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APD方法分析岩原鲤分类地位

合集下载

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

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的初步观察

作者简介李萍(1981-),女,陕西渭南人,硕士,助教,从事动物形态和发育研究。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7-08-31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 (Tchang )],又名岩鲤巴、岩鲤,属鲤亚科原鲤属,是一种栖居于江河岩穴石缝间的大中型底层珍稀名贵鱼类。

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境内的江河中。

该鱼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间刺少,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养殖前景。

但现存数量极少,濒于灭绝,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

关于岩原鲤的研究,已经有了形态分类、生物学、人工繁殖、鱼病等方面的报道[2-5]。

有关其早期生活史的资料极为有限,尤其是早期行为发育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笔者对岩原鲤早期行为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其自然种群的保护和开展人工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试验岩原鲤为人工繁殖所得,将同一天出膜的初孵仔鱼600尾放于50cm ×45cm ×35cm 的水族箱内暂养并观察。

仔鱼开口饵料投喂丰年虫,初期投喂打成浆的水蚯蚓,辅以从培育池中捞取的浮游动物(轮虫等),后期仔幼鱼投喂水蚯蚓并添加人工配合饵料。

水族箱中每天早、晚各投饵1次。

投饵量为幼鱼体重的5%~10%。

所用水源为经曝气2d 以上的自来水。

水族箱采用循环水过滤,同时每天换1次水(占箱体水量的1/3~1/2)并吸污,试验期间不加热,水温保持在21~25℃,溶氧量平均为8.2mg/L ,24h 不间断充氧。

试验设计参照文献[6],将出膜当日的仔鱼定为0日龄,以后依次类推。

2结果与分析2.1趋避光性初孵仔鱼并无明显的趋避光性,光线强弱处均有分布;5日龄以后开始出现趋光性;9~11日龄停留在光线较强一侧数量显著(90%);22日龄以后又呈现负趋光性,躲避于缸内石块间光线较弱处,远离强光区。

2.2底质的选择性初孵仔鱼无明显的底质选择性;5日龄后多分布于白色底质上;22日龄后黑白底质均有分布,但以黑色底质居多,白色底质上仅在其索饵时作短暂的停留,大多数时间仍在黑色底质上。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研究贺红川(重庆市合川区三江水生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水产学校401520)摘要:通过2001-2007七年来对岩原鲤天然捕捞成熟个体及池塘自养培育成熟个体的人工繁殖研究,基本探明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方法与规律,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数据。

在水温19.5℃~26.0℃时,混合使用DOM、LRH-A2、HCG三种催产剂,可达到较好催产效果。

其正常受精率都在70%以上,孵化率在50%以上。

七年共获得水花鱼苗44.097万尾。

关键词:岩原鲤、人工繁殖、亲鱼饲养、方法与规律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

俗称:岩鲤、黑鲤、岩鲤鲃、墨鲤、水子、鬼头鱼。

它是长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特有的正在开发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喜欢栖息在江河水流较缓、底质多岩石的水体底层,经常出没于岩石之间。

它肉质细嫩,性成熟较早,具显著的杂食性。

但长期以来,所消耗的岩原鲤都来源于对江河野生鱼的捕捞,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其江河野生岩原鲤资源已日益枯竭,已成为濒危鱼类,被重庆市列为二类保护动物。

因此,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和保护野生资源的目的,我们从2001年开始对岩原鲤的驯养研究、人工繁殖研究和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的研究。

现已取得基本成功。

为了推动该鱼的生产养殖,现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及池塘培育亲鱼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众,以供广大水产工作者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亲本的选留和培育。

1、1、1天然捕捞亲鱼的选择与暂养2001年~2005年我们先后从嘉陵江、渠江二条江的江段中,渔民在2~6月捕捞的年龄在3~4龄以上,体重在0.5kg/每尾以上的,体质健状,损伤较小的个体中选择成熟亲鱼,雌、雄比按1:1的比例。

