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已经和曾经”
时间副词曾经已经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ABSTRACTTime adverb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ut there are much controversy on researching time adverbs due to their large number,using complex and abstract.Adding to lacking of systematic researches in the subjec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All these reasons make time adverbs be difficult to foreign students.This text selects "Cengjing" and "Yijing" because they are similar in semantic,syntactic and pragmatic level.They are widely used in teaching and foreign students cannot distinguish from each other. So there are many errors.We can find the errors of foreign students according to researching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and Jinan University.Then we can induce and classify these errors,discuss the causes of errors.Based on these causes,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All measures are taken in order to help foreign students study.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at explain the basis of topic choosing and induce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Cengjing" and "Yijing".It also analyses the objection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ontological knowledge of time adverb "Cengjing" and "Yijing". According to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es,this part analyses time adverb"Cengjing" and "Yijing" from semantic、syntactic、pragmatic three aspects and compare with these two words.The third part is acquired errors about foreign students.This part classifies acquired errors by researching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and Jinan University.And we collect more corpus to prove.The fourth par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errors. Analyze the errors in the previous part and summary the causes of errors. It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ontology language of time adverbs,the teaching of teachers and learning of the students,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fifth part proposes the targeted strategi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hree aspects.This par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causes of errors.So that we can guide the time adverb "Cengjing" and "Yijing"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a better way.The last part is the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Key Words: Cengjing, Yijing;Ontology knowledge;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I)1. 绪 论 (1)1.1选题意义 (1)1.2选题研究综述 (1)1.2.1时间副词“曾经”“已经”的本体研究综述 (1)1.2.2时间副词“曾经”“已经”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2)1.2.3时间副词“曾经”“已经”的研究不足 (3)1.3本文研究方法 (3)2.“曾经”和“已经”的本体研究 (4)2.1语义分析 (4)2.1.1“曾经”的语义特征 (5)2.1.2“已经”的语义特征 (6)2.1.3二者区别 (7)2.2句法分析 (9)2.2.1与副词“在”的搭配 (9)2.2.2与助词“了”的搭配 (10)2.2.3修饰的否定形式 (12)2.2.4与数量短语的搭配 (14)2.3语用分析 (16)2.3.1表述意义 (17)2.3.2主观情态 (17)2.3.3真值性 (18)2.4本章小结 (19)3.外国留学生习得时间副词“曾经”和“已经”的偏误分析 (20)3.1偏误类型分析 (20)3.1.1使用多余 (20)3.1.2使用互混 (21)3.1.3相关性成分缺失 (23)3.1.4本章小结 (23)3.2偏误成因分析 (24)3.2.1本体知识的复杂性 (24)3.2.2学生方面的原因 (25)3.2.3教师方面的原因 (28)3.2.4教材和工具书 (31)3.2.5学习环境 (33)3.2.6本章小结 (33)4.“曾经”和“已经”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34)4.1对教师的建议 (34)4.1.1提高专业素质 (34)4.1.2加强对比分析 (35)4.1.3利用语境教学 (36)4.1.4适度讲解,重在练习 (36)4.1.5针对学生特点,因势利导 (37)4.2对学生的建议 (37)4.2.1结合语义,减少互译 (37)4.2.2重视区分对比 (38)4.2.3注意词语搭配 (38)4.2.4敢于尝试,大胆交流 (38)4.3教材 (39)4.3.1注意编排顺序 (39)4.3.2突出对比性 (39)4.3.3工具书释义的准确性 (39)4.4本章小结 (39)结 语 (40)参考文献 (42)1.绪 论1.1选题意义副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时间副词是副词中一个较大的类别,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对象。
曾经的近义词

有三个:已经、也曾、之前
一、已经[ yǐjīng ]
基本解释:
业已经过
详细解释:
1. 业已经过;业已经历。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父母强逼,乃出聘刘祥,已经三年,日夕忆君,结恨致死,乖隔幽途。
”
2. 副词。
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巴金《<秋>序》:“现在我已经嗅到春天最初的气息了。
”如:天已经黑了,他们还没有收工。
近义词:
曾经、依然、仍然、仍旧、一经
反义词:
未曾、尚未
二、也曾[ yězēng ]
基本解释:
曾经。
详细解释:
曾经。
唐元稹《赠崔元儒》诗:“最爱轻欺杏园客,也曾辜负酒家胡。
”《西游记》第八八回:“虽不曾重报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心力。
”
近义词:
曾经
三、之前[ zhīqián ]
基本解释: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详细解释: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一般多指时间。
清任泰学《质疑》:“譬论人之为人,必本之於其未生之前,而后得言其臧否,有是理乎?”
