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120个文言实词专题复习之七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专题(含120个文言实词)整理版课件(共133张PPT)

((55))固伐一无世道之,雄诛也暴(3,秦)而__被_今__安__发_在哉行! 吟泽畔________
(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________
予(3)观河夫曲巴智陵叟胜亡状以(4,应在)__闻_洞__庭__妻一_ 湖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
(1)通“背”,背叛,违背 (2)越发、更加
5.本 (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 (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_______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 (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 (6)今存其本不忍废,________
3.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②名词作状语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籍吏民,封府库 相如廷斥之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稍稍宾客其父
3.词类活用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 ②形容词作名词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素善留侯张良 四美具,二难并 大王必欲急臣 且庸人尚羞之
(1)路,道路 (2)取道 (3)道理,规律 (4)原因 (5)道义 (6)说,谈论 (7)廊道 (8)主张,思想,学说
20.得 (1)此言得之________ (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 (3)吾得兄事之________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 (5)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3.词类活用 (三)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作名词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动词的为动用法
追亡逐北 项伯杀人,臣活之 等死,死国可乎
【可编辑全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20个文言实词详解120个文言实词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故知王之不忍也(爱惜,吝啬)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清闲)《失街亭》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喜欢、爱好)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10、沛公安在?(哪里、怎么)3、被1)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译文:大雪越过南岭。
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7)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德:恩德。
另:感激。
如——必德我假道之惠。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译文: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4)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8)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9)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远的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陋)3)鄙人不知忌讳。
120个高考文言文实词小故事助记

120个高考文言文实词小故事助记1. 刀:“孟子”中曾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虽然这句话有些残酷,但是,它提醒我们要看淡名利,牢记生死在命,所以我们要明智地使用刀或许是生死在握的一件事。
2. 剑:“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自己是非,宁慕以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思考人生的道路上,要有一个坦荡的心胸,靠剑所带来的正义感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3. 风:“论语”中曾说:“君子风以润下,小人风以润躁”,这说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反映出他的人品和修养,因此,我们应该讲究风度,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或者女士。
4. 雨:《诗经》中有一首《蒹葭》,诗中描述了雨水的滋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赞颂,因此,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的雨水,感恩生命的滋润。
5. 雪:《谷梁传》中记载了“履川之冰,至水而穿”,这告诉我们,雪是由天而降,它的纯洁无瑕,也说明我们要用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纷扰和诱惑,保持一颗纯洁无暇的心。
6. 霜:《孟子》中有一句话:“孟子之一篇,可以治天下。
诚能全其道,足以防身。
”这说明要有一颗坚定的心,能够顶天立地,像霜一样坚韧,平稳地走人生的路途。
7. 露:《诗经》中有一首《桃夭》,诗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告诉我们,生命如露,易逝如晨露,要珍惜现在,创造美好未来。
8. 日:《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说明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无论如何,都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9. 月:《诗经》中有这样一首《静女》,诗中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这表现了月亮的柔和与静谧,同时也是对女性美感的形象描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女性的美好。
10. 星:《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人之所以灵者,本出于心,由心而成,因此,我们发挥心中的潜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闪耀自己的星光。
11. 花:《诗经》中有一首《采薇》,诗中写道:“南山有台,北山有冈。
汉水以东,荆州之阳。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爱1 疼爱他的孩子,挑选老师来教育他。
2 不吝惜珍奇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
3 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有功劳,爱护士兵,楚国人同情他。
“数有功”如果翻译为“多次有功劳”,读起来就不通顺,所以在“有”字上做了处理。
“士”和“卒”这里是一个意思,就不必重复翻译。
4 如果三个国家个子爱惜他们的土地。
“向使”“使”(使六国各爱其人《阿旁宫赋》)都有表示假设关系的用法,翻译为“如果”“假使”。
5 我只爱慕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之”是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不翻译。
“出淤泥”是“出于淤泥”的省略,是个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语序是“于淤泥出”。
“不染”根据句子的意思处理为了被动。
安1 在风雨中毫不动摇像山峦一样安稳诗歌的翻译与一般文言文翻译不同,省略的多,语序调整的也多。
2 怎么能够使豪杰们屈服,在墓道扼腕叹息。
“屈”是使动用法。
“扼腕墓道”省略了“于”,是个状语后置句。
“扼腕”,一手握住另一手腕部,表示愤怒、激动、惋惜等。
3 这之后得到一晚的安逸睡眠。
“然后”是两个词,“然”翻译为“这”。
4 考虑国家安定的人,一定会积累他的仁德道义。
5 本来(就是)一个时代的英雄啊,现在在哪里呢?第一句是判断句,所以补充出了“就是”。
“安在”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语序为“在安”。
6 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物品,不敢独占。
所+动词,构成一个名词词组。
翻译为“动词的……”,如“所爱”翻译为“爱的人/东西”。
7 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应该)让他们安定。
“既”翻译为“已经”或“……之后”。
“来”“安”是使动用法。
被1 曲子弹完曾经让善才佩服,妆容画成每每被秋娘嫉妒。
2 将军亲身披上坚固的铠甲拿着锋利的武器。
“坚”“锐”这里做宾语,翻译成名词。
3 披散着头发在水边边走边吟唱。
“行吟于泽畔”的省略,状语后置句。
