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1990-2010)

合集下载

中国历年(1978-2013.3)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及与上证指数的关系(截止到2013年3月份数据)

中国历年(1978-2013.3)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及与上证指数的关系(截止到2013年3月份数据)

15.70% 3.69% 331865.36 15.46% 16.32% 1.32% 332747.18 15.70% 16.83% 2.78% 337504.16 15.45% 17.48% 3.61% 345603.59 15.68% 19.80% 1.94% 351498.77 15.79% 20.99% -1.73% 358659.25 17.78% 19.81% 1.29% 364093.66 17.26% 20.01% -0.16% 367326.46 17.09% 19.28% 2.03% 369718.15 16.74% 20.92% 4.28% 377832.15 17.06% 20.94% 0.29% 383884.88 18.48% 3.49% 387205.15 22.07% 1.13% 393098.91 18.45%
2009年10月
2008年10月
2004年4月
2004年7月
2005年1月
2005年7月
2006年1月
2006年4月
2006年7月
2008年1月
2008年7月
2009年1月
2009年7月
2004年1月
2005年4月
2009年4月
116814.1 118359.97 121644.96 126035.13 128484.06 126258.08 127881.31 127678.34 130275.8 135847.41 136237.43 140993.31 142591.57
2008年4月
M2(货币与准货币) 数量 同比 225101.93 18.14% 227050.72 19.43% 231654.6 19.11% 233627.86 19.12% 234842.4 17.71% 238427.49 16.36% 238126.97 15.49% 239729.19 13.84% 243756.88 14.14% 243740.32 13.65% 247135.58 14.23% 253207.7 14.46% 257708.47 14.49% 259357.29 14.23% 264588.94 14.22% 266992.66 14.28% 269240.49 14.65% 275785.53 15.67% 276966.28 16.31% 281288.22 17.34% 287438.27 17.92% 287591.61 17.99% 292350.39 18.30% 298755.67 17.99% 303571.65 17.80% 304516.27 17.41% 310490.65 17.35% 313702.34 17.49% 316709.8 17.63% 322756.35 17.03% 324010.76 16.99%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实证分析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实证分析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实证分析【摘要】近期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峻,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货币供给过剩是此次通膨的原因,本文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得出结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推进,货币供应量在通胀中并不扮演主要角色。

【关键词】通货膨胀脉冲响应货币供应量劳动力成本引言2009年以来,在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在年内出现"V"型反转,成功实现“保八”。

但是,在经济上升的周期中,通货膨胀风险上升。

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自2009年11月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后,便一路上扬,到2010年5月CPI首次突破警戒线--3%,此后,涨势并未减缓,物价水平屡创新高,2011年6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达6.4%,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警戒线。

通货膨胀问题的日趋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对于我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原因,学界已经做了大量分析。

在诸多的讨论中,货币供给过多是主流观点,他们认为,货币的超发是这轮通胀的根本原因。

但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持续低于历史水平,价格水平却不降反升甚至出现了飙升。

那么此轮通胀的根本原因真的是货币超发吗?因此,本文将通过构造VAR模型,对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本文将选择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分析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本文采用的模型包含的变量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上证综合指数SZ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Loan四个。

其中CPI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

上证综合指数SZ综合反映中国资产市场的指标,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和居民理财观念的加强,股市已经是企业与个人财产中重要配置部分,货币政策的资产市场效应日趋明显。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是我国货币政策重要影响变量。

本文采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

中国历年(1978-2013.3)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及与上证指数的关系(截止到2013年3月份数据)

