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叶和谐社会思想与当前中国和谐社会思想比较研究
十九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构想的理想社会制度的比较分析

一、圣西门
2、劳动和分工:圣西门认为劳动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他主张建立 一种合理的劳动分工制度,使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专长。
一、圣西门
3、平等和自由:圣西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他主张消 除阶级差别和财富不平等,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目标。
二、傅立叶
三、欧文
2、公有制:欧文主张实行公有制,包括土地公有、财产公有和公共经营。这 将消除财富不平等和社会阶级差别,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和财富。
三、欧文
3、教育与培训:欧文认为教育和培训是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主张通过全国性的教育系统为每个成员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培养人们 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和谐社会与个人自由对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解与 批判
十九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 思想家和社会运动者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大空想社会 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内容摘要
这些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和讨论,也对后来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本次演示将探讨这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理解与批判。
内容摘要
文化方面,法国的文化和艺术作品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例如法国的印 象派画家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内容摘要
然而,中法关系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波折。一方面,法国在中国的殖民主 义企图遭到了失败,加上中国国内革命势力的崛起,使得法国对华政策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粹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对于西方文化的质疑和反对声音也开 始出现。这些因素都对中法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内容摘要
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和方法

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成为了人们共同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研究和谐社会的方法如何相当重要。
本文将探讨和谐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具体应用,以期能够给大家带来更深入的理解。
一、基本概念和谐社会是指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精神等各个方面因相互依赖、相互支持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能够维持人类的健康发展并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研究方法1、综合研究法:通过对和谐社会各个方面的数据、文献以及实践经验进行综合研究,了解各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从而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2、实证研究法:基于科学方法,通过实际行动,验证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是否能够在实际中实现,牢固地建立在实践检验基础之上的理论。
3、分析研究法:通过分析和谐社会的各个方面环境、社会体系,更好的了解社会中矛盾、冲突的成因,从而制定对策、计划或措施。
4、对比研究法: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造成这些差异性的原因,更好的了解和应对自己的问题。
三、具体应用1、加强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不仅要在教学的内容上注重,也要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和谐关系。
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2、倡导和谐思想:加强宣传引导,以积极、阳光、务实、进取的态度,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生活方式、和谐的生态意识,促进人类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和共同发展。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协调、共赢的合作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社会建设。
4、实现和谐法治: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强化执法力度,让司法公正权威,让法律规范化,让法治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各社会组织所要追求的目标。
而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及时、全面、有效的研究方法的支持,通过科学的方法,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实践,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傅里叶的社会政治观点

傅里叶的社会政治观点1、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切反对一切,一切反对一切”的制度,资本主义文明是奴隶制的复活。
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的。