(因为该鱼最小成熟年龄为雄性2龄,雌性3龄;4龄个体全部达到性成熟。

产卵期在2~6月,产卵期在不同江河中有所不同。

)进行短暂的暂养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暂养时,保持较好的水质环境,投饲一定数量的水蚯蚓和螺类,繁殖试验后进行再后备亲鱼培育池中进行专池培育。

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岩原鲤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作者:冉孟斌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优质商品鱼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岩原鲤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对岩原鲤在规模化养殖技术方面的要求已非常突出。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于岩原鲤的养殖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使用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不同的饲料配对,探索出更高产量和更优品质的养殖模式。

基于此,本文对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岩原鲤池塘养殖岩原鲤属于鲤鱼科目的,也被称为是岩鲤或者是墨鲤。

一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或者支流地带中,是一种以栖息在岩石裂缝中生长的一种底层鱼类,一般在嘉陵江或者金沙河中的分布比较多,当前岩原鲤已经成为四川等省份的有名的鱼类。

岩原鲤的特点是肉质白嫩,口感佳,因此市场前景也非常好。

本文主要对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进行分析。

一、岩原鲤池塘养殖的基本情况分析(一)育种实验基本情况岩原鲤的养殖池塘选择在重庆市万州区兴海农业有限公司兴海园区内,面积大约为0.45平方千米,池塘的形状是长方形,阳光比较充足,并且通风性和水源也比较充足,对于实验灌溉有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

池塘水深能保持在1.8米左右的池塘养殖,水质清新。

在岩原鲤实验中,使用自行培育的寸片鱼种。

所选择的饲料也是岩原鲤适用的饲料,能够添加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的总量基本超过了40%,可以保障岩原鲤的生长需求。

(二)育种实验设计在育种实验的过程中,一共有两种办法,使用两个岩原鲤养殖池进行养殖。

也使用两种不同的饲料。

第一种,也就是一号岩原鲤养殖池中,面积是0.22平方千米,鱼种规格是三cm每尾,养殖的密度12万尾/平方千米,使用的饲料是40%的鱼粉+20%豆饼+10%菜饼+5%米糠+次粉19%+麸皮4%+粗蛋白38%;第二号岩原鲤养殖池面积在0.23平方千米,鱼种规格也是三cm每尾,养殖的密度15万尾/平方千米,配方饲料使用的是30%鱼粉+18%豆饼+12%菜饼+10%米糠+次粉20%+麸皮9%+粗蛋白33%.二、岩原鲤养殖方法的研究(一)鱼种的放养鱼种放养前池塘使用每平方千米1500千克的生石灰进行消毒,然后经过阳光的暴晒毒性消失以后再进行灌水,池塘水深1.5米,以备使用,并且配备2kw增氧机器,每一个池塘中都放入100尾500克的白鲢鱼,让其发挥调解水质的作用。

岩原鲤染色体核型分析

岩原鲤染色体核型分析

岩原鲤染色体核型分析徐滨;朱祥云;魏开金;马宝珊【摘要】[目的]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的染色体核型,了解其细胞生物学特征,为其种质的检测提供相应的标准参数,也为进一步探讨岩原鲤的系统演化和进化地位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的肾细胞体内培养法,以头肾为材料,通过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岩原鲤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岩原鲤的染色体数目2n=100,占总数的78%,核型公式为2n=22m+26sm+22st+30t,臂数NF=148.50对染色体中,有11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13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15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结论]岩原鲤与鲤亚科其他鱼类及鲃亚科部分鱼类染色体核型相同,但核型公式和染色体臂数略有差异.【期刊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2)006【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岩原鲤;染色体;核型【作者】徐滨;朱祥云;魏开金;马宝珊【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16岩原鲤,地方名岩鲤巴、岩鲤、黑鲤。

20世纪30年代张春霖对岩原鲤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将其命名为Procypris rabaudi(Tchang),其后林书颜建立了原鲤属[1],将其归于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原鲤属,是一种栖居于长江流域江河岩石缝间的底层鱼,在宜昌以上长江水系的干支流及金沙江中上游的江河中多有分布,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境内的江河中,尤其是嘉陵江和岷江。

