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就可以收到“电子”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合作、

组间竞争的格局,把整节课设置成一个“智力闯关”竞赛,一环扣一环,从一上课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答案。

2自主探究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以操作为主,任务驱动贯穿整节课始终。我们可以把每个目标都设计成任务的形式,由易到难逐渐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为完成每个任务主动思索、寻求答案,使他们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达成目标,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少,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源,还要随时观察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对他们的学法和方法进行指导。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领进门”是前提条件,在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主要应表现在教师对所教信息技能的讲解示上。所谓讲解,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使学生明理;所谓示,就是对当堂要学会的技能由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讲解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催化剂,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讲解示是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能的具体过程,一般可边讲解边操作,使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又要浅显易懂,示动作要慢,让学生看得清。也可以先讲解再示。讲解操作的容可一步完成,也可分步完成。

教师引导是为了不导,教师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情况,发现信息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讲解示。这对讲课的学生具有鼓舞作用,对听课的学生亦有激励作用。

讲解示可用6分钟左右时间。

3、合作学习、实践操作“学会共同生活”是教育四大支柱的基础,是学生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在日常教学过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思维和正确的竞争意识,是合作学习较其他学习方法的突出作用。实现有效合作的关键是分组。笔者通过比较认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异质分组比同质分组更有效。因为同质分组导致组间起点不同,不利于课堂时间的合理分配和课堂管理,也不利于形成组间的良性竞争。而异质分组则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不同水平间学生的互动互助,有利于形成组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使竞争与合作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信息技术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处理信息的技能,而技能的形成非经过反复操练不可。实践操作这一环节,就是要求在计算机上将所学技能进行实践练习。

学生在看完教师的演示后,便产生了急于试一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开始实践操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其次,要精心组织好学生的操作练习,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为了便于学生长期协作学习,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搭配分组,小组学生之间就近落坐,以便于切磋协商,互相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具体协调。组织帮助“对子”,促使本小组无掉队人员,全部达标。

再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可以分别指导各个小组的实践活动,倾听学生的询问,解答他们的疑难;或者培训典型,使其带动全组;也可以指导单个同学特别是不断地关注后进者。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延伸到课前、课后和家庭中,使学生的上机时间大大超过课时量的70%,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技能,提高技能并进行创新学习。

学生课上的实践操作应达到15至20分钟以上的时间。

4、检测评价

科学的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对应的评价方式应兼顾自主与合作,笔者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样既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评价中的自主性,又鼓励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评价贯穿始终——教师以评价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学生通过评价培养自信,师生双方通过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评价导引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是否熟练掌握了技能,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评价。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检测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重要。检测评价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可以由组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操作;也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操作,以便发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