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子午流注图
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

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中国中医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图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的。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
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Array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
诠释子午流注图

诠释子午流注图十二时辰对应十二脏腑的养生法则不同时辰对应不同的脏腑早上起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晚上睡得过晚会封杀阳气,这叫“双杀”。
睡觉的房间不宜过大这叫聚集阳气。
古人认为子时阳气最弱午时阴气衰弱,应该入静睡觉即子午觉。
子时最宜睡觉保护阳气——指23点至次日凌晨1点,胆经当令,阳气开始生发,胆气生发得好人体就会很好。
丑时养肝正当时——指凌晨1点至3点,肝经当令,肝脏开始解毒造血。
肝有两大功能主藏血主疏泄,主藏血即调节血量和滋养肝脏本身,主疏泄是肝气宜泄。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就代表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
另外,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用眼耗的是肝气。
因此,经常闭目养神能适时养肝。
寅时醒来,最好趁早看医生——指凌晨3点至5点,肺经当令,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由肺来完成,人此段时间应睡得最死。
如果此时突然醒来或大汗淋漓,说明身体信号不好要马上去看医生。
卯时是排毒的最佳时机——早晨5点至7点,大肠经当令,大肠经开始旺盛,排便是此时段重要课题,所排毒素占所有毒素的50%。
辰时,该吃早饭——指早晨7点至9点,胃经当令,此时天地阳气最旺,人脉气血全部升起来了。
所以,应当补充阴气以平衡阴阳,是吃饭的时候了。
巳时,工作学习的第一个黄金时间——指上午9点至11点,脾经当令,脾主运化,把营养输送到全身各处。
脾主思,长期心情不好或过度思虑会伤脾,就感觉没胃口吃不下饭。
午时小睡精神好——中午11点到13点,心经当令,此时间段睡觉最养心,最好是平躺,因为“卧,则血归于肝”。
未时多喝水能保护血管——指下午13点至15点,小肠经当令,小肠主吸收,把午饭的营养送到血液里。
如果此时间段喝一杯水,可增加血液稀度,保护血管。
申时工作学习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指下午15点至17点,膀胱经当令,大脑营养充足,精力充沛。
如果你特别犯困或头疼的话,可能膀胱经出现了问题。
中医认为,头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如果是头两边疼,是胆经出了问题;左边偏头疼和右边偏头疼也是不同的,因为左主肝右主肺。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教学文案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
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Array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图及解释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精透人体而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
子午流注自古以来多用于针灸。
但对调养身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卯时(5点—7点)大肠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早饭,有利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的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时辰经络 / 脏腑时间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子时胆(要上床睡觉) 23:00 - 1:00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丑时肝 1:00 - 3:00 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子午流注课件PPT课件

子午流注的定义
❖ 子午,代表时间。十二时辰中,子为夜半为由阴转 阳之时,午为日中为由阳转阴之刻。《针灸大全》 曰:“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午时一刻,乃一阴 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可知子午是阴 阳转化的起始和界限。《灵枢?卫气行》曰:“岁 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说明子午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具有广泛的意义 。
未时:13:00~15:00
小肠经络最旺盛。 小肠分清浊,把水 归入膀胱,糟粕送 入大肠,精华上输 送至脾。小肠经在 未时对人体一天的 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00~17:00
膀胱经络最旺盛。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 液,水液排出体外 ,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 致膀胱咳,且咳而 遗尿。
酉时:17:00~19:00
井金 荥水 输木 原 经火 合土
阴经五输
五输穴 脏腑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胆(水)
窍阴
侠溪 临泣
丘墟 阳辅
阳 泉
陵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冲阳 解溪
足 里
三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曲池
胆(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 《内经》有天人相应、气血流注、候气逢时针刺的 思想。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素问·八正 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 气,气定乃刺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 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对人体气血运行有 直接影响,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 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如果生病,也会因时空变 化对人体的影响而产生“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的病情变化。
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活动时辰带图