近义词:
曾经、以前。
时间副词“曾经”与“已经”的偏误分析

时间副词“曾经”与“已经”的偏误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曾经”和“已经”这两个词汇,这二者被认为是描述过去时间状态的最佳话语。
在英语中,“曾经”通常被翻译成“once”,而“已经”通常被翻译成“already”。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的使用不仅仅引起英语学习者的误解,还引起了许多非母语性的误解和误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这两个词汇的使用和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曾经”这个词。
它被用来描述过去的时间,指某个事情过去曾经发生过,但现在已经不再发生了。
例如,我们可以说“我曾经去过巴黎”,这句话意思是说我在以前的某个时间去过巴黎,但现在不再去了。
同样的,如果我们说“我曾经喜欢上了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过去喜欢过她,但是现在已经不再喜欢了。
总而言之,“曾经”描述的是已经不存在的过去时间,这个时间现在已经不在了。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已经”这个词汇。
它被用来描述已经完成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例如,“我已经吃过早餐了”意味着我已经吃完了早餐。
同样的,如果我们说“我已经做完了我的作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作业。
总而言之,“已经”描述已经发生或完成的事情的时间,这个时间是已经过去和纪录下来的。
尽管这两个词汇都描述已经发生的过去时间,但它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在使用中,我们经常会混淆这两个词的含义,从而导致误解和误用。
例如,如果你说“我曾经不吃早餐”,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你曾经不吃早餐,但现在你已经改变了你的行为习惯,并开始吃早餐了。
但是,如果你说“我已经不吃早餐了”,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你几乎不吃早餐。
这两个句子的含义不同,但在表达中容易混淆。
此外,许多人使用“曾经”和“已经”这两个词在一起组合使用。
例如,“我曾经,已经去过纽约了,”这个句子的混淆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种情况下,“曾经”与“已经”这两个词相互矛盾,造成了语言上的失真和混淆。
所以,在使用这两个词汇时,我们应该知道它们的确切含义,并避免混淆和误解。
“曾经”一词用法辨析

《 现代 汉语 词典 》 ( 商务印书馆 , 第 5版 ) 对” 曾经 ” 作 了 下
列注释 :
那么 , ” 曾经 ” 如此多 地用作 定语 , 是 否 可 以把 它 看 作 形 容 词 呢 ?我 们 知 道 , 如果一个词 , 当它 既 能 够 作 定 语 , 也 能 作 谓 语 或 谓 语 中心 语 时 , 它 肯 定是 形 容 词 。 因为 形 容 词 就 被 称 为谓 词 , 做谓 语 是 它基 本 的 语法 功 能。我 们 把 ” 曾 经 的 我 们” 、 ” 曾经的朋友 ” 、 ” 曾经 的约定 ” 、 ” 曾经 的美好 ” 、 ” 曾经 的 等待 ” 做些处理来看 : ” 我们曾经” 、 ” 朋友 曾经 ” 、 ” 约定 曾经 ” ” 美好 曾经 ” 、 ” 等 待 曾经 ” … … 从 以 上文 句 来 看 , 都缺乏 对主语 的 陈述 , ” 曾经 ” 是 无 法 承 担 这 一 功 能 的 。这 样 就 使 得 这 些 句 子 缺 少 谓 语 , 语 义 残 缺, 表 义 不 完 整 看来 , ” 曾经” 并 不 能 充 当 谓 语 。 因此 , 它 也 就不可能是形 容 词 了, 因 为 做 谓 语 是 形 容 词 最 主 要 的 语 法