4 听到妻子这一番话,好像被冰雪覆盖。
句中“被”是覆盖的意思,但是翻译为“覆盖冰雪”不妥,作了处理。
也可以翻译为“覆盖着冰雪”。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 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属 仔细观察,辨别虫子的种类
类
等,辈
家属
隶属
跟随
接连
邀请,劝请 管辖,掌管
嘱托 连缀,撰写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 打一仗。
典例: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翻译:怎样处理都顺从哥哥的意思,我哪能自作主张。
典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乐游原》) 翻译:傍晚心情不舒畅,驾着车登上了这个古原。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翻译: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典例:从上观之适与地平。(《雁荡山》) 翻译:从上面看雁荡山,(最高峰)恰好和地面相平。
典例: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典例: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学弈》)翻译: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很小的技 艺,如果不专心致志,也还是学不会。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素
以麦杆为原料的 草编工艺品
平常的 朴素的,不加修饰 没有花纹的
一向、平素
白色的 白色的生绢
典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翻译: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
典例: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狱中杂记》》) 翻译: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家属(谈),对贫 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狱中杂记》》) 翻译:家中富有的犯人,同伙就找他的家属(谈),对贫 穷的犯人就当面告诉他。
2021届高三语文备战高考120个文言实词汇总—实词61-70

61、去【词义推导】“去”的本义是“离开”。
“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
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除掉,去掉”。
【词义例释】(1)动词①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②距离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赤壁之战》)——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③除掉,去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
④前往,到……去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⑤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舞榭歌台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
(2)形容词,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成语助记】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
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一去不复还: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回。
其他如:何去何从刮骨去毒陈言务去大势已去相去几何【迁移练习】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乡千里,见江水东去(),回首去()日苦难,感慨颇多。
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
为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
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
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练习答案】曹操率军南征,至河边,此地去(距离)乡千里,见江水东(向东)去,回首去(过去的)日苦难,感慨颇多。
又见士卒皆思乡,士气不振。
为去(除去)晦气,捉小鸟留军营。
小鸟久住军营,人至不去(离开)。
士卒见之,大喜,遂士气大增。
【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Ⅱ)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去:离开(2018·全国卷Ⅰ)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去:离开(2018·全国卷Ⅲ)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去:去除(2017·全国卷Ⅰ)母忧去职去:离开(2016·全国卷Ⅲ)贤(人名)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人名)62、劝【词义推导】“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名词 ①兵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 • 计篇》) 故兵无常势。(《孙子 • 虚实》) ④战略战术,用兵策略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谋攻》)
2021/1/25
成语助记
2021/1/25
造字本义:用心疼惜呵护, 并喃喃倾诉柔情。
2021/1/25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②喜爱,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2021/1/25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安稳 谢庄遂安。(《冯婉贞》)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 臾》)
2021/1/25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 战》)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2021/1/25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021/1/25
成语助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个文言实词专题复习之七112.质:①询问,问;②人质,作人质;③刑具,杀人时用的砧板;④通“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⑤资质,禀赋;⑥本质。
例句:⑴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⑵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⑶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⑷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⑸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2007年广东卷《聊斋志异?郭生》)⑹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魏公子列传》)⑺成语“蕙心兰质()”“质()疑问难”113.治:①治理,管理;②治理得好,太平,安定,与“乱”相对;③惩处,处治;④部署,训练;⑤对付,抵御;⑥研究。
例句: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谏太宗十思疏》)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陈情表》)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出师表》)⑷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之战》)⑸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赤壁之战》)⑹成语“天下大治()”“治()学严谨”“励精图治()”“长治()久安”114.诸:①众多,各个;②兼词,相当于“之于”;③兼词,相当于“之乎”。
例句:⑴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⑵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⑶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⑷成语“付诸()行动”“付诸()东流”“诸()色人等”115.贼:①动词,害;②暗害,杀害;③残忍,狠毒;④祸患,祸害。
例句:⑴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贾谊《论积贮疏》)⑵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墨子》)⑶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韩非子》)⑷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
