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 浅谈红楼金陵四钗

合集下载

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解析

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解析

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解析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角色,每位女性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命运轨迹。

本文将对金陵十二钗的个性特点与命运进行解析,探讨她们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表达的寓意。

1. 宝玉: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他身世高贵、多情善良,个性温和谦和,对待感情投入而真挚。

他的命运曲折离奇,生活在红楼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最终遭受了家族的毁灭和悲剧性的命运。

宝玉的命运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常。

2. 黛玉: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为知名的角色之一。

她聪明才智、敏感多情,内心充满了忧郁和矛盾。

黛玉的命运是悲剧性的,她深爱着宝玉却无法得到他的真心,最终病倒而死。

黛玉的命运暗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3. 妙玉:妙玉是一位性格豪爽、直率坚强的女子。

她不受礼教束缚,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生追求。

妙玉的命运也是悲剧性的,她曾经受到欺凌和虐待,最终离开了红楼并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妙玉的命运反映了对女性性格的限制与伤害。

4. 探春:探春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为理智和成熟的女子角色之一。

她深思熟虑、沉稳坚强,在面对困境时总能保持冷静。

探春的命运并不悲剧,她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嫁给了自己所爱的人。

探春的命运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5. 惜春:惜春是一位害羞内敛、温柔贤淑的女子。

她对待生活和感情时都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

惜春的命运并不起眼,她过着安稳的生活,嫁给了一个善良体贴的丈夫。

惜春的命运告诉人们,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是幸福的。

6. 袭人:袭人是金陵十二钗中身世最为卑微的女子,她勤劳贤慧,忠诚守信。

袭人的命运充满了坎坷和苦难,她曾经遭受欺凌和虐待,但最终得到了幸福和安宁。

袭人的命运体现了对善良人性的回报。

7. 晴雯:晴雯是金陵十二钗中命运最为悲惨的女子之一。

她聪明伶俐、敏感多疑,但也容易受到伤害。

晴雯的命运充满了挫折和苦痛,最终因病而死。

晴雯的命运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剥削。

除了以上几位女子之外,金陵十二钗还包括紫鹃、宝琴、元春、迎春、探春、湘云等角色。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观后感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观后感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观后感人物形象的多维解读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情节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深受读者的喜爱。

其中,金陵十二钗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群体,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性格和命运。

本文将通过对金陵十二钗不同人物形象的解读,探讨其多维性,以及对整个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首先,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主角,他的形象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的之一。

他既是一个文人,又是一个痴情少年。

他对黛玉的情感是红楼梦中最为动人的一段描写,也是整个故事核心的驱动力之一。

他的形象既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又带有一些世俗的现实主义的意味。

通过贾宝玉的形象,作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追求真爱的青年形象。

其次,黛玉作为红楼梦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女主角之一,她的形象也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的之一。

她是一个既聪明又敏感的女孩,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无奈和忧伤。

她的形象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力与挣扎。

通过黛玉的形象,作者将女性的悲剧命运描绘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对封建宫廷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三,宝钗是红楼梦中最理智和坚强的女性形象之一。

她具有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和事件有着独到的见解。

她的形象代表着一个现实主义的观点,她对宫廷生活和世俗礼教保持着冷静而理性的态度。

通过宝钗的形象,作者传递了不少对于封建宫廷生活不合理之处的批判。

第四,袭人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贴身丫鬟,她的形象是红楼梦中最平凡却最温暖的。

她默默地付出,为别人着想,展现了一个纯真而善良的形象。

她的形象使读者对于家庭和亲情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她的存在也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份温情和人性关怀。

最后,金陵十二钗中还有其他丰富多样的形象,如迎、探、巧、惜、素等。

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通过他们的形象,作者展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涵盖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总之,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形象以其多维性和复杂性给读者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他们的存在和命运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红楼梦这部作品的精髓。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为大家分享《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人物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

林黛玉泪尽而逝。

2、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

浅析红楼梦中的金陵

浅析红楼梦中的金陵

浅析红楼梦中的金陵浅析红楼梦中的金陵金陵十二钗是大观园的一道美景,对于《红楼梦》性格各异、璀璨夺目的女儿们,历来备受争议。

作为一个热爱《红楼梦》的中学生,我不敢妄下评论,只得对比较欣赏的金陵三钗做一番浅析。

终身误人们评论薛宝钗,往往把她作为封建制度的忠实追随者而加以批评。

但我以为,宝钗身上的闪光之处是道不尽的。

作者塑造薛宝钗这个形像,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像;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像中,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深的感慨: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

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薛宝钗固然受封建计较的束缚,具有那个时代需要的礼和德,但她也同其他姐妹一样才华横溢,甚至更胜一筹。

海棠社开社之际,她那首咏白海棠的七言律诗不是以含蓄浑厚而人人言妙么?她作诗时所显露出来的沉着稳重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