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活动时辰带图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活动时辰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按照这个时间表保养经络,事半功倍。
对应的经络时间21:00-23:00 三焦经。
保持心境平静。
23:00-1:00 胆经。
这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
1:00-3:00 肝经。
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00-5:00 肺经。
呼吸运作最佳时候,而4时脉搏最弱。
35:00-7:00 大肠经。
这时起床要喝水,大肠蠕动旺盛,适合吃早餐。
7:00-9:00 胃经。
胃最活跃,此时一定要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9:00-11:00 脾经。
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
11:00-13:00 心经。
此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
13:00-15:00 小肠经。
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15:00-17:00 膀胱经。
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合多喝水。
17:00-19:00 肾经。
适合休息。
19:00-21:00 心包经。
适宜散步,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胃不好的人,可在早晨醒来后,或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的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找痛点,慢慢的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上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写,对疼痛、淤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
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梳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通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神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

子午流注图及解释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
从亥时初(21点)开始到寅时末(5点)结束,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能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与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婴儿发育不良是一个道理。
人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尘,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
1、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
因为错过这个时间,补也没法补了。
晚觉晚,认为睡够8小时就好了,岂知此8小时非彼8小时,有着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巨大差距啊。
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11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间时辰经络/ 脏腑23:00 - 1:00子时胆(要上床睡觉) 1:00 - 3:00 丑时肝3:00 - 5:00寅时肺5:00 - 7:00卯时大肠(起床要喝水) 7:00 - 9:00辰时胃(要吃早餐) 9:00 - 11:00巳时脾(每小时慢饮一次水) 11:00 - 13:00午时心(开心.快乐) 13:00 - 15:00未时小肠15:00 - 17:00申时膀胱17:00 - 19:00酉时肾19:00 - 21:00戌时心包(适宜散步) 21:00 - 23:00亥时三焦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
因此,保证夜里11点前睡觉就是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午流注图中医子午流注、走向和主要穴位地支 时间 经络 流注走向相关主要穴位子 23-1 足少阳胆经(腑) 由头走足瞳子髎天冲脑空风池肩井环跳 风市 阳陵泉丘墟丑 1-3 足厥阴肝经(脏) 由足走腹太冲中封章门期门寅 3-5 手太阴肺经(脏) 由胸走手中府尺泽列缺太渊少商卯 5-7 手阳明大肠经(腑) 由手走头商阳合谷阳溪曲池臂臑迎香辰 7-9 足阳明胃经(腑) 由头走足下关颊车四白地仓人迎缺盆 足三里 内庭巳 9-11 足太阴脾经(脏) 由足走腹隐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午 11-13 手少阴心经(脏) 由胸走手少海神门少冲未 13-15 手太阳小肠经(腑) 由手走头后溪阳谷小海天宗听宫申 15-17 足太阳膀胱经(腑) 由头走足睛明攒竹十八经连排点承扶殷门 委中 承山昆仑酉 17-19 足少阴肾经(脏) 由足走腹涌泉太溪水泉阴谷戌 19-21 手厥阴心包经(脏) 由胸走手天池天泉郄门间使内关大陵 劳宫亥 21-23 手少阳三焦经(腑) 由手走头阳池外关翳风和髎丝竹空督脉 长强命门哑门风府百会人中任脉 曲骨关元气海膻中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12个时辰是对应人体12条经脉。
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
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医理讲“因天之序”,就是要因循身体这个“天”本身的运动顺序,就是东南西北,就是春夏秋冬,就是生发、生长、收敛、收藏。
违背了这个顺序,就要生病,顺应这个顺序,就健康长寿。
因此中医时间医学将十二地支作为日节律的指称。
日节律就是指人体一昼夜中阴阳消长、盛衰的情况。
子时 (23点至l点),胆经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
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
气以壮胆,邪不能侵。
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
”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
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中医理论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
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
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
午时(1 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
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
肾为先天之根。
”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
戌时(19点至2l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
