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的竞争思想探析——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一)读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后,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以及趋势有了大致的把握,主要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三大板块的阐释,其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其基本原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定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等等。
以上三大板块构建了全书的基本框架,当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并步入了自由资本主义时,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当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并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又有了科学社会主义。
那么,在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到达鼎盛并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更完善的理论成果。
正如恩格斯在书中揭示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这就是: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文中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大致有这么几点: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中运动着,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一方面是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既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导致无产阶级越发贫困从而不断激化阶级矛盾;三、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才将导致矛盾的解决。
以上是文中观点的归纳,我有几点疑惑:1、从资本主义发展史来看,早起有英国的“圈地运动”、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运动等等两大阶级的斗争等等,都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典型。
而在当代,资本主义通过对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两大阶级之间的冲突相较于历史上实际似乎是大为缓和了。
那么,冲突加剧的依据又在哪里呢?现今又有怎样的表征呢?2、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
自从二战后,无产阶级在经济上争取到更多权利和利益,生活水平在绝对值上明显提高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时,还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
1、国家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
2、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不断加速发展、无限增长。
3、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4、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内容深刻丰富、逻辑严密和在实践中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科学真理。只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们提出的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现实性和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破浪前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9、人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实现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以上这些设想,集中地表达了先进的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理想追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崇高目标。
恩格斯在本书最后的结语中概括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因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5、产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6、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
7、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8、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和发展为科学。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姓名:层次:年级:学号:学科专业:撰写日期:二○一八年五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读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之后,更加体会到真理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既批判继承了前人的正确思想,又对未来作了科学的预测。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包容的思想,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思想,不断指引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目前在中国大地,马克思主义已经落地开花,正茁壮成长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导下焕发出令世人瞩目光芒。
1 写作背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中的主要内容,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
恩格斯写《杜林论》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批判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主义,我专门在网上查阅了关于杜林的生平,该人是一个投机主义分子,打着革命的旗号,披着科学的外衣,攻击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此,恩格斯对杜林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同时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之成为包括哲学、社会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主要部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全书,马克思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从杜林抨击马克思主义,再到恩格斯反击批判杜林可以看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帮助人们识别出了假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成为当时传播最广、影响很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而杜林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战,我认为这种形式是推动学术或者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搞科研来说,我们必须用批判性的眼光去读论文,需要有质疑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然后不断地实验来证明想法,进而将其转化为学术成果。
当然,也必须允许别人对我们产生不同的意见,有了不同意见后,可以进行讨论或者辩论,将不同的想法进行对比,得到最优的方法。
2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入了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各种矛盾,指出解决方法,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全面地论述了科学社会足以的基本原理。
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感

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感读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后,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演变的脉络以及趋势有了大致的把握,全书共三章, 分别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等丰富的内容。
第一章的开头就指出, 现代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 是有其社会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来源的。
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理, 这就是: 任何时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理论, 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都是在继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一章中, 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思想理论贡献。
他们三个人的学说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已有所暴露而又很不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他们已经敏锐地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病和不合理性, 对人们深感失望的现实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企图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
他们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 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但是,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有着明显的缺陷。
他们只是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但没有能够进一步洞察资本主义的本质, 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他们像启蒙学者一样, 认为理性是现存事物的唯一裁判, 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正义的体现, 只有天才人物才能认识,发现它, 而不是能够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被发现的历史必然性; 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看成“受苦的阶级”与同情的对象, 而不是实现破旧创新的社会力量; 他们寄希望于社会上层和富人, 以为通过宣传、呼吁、试验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因而没有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同名2158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姓名:层次:年级:学号:学科专业:撰写日期:二○一八年五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读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之后,更加体会到真理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既批判继承了前人的正确思想,又对未来作了科学的预测。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包容的思想,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的思想,不断指引着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目前在中国大地,马克思主义已经落地开花,正茁壮成长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导下焕发出令世人瞩目光芒。
1 写作背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中的主要内容,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
