争议。

因此本文将选用合适指标测量城乡收入差距,并说明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趋势。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总体是呈下降趋势的,从2008年到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0.491下降到0.462。

但2016年,2017年我国居民基尼系数缓慢上升。

基尼系数的持续下降表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实施的稳增长、惠民生的各项政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低收入阶层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得到了较多政策支持,居民收入分配存在差距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从绝对数值来看,我国基尼系数仍处在比较高的水平。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基尼系数在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而我国基尼系数2003-2014年处于0.47-0.49阶段,2015年后处于0.46-0.47之间。

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真正使全体居民共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任务仍艰巨。

其中,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高达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乡收人差距世纪年代以来,中国的收人差距,尤其是城乡收人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二、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测度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现象,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凸显。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一系列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有悖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随着收入分配问题被广泛关注,测度方法也成为学者研究焦点。

根据不同的收入分配理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统计测度会有所不同。

尤其在实证研究中,测度指标较多,一般来说,衡量指标可分两大类:绝对收入差距指标和相对收入差距指标。

1.绝对收入差距指标。

也就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差值。

统计学上用极差的概念反映居民绝对收入差距。

R=Xmax-Xmin
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最大变动幅度,有一定统计学意义,差值越大说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

但仅仅反映差距幅度,忽视了中间的任何信息。

2.相对收入差距指标。

目前,国际上一般使用相对指标测度差距。

相对指标有相对平均差、方差、变异系数、对数标准差、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

除此以外,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广义熵指数、泰尔指数、城乡消费和储蓄差距也经常用来反映城乡收入差距。

学者往往根据研究视角和研究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测度指标。

虽然基尼系数也比较常用,为收入分配情况的总体指标,但在测量城乡收入差距略显无力。

因此在探讨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中,一般不考虑基尼系数测度方法。

在探讨城乡收入差距的文献中,常见的测度指标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和泰尔指数。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得到广泛认可。

该指标可以直观的衡量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

数据容易获得,且能基本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但该指标并没有反映城乡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长期以来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一直处于绝对优势、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的中国经济现实。

而泰尔指数在计算中,恰恰考虑了城镇和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弥补了前面两种指标的缺陷。

泰尔指数的测度主要是以Shorrocks(1980)的研究为基础,在具体计算操作上借鉴了万广华(2008)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其中,j=1或2分别表示城镇和农村地区,表示t时期城镇或农村人口数量,表示t时期人口总数。

表示t时期城镇或农村地区收入总额。

这种度量方法既反映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同时反映了我国城乡收入结构的变化。

也可以将泰尔指数看作经城乡人口权重调整之后的城乡收入比。

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
经测算可看出以城乡收入比表示的城乡收入差距和泰尔指数表示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差距较上年有所缩小,城乡收入倍差由2016年2.72下降到2.71,泰尔指数也由2016年的0.099降到0.097。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继续收窄。

但绝对收入差距有21252.840元上升到22963.760元。

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绝对收入差距仍大。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概可分以下几个阶段:1978-1984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变化幅度不大。

1985-1994年,不断扩大。

1995-1998年,短暂下降。

1999-2007年持续上升。

2007-2017年缓慢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多年,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城乡收人差距才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2007-2017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增长,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将迈出坚实步伐。

但在国家由富到强的转变过程中,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迫在眉睫。

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较为严峻,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道障碍。

此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乡收人差距。

近几年,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收入分配格局日趋优化,呈现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的良好态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07年的3.33降至2017的2.71。

但必须清醒的看到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居于高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绝对差距依然较大,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共同进步必须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过大这一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

参考文献:
[1] Shorrocks,A. The Class of Additively Decomposable Inequality
Measures[J].Econometrica,1980,48(3),613-625
[2]万广华.不平等的度量与分解[J].经济学(季刊),2008(10):347-368.黄少安.现阶段中国国有经济定位与国有企业改革[J].学术月刊,2017,(7):35—44.
[3]王晓涛,宋晓梧,程建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7)[M].2018年1月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69-374.
[4]李实. 当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J].学术界,2018,238(03):5-19.
作者简介:
高瑞(199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财政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理论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