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
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亥时(2l点至23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1. 我们日常做事都知道要顺势而为,不可逆天而行,一天24小时每个时段该做什么都有“天”律可循。
2. 《人体使用手册》一招三式要求“早睡”。
因为错过这个时间,补也没法补了。
晚觉晚,认为睡够8小时就好了,岂知此8小时非彼8小时,有着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之巨大差距啊。
人们一般夜里九、十点钟会有困倦的感觉,但熬到11点时又精神了,这就是胆经生发的缘故,但子时阳气的生发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为“鼠”,这时阳气虽小如老鼠,但异常活跃。
因此,保证夜里11点前睡觉就是通过睡眠保养这点生机。
3. 寅时健康的人这时应该是深睡状态。
一日之中寅时也是人身体各部开始由静转动,各部分对血、气的需求量都开始增加,身体虚弱的人或老人这时会出现失眠或醒来,这是因为身体各部位对血的需求量增加,相应的脑子得到的血减少了,用中医的话说,就是只有“宣发”没有“肃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险了,比如身体各部对血、气的需求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这也是许多心脏病患者死于凌晨三四点的原因.4 .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人发胖的原因,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
5. 知道了早餐非常重要。
而且一定要吃好,吃饱!1) 吃饱,可避免上午7-11点脾胃没有可以运化的东西;并使下午1-3点小肠最佳工作状态的时候有可供吸收的营养到达小肠。
否则我们的身体徒有高产能而无原材料,就白白浪费生产力了。
2) 同时,怎么算吃好,也有了一个大标准:就是吃些滋补脾胃的食物。
6. 晨起大便是身体好的标志。
因为5-7点是大肠经活跃的时间。
7. 中午最好打个盹,闭目养神也好。
对练功者而言,正是练“子午”功的大好时机,而对我们无力主宰自己气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谓的“心肾相交”了,所以子时一定要睡觉,午时一定要小憩,这是最能养精气神的时机8. 15点至17点,健康的人这时则是学习和读书的好时光,所以古人主张“朝而受业,夕而习复”。
这时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又,太阳主管气化,这时应该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对养生很好。
9. 晚上5-7点的酉时则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关门,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都是肾的收藏功能出现了问题,而酉时发低热则是肾气大伤,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后的男子要注意这一点。
10. 戌时气血流注于心包经。
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阳气应该进入了阴的界面,这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而心包经之“膻中”又主喜乐,通常人们会在这时进行晚间的娱乐活动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
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很有规律。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挑战。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从亥时开始(21点)到寅时结束(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状态。
博友们可按12条经脉在12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摸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养生方法。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子午:子午是对立的两个词,古人曾用它表示水火、南北等。
它是代表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
同时子午又是时间的两个极点,表示相对关系。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萌于子”,“子”就是“籽”的意思,犹如种子开始萌芽。
以自然界来说,子象征着地下初阳渐生,生物的育芽已经开始萌动。
相反,“午”恰与“子”相对。
据《运气论奥》所载,它是“长也”“大也”,意思是一岁之中,五月建午,此时禾苗丰满盛壮,开花结果。
这就是子午的本意。
流:流经、流入。
在此指人体的气血运行从子时到午时,再从午时到子时的这种息息循环无端的规律性变化。
注:注入。
在此指气血对组织的灌注。
中医认为:“子午”有以下含义:1、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
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
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23时至凌晨1时;午为午中。
就一年而言,子为冬至,午为夏至,对气候而言,子时热,午时寒。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古人用地支配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符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
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修订本),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2、子午流注代表阴阳。
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
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
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
黑夜阴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
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3、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子胆、丑肝、寅肺、卯大肠、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
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
一日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
流行次序是: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子时胆经——丑时肝经,最后再流入肺经。
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流注”:是指人体气血运行而言。
流指流动,注指输注,它的含义较广,在子午流注中是将人体的气血循行比喻为水流,在经脉中穿流不息地循环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