傅里叶讽刺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医生希望同胞感冒起床;律师希望每个家庭都有诉讼;建筑师们想要一场大火,将四分之一的城市化为灰烬;安装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场大雹把玻璃全部打碎;裁缝和鞋匠希望人们只用容易褪色的材料做衣服,用劣质皮革做鞋,这样就可以多穿两件衣服,多穿两双。
鞋子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这是他们的合唱团。
这是以反合作方式治国或逆转世界的必然结果。
“按照傅里叶的说法,这就是这个专制社会的本质。
甚至资产阶级的婚姻也是“合法卖淫”。
根据傅里叶的说法,“就像在数学中一样消极,卖淫夫妇获得了道德。
”他认为资本主义贸易“不过是有组织的合法抢劫”。
“在文明制度下,贫穷是由财富造成的。
”“文明制度的制度,是掠贫致富的艺术。
”对于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来说,“文明制度就是灾难”。
2. 宇宙有三种原始元素:一是神,一是物质,三是数学。
第一原始神是主动的、有动力的,第二原始物质是被动的、被动的,第三原始数学是用来调和运动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傅里叶以“某种关于社会幸福的新科学”为理论使命,指出这门新科学是“一种欲望的引力论”。
这里傅立叶借用天体演化论来分析人类存在的本质,强调引力与排斥力的对立面的统一是决定人类存在的重要因素。
“万有引力”表现为一种客观的自然本能,又称万有引力,是人类生存的原动力,代表着上帝的声音;“例外”显得主观、合情合理。
所谓文明社会,过分强化了思想的作用和作用,导致了思想的误用和误用,导致“引力”和“斥力”的对立,从而引发了社会危机。
傅立叶指出,激情(passion?)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情欲引力论的发现,在于发现了社会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傅立叶吹嘘说这是他发现的第一门科学:“我很快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各个方面都与万有引力定律相符。
傅立叶的思想及其意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 空想社会主义”又音译为“乌托邦社会主义”。“乌托邦”一词源于希腊文,乌即没有,托邦即地方,含义为不存在的地方。即空想。 1516年,英国莫尔创作的一部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文学作品,就是以“乌托邦”命名的,描绘了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海外狐岛上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1839年,法国经济学家日洛姆·布朗基在他的《政治经济学》中,首次将“乌托邦”一词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用来泛指空想社会主义学派。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文学作品,著名的还有与莫尔同时代的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等。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此文学作品还不是社会主义学说,他们对新社会图景描绘有极端的原始性。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这时人民群众对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特别是财产平等的要求。从17世纪英国革命时代温斯坦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里的《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 19世纪初,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摆脱了平均主义、禁欲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暂时性,看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是改造社会制度的依据,就未来社会必须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这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19世纪30-40年代,在法、德两国还产生了卡由、魏特林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因空想社会主义本身的弱点,在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后,它们就成为阻碍工人运动的思潮和宗派。
【傅立叶生平简介】 夏尔·傅立叶(Charles Fourier,1772—1837) ,法国思想家 弗朗斯瓦.沙利.马利.傅立叶是和圣西门同时代的法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圣西门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但自成一个体系,被称作傅立叶主义。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圣西门、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一起,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马克思曾经称赞傅里叶是“19世纪最伟大的讽刺家”。 傅立叶于1772年4月7日出生在法国贝占桑的一个富商家里,他的父亲在贝占桑开设一家大呢绒商店,舅父也是一个大富商。中学毕业后,傅立叶按照母亲的意志到外阜去学商。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候,傅立叶正在巴黎。和圣西门不同,傅立叶在革命时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对革命的热情。法国革命后,傅立叶继续从事商业活动。他当过商业雇员和推销员,也做过中间商人和经纪人。 1803年,傅立叶发表了论文《全世界和谐》,在这篇论文中,傅立叶指出文明制度并不是人类的最后命运,它将被和谐制度所代替。 傅立叶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关于发现的说明和解释》,简称为《四种运动》,于1808年匿名发表。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论述了哲学和社会问题、和谐制度问题、现存社会制度问题。《四种运动》发表后,傅立叶继续从事商业活动。在拿破仑时期,傅立叶曾在很短的时间内当过省统计局长,后来又去经商。 1882年,他发表了《论家务农业协作社》。这本书除了包括《四种运动》的主要内容之外,着重描述了未来社会,其中对法郎吉经济制度和未来社会生活方式的描述尤为详尽。对文明制度向和谐制度过渡的两个过渡时期,即保障制度和协会制度,也作了更为具体的说明。 