特征 。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说明 , 就 是” 曾经 ” 是 否 可 以 作 为 副 词 充 当定 语 , 即 是 否 存 在 副 词 修饰 名 词 这一 语 法 现象 。 语 法 学 界 普遍 认 为 副 词 一 般 不 能 修 饰 名 词 , 很 多 学 者 的 态 度 是 鲜 明 而肯 定 的 , 如 吕叔 湘 、 朱德熙两 位先生合著 的《 语 法 修 辞 讲话 》 就 明确 指 出 届0 词” 能 限制 或 修 饰 动 词 ( 如 不 去 ) 、 形容词( 如很 好 ) , 但 是 不能 限制 或 修 饰 名 词 ( 不 能 说 不 人 、 彳 艮 人 ) ” 。但 是 也有 部 分 学 者 对 此 有 异 义 , 黄伯荣先生就 说过 : ” 有 些 副 词 既 可 以用 来修 饰 谓 语 , 也 可 以用 来 修 饰 名 词 , 只是 有 所限制。 ” 赵元任先生在《 汉 语 口语 语 法 》 中指出 , 名 词 性 谓 语 可 以受 副词 修 饰 。特 别 是 近 十 几 年 来 , 作 为 一 种 独 特 的 句 法 结构 , ” 程度 副 词 + 名 词 ” 以 其 独 具 风 格 的 表 义 功 能 在 口语 色 彩 较 浓 的 语 言 中被 广 泛 使 用 。比 如 ” 特男人 ” 、 ” 挺艺术 ” 、 ” 很 牛” 、 ” 很 阳光 ” 等 。不 过 , 对 副词 可 以修 饰 名 词 的 观 点 , 一 般 限 于” 程度副词” 的 范 围 中和 名 词作 谓 语 的情 况 下 。 这样看来 , ” 曾经 ” 是典 型 的副词 , 副词修 饰谓 词性 成分 是 副 词 最 基 本 的语 法 功 能 , 也 就 是 说 副 词 修 饰 限制 动 词 、 形 容词 , 作 状语 ; 被副词 修饰 的谓词性 成分 可以是 动词也 可 以 是形容词 , 可 以是 词也 可 以是 短 语 。 实际上 , ” 曾经 ” 用法非 常单 纯 : 即 用 在 动 词 或 形 容 词 前 面, 表示某种 动作 、 行 为 或 情 况 是 以 前 发 生 或 存 在 过 的 。 动 词后面常常与助词 ” 过” 搭配 , 如: 我” 曾经” 当过水 手 ; 我” 曾 经” 去过法 国 ; 我” 曾经 ” 拥 有 美 丽 的 容颜 , 等 等
辨析“已经和曾经”

“已经”和“曾经”是两个时间副词,它们的差别也主要反映在时间方面。
在一个表述中,通常需要两个时间的比较,一个是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即“所指时间”,另一个是表述事件的时间,即“参考时间”。
一般认为“曾经”所指事件与参考时间相隔较远,是“断”的关系,主要用于过去时;“已经”所指事件可以延续到参考时间当时,可以用在过去、现在和将来。
如:“曾过”句:我曾经在农村住过六年。
“已了”句:我已经在农村住了六年。
陆丙甫先生也曾做过关于“已经”和“曾经”的研究,他将上面两个句子做了如下变换(陆丙甫,1988):“曾了”句:我曾经在农村住了六年。
“已过”句:我已经在农村住过六年。
他认为就所表达的客观事理来说,“曾过”“曾了”“已过”三句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指以前已经结束的事。
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曾过”句=“曾了”句:我曾经在农村住过六年=我曾经在农村住了六年=>过=了“已了”句≠“已过”句:我已经在农村住了六年≠我已经在农村住过六年=>过≠了《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动词后的助词“过”有这样两个意思:⑴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
⑵表示动作完毕。
