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基本观点包括:
1. 无限性:自然界是无限的,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2. 相互作用:自然界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3. 内在矛盾: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4. 质量和量变:自然界的发展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通过无限的量变,最终会达到一个新的质变或者跃升到新的阶段。
5. 革命性: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突变和革命性的爆发完成的。
革命性的爆发会带来全新的事物和形态。
6. 统一性和多样性:自然界是统一的和多样化的。
在统一性中,事物有共同的规律性和联系;在多样性中,事物有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7.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自然界的发展是由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质变的飞跃,形成新的事物和形态。
这种飞跃是由于矛盾的激化和突破。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揭示了
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变化规律。
这些观点对于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是指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也是恩格斯重要的哲学理论之一。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中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不间断的、连续的、主要是量的变化逐步积累起来,导致质的变化和突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这就是辩证法中的“量变到质变”的原理。
此外,恩格斯还强调了“机械性与暴力”的限制性。
他指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和运动虽然服从着简单的机械规律,但事物演化的初步过程不能依赖机械性和暴力,必须要借助于更高层次的规律和内在力量的相互作用,并发掘物体潜在的发展潜力。
恩格斯还借鉴演化论的思想提出“自然选择”,认为适应环境的物种能够生存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则会被淘汰。
“自然选择”成为自然辩证法理论框架中最受推崇的观点之一,这对后来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辩证法不仅可以用于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社
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研究。
恩格斯指出,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也具
有相似的辩证发展规律,这种发展积累起来最终导致了产生质的变化,如革命等。
并且,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深刻思考自然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认识
的成果,它为人们认识物质世界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为科学
研究、生产实践、社会改革提供了深刻而有力的理论支撑。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于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它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写作目的:1870年恩格斯移居伦敦,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中,针对当时自然科学领域流行的形而上学和唯心论,打算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一部旨在反对庸俗唯物主义者毕希纳的论战性著作。
写作时间:1873---1876年,恩格斯写成了《导言》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两篇论文和一些札记。
1876---1878年写了《反杜林论》而中断。
1878---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已写成了该书的大部分论文和札记。
1885年到1886年,又写了一些材料补充到手稿中。
整本著作是未完成的,总体写作时间是1873---1886年。
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自然辩证法》的手稿落到伯恩斯坦手中。
由于伯恩斯坦蔑视辩证法,把它看成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大的“祸害”和“陷阱”。
所以,手稿中除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和《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两篇外,其余都不予发表。
十月革命后,在俄共(布)中央的努力下,该手稿终于在1925年用俄德文对照的形式第一次在莫斯科出版。
著作内容:《自然辩证法》一书是由10篇论文、169个札记和片段,以及两个计划草案共181个部分组成。
一、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问题。
《导言》是书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篇论文,比较系统地表达了辩证的自然观。
《导言》分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阐明了辩证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恩格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学自然观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近代自然科学的自然观的核心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因此它必然导致神秘主义。
到了18世纪中叶,康德的星云假说在这个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神的第一次推动说破产了;地质学证明地球上的生物有其发展的历史;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了物质的各种运动形态可以相互转化;化学上用无机的方法制造出有机化合物,证明化学定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是同样适用的;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证明了有机界是彼此联系和统一的,因而整个世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是他在哲学思想史上留下的一个里程碑。
它既包括自身独特的哲学观点,又包含了许多先驱之作的贡献。
这本书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并且在哲学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自然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体系,它既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哲学观点,又反映了他的许多先驱之作的贡献。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本质区别的,每一种事物都具有特定的本质。
第二,一切事物都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些联系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是自然规律的结果。
最后,一切事物都是有有限的,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世界的方法,它可以让人们从客观的角度来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从而使人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它也提供了一种思考事物间关系的方法,即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而这种联系是不断变化的,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影响也很大,它不仅影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许多其他哲学家的思想。
它为哲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使哲学家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的本质。
此外,它也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之,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为哲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自然及其存在方式做了统一的理解和把握。
恩格斯说“自然界不是存在着, 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又说“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
在恩格斯那里, 自然界是叙述辩证法的载体, 其含义不是实体性自然界, 而是作为“生成”和“消逝”(即运动)规律体现者的自然界。
在“关于自然界是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产生的问题”上,恩格斯指出,世界是物质的, 同时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
宇宙空间中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包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从最简单的位移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命和社会的变化, 直到人的思维这种最隐秘的感觉、心理和理智的变化等等,大概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四种运动形式。
恩格斯指出, 运动不能创造, 只能转移, 自然界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 不管经过多少中间环节和运动形态, 总是通过转变实现飞跃和质变。
自然界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运动和发展,实现从无机界—有机界—人类社会的飞跃。
恩格斯认为, “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圈,人作为生命的最高级形式, 是“从一个单独的卵细胞分化为自然界所产生的最复杂的有机体。
”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 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存在和发展的一切物质最终都来源于自然, 一旦离开了自然,`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物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人的精神生产和发展的源泉。