中国历年(1978-2013.3)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及与上证指数的关系(截止到2013年3月份数据)
M0(流通中现金) 数据日期↓ 数量 同比 环比 2004年1月 22287.43 4.91% 12.87% 60.00% 2004年2月 19893.44 10.91% -10.74% 2004年3月 19297.43 12.81% -3.00% 2004年4月 19878.4 13.97% 3.01% 2004年5月 19048.43 11.30% -4.18% 50.00% 2004年6月 19017.58 12.15% -0.16% 2004年7月 19409.1 11.79% 2.06% 2004年8月 19517.94 10.85% 0.56% 2004年9月 20524.17 12.11% 5.16% 40.00% 2004年10月 20078.25 10.01% -2.17% 2004年11月 20209.25 9.60% 0.65% 2004年12月 21468.3 8.72% 6.23% 30.00% 2005年1月 24015.41 7.75% 11.86% 2005年2月 22667.97 13.95% -5.61% 2005年3月 21238.95 10.06% -6.30% 2005年4月 21666.56 9.00% 2.01% 20.00% 2005年5月 20811.59 9.26% -3.95% 2005年6月 20848.76 9.63% 0.18% 2005年7月 21171.2 9.08% 1.55% 10.00% 2005年8月 21351.56 9.39% 0.85% 2005年9月 22272.92 8.52% 4.32% 2005年10月 21892.98 9.04% -1.71% 2005年11月 22409.39 10.89% 2.36% 0.00% 2005年12月 24031.67 11.94% 7.24% 2006年1月 29310.37 22.05% 21.97% 2006年2月 24482.02 8.00% -16.47% 2006年3月 23472.03 10.51% -4.13% 2006年4月 24155.73 11.49% 2.91% 2006年5月 23465.31 12.75% -2.86% 2006年6月 23469.08 12.57% 0.02% 2006年7月 23752.59 12.19% 1.21% 2006年8月 2006年9月 25687.38 15.33% 8.15% 2006年10月 24964.17 14.03% -2.82% 2006年11月 25527.26 13.91% 2.26% 2006年12月 27072.62 12.65% 6.05% 2007年1月 27949.13 -4.64% 3.24% 2007年2月 30627.93 25.10% 9.58% 2007年3月 27387.95 16.68% -10.58% 2007年4月 27813.89 15.14% 1.56% 2007年5月 26727.97 13.90% -3.90% 2007年6月 26881.1 14.54% 0.57% 2007年7月 27326.26 15.05% 1.66% 2007年8月 27822.39 1.82% 2007年9月 29030.58 13.01% 4.34%

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准确数据1978-2012

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准确数据1978-2012
-15.70% -6.93% -2.33% -3.65% -0.02% 2.96% 1.49% 4.06%
M1(货币)
数量
同比
870.53
833.35
827.83
808.17
757.93
745.08
746.43
755.99
763.47
778.64
808.27
859.45
851.39 -2.20%
823 -1.24%
1,309.39 34.19%
1,289.05 33.73%
1,267.41 32.73%
1,268.12 32.48%
1,297.76 32.01%
1,320.01 30.37%
1,356.45 29.95%
1,393.37 28.81%
环比
-4.27% -0.66% -2.37% -6.22% -1.70%
963.91 15.68%
954.89 14.35%
957.2 18.30%
983.04 20.67%
1,012.49 21.80%
1,043.81 22.86%
1,081.75 24.17%
1,133.15 26.56%
1,206.27 26.22%
1,315.74 23.04%
1,370.50 32.81%
833.24
0.65%
835.08
3.33%
809.14
6.76%
814.67
9.34%
831.28 11.37%
849.58 12.38%
871.19 14.11%
895.32 14.99%
955.66 18.24%

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截止到2012年3月份数据)

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截止到2012年3月份数据)

182.17
-5.43%
757.93
-6.22%
1978年6月
178.46
-2.04%
745.08
-1.70%
1978年7月
181.02
1.43%
746.43
0.18%
1978年8月
182.12
0.61%
755.99
1.28%
1978年9月
188.27
3.38%
763.47
0.99%
1978年10月
1981年3月
325.62 24.52% -6.93% 1,289.05 33.73% -1.55%
1981年4月
318.04 25.18% -2.33% 1,267.41 32.73% -1.68%
1981年5月
306.44 26.04% -3.65% 1,268.12 32.48% 0.06%
1981年6月
1979年6月
208.71 16.95% -0.14%
814.67 9.34% 0.68%
1979年7月
212.96 17.64% 2.04%
831.28 11.37% 2.04%
1979年8月
215.35 18.25% 1.12%
849.58 12.38% 2.20%
1979年9月
225.57 19.81% 4.75%
3.63% 4.23% 10.14% 11.78% -9.05% -6.22% -2.79% -4.86% 0.86% 1.62% 0.49% 4.84% 2.91% 4.04% 8.67% 9.98% -4.77% -5.79% -0.56% -3.62% 1.62% 3.84% 0.34% 6.28% 4.57% 5.94% 2.35% 16.74% -14.14% -3.73% -1.79% -4.08% 1.92% 5.79% 4.29% 8.43% 9.60% 8.88% 13.04% 5.96% 0.52% -6.65% -3.41% -3.01% 2.66% 3.46% 2.03%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10)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10)