野生岩原鲤亲鱼驯养与培育

野生岩原鲤亲鱼驯养与培育
2.生 活 习 性 岩 原 鲤 喜 弱 光 条件下生活、摄食 , 需 在 池 塘 中 设 置遮阳物, 可采用瓦罐或架设石 棉瓦。
3.驯 食 驯 养 食 物 的 选 择 是
提高驯养成活率的关键。通过对 前期岩原鲤食性分析, 岩原鲤在 天然水域摄 食 摇 蚊 幼 虫 、水 蚯 蚓 、 蜉蝣目和毛翅目等软体动物。据 此, 先期投喂水蚯蚓, 然后投喂绞 碎水蚯蚓和粉状饲料混合物, 再 投喂驯食人工配合饲料( 蛋白质含 量 40%~45%) 。
常喂野草
猪壮病少
□李巧云
属马齿苋科植物。性寒, 味酸, 入大肠经、肝经, 具 有 清 热 解 毒 、凉 血 、止 血 、止 痢 等 功 效 。 常 用 马 齿 苋 喂 猪 , 对 痢 疾 杆 菌 、大 肠 杆 菌 、伤 寒 、副 伤 寒 杆 菌等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百日咳、肺结核、子宫 出血等具有防治作用, 同时还有兴奋平滑肌和利 尿作用。马齿苋既可鲜喂, 也可晒干粉碎后饲喂。 干喂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一般为 2%~8%; 鲜 喂 常用量为 60~120 克。
二、野生岩原鲤的驯养 岩原 鲤初次性成熟年龄为 3 龄, 收集的 野生岩原鲤体重 40~500 克, 年龄 为 1~4 龄。由于从江河环境移养 到池塘环境, 岩原鲤需要一个对生 活环境的适应过程, 为提高驯养成 活率, 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水源 池塘清池消毒后, 抽 取金沙江水注入至 1 米水深。
(通 联: 四 川 省 水 产 研 究 所 宜宾 644000)
30
2006 年第 9 期
""""""""""""""""""""""""""""""""""""""""""""""""""""""""""""""""""""""""""""""""""

0绪论

0绪论

– 星鱼——棘皮动物
– 鲍鱼、墨鱼、章鱼——软体动物..\鲍.htm – 鲎鱼——节肢动物..\鲎.htm – 文昌鱼——头索动物..\文昌鱼.htm
–鯢鱼——两栖动物..\大鯢.htm –鳄鱼、甲鱼——爬行动物
–鲸鱼——哺乳动物..\鲸.htm
现生鱼类的几大群
圆口类--是最原始的鱼类,全为软骨,无上下颌,又 称无颌类。分为二个目,盲鳗目的七鳃鳗目。 软骨鱼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 5-7个,现知种类约800种,其中鲨鱼类340种,鳐类 420种。..\扁头哈那鲨.htm,..\中国团扇鳐.htm。我国约 200种。分板鳃亚纲(2总目12目)和全头亚纲(种类 少)。 硬骨鱼类--种类非常多,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分类 比较复杂,可分二个亚纲:内鼻亚纲(原始各类);辐 鳍亚纲,可分成9个总目:..\青干金枪鱼.htm
——这个定义包括的是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注意1:很多书把文昌鱼归在鱼中,如《福建鱼类志》 注意2:圆口纲也常算作鱼,如我们的教材,但是严格地说,圆口类不是鱼, 它们(1)无上下颌(2)内骨骼不发达;(3)鳃呈囊状;(4)无偶鳍。

什么是真正的鱼

一些名称上有鱼字,但不是鱼的生物
– 桃花鱼——腔肠动物
鱼类学
(Ichthyology)
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第二篇 鱼类的系统分类 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
绪论

一、概述
1、鱼类学发展简况 2、什么是真正的鱼 3、现生鱼类的几大类群

二、鱼类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鱼类学的定义 2、研究鱼类学的目的 3、鱼类学的研究内容


三、鱼类学的基本任务 四、鱼类的利用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岩原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

