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沙龙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交流

……
感谢聆听
实用文档
给教师的建议
实用文档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 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 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实用文档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 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 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那 里 来
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 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呢
?
实用文档
一路走来,感慨良多。
前程漫漫,我将一如既
往地跋涉下去。成长的
路上,为自己的生命奠
基,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仍需要前辈、同事们的
关怀,教育丛书的引领
──而这将是我前进的
动力。
实用文档
纵 使依 外然 面守 纷住 纷一 扰颗 扰心 ,
反思
共勉
实用文档
1.那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么
23..教师的时间到宁 慎静 独书跟溪读致养,中书书远身写籍不每5到 结 是日.不: 下 为海每 终 了断纳天 生 应,注不 的 付百4间 友 明入.川爱断 谊 天思想地 。 的,在读潺课的合细书潺,大河,小而作节。同进
底 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
从 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
实用文档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 思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 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 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 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 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 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实用文档
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 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 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 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 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读书沙龙主持词开场白

读书沙龙主持词开场白亲爱的党员老师们:大家好!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支部展开了“书香支部”的创建活动。
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好书共荐共享,合力共育书香”,党支部向大家推荐了必读书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师的诗意人生与专业成长》,除此之外,老师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了其它一些书目。
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充实富有、多姿多彩,飘溢着浓郁的清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交流阅读的收获,分享读书的快乐。
首先我们请孙校长和大家交流读《名校长成长轨迹》有感。
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她的人格魅力、善于学习和思考、创新精神对教育教学的令我们非常佩服,她带领我们实验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让我们把掌声献给这位名副其实的名校长。
心灵徜徉书海,书香浸润校园。
我们听一听马丽霞老师是如何用《魅力教师的*》一书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的。
读书启迪了心智,陶冶了情操。
我们把掌声送给美丽、有水平、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的的马老师。
下面张振环老师和大家交流的是读《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很感动张老师能诗意地生活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在这个岗位上诗意地成长,愿张老师的课堂充满温暖,生活充满诗意,那张老师的的学生充满快乐。
一个良好习惯能塑造孩子美好未来。
下面和大家交流的是姚宁宁老师,题目是《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好习惯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下面和大家交流的是张荣老师,题目《凝视那双眼睛》。
刘媛老师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为做好妈妈好老师努力奋斗》。
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的契机,让我们用先进的理念引导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把我们的生活做成酒心巧克力,让孩子甜蜜度过美好童年。
刚才几位老师的精彩发言,给我们一个比书海更广阔的心灵空间。
阅读,让我们的灵魂融入书的海洋,让书的内涵融入我们的生命。
下面,就让我们和着美好的音乐畅所欲言,说出我们心中的感言:共同朗诵《书的旋律》让我们“争创书香支部,争做书香党员”,让读书成为全体党员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生活常态,一种工作常态。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_1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是啊,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
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一、挤一点时间来阅读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
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
”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走上了工作岗位,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
我们新老师总是忙于备课、写__等,但却没有太大的进步和提高,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够像一些老教师那样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
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对于我们幼儿教师,要怎么合理利用时间来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和方法才合适呢?书中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建议:1要读专业期刊。
2要读经典的专业书籍。
3要阅读通俗易懂、与幼教职业有实际联系的书籍。
4要有批判的读书态度,不要盲信书籍。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二、挤一点时间来观察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
那么,观察是了解孩子的最好途径,从小班幼儿的一次手工制作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手部肌肉力量还比较弱,撕不开胶带,他们同伴之间还会相互模仿。
有了观察结果,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会能够依此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30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3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
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2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
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
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
给教师的建议交流分享主题

给教师的建议交流分享主题欢迎大家来到《给教师的建议》共读分享活动的直播间,请跟我一起走进本次阅读分享活动中。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本次活动分享中,我们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62页到92页过后。
我们从中汲取了很多营养,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
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共读一本书。
虽然是共读,但我们并不相互打扰,虽不互相打扰,但我们彼此鼓励和陪伴,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分享交流,积极互动,可见我们的教育生活是多么丰富而又充实的,都说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可以说遇见此项共读活动,遇见我的小确幸!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们每天都在备课上课、改作业等,我们也需要调节,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有点小惊喜。
每周四、五晚上我们都将相聚在此,来一场浪漫温馨的读书分享之旅,我们都有小惊喜。
我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会变得更加愉悦和丰满。
我记得上次田小军老师在他的分享中说到每个人都很忙,老师忙,学生也很忙,但是如果我们作为成年人都不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的话,我们怎么有理由说学生管理不好时间呢?看来时间是可以把握的时间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谁比谁闲,既然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还愿意相聚在这里,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用心感悟,相互鼓励一起学习吧!本周的分享嘉宾是两位优秀的帅哥老师,说实在的能在这里听他们分享,实在很难得,所以我们且行且珍惜吧!第一位出场的是一位政治老师,去年我就邀请过他,但是被他婉拒了,今天终于等到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我们的冉老师。
冉旭阳老师的分享内容:谈谈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哪里?今晚非常感谢学校和田老师给我这次分享学习的机会,今天所分享的学习主题:“谈谈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哪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到:“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的学习。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23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23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说实话,我本以为《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书籍,而且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寒假里,为了陪孩子养成读书习惯,我随手拿起老公从学校借来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可当我翻开书籍,仔细品味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
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
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
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
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给教师的建议》