我们不妨称表第一种含义的“过”为“过1”,表第二种含义的“过”为“过2”,那么“曾过”句中的“过”为“过1”,表示曾经有过“在农村住六年”这样的事;“已过”句中的“过”为“过2”,表示“在农村住六年”这件事的结束。
体助词“了”也有两个。
“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作用。
上面例句中的“了”都是词尾“了”,“了1”。
我们用标记过的“过”和“了”重写上面的句子得:“曾过”句:我曾经在农村住过1六年。
“曾了”句:我曾经在农村住了1六年。
“已了”句:我已经在农村住了1六年。
“已过”句:我已经在农村住过2六年。
现在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因为“过1=了1”,所以“曾过”句=“曾了”句因为“过2≠了1”,所以“已了”句≠“已过”句通常人们认为“曾经”和“过”和谐,“已经”和“了”和谐,这里为什么出现了反常呢?首先我必须说任何理论都有例外,其次“曾过”句和“曾了”句中虽然一个用“过”一个用“了”,但词异义同,整个句子语义上并没有变化。
“已经”与“曾经”之比较

浅析现在汉语中的“已经”与“曾经”摘要:提及“已经”和“曾经”,都是时间副词,且都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出现都要早于某一特定的时间。
但“已经”和“曾经”在表示时间的范围上也有所差异。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本文对现在汉语副词“已经”和“曾经”从语义平面,语法平面和语用平面三个方面,本着同中存异的原则,进行了粗略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和“曾经”之间细微的差别。
关键词:现代汉语;已经;曾经引言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用“已经”和“曾经”造句。
于是,对于这两个词的区分便显得尤其重要。
很多学者对于它们进行了比较,争论一直也就存在,我们先来看看吕淑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两个词的区别的定义,他认为“第一,‘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第二,‘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在况可能还在继续,‘曾经’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
”而马真对于这一看法则一度表示怀疑,他认为,“已经”强调句子所说的事情、情况在说话之前,或某个行为动作之前,或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了事实,而其影响与效应具有延续性和有效性。
而“曾经”强调句中所说的事情或者情况是以往的一种经历,其影响与效用具有非延续性和非有效性。
例如,吕的一种说法,会让人错以为最近的发生的事情要用“已经“,而以前发生的事情就得用“曾经”,如果真是这样认为,那在两个词语后面加上“过后就会变得很难区分和使用,请看下面的例子:(1)上中学的时候他已经学过英语。
上中学的时候他已经学过英语。
(2)关于你的辞职问题,我已经问过他的意见。
关于你的辞职问题,我曾经问过他的意见。
显然,(1)说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2)说的是近期发生的事情,而它们的区别并不在于:时间的不久之前或是最近。
下面,我将从语义平面,语法平面及语用平面三个主要方面浅略的谈下我关于“已经”和“曾经”的一些看法。
(一)语义平面1“已经”和“曾经”在修饰带时间词、数量词的动词成分时,它们的语义指向不同,“已经”偏向于指时间,并不强调动作。
“已经”与“曾经”之比较

浅析现在汉语中的“已经”与“曾经”摘要:提及“已经”和“曾经”,都是时间副词,且都表示动作或者状态的出现都要早于某一特定的时间。