岩原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

岩原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摘要:为探索岩原鲤的形态性状和体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随机选取的120尾20月龄的岩原鲤鱼种,分别测量其体质量(Y)以及全长(X1)、体长(X2)、体宽(X3)、体高(X4)、眼径(X5)、头长(X6)、眼后头长(X7)、吻长(X8)、尾柄高(X9)、尾柄长(X10)、躯干长(X11)等11个形态性状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所测量的20月龄的岩原鲤种鱼的各种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关键词:岩原鲤;多元回归分析;形态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1 岩原鲤简介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高档珍贵淡水经济鱼类之一,又称为岩鲤、水子、墨鲤鱼,在物种分类上,属于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新鳍亚纲(Subclass Neopterygii)、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原鲤属(Procypris)。

[1]在自然界中的岩原鲤自然资源量很少,被列为国家易危物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在长江部分水域中,如中上游支流以及赤水河、岷江、金沙江、嘉陵江等水域,在长江下游江段水域中几乎濒临灭绝。

[2]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科学知识的深入发展,刺激着水产品行业的迅猛发展,鱼类的营养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岩原鲤从一种陌生的特种鱼类,逐步被人们所了解,因其味道鲜美、含有较少的肌间刺,同等重量的肌肉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同时富含许多重要的氨基酸和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营养价值很高也因其鲜美的口感被广大消费者的喜欢,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目前主要在重庆市的丰都县以及四川省的乐山市等地区进行规模化养殖,养殖效益极高,一般亩产量只有350kg左右,但是亩产值在70000元左右。

2 岩原鲤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关系探究2.1 材料和方法2.1.1 供试岩原鲤20月龄是岩原鲤筛选分池养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身体的各个形态性状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因此本实验将20月龄的岩原鲤作为实验对象。

浅议岩原鲤孵化方式的改进

浅议岩原鲤孵化方式的改进
接入 集苗 盆 ,非常 方便 。孵化 率 6 0 %  ̄7 0 % 。
增 氧 ,池 子 上 覆 盖 加 厚 彩 条 布 保温 , 使 孵 化 水温
在1 7 -2 0 ℃ 的范 围 。鱼 。
这 种 不 脱 黏 、近 似 于静 水 的 孵 化 方 式 ,存 在 明显 的弊 端 :① 对 布 卵 的均 匀 性 要 求 较 高 , 因为 要 根 据 单 位 面 积 的卵 粒 数 为 基 础 估 算 采 卵 量 ,而 且 对 不 脱 黏 黏 性 卵 来 说 ,摊 厚 了一 般 就 很 快 长 水 霉 死掉 了;② 孵化 之初 ,每 隔 8 ~1 2 小 时 需对粘 卵 板进行 2 ~3 次 药物 浸 泡 预 防卵 霉 ,操 作麻 烦 且 污
瓶 。进水 量 为 0 . 1 ~0 . 2 升/ 秒。
节在每年 的3 —4 月 ,水 温 1 8  ̄2 6 ℃,
1 4 ~l 6 ℃ 时也 可 以产 卵 ,但 产 卵率 、 孵 化 率 都 较 低 。前 些 年 岩 原 鲤 苗 种 行 情 好 ,生 产 单 位 为 了 抢 占市 场 , 一 般 3月初 水温 不 到 1 4  ̄ C便 开 始 起 塘 捕 鱼 , 采 用 锅 炉 或 电加 热 方 式 , 为 亲鱼 暂 养 池( 催 产 池) 和 孵 化 池 升 温 。 放 流 站 2 0 0 9 年 正 式 运 行 之 初 , 岩 原 鲤 成 熟 亲 鱼 是 在 繁 殖 季 节 直 接 从 地 方 养 殖 场 选 购 , 时 间 上 不 能 完 全 自主 , ‘ 因此 ,最 初 也 沿 用 了这 些 单 位 的 繁 殖 技 术 。孵 化 用 到 的粘 卵 板 ,一 般 为 5 0厘 米 × 4 O 厘米 方 形 铝 合金 框 架 ,蒙上 4 0目筛 绢 。采 卯 后 将 干 法 授 精 得 到 的鱼 卵尽 可 能均 匀 散布 于预 先 浸 泡 过 的 筛 绢 表 面 ,待 卵 粒 在 水 的激 活 下 完 成 受 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