79、 教育和自我教育
70 、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80 、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第 一 部 分 书籍简介
三、100条建议
81 、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91 、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82 、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92 、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83 、“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第 一 部 分 书籍简介
三、100条建议
61 、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71 、教学方法问题
62、 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72 、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63 、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
73 、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64 、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74 、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LOGO
读书分享/好书推荐
给 教师的• 100条建议
2023年教师读书分享交流会
姓名:XXX 日期:2023.
一、作者介绍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 斯基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77年。
第 一 部 分 书籍简介
二、内容简介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分条列出了100条建议,这些建议涉及教师具体教学环节的方 方面面,不仅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处理学生的家庭作业整个教学流程,也包 括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还涉及教师如何促 进自身发展、提高专业水平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51 、要使知识“活起来” 52 、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 、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 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 、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 、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 、“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 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 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教师一百条建议》有感
实验中学裴晓丹著名作家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心灵充实,眼界开拓。
这一段时间,我按照学校要求,再次潜心阅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我感触比较深有两点:
一.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开篇就明确地指出这个问题,足见重要。
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也意识到了,特别是科学性很强的内容,内容呈链条螺旋式的知识系统。
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即当堂能否正常地、有系统地工作;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
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由此我想到我们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积弊:教师不能照顾到多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比如,学习的新知识解决的新问题,优秀的学生马上可以做出回答、做出解释,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不仅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而且被优秀同学的回答弄糊涂了,思路越没了头绪;再者为了赶进度完任务,教师课堂上热衷于统一性的无意义提问:滥用“会了吗?”“理解了吗?”“对吗?”,对学生的滥竽充数教师没进行考察,把隐没在轰轰烈烈的浮躁中的问题忽略了;这样就导致了学习苦难的学生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
这样是不会学会,学好的。
接着完成作业、学下个内容时,困难学生的苦难就
更大了。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
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由此我也联系到自己的教学实际,往往为了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独立思考,有时甚至是填鸭式的教学,课堂上本应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也没有时间去做,一节课匆匆收场,到第二节课时优秀的孩子还对新知识还有印象,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过程,把学习的(确切地说是灌输给他的) 新知识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应该做的工作就是坚持在学习新教材之后,留给孩子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慢慢理解新知识,得出新结论。
在备课时,就要预想到学生可能在哪些地方出错,预知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了,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课,并给学生易失误的地方“打预防针”。
对学生严格要求,争取把新课的知识点全部弄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当堂测验新授的内容。
当然,这些工作做起来相当繁琐,但只要认真去做了,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近在教学中比较流行的做法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
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
在课程设计上,无论是对话课还是阅读课,都可从话题出发,进行发散思维,最大限度的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话题知识和经验,并且对新知识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以自己的方式输出对话和写作。
二.怎样检查练习本
检查作业吞没了我所有的空闲时间。
”的确是这样,不光是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这位女教师来信说的这样,我们只要身为教师就有同感,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迫切希望最大限度地压缩批改练习本的时间,但是,“毫无结果。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的练习本中有大量的错误。
检查练习本的问题是学校待解决的许多问题之一,这些问题取决于几百条条件和前提。
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到:“减轻批改练习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但是在某几项前提下,还是能有所减轻的。
第一,在每节语法课上,都分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把那些容易犯语法错误的词抄录下来,并加以识记。
第二,让学生对于完成家庭作业先做好仔细、周密的准备,以预防错误。
第三,可以说,凡是有经验的语言、文学、数学、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检查练习本的方法。
经验证明,最合理的一种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收几个学生的练习本进行检查。
只有测验作业才需要全部检查。
”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上学期做了尝试。
1.充分利用有效课堂——40分钟。
要想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少讲精练阶梯式习题,达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创造性作业,及时巩固、反馈;真正达到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因材施教。
2.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学生。
学生是最好的“小老师”,他们可以帮助老师批改一些固定答案的作业。
(1)自批:自己的每一项作业自己检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
(2)互批:一些简单的抄写或者练字作业就采取同桌互批的形式进行批改,随机性很强,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带回家,第二天利用一分钟或几分钟进行反馈、订正,有异议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小组批改:如平时一些小测试可以由每组的小组长进行批改(开放性的问题我亲自批改),然后把共性与个性问题反馈给我,在黑板上总结、订正,逐步达到组长自己总结、反馈和带领同学订正。
(4)学习组长批改:我在班级培养了组长,如练习册、测试卷等都由他们批改,进行总结,我最后检查、反馈,逐步实现由组长自己总结、反馈、订正,我来监督。
总之,这一切做法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锻炼与提高,另一方面也让我从繁杂的作业中解放出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研读教材、教法,精读教育专著,生成更好的教育智慧,进行创造性评价,减轻师生共同负担,真正达到教育教学实效性除此之外,书中还有很多好的建议,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细细品读,用心去体会,用心去领略书中的精髓,用大师的教育精神来鞭策自己,用大师的实践经验来指导自己,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自身的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