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 导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通过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观察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讲解
3.比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学习兴趣。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认识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环节动物:掌握环节动物的身体特征、运动方式、代表种类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学会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进行表达,提高学生分析生物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5.课堂小结与课后反思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改正,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挂图,上面展示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初中生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二)》导学案【精品】

初中生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二)》导学案【精品】

姓名,班组号,学习日期月日课题5-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二)学习目标1、掌握蚯蚓的生活环境和身体结构特征;2、概括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蚯蚓的身体结构特征学习程序学习内容(教材P9-11)学习笔记一、练习反馈二、自学讨论1、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但不属于线形动物而是环节动物,为什么?2、蚯蚓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3、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会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会发现蚯蚓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叫什么?4、用手触摸蚯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是怎样的?5、常见的环节动物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怎样的?三、展示提升任务一: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蚯蚓的身体呈形,由许多相似的构成;身体前部的几个体节界限不明显,颜色也与其他体节不同,而且比其他体节厚,称为;(2)、蚯蚓的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蚯蚓通过与配合完成运动;任务二:(1)、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身体的粗细及长短的变化时怎样发生的?(2)、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蚯蚓是怎样呼吸的?任务三:说说环节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1)、沙蚕是鱼、虾、蟹的。

(2)、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可以作为抗血栓药物。

(3)、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土壤;蚯蚓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养分,能够提高土壤;蚯蚓的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

四、梳理巩固五、抽测达标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大小相同的玻璃容器,编为甲、乙并贴上标签。

在甲容器中放入一些湿润肥沃的土壤,乙中放入等量的经烘干的冷却后的相同的土壤,然后在甲、乙两容器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活动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是(填“水分”或“土壤”)对蚯蚓活动的影响。

哪一个容器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原因是:蚯蚓无法进行。

七年级生物上册《节肢动物》导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节肢动物》导学案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节肢动物》导学案冀教版一.【学习目标】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掌握蝗虫和沼虾的形态结构特点,认识常见的节肢动物。

3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二.【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蝗虫的身体由许多构成,并分为三部分。

蝗虫身体表面坚韧部分是,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防止体内,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2蝗虫的结构:头部:有一对分节的,是感觉器官;有一对,是蝗虫的主要视觉器官;还有三个能够感光的。

头部下方有一个,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胸部:胸部的腹侧有三对分节的, 适于爬行, 发达,适于跳跃。

蝗虫胸部的背侧有一对革质的和一对膜质的,适于飞行。

3沼虾的身体与蝗虫不同,分为和。

平时我们所指的头部,实际上是它的。

表面披有头胸甲。

在头胸甲的前方,伸出一个有锯齿的剑形突起,叫,是防御或攻击敌害的武器。

沼虾的体表具有。

沼虾头胸部和腹部的两侧分别生有对分节的足。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由很多构成,并分;体表有;足和触角分。

地球上有100多万种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数量最、分布最的一个类群。

6 捕食的昆虫大多数是农业害虫;棉蚜虫是棉的重要害虫,而是棉蚜虫的天敌;蜜蜂能为农作物和牧草等; 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结的蚕茧可以抽出蚕丝,制成丝绸; 捕食蚊、蝇和蛾类,也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 干制后可以入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可意义?2、体表坚硬对蝗虫有什么意义?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4、沼虾的形态结构与蝗虫相比有何异同点?、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三)交流展示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都媒体纠错、强调和补充。

三、【抽测达标】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A.后翅B.后足.前翅D.翅和足2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资*源%库A、①②B、①②④、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B有三对足,能爬行或飞行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D运动能力不强4下列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难点】:
1. 理解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动物的特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联系起来。
2. 区分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区分这两类动物的细微差别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观察和比较来掌握。
五、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标本、图片、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和竞赛,巩固学生对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的掌握。
4. 课堂总结
-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生态作用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
- 教师强调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
-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强化对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认识。
《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2024-2025学年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项目
教学内容
一、教材分析
冀少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是初中生物学中对无脊椎动物介绍的重要内容。教材通过对这两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阐述,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性。教材可能会以生动的图片、简洁的文字描述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从而加深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对动物世界的认知,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动物类群和生态系统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对动物有一定的兴趣和感性认识,但对于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具体特征和生物学意义了解较少。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新知识,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直观教学、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点。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说课稿一、教材简介本说课稿是针对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二单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进行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分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方式和作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将帮助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分类和特点;–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方式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珍爱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并掌握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活方式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包含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这些生物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你们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基本特征,并给出相应的实例。