(《三国志》)116.族:①家族;②类;③灭族;④一般的。
例句: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师说》)⑵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宫赋》)⑶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⑷族()庖月更刀(《庄子?庖丁解牛》)⑸成语“非我族()类”“名门世族()”117.卒:①步兵,泛指士兵;②死;③终,完毕,结束;④终于,最终;⑤通“猝”,突然,仓猝。
例句:⑴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⑵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⑶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齐桓晋文之事》)⑷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游褒禅山记》)⑸今词“有始有卒()”“不忍卒()读”“卒()业”118.走:①跑,逃跑;②使……逃跑;③走向,趋向。
例句: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赋》)⑵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⑶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
(《赤壁之战》)⑷成语“走()马观花”“不胫而走()”“坂上走()丸”119.左:①地理上以东为左;②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注意:古代车骑以左为尊位,“虚左”表示对人的尊敬。
】;③不正,邪僻。
例句: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⑵成语“虚左()以待”“旁门左()道”120.坐:①通“座”,座位;②犯罪,因犯……罪;③因为。
例句:⑴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鸿门宴》)⑵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鸿门宴》)⑶王曰:“何坐()?”曰:“坐()盗。
”(《齐桓晋文之事》)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⑸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破译疑难词的方法要正确理解词义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所以破译疑难词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脱离语境。
不仅如此,疑难词之所以为疑难词,就在于它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是生僻的和令人费解的,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一)借助语法分析确定1.选出“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中加点字意义( )A.拜见B.陈述C.请求D.名帖“谒”,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词义非常丰富,至少有拜见、陈述、请求、名帖等意思。
要确定“谒”的义项,可以借助语法分析。
“宣子谒诸郑伯”中的“诸”是兼词,相当于“之于”。
“宣子”是主语,而谓语只能是动词“竭”,“谒”的宾语不是“郑伯”而是“之”所指代的内容即上文的“环”。
通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确定“谒”的义项为“请求”,而不可能是其他。
(二)利用对应规则推断a.同义对应:例: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处”的词义也很丰富。
常用的义项有地方、机关或机关的一个部门、安排、居住、决断等。
对照原文,上述义项均不适合。
这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上句相应的位置上是“时”,下句中的“处”即不表空间而表时间,“行动上”即“行动时”。
“处”表时间例子还有不少,如柳永词句“留恋处,兰舟催发。
”求全责备“备”和“全”对应,即“齐全、完备”。
追亡逐北“北”和“亡”对应。
都指败逃的人。
通五经,贯六艺“贯”和“通”对应,也是“通晓”义。
b.反义对应:例: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王风·大车》)“谷”和“死”对应。
那么是同义对应,还是反义对应呢?根据“异室”、“同穴”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明“谷”和“死”也是反义对应。
“死”当然是“死去”之义,“谷”就可以知道是“活着”的意思了。
党同伐异伐:讨伐→党:袒护革故鼎新革:革除→鼎:建立前倨后恭恭:恭敬→倨:不敬、傲慢(三)借助常用成语解读:芳不得薄兮(《楚辞·涉江》)--日薄西山(薄:接近)孙膑期日“暮见火举而齐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不期而遇(期:约定)主人亲速宾及介(《荀子·乐论》)--不速之客(速:邀请)从成语中迁移解读,除了平时要掌握大量常用成语外,还要理解疑难词所在句的大致意思,看把成语中该词的意义迁入是否顺畅。
(四)通过事理检验选择:例:自是二年,孔子亡,又十一年,哀公竟逼于三子而孙于越,比之简公,仅全其身尔。
上文中“孙”若解释为“孙子”,则“孙”所在的一句就应译为“哀公最终被三子所逼迫,到越国当了孙子”,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这样处理有悖情理。
其实这里“孙”与“逊”通假,意思为流亡。
这个例子启示我们,在推断实词词义时,常用词义如果均不能切合语境,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那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五)根据具体语境确定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黠”在现代汉语中是贬义词,是狡猾的意思。
但在上文特定的语境里,它并非贬义。
上文中与“黠”的词义相关的语句有(1)“生而聪慧”(2)“帝及后并笃爱之”(3)“帝每面称之”。
由此可见,“黠”在此处应为褒义,只能译为“聪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要防止褒贬失当。
(六)借助汉字字形分析:例“傥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A.墓穴B.棺材C.财物D.山洞加点词“窀穸”极生僻,但根据“穴”部多与洞穴有关,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
借助字形分析,必须掌握各偏旁的字根义。
比如作偏旁的“月”,本义为肉,以“月”为偏旁的大都与躯体有关。
左偏旁“阝”本义为“阜”,《说文》解为“无石之山”,与山峦高土有关。
右偏旁“阝”,本义为“邑”,即城邑,以之为右偏旁的字都与国名、邑名或行政区域有关。
总之,要做好文言阅读里的实词题,积累是基础,在有一定量积累的情况下,又要懂得运用一些方法,以解决疑难。
这其中,不脱离语境是原则。
中学阶段文言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
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偏义在“母”,“父”是衬字;偏义在“兄”,“弟”是衬字。
⒎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偏义在“目”,“耳”是衬字。
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
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冀缓急或可救助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偏义在“饥”,“穰”是衬字。
“饥”,灾年;“穰”,丰年。
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⒔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衬字。
意谓“谁的年龄大”;⒘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
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⒛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噌吰如钟鼓不绝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25.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2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偏义在“作”,“息”是衬字。
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7.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
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
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8曾不吝情去留“去”和“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现代汉语也有偏义复词。
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
动词“忘记”、“死活”、“离合”,形容词“好歹”、“缓急”等其义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