恩格斯写《杜林论》的直接原因是为了批判杜林的反动的小资产阶级主义,我专门在网上查阅了关于杜林的生平,该人是一个投机主义分子,打着革命的旗号,披着科学的外衣,攻击和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此,恩格斯对杜林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同时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之成为包括哲学、社会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主要部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全书,马克思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从杜林抨击马克思主义,再到恩格斯反击批判杜林可以看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帮助人们识别出了假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成为当时传播最广、影响很大的科学社会主义著作,而杜林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战,我认为这种形式是推动学术或者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搞科研来说,我们必须用批判性的眼光去读论文,需要有质疑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创新性的想法,然后不断地实验来证明想法,进而将其转化为学术成果。
当然,也必须允许别人对我们产生不同的意见,有了不同意见后,可以进行讨论或者辩论,将不同的想法进行对比,得到最优的方法。
2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过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入了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各种矛盾,指出解决方法,指明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全面地论述了科学社会足以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都有其衍生的脉络,任何一种科学理论或思想都有其开放的体系,包括其对历史的批判继承和对未来的科学预见。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说明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
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改写而成的。
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这就点明了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和伟大意义。
下面就是本人对此书的理解。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首章概述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通过评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学说优缺点,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其中,恩格斯认为该三位启蒙家并不是代表无产阶级的立场而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而是站在理想资产者的立场,从而推论法国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的革命。
这些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产阶级的分析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反思性,但没有真正运用到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在本书一开头就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以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为标志,到19世纪4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在欧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发展。
恩格斯说过:“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
虽然这三个人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说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
”在本书第一章中,恩格斯论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产生的思想理论贡献。
一是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与罪恶,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二是在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某些天才预测,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好了准备。
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心得体会[修改版]
![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心得体会[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f8d1f8eff9aef8951e06c8.png)
第一篇: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心得体会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心得体会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从1844同时,恩格斯还论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及其意义。
提出,以往的社会主义虽然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罪恶,但没有揭露出这种罪恶的经济根源;虽然激烈地反对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却不明了年在巴黎会晤开始,他们共同或独自地写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
针对杜这种剥削是如何产生的。
而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恩格斯写出了关系和经济运动的规律,发现了剩余价值,彻底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反杜林论》,对杜林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实质。
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发展》是其中单独出版的几个章节。
这本小册子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完整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如何从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想发展为科学的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代表作,被马克思称为“科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正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重温这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使社会主义走出乌托邦的荒原而变成了科学。
个经典著作,对于我们今天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总结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一、科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在本书的第三章,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恩格斯正是基于对这个基针对杜林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否定和攻击,恩格斯分析了本矛盾的考察和把握,得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源,科学并高度评价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读书报告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读书报告第一篇: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读后感读书报告一、阅读篇名《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二、简要背景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相继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表。
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出版以后的1879年10月,法国工人在马赛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决定创建法国工人党。
马克思、恩格斯应法国社会主义者、法国党的创始人盖德的请求为其拟了法国社会党党纲。
同时,为了在法国党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由法国社会主义者拉法格出面,请恩格斯写一本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读物,以帮助法国工人党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并同流行于法国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恩格斯把1878年发表的《反杜林论》“引论”中的“概论”、第三编的“历史”和“理论”改写为独立的著作。
1880年由拉法格译成法文,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三期连载在法国《社会主义评论》杂志上。
后来于1880年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名在巴黎印成单行本出版。
1883年出版德文版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三、主要内容本书中心论述了社会主义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这一核心问题。
通过集中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对19世纪初期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的积极成果和历史局限性的辩证的分析,阐述了社会主义要从空想变为科学,必须摆脱唯心主义,把它置于现实基础之上。
通过分析人类认识史上的辩证法发展的历程,证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历史规律,同时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力量和途径,并且科学地预测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27期(9月)摘要:通过对恩格斯晚年重要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研读,可以看出恩格斯其中有许多关于竞争的论述。
文章从介绍资本主义竞争产生的背景以及恩格斯之前的学者对竞争的观点出发,试图简单的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关于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他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本质与后果的看法。
通过对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关于竞争的总结,对规范与认识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恩格斯;竞争思想;商品经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下简称《发展》)是恩格斯晚年的重要著作,恩格斯用通俗凝练的语言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做了概括。
在阅读本篇文章以及与其相关的著作及论文时,发现本篇著作中关于竞争有着较多的论述,对研究恩格斯的竞争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
虽然许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竞争思想有着很多的论述,但是很少有学者专门从《发展》这一篇文章出发,去探讨本文中恩格斯关于竞争的观点。
竞争在《发展》中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探讨、认识和总结《发展》中的竞争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竞争思想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本文想从竞争这个角度,对《发展》这篇文献进行一次浅薄的研究,从而加深对这篇文献的理解和记忆。
一、恩格斯竞争思想的形成背景19世纪30年代,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法等国,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政权日益巩固和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反动性和丑恶面目也日益暴露,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加深。
尤其是到了19世纪后半期,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垄断的形成并没有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竞争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为目标,在竞争手段的选择上从单纯的采用经济手段到无所不用其极,资本主义竞争手段越来越复杂、激烈、不择手段,而且竞争范围从国内市场转移到国际市场上、从经济领域拓展到越来越多的领域。
资本主义竞争的发展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而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恩格斯竞争的思想,正是对19世纪资本主义各国的竞争乱象加以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