例如:“线形动物身体呈纺锤形,有头和尾,没有刚毛和触角。

举个例子,蚯蚓就是一种线形动物。

”并要求学生跟随讲解,互动回答问题。

3. 实验与观察(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观察。

教师提供一些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线形动物的体长、观察环节动物的活动方式等。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教案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线性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择了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从寄生虫的角度渗透了动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目标
1、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描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病及其预防措施;。

4、认识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寄生虫的名称、形态特点、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整合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三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1、代表动物——蛔虫
(1)形态
(2)结构
(3)蛔虫病的预防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第一课时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和做实验,认识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特征,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通过分析总结多种生物的特征,总结出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习重点:1.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难点: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

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蛔虫病指的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

由于儿童卫生习惯往往较差,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咬不清洁的手指等,黏附在手上和瓜果蔬菜上的蛔虫卵会进入儿童体内,使得儿童感染蛔虫病。

)设计意图:由常见的疾病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线虫动物中的代表动物:蛔虫。

1.观察蛔虫的体形、体色,区分雌雄蛔虫。

(体形:圆柱形,两端细长。

体色:乳白色,微红。

雌虫较大,体长20~35 cm,尾端尖直;雄虫较小,体长15~25 cm,尾端蜷曲。

)2.观看视频,思考蛔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体表包裹着半透明的角质层;消化管十分简单;有口、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3.观看视频,分析蛔虫生活史,说一说如何预防蛔虫病?(第一,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第二,严格粪便管理。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和视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蛔虫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体会结构与功能观。

认识其他线虫动物:钩虫、蛲虫、秀丽隐杆线虫等,总结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身体细长;②体表有角质层;③有口有肛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各种线虫动物的特征,总结出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环节动物中的代表动物:蚯蚓。

1.观察蚯蚓,思考蚯蚓为什么被称为环节动物?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靠近身体前端有一个颜色较浅、表面光滑的环带。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4.3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案设计

冀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4.3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教案设计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2.描述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病及其预防措施。

4.认识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寄生虫的名称、形态特点、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整合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识别环节动物。

2.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1.学生: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调查、搜集当地环节动物的种类、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等资料;2.教师:搜集有关环节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

【教学过程】附1:观察指导1.观察蚯蚓的体色和体形、体节,为什么属于环节动物?2.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用放大镜观察口和肛门。

3.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面?4.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有什么感觉?来回抚摸,又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用放大镜观察,在一些体节上是否可以看到许多突起的细刺——“刚毛”5.活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硬纸板或土壤上,(注意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其体表,为什么?)哪种表面比较适合蚯蚓的移动?为什么?6.用手指或玻璃棒轻轻触动蚯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观察它分别有什么反应?7.把浸过醋的棉球分别放在蚯蚓的前端附近、后端附近和体壁观察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什么特点?8.再把蚯蚓放在阴暗的纸盒里,用聚光小电筒分别照射其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观察有什么反应?附2:观察提纲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__色、_____形,由许多____状的体节组成。

有肉质唇的一端为身体__端,另一端为__端。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
【教材连线·开卷有益】
知识一线形动物的特征
1.观察下列三幅图,图甲表示蛔虫的消化系统,图中①表示位于前端的口,蛔虫体内有结构简单的消化腔和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的肠,②表示位于后端的肛门;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雄性(性别)和雌性(性别)蛔虫的生殖系统。

2.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性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知识点二环节动物的特征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其前部是由几个较厚的体节构成的环状结构,称为环带。

身体分节使蚯蚓能够灵活运动,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2.蚯蚓的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黏液→体壁的毛细血管→体内,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所以蚯蚓靠体壁进行呼吸。

3.蚯蚓、沙蚕和蛭都属于环节动物。

它们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预习小测·大有裨益】
1.蛔虫在人体内寄生的部位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肝脏
【解析】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寄生在人的小肠中,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答案】A
2.下列预防蛔虫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干净
B.不喝生水
C.饭前便后要洗手
D.粪便随时作肥料
【解析】蛔虫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预防蛔虫病首先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其次,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作肥料使用。