但“已经”和“曾经”在表示时间的范围上也有所差异。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本文对现在汉语副词“已经”和“曾经”从语义平面,语法平面和语用平面三个方面,本着同中存异的原则,进行了粗略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和“曾经”之间细微的差别。
关键词:现代汉语;已经;曾经引言在现代汉语中,我们经常会用“已经”和“曾经”造句。
于是,对于这两个词的区分便显得尤其重要。
很多学者对于它们进行了比较,争论一直也就存在,我们先来看看吕淑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两个词的区别的定义,他认为“第一,‘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第二,‘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在况可能还在继续,‘曾经’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
”而马真对于这一看法则一度表示怀疑,他认为,“已经”强调句子所说的事情、情况在说话之前,或某个行为动作之前,或某个特定的时间之前就成为了事实,而其影响与效应具有延续性和有效性。
而“曾经”强调句中所说的事情或者情况是以往的一种经历,其影响与效用具有非延续性和非有效性。
例如,吕的一种说法,会让人错以为最近的发生的事情要用“已经“,而以前发生的事情就得用“曾经”,如果真是这样认为,那在两个词语后面加上“过后就会变得很难区分和使用,请看下面的例子:(1)上中学的时候他已经学过英语。
上中学的时候他已经学过英语。
(2)关于你的辞职问题,我已经问过他的意见。
关于你的辞职问题,我曾经问过他的意见。
显然,(1)说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2)说的是近期发生的事情,而它们的区别并不在于:时间的不久之前或是最近。
下面,我将从语义平面,语法平面及语用平面三个主要方面浅略的谈下我关于“已经”和“曾经”的一些看法。
(一)语义平面1“已经”和“曾经”在修饰带时间词、数量词的动词成分时,它们的语义指向不同,“已经”偏向于指时间,并不强调动作。
时间副词“曾经”与“已经”

( )等你赶到那 里 ,他 大概 已经 走 了。
( 等 你赶 到那 里 ,他 大概 曾经 走 了。 * )
那 么 ,他们 的 论 述 是 否 已经 揭 示 出 “ 经 ” “ 曾 已经 ” 的 实 质 性 用 法 了 呢 ? 下 面 就 我
的理解谈 谈我 的看法 。
( )在 句子 中没有其他 时 间词语或提 示性 时 间短语 时 ,“ 一 曾经” 已经”表 时 间的 、“
情况 :
1 曾 经 ” 已经 ” 都 表 已然 态 。 即 表 示 某 行 为 动 作 或 情 况 在说 话 时 间 之 前 进 行 、 .“ 、“
完 成 或 发 生 、存 在 了 。
( )他 曾经读过 我 的一 两个短篇 。(《 人 四十》 6 男 ) ( )他 已经结婚 了。(《 7 男人 的一半是女 人》 )
维普资讯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 刊 ( 社会 科 学 版 )
第2 3卷第 2期
J 刀 A FT R D T S V 1 3N2 OL[ LO HEG A UA E o.2 o
2o S o 2 UN T —S N YA E UNI STY (oC ALS I Ⅵ R I S I C ENC S 2 0 E ) 02
“ 曾经 ” 已经 ” 的 用 法 。 、“
一
、 “ 【 、“ 皇 ”与 态 曾经 已经 — 时 ・ 日篁 ” 、 【 I J H
、
吕叔湘 《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8 9页这 样 总结 : “ 曾经” 表示 从 前 有过某 种行 为或 情