1827年,傅立叶出版了《工业和协作的新世界,或发现依情欲分类的吸引人的劳动和适合天性的劳动的方法》,简称《新世界》。这部著作最全面最系统地阐述了傅利叶的观点,中心问题是和谐社会的组织问题和法郎吉。 1837年10月9日,傅立叶和两个信徒进行了长谈。第二天早晨,发现他已穿好衣服伏在床边去世了。 1837年10月10日,傅立叶逝世。傅立叶留下了一些遗稿,其中包括著名的《论商业》。直到1845年,这一手稿才在《法郎吉》杂志上发表。 1812年离开商界,埋头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设计。主要著作有《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宇宙统一论》和《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等。 傅立叶认为,应当建立一个更有生产效率的,在分配方面更公正的,并保证防止人口无限制增长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他设想的未来社会“协作制度”,它的基层组织称为“法郎吉”。它按照所谓“情欲引力”组织起来。协作结构的基础是:劳动引力、比例分配、阶级融合,人口平衡(有时还加上“节约劳力”)。他非常注意使人口和财富保持平衡,不致因人口无限增长而很快地抵消增加三倍,甚至十倍的财富,他认为新制度中存在四种足以抵制过剩人口的障碍,即:妇女身体强健、美食制度、爱色的习俗、全面的锻炼。他认为,身体健康的妇女比身体娇弱的妇女少怀孕,而强健的身体同精美的膳食结合起来,也会成为妇女不怀孕的手段;自由恋爱和情人众多,也能成为生殖力的障碍;全面的体育锻炼,也会大大阻碍生殖力。这些手段结合起来应用,则生殖的可能性和不怀孕的可能性就会向着与现有方式相反的方向转化。到那时不是担心人口过剩,而是担心人口不足,反而要设法去鼓励生殖力。 傅立叶不能了解未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因而不能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口生产也将象物的生产一样受到计划调节和有效的控制。傅文叶预见到未来社会婴儿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几乎不到二十分之一;人的寿命很高,将有十二分之一的人达到一百四十岁到一百五十岁。他给全地球上的居民规定了一个总数目字:五十亿。这个数字将会适应生活资料生产和需求之间的正确比例,避免人口过剩的危险。在每个“法郎吉”之内,也有一个正常的人口数:一千六百二十人,这是他依据人的八百一十种“性格”和使每种“性格”有相应的工作,每个工作又都没有一个副职而推算出来的。傅立叶虽然对未来社会控制人口增长问题有所认识,但是,由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不够成熟,所以他的许多论述不能不流于空想。 【他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每个人对全体和全体对每个人的战争”的制度,资本主义的文明就是奴隶制的复活。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中推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危机的不可避免性。傅立叶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弊病,批评一些企业家、学者和政治家忽视人口问题、消费者人数与生产力比例的问题。他揭露马尔萨斯等人无视“文明制度”带来的灾难,也没有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但是,傅立叶也没有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真正原因。他竭力探求一种防止人口无限增长的有效办法。他不同意用开拓“殖民地”、遣送居民作为解决人口过多的手段。他问道:要是地球上人住满了,又能把移民往那里遣送呢?他也反对欧文派的等到三百年后地球上人住满了再去解决问题的主张。由于涉足商场日久,目睹资产阶级欺骗诡诈的卑鄙手段,深刻了解资本主义的罪恶,他比圣西门更加尖锐、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混乱和罪恶。他猛烈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无限制的金钱竞争和经济危机,尖锐地指出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的虚伪性。在他的学说中,无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建立起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 【他关于这个社会的主张】他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建立一种以“法郎吉”为其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已有关于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对立的思想萌芽。还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人民是否彻底解放的准绳。在教育上,主张对儿童从小实施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傅立叶还阐述了他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是一种“和谐的”社会,这种社会由他称之为“法郎吉”的基层组织所组成。这是一种农业和工业联合在一起的生产、消费协作组织,劳动者以劳力、资本家以股份参加,成员都应该劳动。生产总收益除生产费外,按特定比例分配给出资本的股东、技术工作者和生产劳动者。为了自己的美好设想,傅立叶曾进行过一些尝试。他多次请统治者和资本家赞助他的计划,但一直到他老死,始终没有一个资本家上门对他的计划感兴趣。虽然傅立叶的设想都失败了,但他关于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却给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 【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傅立叶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设计了一种叫做“法朗吉”的“和谐制度”,是一种工农结合的社会基层组织。”“法朗吉”通常由大约一千六百人组成。在“法朗吉”内,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工农结合,没有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他还为“法朗吉”绘制了一套建筑蓝图。建筑物叫“法伦斯泰尔”,中心区是食堂、商场、俱乐部、图书馆等。建筑中心的一侧是工厂区,另一侧是生活住宅区。“法朗吉”是招股建设的。收入按劳动、资本和才能分配。傅立叶幻想通过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和分配方案来调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从而达到人人幸福的社会和谐。 