二、恩格斯关于竞争的论述从《发展》第三部分中,可以看出恩格斯关于竞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恩格斯认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商品生产同任何其他的生产形式一样,有其特殊的、固定的、和它分不开的规律”。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供自己使用,不需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所以不存在竞争。
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为了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以便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才会去同别的生产者展开竞争。
并且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竞争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无论商品生产者是否承认,他们必须同其他生产者展开竞争。
2.竞争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运动的全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中,恩格斯认为竞争规律贯穿于商品经济的始终,并且商品经济越发达,竞争规律就越作为强制性地规律强加于每一个商品生产者身上,他指出“随着商品生产的扩展,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前潜伏的商品生产规律也就愈来愈开、愈来愈有力地发挥作用了”。
但是恩格斯认为,随着共产主义制度的确立,生产资料被社会占有之后,商品经济就会消失,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追求的生产也不复存在了,这样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就被有计划的生产替代了,所以竞争也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失而消失。
(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特征的分析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竞争特征分析时指出:“这是从自然界加倍疯狂地搬到社会中的达尔文的生存斗争。
动物的自然状态竟表现为人类发展的顶点”。
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竞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竞争具有残酷性和野蛮性的特点。
尤其是在恩格斯生活的那个时代,最大限度的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是资产阶级进行生产的唯一目的和最大动力,而工人只是他们挣钱的手段和工具。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个资本家为了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获胜,把竞争推向了极不讲人类道德的一面,他们为了能在竞争中获胜无所不用,使得人类之间的竞争竟与动物界的竞争高度相似,变得十分的残酷和野蛮。
(三)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竞争结果的理论分析1.资本主义竞争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竞争是“迫使各个工业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恩格斯的竞争思想探析———读《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感姻陈瑞旭84CHINA COLLECTIVE ECONOMY提高机器生产能力的强制性命令”“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的单纯的实际可能性也变成了同样的强制性命令”。
恩格斯认为竞争是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
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本性,资本家的这种贪婪本性使得他们在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主动的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从而使自己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大大低于社会平均价值,这样资本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主观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但是客观上必然会带动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2.资本主义竞争可以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恩格斯指出“机器的改进,这种改进是由于竞争而变成了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令,同时也就使工人遭到不断的解雇:产生了产业后备军”。
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的。
各个资本家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展开竞争,在客观上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资本家来说意味着可以雇佣更少的工人来生产更多的商品。
也就是说在生产技术进步的情况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大大的降低,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大量工人的失业。
3.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恩格斯认为经济危机是盲目竞争的自然结果。
在资本主义竞争的条件下,各个资本家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就会不断扩大生产的规模,从而造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张”。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竞争引起机器的改进从而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
而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即使是有工作的工人他们的工资也只能糊口。
所以,一方面生产的无限扩张,供过于求,市场盈溢;另一方面,大量工人购买力低下。
这样就激化了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三、对恩格斯竞争思想的认识通过对《发展》中恩格斯关于竞争论述的简单的总结与梳理,可以得知恩格斯是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竞争的。
虽然《发展》中并没有全部涵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竞争思想,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对恩格斯的竞争思想可以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与认识。
(一)恩格斯竞争思想的突破与创新1.恩格斯正确阐述了竞争规律的内涵和特点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相比,恩格斯正确阐明了竞争规律的内涵和特点。
亚当·斯密只是从人类本性的角度来考察竞争的产生,他认为之所以有竞争是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与别人展开了竞争。
斯密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没有正确揭示竞争产生的经济根源。
而恩格斯从经济角度出发,考察了竞争产生的过程。
恩格斯指出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贯穿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始终。
不仅如此,恩格斯还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特点进行了准确的归纳,恩格斯指出了资本主义竞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2.恩格斯辩证的考察了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恩格斯关于竞争的观点,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认真考察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他辩证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竞争的进步性给予了肯定,而且还对资本主义竞争的消极后果进行了准确的概括。
一方面,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众多资本家存在着的竞争关系,导致了社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另一方面,恩格斯也指出了正是因为资本主义竞争的发展,导致大量工人的失业以至于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竞争的无序发展,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
(二)恩格斯竞争思想的不足之处恩格斯虽然辩证的考察了资本主义竞争产生过程、特征以及资本主义竞争的结果,但是恩格斯在主观上过分强调了资本主义竞争的恶果。
他强调了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下盲目竞争的消极后果,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政府状态的盲目竞争,强迫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在进一步造成商品生产的无限扩大的同时也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这样就会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有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激烈化,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因此,恩格斯认为解决资本主义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就是用社会主义社会的计划生产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竞争。
这种观念影响了后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活力。
(三)恩格斯竞争思想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1.勇于承认竞争的客观存在我们应该坚持以恩格斯的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这一点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承认竞争而不是排斥竞争。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按照恩格斯的看法,只要存在商品经济竞争就不可避免。
虽然我国生产力发展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私有制经济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所以商品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占有重要位置。
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以及私有制仍然在大多数国家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在全球同样也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模式。
因此,竞争不仅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都是不可避免的。
2.营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而我们今天也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不可以排斥竞争。
而且,在实践中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社会经济统得过死,使得社会主义失去了活力,因此在实践中排斥竞争也不可取。
既然竞争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就不应该排斥竞争应该勇敢的参与竞争。
一是引导竞争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最大程度的避免竞争的不利影响。
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为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鼓励良性竞争,打击恶性竞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克服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的消极后果,而且社会主义也离不开竞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将计划与竞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能避免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又能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人民出版社,2012.[2]林康.马克思恩格斯竞争思想初探[J].湖湘论坛,1990(04).[3]黄茂兴,叶琪.马克思恩格斯竞争的理论与当代世界创新竞争格局的契合性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9).[4]高峰.关于马克思主义竞争理论的几个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06).[5]赵子祥.论马克思主义竞争观的创新[J].实事求是,2003(03).(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