宝钗也并不完全是封建制度的奴隶。

她的一些言行至今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在薛姨妈心力憔悴时,宝钗主动主持大局,为她母亲分忧解难。

这孝敬长辈的德行多么可贵嗬!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葬花吟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林黛玉。

在没有接触《红楼梦》时,我对她的欣赏只源于《枉凝眉》中唱到的“阆苑仙葩”,一个敢于向封建制度挑战而最终被吞噬的才女。

在看过《红楼梦》之后,我同情其悲惨的命运,但同时也为其不现实的思想感到不值。

黛玉作诗的确不凡,谈吐也很讲究艺术。

姐妹们说话时,她那刻薄而又俏皮的话总能让人哭笑不得。

幸而她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又受着教官。

众人都忍让着。

换做现在,她外交的'方式,不遭人唾弃才怪呢。

黛玉遇上不顺心的事,便只是哭。

她的身体因此愈来愈弱,宝玉和宝钗的新婚之夜,她便气得命丧黄泉。

金陵十二钗深度解读

金陵十二钗深度解读

金陵十二钗深度解读《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缺陷,让人们从中汲取到了深刻的思想启示。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金陵十二钗,通过她们的形象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角色形象的挖掘和描绘。

下面我们就对这12个角色的性格、命运进行深度解读。

第一钗: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被描述为美貌绝伦,才情出众,却也情感多变,性格复杂。

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被父母抛弃后,与表兄弟林宝玉相依为命。

林黛玉是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子,对感情极其敏感,因此难免受到伤害。

她与宝玉的爱情错综复杂,最终憔悴而死。

林黛玉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第二钗: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是荣府的公子,也是林黛玉的表兄弟。

他本是天真烂漫,无拘无束,但因为家族命运,他的性格逐渐变得成熟和内敛。

他心思细腻,对爱情充满执着,最终却未能与心爱之人在一起,最终也落得憔悴而死的结局。

贾宝玉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社会富贵子弟对命运无能为力的束缚。

第三钗: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冷静、理智的女子,这一点与林黛玉的形象截然不同。

她有很高的道德观,明辨是非,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她与贾宝玉的爱情是一种婚姻,而非林黛玉那样的纯粹爱情。

她最终成为荣府的主人,也证明了她的理智和能力。

薛宝钗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的能动性和主人公形象。

第四钗: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极其精明的女子,性格狡猾、心机深沉,喜欢掌控一切。

虽然她在家庭和社会上都拥有很高的地位,但她的内心却始终充满了空虚和苦闷。

她的最终下场也不是很令人满意。

王熙凤的形象表现了封建社会女性缺乏自由掌控命运的现实。

第五钗:贾探春贾探春是一个深情、善感的女子,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在情感方面表现得非常坚定,但对身份和地位的重视也不亚于薛宝钗。

她也是邢夫人的亲生女儿,但被丢弃在荒野上。

贾探春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无常和缺乏安全感。

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的各自身份和最终结局

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的各自身份和最终结局

红楼梦之金陵十二钗的各自身份和最终结局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

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後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

自幼由贾母教养。

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

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贾迎春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

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

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 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

浅析《红楼梦》中的金陵三钗

浅析《红楼梦》中的金陵三钗

浅析《红楼梦》中的金陵三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塑造了众多鲜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金陵三钗。

金陵三钗指的是薛宝钗、林黛玉和贾元春这三位女性角色,她们珍珠散发、婉约多姿,形成了小说中最为动人的画面之一。

在小说中,金陵三钗被赞誉为才情出众、美貌无双的贵族女性。

她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家族,分别具有各自独特的人生故事。

薛宝钗是薛家的千金小姐,聪慧过人、才情出众,同时也是一个女子家国情怀的坚定拥护者。

林黛玉则是贾母的外孙女,出身高贵,却一生饱受磨难,最终因为悲情而病故。

而贾元春则是贾家的宗主,承担起了巨大的家族负担,并在家族危难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位女性都体现了伟大的品质和内在的力量。

她们对家庭、爱情和亲情的忠诚和坚守感染了读者,展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薛宝钗对乡土情怀的坚持、林黛玉对悲情人生的探讨、贾元春对家族使命的承担,这些都是人性的光辉。

同时,金陵三钗也是小说情节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她们的出现和存在,增加了小说的阅读趣味,更让小说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小说通过别具一格的描写和刻画,使读者把自己的心灵连接到小说中,让读者能够热爱和怜惜这些人物。

除此之外,金陵三钗也彰显着女性的尊严和地位。

在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但金陵三钗依然具有钩玉成双、聪慧才情、高贵典雅等特点,成功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她们通过独立自主的行动和发挥聪慧才华的能力,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她们的出现,让读者看到了女性价值的真正所在,也为当今爱护女性、尊重女性、平等待遇女性的社会风气发展构建了一个文化基础。