【他对婚姻的认识】 傅立叶曾经正确地指出,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侮辱女性,妇女是一种商品,婚姻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商业交易,资产阶级婚姻只是一种合法而持续的卖淫。他辛辣地嘲讽说:“正象文法中二个否定构成一个肯定,在婚姻交易中也是两个卖淫构成一桩德行。”傅立认为:“侮辱女性既是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野蛮的本质特征,区别只在于野蛮以简单的形式所犯下的罪恶,文明都赋之以复杂的、暧昧的、两面性的、伪善的存在形式……对于使妇女陷于奴隶状态这件事,男人自己比任何人都更应该受到惩罚。” 傅立叶的揭露批判是何等深刻和中肯,实际上,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把妇女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行交易,妇女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人格丧尽,这就是资本主义婚姻制度的本质所在。 傅立叶认为在理想的社会里家庭不再是社会的经济细胞,男女自由婚姻临时结合。他第一个表述了这样的思想: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傅立叶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论述中,包含着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违反儿童的本性,需求和兴趣。傅立叶还认为,这种违反儿童本性的教育,不仅摧残了儿童的健康,而且压抑了人才的成长。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是一个颠倒的世界。在教育手段上,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是强制性的。傅立叶从教育的指导思想上、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从教育的手段上,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教育制度。 他虽然是从人性论的角度,去揭露资本主义教育,没有、也不可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揭示资本主义教育的阶级本质问题。但是,傅立叶指出了资本主义的教育“要儿童服从符合等级精神的各种不同的道德,以及服从适应内阁的更迭精神的各种不同原则。”这种观点,对于资产阶级理论家鼓吹的教育是不从属于社会关系的独立力量的荒谬理论,是一个有力的揭露;对于今天那些美化资本主义制度的人,也是一个有力的抨击。 【傅立叶设计的和谐制度下的教育】 傅立叶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得出的结论是:文明制度的各种弊端是恶性循环,必须跳出这个深渊。傅立叶提出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叫做“和谐制度”或称协作制度。他设计的和谐社会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吉”。法郎吉是一种生产和消费的联合组织,它既组织生产,也组织社会生活。法郎吉的人员都过着集体的
中西传统文化“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比较

社会 和 谐 理 念 可 以追 溯 到悠 久 的 历 史源 头 。
激 发 全 民族 文 化 的创 新 活 力 ,提 高 国 家 的软 实
力 , 进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的 大 发 展 和 大 繁 荣 , 必 推 就 须 立 足 发 扬 民族 的文 化传 统 , 以文 化创 新 的精 并 神赋 予 祖 国传统 文 化 新 的 时代 的精 神 和 内涵 , 这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题 中应有之意。本
文 就 中 西 传 统 文 化 的和 谐 社 会 理 念 的价 值 和 时
代 创 新 作 比较 性 的分 析 , 以推 动 社会 主义 文化 的
① 胡锦 涛 : 高 举 巾 国特 色社 会 主义伟 大旗 帜 ,为夺 取 全面 《 建设 小康 社会 新胜 利而 奋斗 》 ,人 民出版社 2 0 年 版 , 07 第
准。
道 家 、 家 、 家 、 阳家、 家 、 家等 , 现 了 佛 墨 阴 名 兵 出
第 一 次 中华 文 化 的大 繁 荣 。先 秦 诸 子 百家 的 思想 对 后 世 中 国 的文化 产 生 了极其 重 要 的 影 响 。关 于 和谐 社 会 思 想 的文 化 内涵 , 子 各 家 都 有 自己独 诸
: ◆ 蔼 ■ 与文 l | 笋 化
春 秋 时 期 中 国是 中 华 文 化 的“ 典 时 代 ~ , 元 曾产 生 引领 中华 文 化 的诸 子 百 家 学 说 , 如儒 家 、 家 、 法
儒 家 在 解 释 和 谐 社 会 理 念 时 , 特 别 强 调“ 而 还 和 不 同 ” 并 将 其 作 为 人 与 人 交 往 的 重 要 价 值 标 ,
儒 、 、 三 个 最 有 影 响 的 主 要 学 派 为例 , 们 分 道 佛 他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是依据新世纪新阶段国情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战略举措。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前人先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首先是被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加以研究的,然后才由抽象的哲学范畴走向社会应用,形成和谐社会的经世之用思想。
古代哲学范畴,“和”被认为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规律。
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事物的本质。
“和”的本质在于不同事物之间的协和一体。
早在西周末年,伯阳父(史伯)同郑桓公谈论西周末年政局时,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
指出西周将灭,就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去直言进谏的正人。
孔子“和”的理念提出在时间上要晚得多,但这并不能否定其“和”理念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关于“和”的价值,最经典的语句就是“和为贵”。
“和为贵”的思想是孔子的学生有子提出来的,这是说和谐是天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状态。
在进入社会生活层面后,“和”就由抽象的哲学范畴变成了和谐社会的理想。