人要进行精神生产首先要有自己的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里不言而喻,归根到底也是自然界产物的人脑的产物”。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人真切地依赖自然界, 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存在和发展同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一致的。
恩格斯研究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是为了揭示人作为生命体是如何产生的。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题库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1)自然观:以各种不同形式相互转化为中心和流动循环的自然观。
(2)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实验和假说相结合的辩证综合方法论。
(3)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因素,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杠杆。
2.系统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是什么?答:从外部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系统进化的条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依据。
3.科学假说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及提出的原则?答:作用:a、对人们的认识具有导向作用。
B、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C、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媒介。
D、各种假说之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认识的深化。
提出原则:a、解释性原则: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所有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B、对应原则。
C、简单性原则。
D、可检验原则。
4.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各项科学内容间的相互关系?答: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3个部分: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反映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观与社会历史观在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统一性。
(2)自然观和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的反映,自然观和科学观决定科学方法论,自然观导致科学观的产生。
(3)科学观对自然科学具有指导作用,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可提升为科学观。
(4)自然观指导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制约着自然观。
(5)科学方法论既推动自然科学的研究,又推动认识改造自然界。
5.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答:(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出发,主张物质是运动的,各种运动形式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张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并在科学思想的高度上进行哲学抽象-自然观。
(2)主张以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为基础,进而对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价值论分析,和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动力及其社会控制进行研究,寻找出科技、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观。
(3)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着力研究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各种方法起作用的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它们的总体结构,概括和总结当代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系统认识-科学方法论。
1025年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10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导言,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的。
“哥白尼革命”使“自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己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
当然,在中世纪,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用鲜血和生命顽强斗争而开创的历史。
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人类重新认识的进步、推动哲学思维的发展。
正由于此,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通过对自然科学的历史实地考察,阐释了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大量的科学史实乃依据,表明由于自然科学本身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替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已沦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自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
由于力学有了较高发展,人们似乎以为力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把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机械论的观点,从而逐渐形成自然科学研究中长达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中心思想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自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最终使它陷入神学的禁锢之中。
由于产业革命的推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高度。
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划时代发现,导致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破产,恩格斯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立了新的自然观。
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到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完成了人类自然观的伟大变革。
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为指导,具体内容地描写了从完整星云至地球,从无机界至有机界,从生命起源至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图景,说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出现的。
恩格斯以物质永恒运动和无穷发展的思想为指导,表明自然界总是处在各种运动形式的无有转变之中,整个自然界就是在这种转变过程中进行自己的发展历程。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想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揭示其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述,阐述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生态思想,包括其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对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破坏的批判等。
本文将探讨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也可以为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概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诞生,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剖析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相互联系性和发展性。
恩格斯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由各种物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之间既存在斗争,又存在联系和转化。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深入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这些观点割裂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忽视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永放光芒——马克思生命力研究成果摘编之一2005-8-24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查有梁阅读2814次一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在他的《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著作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考察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许多重大问题。
尤其是在《自然辩证法》这一著作中,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自然科学部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人类学等等。
贝尔纳(J.D.Bernal,1901--1971)曾发表过专著《恩格斯与科学》(Engels and Science,London,1935),后来又发表了《马克思与科学》(Max and Science,London,1952),都较全面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科学的观点与贡献。
之所以要着重研究物理学,首先,是因为恩格斯的著作中很大部分涉及到物理学。
恩格斯详尽地考察了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运动、物理的运动(热、电、光)、化学变化、生物学变化。