中国历年通货膨胀率(1980-2010)数据采集来自中国统计局1980年至2010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tjgb/index.htm以及统计局适时公告你现在看到的最新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于2010年11月11日的新闻发布2010年CPI指数与PPI指数2000-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货币流通量进出口总额与贸易顺差单位:亿美元财政收支与税收以下为2009年国家经济数据==================================================2008年各月消费物价指数(2008年12月6日更新)其中,历年经济数据比较:2008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走势图近年物价指数,货币供应货币供应M2及准备金数据及政策********************************************中国历年银行存款基准利率(1990年至2008年)1990 -4-151990-8-211991-4-211993-5-151993-7-111996-5-11996-8-231997-10-231998-3-251998-7-11998-12-710.088.647.569.1810.989.167.47 5.67 5.22 4.77 3.781999 -6-12002-2-212004-10-292006-8-192007-3-182007-5-192007-7-212007-8-222007-9-152007-12-212008-x-x2.25 1.98 2.25 2.52 2.793.06 3.33 3.6 3.874.142008 -10-92008-10-302008-11-272008-12-232009-X-X3.87 3.6 2.52 2.25重要声明!已经有不止一位朋友提出质疑,认为消费物价指数的不应该是通胀率。

1980年到2010年我国物价指数与变化率分析全解

1980年到2010年我国物价指数与变化率分析全解


三、1980~2010年我国物价指数及其变化率走势的原因分析
1.通货膨胀率与CPI的关系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 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 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 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就是通货 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 上图所描述的各个时期我国CPI走势的变化情况可以充分反映我国在这些 时期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状况,显然分析各时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也即可以大致反映出我国CPI变化的根源。
19 80 19 83 19 86 19 89 19 92 19 95 19 98 20 01 20 04 20 07 20 10
年份

据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PI指数与其变化率处于高的 吻合的状态,而且从变化率的变动曲线上来看更能看出我 国CPI走势的不平稳性。从上图的变化走势可知,1980~ 1983年我国的CPI处于一种快速下降时期,1984~1988年 我国的CPI处在一种快速波动上升的趋势而后出现急剧下降, 到1990年达到谷底。再有从1991年到1994年我国的CPI指 数直线上升到达顶峰,随后急转直下,增长率由1994年的 24.1%下降到1999年的-1.4%。从1999年以后,我国的CPI 指数就处在一种平稳波动上升的趋势。
1980年~2010年我国物价指数与变化率分析
一、我国1980年~2010年物价指数及其变化率统计表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截止到2015年9月份数据)

中国历年货币供应量(M0_M1_M2)历史数据(截止到2015年9月份数据)

3.81%
1978年12月
212.03
11.28%
859.45
6.33%
1979年1月
257.22 12.03% 21.31%
851.39 -2.20% -0.94%
1979年2月
228.36 10.91% -11.22%
823 -1.24% -3.33%
1979年3月
219.02 12.40% -4.09%
1980年9月
274.35 21.63% 5.53%
1,081.75 24.17% 3.63%
1980年10月
285.84 29.40% 4.19%
1,133.15 26.56% 4.75%
1980年11月
309 31.42% 8.10%
1,206.27 26.22% 6.45%
1980年12月
346.2 29.32% 12.04%
1985年3月 1985年4月 1985年5月 1985年6月 1985年7月 1985年8月 1985年9月 1985年10月 1985年11月 1985年12月 1986年1月 1986年2月 1986年3月 1986年4月 1986年5月 1986年6月 1986年7月 1986年8月 1986年9月 1986年10月 1986年11月 1986年12月 1987年1月 1987年2月 1987年3月 1987年4月 1987年5月 1987年6月 1987年7月 1987年8月 1987年9月 1987年10月 1987年11月 1987年12月 1988年1月 1988年2月 1988年3月 1988年4月 1988年5月 1988年6月 1988年7月 1988年8月 1988年9月 1988年10月 1988年11月 1988年12月 1989年1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