可以说,从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到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从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说法,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体现了一种对平等、富裕、文明、和谐社会的美好追求。
论中西和谐观念之差异

摘要:中西方美学史中,在不同时期对“和谐”的看法都不一。
这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中国重伦理道德、西方重理性科学。
本文试图辨析中西方古代“和谐”观念的差别,从而剔除繁冗,直指人类对艺术精神世界的把握、领悟的深层次的联系。
关键词:中西:和谐在中国古代,对“中和”的论述不鲜于典籍。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就有了“和”字。
西周初期周太史周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观点。
田儒家从社会伦理出发使其哲学思想紧紧依附在社会政治上。
他们强调“尽善尽美”.“无害则美”,展示了现实的人世精神。
因此.儒家的艺术精神也凸现了一定的政治性和现实性。
孔子日:“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之用,和为贵”。
①苟子认为“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②“诗者中声之所指也”。
《礼记•中庸》中解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礼记•乐记》中也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上述所引,皆能体现儒家的政治观和艺术观。
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情感,还要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过”不好,“不及”也不好。
“郑声淫”的原因是因为郑声的过度而不够节制。
这样的音乐在孔子看来。
对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作用是负面的。
儒家强调的和谐是“温柔敦厚”,思虑节制保守,即使像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越矩”也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儒家的“和谐”归根到底即是社会伦理、社会秩序的和谐。
儒家当然在“和谐”观上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且看《论语》中著名的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无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③“按朱子是以道德境界的最高境界,亦即是仁的精神状态,来解释曾点在当时所呈现的人生审美境界。
[2]这其实是儒家由现实世界通向艺术世界的理想境界,由审美到自由.也是曾点由鼓瑟所呈现的”大乐与天地同和“的境界。
按徐复观的说法,儒家是道德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融合。
老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不是从现实中来寻求个体的价值”。
和谐世界理念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和谐世界”理念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任晶晶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课程前言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和谐世界”理念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我主要讲三个大问题:一、“和谐世界”概念的提出及其演化历程;二、“和谐世界”理念研究的现状;三、“和谐世界”理念研究的未来议题。
我们知道,“和谐世界”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命题与理论基础,对于21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与指导作用。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战略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战略内容,塑造着这个国家战略的实现样式和手段。
战略思维变化的程度越深,其影响国家战略内容和面貌的程度也就越深。
作为国家战略思维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战略思维的变化也是如此。
从战略思维变化的原因看,导致一个国家国际战略思维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两大类,按照这两大类因素影响的主次程度可以区分为内源性变化和外源性变化两种。
从战略思维变化的形式看,一个国家国际战略思维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主要基于内源性因素而导致的主动型变化和主要基于外源性因素而导致的被动型变化两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变化历经“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全方位外交”等战略思维阶段。
但从国家对外战略思维变化的形式看,20世纪后50年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变化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变化。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中国国内环境的重大改变,中国在国际战略思维的变化上改变了过去基本属于被动型的变化,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局面,主动对国际战略思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和谐世界”理念作为这一主动创新的中国国际战略思维的具体内容便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国际战略理论和大战略理论一直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范式,对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现象和国家外交政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然而,中国当前的和平发展以及正在经历的崛起进程为该理论提出了来自理论和经验上的双重挑战,尤其是中国在协调自身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实现自身发展和承担国际责任方面所表现出的态度上的转变为传统理论中的国家利益中心论和国家利己论等论断提出了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到社会生产 的各个领 域。工业 化引起 了社 会的巨大变化 , 资