综上所述,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蚯蚓进行呼吸依靠()
A.肺
B.气管
C.体壁
D.鳃
【解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所以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答案】C
4.下列各组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是()
A.蚯蚓、草履虫、蝗虫
B.蚯蚓、水蛭、沙蚕
C.珊瑚、变形虫、蚯蚓
D.海蜇、蜘蛛蟹、沙蚕
【解析】蚯蚓、水蛭、沙蚕都是环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原生动物,蝗虫、蜘蛛蟹是节肢动物,珊瑚、海蜇是腔肠动物。

【答案】B
【活动探究·同道相益】
探究一:线形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其寄生生活的相适应
活动:观察雌雄蛔虫的结构模型,了解蛔虫结构特征。

1.观察蛔虫的形态结构,思考如何从形态上区别雌蛔虫和雄蛔虫?
【参考答案】蛔虫是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两端逐渐变细。

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20~35cm。

2.蛔虫的哪些结构特征与寄生生活有关?
【参考答案】(1)体表有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防止自身被寄主消化;
(2)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靠寄主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3)生殖器官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提高生存机会。

3.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怎样预防蛔虫病?
【参考答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的可能原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吃生冷食物;喜欢伏地玩耍,喜欢吮吸手指;抵抗能力差等。

预防蛔虫病应该做到:首先必须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喝不清洁的生水,蔬菜水果要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其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作肥料使用。

【探究小测】
1.蛔虫生活的营养物质来源于()
A.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
B.依靠体表吸食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
C.依靠口吸食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
D.通过触手捕获营养物质
【答案】C
2.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答案】A
探究二:环节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其土壤穴居生活的相适应
活动:各小组完成课本实验“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结构特征。

1.与蛔虫的运动相比,蚯蚓身体分节对它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身体分节,运动比较灵活。

2.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是如何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
【参考答案】蚯蚓体壁分泌的一种黏液可使其在土壤深处呼吸,并且可以减少其在土壤中穿行时的阻力;蚯蚓腹面的刚毛,可使其在土壤中支撑起它的身体,从而使肌肉收缩和舒张,有利于它在土壤中蠕动;蚯蚓的体表有一层角质层,可避免其在土中蠕动时划伤身体,起到保护作用。

3.饲养蚯蚓时,关于饲养的场所、泥土、水分和食物有哪些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用不透水的矿泉水瓶子或泡沫箱饲养;泥土要松软的,不宜用黏土;泥土要保持湿润,水分不能多也不能少;投放适量的水果残骸和剩菜剩饭。

如果发现里面繁殖了很多小蚯蚓,导致蚯蚓密度很大的时候,就要分箱了。

【探究小测】
1.区别蚯蚓背腹面的方法是()
A.腹面有刚毛和环带
B.背面有刚毛
C.腹面有刚毛
D.背面有环带
【答案】C
2.如图是最常见的环节动物之一—蚯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端是蚯蚓的前端
B.①是蚯蚓的环带
C.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②组成
D.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答案】A
【课堂总结·集思广益】
【课后练兵·日滋月益】
1.下列不属于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是()
A.身体细长
B.身体呈圆柱形
C.体表有角质层
D.有口无肛门
【答案】D
2.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却不易被消化液侵蚀的原因是()
A.体表有角质层
B.细胞壁厚
C.能分泌抗消化液的物质
D.生殖能力强
【答案】A
3.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
A.虫体细长
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答案】D
4.蚯蚓、水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地运动,主要原因是()
A.身体分节
B.体表有黏液
C.体壁有刚毛
D.肌肉发达
【答案】A
5.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蚯蚓的运动
B.便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答案】B
6.下列属于蛔虫适应生存环境的特征是()
A.有发达的眼
B.有发达的运动系统
C.有发达的生殖系统
D.有发达的消化系统
【答案】C
7.下列有关“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手轻轻抚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
B.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后端
C.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的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D.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答案】B
8.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贴上标签甲、乙;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个瓶子中的蚯蚓蠕动速度逐渐变慢,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蚯蚓的呼吸依靠来完成。

(4)该实验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答案】(1)乙(2)水分(3)湿润的体壁(4)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