综上所述,金陵三钗在《红楼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们不仅是小说故事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小说中最为出色的人物形象。

她们独特的形象和人生经历,给人们带来了对美好生活与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同时,她们也为当代女性的自主、独立、平等的生存状态绘制出一个完美的图案。

红楼梦十二银钗各个人物的理解和感悟400字

红楼梦十二银钗各个人物的理解和感悟400字

红楼梦十二银钗各个人物的理解和感悟400字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

林黛玉泪尽而逝。

2、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

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生若梦浅谈红楼金陵四钗
《红楼梦》之所以美,是因为曹雪芹给我们建造了一个理想世界,大观园犹如仙境,然而却也是一个乌托邦一般的“太虚幻境”。

大观园是虚的,世上从来没有一座这样的庭园;大观园里的人也是虚的,然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却是真实的,真实到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也能够身同体会。

这就是曹雪芹的魅力,《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青春的挽歌,他以沧桑的眼睛透视青春的生命,因而倍加怜爱珍惜。

他用笔留住了青春绽放的红颜,留住了生命里最可珍贵的一瞬,也留住了对那一场人生盛筵的深深怀念。

他怀着一颗悲悯的心,来歌唱他笔下的每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儿,他毫不吝惜地赞颂她们每一个人身上的美好品质,并体谅她们的不足与过失,最终发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一千古绝唱。

这是一种慈悲,一种博爱,一种看透人生的豁达与了悟。

《红楼梦》是悲剧,然而这悲剧却是美的。

《红楼梦》与《^金**》最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后者写的是人性中真实而残酷的一面,而《红楼梦》讴歌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

同样是悲悯的情怀,同样是现实的笔法,《红楼梦》给予我们的是一个浓缩的人间仙境,而《^金**》却向我们描画了一个浮世的修罗场。

两者都经过了作者艺术化的加工,但都一样来源于生活。

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便希望太阳每天都是明媚的,希望我们的生命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所以我们需要光明和希望,而不是腐败和幻灭;所以我们需要鸟语花香的天堂,需要追求精神上的崇高和纯净,需要追求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和希望。

《红楼梦》给了我们这样的理想,给了我们一方宁静的乐土,在这方净土上,大观园女儿如花开放,万紫千红,竞相争艳。

我们甚至不忍心看花朵凋零,花谢花飞,虽然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循环不息,然而我们却宁愿花常开,好景常在,我仿佛体会到了曹雪芹对“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深深悲悯。

既然生命如露水,青春是一朵玫瑰,那么就让我保留这一朵玫瑰郁馥的香气和娇艳的容颜,体谅她扎手的尖刺和花期的短暂吧。

(一)淡极始知花更艳——宝钗
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要林妹妹的结局,也不愿像宝钗那样令人心酸地奋斗,任由无情的岁月之刀将自己雕刻成离本源生命越来越远的一个陌生人。

每一个人都是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起初我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然而在后来的路上,很多人慢慢遗失了它。

悲哀的是,他们并未觉得有任何的损失与可惜,他们往往安然甚至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一直觉得宝钗身上有一种深深的矛盾,一方面,她的性格中有“淡”的一面,淡雅服饰,朴素住所,“天性不喜花儿粉儿”,为人也是“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然而这样的宝钗,项上却时时刻刻挂着一把黄澄澄的金锁,薛家企盼“金玉良缘”的用心就这样昭然若揭。

而这黄金铸就的枷锁也永远锁住了宝钗,锁住了她的青春和生命,锁住了她一生的期盼,更为悲哀的是宝钗对这一切安之若素,少女宝钗就这样渐渐在红尘的雾障中迷失了自己。

相比之下,宝琴就纯真自然得多,无怪乎贾母一见就要为宝玉求配。

宝钗终其一生,苦苦地压抑着自己,时时不忘“郑重芳姿昼掩门”,以希冀达到“淡极始知花更艳”的理想,最终“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的“淡”,正是为了取得世人眼中的“艳”,而这“淡”也埋没了她的本来面目,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宝钗,如隔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可敬却不可亲。

而宝钗终究也还是一位青春活泼的少女,滴翠亭扑蝶那一刻的真情流露便足以永恒,但随之而来的一幕却让我们心底为之一沉。

同一时间、地点,同一个人身上两种不同的一面如此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令我感叹的不是宝钗的机变,而是人生的无奈,我为宝钗叹息,如此艰险的人生,行走不易,如何能不保护自己呢?尽管在这保护的同时失却了一些珍贵的东西。