况 ,时 间一 般 不 是 最 近 ;“ 已经 ” 表 示 事 情 完 成 ,时 间 一 般 在 不 久 以前 。 对 此 , 马 真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经”和“曾经”是两个时间副词,它们的差别也主要反映在时间方面。
在一
个表述中,通常需要两个时间的比较,一个是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即“所指时间”,另一个是表述事件的时间,即“参考时间”。
一般认为“曾经”所指事件与参考时间
相隔较远,是“断”的关系,主要用于过去时;“已经”所指事件可以延续到参考时
间当时,可以用在过去、现在和将来。
如:
“曾过”句:我曾经在农村住过六年。
“已了”句:我已经在农村住了六年。
陆丙甫先生也曾做过关于“已经”和“曾经”的研究,他将上面两个句子做了如下变
换(陆丙甫,1988):
“曾了”句:我曾经在农村住了六年。
“已过”句:我已经在农村住过六年。
他认为就所表达的客观事理来说,“曾过”“曾了”“已过”三句是完全一样的,都
是指以前已经结束的事。
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曾过”句=“曾了”句:我曾经在农村住过六年=我曾经在农村住了六年=>过=了
“已了”句≠“已过”句:我已经在农村住了六年≠我已经在农村住过六年=>过≠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动词后的助词“过”有这样两个意思:
⑴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
⑵表示动作完毕。
我们不妨称表第一种含义的“过”为“过1”,表第二种含义的“过”为“过2”,那
么“曾过”句中的“过”为“过1”,表示曾经有过“在农村住六年”这样的事;“已
过”句中的“过”为“过2”,表示“在农村住六年”这件事的结束。
体助词“了”也
有两个。
“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作用。
上面例句中的“了”都是词尾“了”,“了1”。
我们用标记过的“过”和“了”重写上面的句子得:
“曾过”句:我曾经在农村住过1六年。
“曾了”句:我曾经在农村住了1六年。
“已了”句:我已经在农村住了1六年。
“已过”句:我已经在农村住过2六年。
现在我们可以反过来说:因为“过1=了1”,所以“曾过”句=“曾了”句
因为“过2≠了1”,所以“已了”句≠“已过”句
通常人们认为“曾经”和“过”和谐,“已经”和“了”和谐,这里为什么出现
了反常呢?首先我必须说任何理论都有例外,其次“曾过”句和“曾了”句中虽然一
个用
“过”一个用“了”,但词异义同,整个句子语义上并没有变化。
“曾经”和“过”
更和谐还因为“曾经”与“过”的搭配能用在更广泛的范围里。
只有当动词后有时
量、动量补语时,“曾经”才能与“了”搭配。
如:
他曾经结了三次婚。
*他曾经结了婚。
我曾经在上海住了三年。
*我曾经在上海住了。
但是我们很难从例句中看出“已经”与“了”的和谐,它既可与“了”搭配,又
可与
“过”搭配,两句语义不同,两种搭配的分布比例相差也不悬殊。
不过“已了”句和“已过”句句尾都可以加上一个“了”(“了2”),而且加上“了2”后,“已过”
句中的
“过2”变为“过1”,句义也与“已了”句相同,这说明“了2”是改变句义的因素。
“了
2”表示什么呢?从体上说,“了2”表示行为动作的实现;从时上说,“了2”起着连接
“已经”所指事件和参考时间的作用,表示“断”的“已过”句由于加了“了2”而表
示
“连”。
由于任何带“已经”的句子都可以在句尾加上一个“了”字,因此“已经”
与
“了”的和谐实际上是“已经”与了2的和谐。
据此我们可以说,用“已经”的句子都可以通过“了2”把“已经”所指事件与参考时
间相
连,使之与参考时间有关;用“曾经”的句子则没有这样的手段,它所指的事件都发生在
参考时间之前,常常蕴含有“过去与参考时间相反”的言外之义。
根据这条原则我们可以
得出几条推论:
推论1:死,老,长大……这种表一次性动作的词只能与“已经”搭配,不能与“曾经”搭
配。
已经死了。
*曾经死过。
已经老了。
*曾经老过。
已经长大了。
*曾经长大过。
句中的参考时间为现在,“已经”句都表示现在的状态,而“曾经”句则表示“过去