根据现代物理学的观点,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正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及其相互转化: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场的运动、"粒子"的运动。
恩格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各种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作了深刻分析,对物理学发展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之所以要着重研究物理学,其次,是因为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
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表现在物理学逐渐渗透到所有的自然科学中去了,形成了许多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科学"。
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物理化学等等。
因而,我们研究了恩格斯在考察物理学时所阐发的观点、方法、思想,无疑对于所有其他自然科学部门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恩格斯的著作对于物理学的发展有巨大的价值。
恩格斯的著作最先证明了辩正唯物主义是物理学所必需的。
恩格斯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对物理学的许多原则问题作了深刻的论述,甚至对许多具体问题也作了专门的研究,发表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
事实证明,恩格斯的著作对物理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尽人皆知,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得异常迅速,与19世纪的物理学比较起来有了巨大的进展。
其间发现了许多新现象,完成了许多新实验,洗刷了许多旧观点,提出了许多新理论,创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等等。
恩格斯虽然没有看到物理学发展得像今天这样动人的场面,但是恩格斯在概括19世纪物理学的新发现时所发挥的观点,在批判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不可知论时所阐述的原则,在解决物理学问题时所应用的方法,这些对于现代物理学都同样是有启发性的。
我们还看到,恩格斯的许多科学预言,恰恰被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所证实。
更为重要的任务是,我们必须应用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作为方法论,向现代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不可知论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批判。
这样,才使我们对恩格斯著作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性。
恩格斯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是革命的、批判的、战斗的雄文,决不是单纯的物理教科书。
因而,学习恩格斯的著作,主要是学习恩格斯在处理自然科学问题时的观点、方法、思想。
评价恩格斯的著作,应当看恩格斯的观点、方法、思想是先进还是落后,对于科学的发展是促进还是倒退。
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恩格斯的方法是科学的,恩格斯的思想是光辉的,恩格斯的著作是不朽的。
毛泽东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物理学的革命必然要否定、修正、发展旧的物理学理论,同时,它也一步一步地更加充分地揭示出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的著作中有关物理学理论的叙述,当然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会过时,然后,恩格斯从自然科学中抽取、阐发、揭示出来的自然辩证法却永远不会过时。
不仅不会过时,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只会更加充实、丰富、证明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光辉思想。
二将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与中国古代的"有机自然观"相比较,将恩格斯的"辩证自然观"与现代科学的"系统自然观"相比较,都是有启发性的。
这样,可以从古至今,看到辩证自然观的来龙去脉。
自然观会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深化而不断发展。
我们应当从普遍联系、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辩证自然观。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完整地提出了辩证法的三个规律。
恩格斯写到:"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中被概括出来的。
辩证法的规律不是别的,正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
他们可以简化为下面三个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不规律。
"上述三个辩证法的规律,适合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当然,也是辩证自然观的三个规律。
辩证法的三个规律,简要表述如下:1. 对立统一规律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2. 质量互变规律一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
事物由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的转化过程,以及通过量变和质变的循环往复,不断产生新质的辩证运动来实现的。
3. 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切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可以概括为"有机自然观"。
有机自然观是辩证自然观的一种古代原型,也可以说,辩证自然观包容有机自然观。
中国古代的有机自然观,可以简化为下面三个原理:——阴阳互补原理——五行生克原理——天人合一原理中国古代的有机自然观的三个原理,简要表述如下:1. 阴阳互补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阴和阳。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对立中又有对立。
阴阳平衡是暂时的,阴盛阳衰,阴衰阳盛,相互消长,阴阳互补于统一体中。
这便是阴阳互补原理。
2. 五行生克原理任何系统都可以分为五种要素:木、火、土、金、水。
他们之间既相生,又相克。
五种要素可以组成不同顺序的若干循环。
每一个相生过程或相克过程中,其余各要素又分别起促进、蔽掩、抑制的相互作用。
各要素之间有相互作用,各要素内部也有相互作用,即相互作用中又有相互作用。
("藕之中又有藕")这便构成了系统的复杂性。
("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这便是五行生克原理。
3. 天人合一原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即道生气,气生阴阳,阴阳生天、地、人,天、地、人则演化为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发自然。
"不仅从演化看天、地、人是统一的,都"道法自然",而且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大小宇宙是相互感应、相互对应的。
天、地、人合一为整体。
这便是天人合一原理。
——"阴阳互补"是"对立统一"的一种朴素的、形象的表述,两者是相容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与"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一致的。
阴阳互补,体现了一种"对称"。
从阴阳太极图可以直观看出这种互补性、对称性。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玻尔非常欣赏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图,看重的正是它直观表现出互补性、对称性。
玻尔于1927年提出"互补原理":"在描述自然时,必须将互斥而又互补饿概念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对象的完备描述。
"这正是阴阳互补原理的现代表述。
——"五行生克"是"质量互变"的一种朴素的、形象的表述,两者是相容的。
系统的五行之间的顺序发生量变,就会引起系统五行关系的质变;反之亦然。
五行生克的过程与量变质变过程是一致的。
五行生克,则显示了世界的复杂性。
王安石认为"五行皆各有藕","藕之中又有藕","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
这种思想很深刻。
他猜测到了"对立之中又有对立","循环之中又有循环","相互作用之中又有相互作用"。
这就会使万物之变走向复杂化。
用现代科学的术语说,即是"超对称""超循环""超耦合"就会导致系统向复杂化方向变化,即是进化。
——"天人合一"是"否定之否定"的一种朴素的、形象的表述,两者是相容的。
天、地、人的演化过程,正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天人合一"是整体。
部分是对整体的否定,新的整体是对部分的否定之否定。
天人合一,体现了整体论思想。
这一思想是从演化来寻求统一。
现代物理学中探索引力场、强场、弱场、电磁场,这四种场(或称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正是从物质的自然演化来寻求统一。
天人感应、天人对应的古代思想,从"信息"联系看是有其合理性的。
天人合一原理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中重视"整合"的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很有特色:"阴阳互补"的辩证思想,"五行生克"的系统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特色的"有机自然观",这同近代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机械自然观"形成鲜明对照。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表明,有机自然观更为合理。
有机自然观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哲学基础。
中国人民之所以较为容易地理解和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从文化内核看,正因为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自然观是相容的。
换句话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因固有的有机自然观,所以,中国人民不难理解和接受辩证自然观。
三恩格斯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在20世纪,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划时代的发现,最为突出的是系统科学和电子计算机(简称电脑)。
系统科学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自组织理论(包括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论)。
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物理学的关系极为密切。
系统科学的新成就的"物化",就是电脑迅速发展与普及应用。
系统科学是一个"科学群",目前,正在逐渐形成"系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