所以我原谅宝钗在金钏、尤三姐死后的表现,我只是悲哀,却又无能为力。

人生其实是许多深深浅浅的灰色,水至清则无鱼,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而要做一条能游刃有余的鱼,必须能够适应各种的水质,渐渐地就同流合污,如鱼得水,所以贾宝玉会说:“珍珠变成了鱼眼睛。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宝钗,一朵绽放在滚滚红尘中的俗世之花,艳丽地开放,枯萎地凋零。

(二)孤标傲世偕谁隐——黛玉
黛玉的身上,具有一种隐士的品格,所以癞头和尚的话是有道理的:“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说得明明白白,黛玉应该避世而非入世,但黛玉最终身不由己,身陷万丈红尘,因而注定了一段还泪情缘,一个悲剧故事。

所以黛玉也是矛盾的,这个尘世其实容不下黛玉,除非她也同流合污,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而最终只能魂归离恨天。

黛玉是真实而又虚幻的,黛玉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理想,她代表我们心底的某种呼声,在我们心底的最深处,时时会响起的一个声音
黛玉绝非弱者,相反,她是一个勇士。

直面惨淡的人生后,她毅然选择了自己的路,从不后悔,亦没有抱怨。

她的一生,是用自己的心去走的,明明白白,无怨无悔。

黛玉其实是无悔的,能够如此不悔地走完一生,纵然短暂却又如何呢?
如果有条件,黛玉便是一个梅妻鹤子式的隐士,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算身入空门,也只能是第二个妙玉。

彼时彼地,黛玉不是陶渊明,不是梅和靖,她只是一个弱女子。

终南山上的古墓也只有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里才存在,而罗马也非一日建成,就算出世如武当山、少林寺,潇洒于尘世之外的背后,也都会背负着多么沉重的理念和责任!
所以黛玉没有选择,她如一朵雪花,飘然来到世上又悄悄离去,无声无息,无影无嗅,还没来得及沾染上一丝尘埃便姗姗而去,如一场梦,了无痕迹。

然而雪花融化时,也会有细细涓流汇入大地,又飞上天空。

雪舞红尘,是一种希望,一种永不沉沦的生命的欢歌。

(三)花气袭人知昼暖——袭人
日前与朋友于筵席间辩论,说到为什么不喜欢袭人,我说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一件勉强不得的事情。

比之宝钗,从袭人身上,我更看到了生存的无奈。

朋友说,其实袭人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从袭人身上,更多的看到了自己。

一时无语,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彼时彼地,如果把我们放在袭人的位置,我们未必做得比她更好。

所以更令人丧气。

先前还大骂袭人是“狐狸精”,举出种种例子,陈列看不惯袭人对宝玉“倚娇作媚”的言行,简直有与李嬷嬷连成统一战线的趋势……这时忽然统统泄气。

如果我是袭人,我可能一件也不少地照做不误,而却未必做得比她更到位。

袭人也没有选择,每一个人都做着自己该做或者他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走着自己该走或者他认为自己该走的路。

我恶心袭人,是因为恶心她的所作所为,挡住了我生存的路。

所以我厌恶她,排斥她,甚至仇恨她,如果我有凤姐般的能耐,我一样会毫不犹豫地像铲除尤二姐一样铲除她。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我真切地体会了袭人们的心路历程。

在没有选择的时候,你能做什么呢?除非放弃,或者战斗。

战斗有明刀明枪,也有暗器阴谋,但实质上有什么不同呢?适者生存,也是自然的选择。

所以我们有什么必要看不起袭人呢?谁又比谁高贵多少?
成王败寇,物竞天择,是悲哀也是一种无奈。

我唯一可以选择的是,战斗,或者放弃,或者解脱。

(四)霁月难逢彩云散——晴雯
如果黛玉让我默哀,那么晴雯则是一声叹息。

默哀里有着深深的致敬,叹息里只有无限的悲悯
晴雯的悲哀,在于没有黛玉那样看得清晰明白和透彻,她就像一片彩云,命若浮萍,漂忽不定,一阵狂风吹来,便无影无踪。

人们往往看错了,以为晴雯式的人物是最具威胁性的。

其实他们不知道,恰恰相反,一个不会保护自己的人,又有什么威胁性可言?最可怕的敌人,是那种不动声色,“大象无形”,不争之争,才是最可畏惧的。

因为骨子里还是争,却又一步一步,不着痕迹,转眼间立于不败之地,这时你就算大梦初醒,往往也已经迟了。

所幸的是,也让我觉得唯一安慰的是,晴雯没有后悔。

她勇敢地走上了这条注定的不归路,既然结局已经注定,多说无益,两只指甲,一件小袄,权当曾经来过这世上一遭。

虽然留下了遗憾,但还是无悔地走了,永不回头。

虽然生命如花短暂,但终究留下了芬芳,纵使芬芳过后一切成空,可那氤氲的暗香却是留在了空气中,隐隐约约,轻轻浅浅,月色下树影浮动,生命的醇美依然会感动每一颗向往自由与美好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