死
过,现在没死”“过去老过,现在没老”“过去长大过,现在没长大”,这都有背常理,
所以不能说。
推论2:“已经”和“曾经”与形容词搭配时,“已经”表示现在的状况,说明现在的
状况
与过去相反;“曾经”则表示过去的状况,更强调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示过去与现在相
反。
他已经很瘦了。
他曾经很瘦。
人已经很多了。
人曾经很多。
这房间已经很脏了。
这房间曾经很脏。
“他已经很瘦了”说明他以前可能没有这么瘦,“他曾经很瘦”说明他现在不瘦,甚
至可
能很胖。
推论3:“已经”和“曾经” 用于否定句时,“已经+否定词”是否定现在肯定过去,“曾
经+否定词”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他已经不能走路了。
他曾经不能走路。
他已经不认识我了。
他曾经不认识我。
这儿已经不是她的家了。
这儿曾经不是她的家。
这儿已经没有热闹的街市了。
这儿曾经没有热闹的街市。
她已经没有勇气了。
她曾经没有勇气。
“已经”和“曾经”都可与否定词“不”,“没有”组合,但语义有所不同。
“他已
经不
能走路了”表示他现在的状况,过去他能走只是现在不行了。
“他曾经不能走路”表示他
过去的状况,他曾有一段时期不能走路,现在则恰恰相反,他又能走路了。
此外,在修饰带时间词、数量词的动词成分时,“已经”和“曾经”的语义指向不同:
“已经”更偏向于指时间,并不强调行为动作;而“曾经”则指向整个谓语部分。
如:
已经三天没吃饭了。
曾经三天没吃饭。
已经很久没开火了。
曾经很久没开火。
我已经在上海住了三年。
我曾经在上海住过三年。
我已经在这儿等了三个小时。
我曾经在这儿等过三个小时。
以上例句可以作这样的转换:
没吃饭已经三天了。
*没吃饭曾经三天。
没开火已经很久了。
*没开火曾经很久。
我在上海住了已经三年了。
*我在上海住过曾经三年。
我在这儿等了已经三个小时了。
*我在这儿等过曾经三个小时。
“已经”语义指向时间词“三天”、“很久”、“三年”、“三个小时”,“曾
经”则
指向整个谓语部分“三天没吃饭”、“很久没开火”、“住过三年”、“等过三个小时”。
同时这也说明“曾经”不能直接修饰时间词,而“已经”可以。
“已经”和“曾经”对语义的抽象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请看下面例句:
我已经吃过饭了。
*我曾经吃过饭。
我已经洗过脸了。
*我曾经洗过脸。
我已经听过音乐了。
*我曾经听过音乐。
我已经吃过墨西哥饭了。
我曾经吃过墨西哥饭。
我已经用牛奶洗过脸了。
我曾经用牛奶洗过脸。
我已经听过真正的黑人音乐了。
我曾经听过真正的黑人音乐。
用“已经”的句子语义抽象程度较高,它既可以与一些泛指概念搭配使用,又可以与
这些
泛指概念的下位概念搭配使用。
用“曾经”的句子语义抽象程度则较低,它所指的事
件相
对于主语来说不经常发生,稀有,因此“曾经”常和一些下位概念搭配使用。
此外,“曾经”有两种特殊用法,“已经”是不能这么用的。
1 “曾经”作定语:
曾经的日子。
曾经的笑脸。
2 “曾经”可单独用,位于句首:
曾经,我在包袱背后浮沉了好些年。
曾经,她也那么自信,那么真心。
曾经,一位妈妈带了一对年轻夫妻来。
总结以上特征得:
1 “已经”比“曾经”使用广泛,二者在多数情况下不能替换,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各自
所应用的时间范畴不同。
虽然“已经”和“曾经”都强调完成,但“已经”可用于过
去,
现在和将来,常隐含着现在的状况与过去相反的意思。
而“曾经”只用于过去时,强
调过
去与现在的对比,指过去如此,而现在不这样。
2 在修饰带时间词、数量词的动词成分时,“已经”和“曾经”的语义指向不同:
“已
经”更偏向于指时间,并不强调行为动作;而“曾经”则指向整个谓语部分。
3此外,“曾经”有两种特殊用法:①“曾经”不与死,老,长大等表一次性动作的V
连
用。
②“曾经”可作定语,可单独用,位于句首,而“已经”不可以这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