此外 , 工业革命 的深入发展 , 一方面促进 了生产技术 和生产
力的迅猛 发展 , 另一方 面加剧 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 资料资本
主义私人 占有制之 间的矛 盾 ; 方面创造 出一个富有 的工业资 一 本家阶级 , 另一方 面创 造 出一个 贫 困的产业 工人 阶级 。穷人们 用最辛勤 的劳动创造 了社会财富 , 促进 了科学、 艺术和工业 的进
一
、
傅立叶“ 和谐制度" 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及 主要 内容
1傅立叶“ . 和谐制度” 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捕, 差一点丢掉 了性命 。 正是不堪忍受这样的混乱, 以傅立 叶为
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们才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政治理想 的诉
求。
l 世纪中叶, 8 工业革命在欧洲主要 国家拉开了帷幕 , 了 实现
Nn 2 1 ( 1 1 S m 9 1 0 0 Vo. 2 u N思 比研 立和社思与前国谐会想较究
● 丁保会 , 李玉琴
( 南京财 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 南京 20 4) 江 10 6
摘
要 : 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 追求, 作 和谐 社会历来是人们追 求的 目标 。1 世 纪初 , 立叶最 先提 出了“ 9 傅 和谐制度”
样成长起来 , 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 , 厂代替了 用工
作坊 , 而把 中等阶级 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 , 从 把从前的 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 , 并把居 民间的一切差
展带来 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 的资产 阶级诞 生 了。新生的资 产 新
阶级在变革的社会洪 流中聚敛 了巨额的财 富 经 济实力 的增长
关键词 : 和谐社会思想 ; 立叶 ; 傅 当前中 国; 比较 中图分类号 : 9 . 9 D6 3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4 5 (0 0 0 一O 3 —0 10 - 4 8 2 1 )1 2 4 3
纵观古今 , 和谐有序 的美好 社会是千 百年 来人类孜孜 构建 以求的理想 目标 。l 9世纪初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 叶最早 提 出了“ 和谐制度” 理念。2 世 纪初 , 1 以胡锦涛 同志为核心的新
提高了他们谋求政治地位 的资本 , 他们再也不愿 意仅仅乖乖 的
别化 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H工人 和资本 家之 间的斗争 ” 越来越频繁 , 社会秩序愈发混乱 , 阶级矛盾尖锐。
总之 , 自工业革命 以来 , 随着西 欧资本主义 的发 展, 出现了
听命 于封建贵族 。“ 他们 以先进 的机器大生产作 为物质技术基
* 收 稿 日期 : )~ 0 — 2 2( O9 9 O
作者简介 : 丁保会 (9 6 , , 1 8 一) 女 山东滕州市人 , 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 主义学院研究生, 究方 向; 研 思想政治教育 。
大的进步 , 的手工工场小部分 发生 了‘ 传统 从蛹到蝶 ’ 的变化, 获 得 了新生 ; 大部分在轰鸣的大机器旁边倒 了下去 ; 仅存 活下来的 也被挤压在狭窄的空 间, 淡经营 。另一方面 在转型过程 中产 惨
生 了许许多多的新型产业 , 些产业 如 日中天 , 马克思 、 这 像 恩格 斯所 比喻的年轻力壮而又不怀好意的小伙子一样横 冲直撞 。[ ”1 1 这些新型产业为了 自身的发展 , 到处开辟 市场 , 售产品 , 会 销 社 秩序乱成一团 , 出极不和谐 的状态 。其次 , 呈现 机器 大工业 的发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 ao nr  ̄8l  ̄ cl r vr &d l cne d]0 o r l f n oa n Ie t v i u u l j s ta1 ei aSi c l r e Et o
2 1 年第 1 ( 1 卷 总第 4 期 ) 00 期 第 2 9
袋的过程中展开 的, 导致 了整个 政治秩序 的混乱。在这样 的混 乱中, 傅立叶不仅 丧失 了经商 的所 有资本 和财产 , 而且几次被
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 出了构建社会 主
义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 。两种构想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制度 的
探索 , 又有着很大的不 同。 但
一
础, 以经济实力为要挟 , 气粗 地从后 台走 向前台 , 财大 明火执仗 地提 出了掌握 国家权力 的政治诉求”r撼动欧洲大陆的革命 随 ,] 。 之爆发 。这场革命 是新生 的资产阶级“ ” 革 封建贵族 的“ ”从 命 , 人类历史发展来看 , 这场革命 无疑是进步 的。但是革命并不是 在旧秩序的框架内平静地进行的 , 而是在反反复复的流血 、 掉脑
理念 ; 进入 2 世 纪后 , 1 中共中央十 六大和十 六届三 中、 四中全会 ,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 从 开创 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的全局出发 , 明确提 出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的战略任务 , 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的重要 内容 。两种构想
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制度 的探 索, 又有着很 大的不同。 但
本主义社会制度随之开始逐渐 确立起来 , 社会弊端也越 来越明 显地表现出来 。首 先, 社会生产 方式的 巨大变 革导致 了产业 结
构 的相应变化 。“ ~方面 旧有 的产业技术 条件和工艺得 到了极
步, 但却得不到相应 的报酬 , 生活极度悲惨 ; 物质 而资本家和贵
族们却坐享着“ 不劳而获” 的美妙 ,他们一方面通过资本 主义的 “ 生产方式 , 最大限度的残酷地压榨穷人的劳动果 实, 一方面依靠 特权从事 国有资产的买卖 , 大发横财9[ 傅立叶把富人叫作“ 93  ̄] 坐 在黄金上 的阶级”把穷人 叫作 “ , 一无所 有的阶级 ” 。贫 富两极分 化的后果是阶级之间的对立 , 格斯 指 出:新 生的工业 能够这 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