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 低碳物流
低碳物流园区案例

低碳物流园区案例今天来给你唠唠京东亚洲一号物流园这个超酷的低碳物流园区。
一、选址的智慧。
京东亚洲一号在选址的时候就暗藏低碳玄机呢。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找个地儿就盖起来的。
这个园区往往会选择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靠近高速公路或者铁路货运站。
为啥呢?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买东西,要是超市就在你家楼下,你就不用开老远的车,既省时间又省油。
对于物流园来说,货物运输起来就方便多了,大大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比如说,从供应商那里把货物运到园区,距离短了,大货车的尾气排放自然就少了。
二、建筑节能设计。
走进这个物流园,你会发现它的建筑就像一个节能小能手。
它的屋顶可不像普通房子那样简单,有很大一部分是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
这些光伏板就像一个个小太阳收集器,白天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这电能可不得了,能为园区的照明系统、部分自动化设备供电呢。
想象一下,大白天的时候,阳光照在屋顶上,就像给园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能量。
而且园区的墙体也有讲究,采用了良好的隔热材料。
就像给园区穿上了一件保暖又隔热的衣服。
夏天的时候,外面热得像火炉,园区里面却能保持比较凉爽的温度,这样空调就不用开得那么猛,耗电量自然就降下来了;冬天呢,里面的热气也不容易散出去,减少了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长和能耗。
三、智能设备与能源管理。
京东亚洲一号里面到处都是高科技的智能设备。
比如说那些自动化的分拣机器人,它们跑来跑去忙个不停,但是它们可都是节能小标兵。
这些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电池技术,充电快,续航时间长,而且在电量低的时候会自动前往充电点充电,就像小宠物知道自己饿了去找吃的一样。
园区还有一套超厉害的能源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一个大管家,时刻监控着园区内各种设备的能耗情况。
它能根据货物的流量、设备的使用频率等因素,智能地调整设备的运行模式。
比如说,在货物比较少的时间段,它会让一些不必要的设备进入低功耗的休眠状态,就像你晚上睡觉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一样省电。
四、绿色包装与回收。
双碳背景下,对物流企业战略变化的趋势影响案例

“碳中和”已成为2021 年的高频热词之一。
可以预见,“双碳”目标下,必将带来社会经济各领域低碳转型的重大变革,物流行业也不例外。
作为物流行业主要发展方向的智慧物流,将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物流,碳中和薄弱一环目前人们对节能减排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产和开采环节的改善,对物流环节关注甚少,但事实上,这一环节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
仓储物流行业,既是能源消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
仓库、配送中心、港口、运输车辆船舶飞机等基础设施,每天消耗巨量能源,产生大量碳排。
不错,物流业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物流业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高碳”污染也在悄悄毁坏着人们的生存环境。
作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物流行业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应受到各界关注。
在我国,物流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是碳中和薄弱一环,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输结构不合理,公路运输占比偏大,铁路运输占比较小。
众所周知,铁路、水运明显能耗较低,而公路能耗较高。
2019年交通运输统计公报,公路专业货运企业每百吨公里单耗1.7千克标准煤,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每百吨公里单耗0.39千克标准煤。
铁路明显能耗较低,而公路能耗较高。
并且铁路运输总体上更容易实现电气化。
虽然,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也由2016年的7.7%提高到2020年的9.9%,但距国家提出的“增长30%”的目标还有差距。
提升铁路运输在整个运输结构中的占比,既是应对碳中和,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引入碳交易机制、征收碳税等方式引导企业更多采用铁路运输方式,以减少能耗和排放。
二是自动驾驶的节能效果显著、目前落地还有差距。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测算,相较于非自动驾驶车辆,搭载车间通信系统的自动驾驶车辆通过地图线路优化及刹车制动优化,节能效率达到19%。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的预测,2024年个人出行中的自动驾驶,将使二氧化碳年排放减少约1.18亿吨。
物流业能源消耗与低碳减排研究报告

物流业能源消耗与低碳减排研究报告Logistics Industr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Carbon Emission Research ReportThe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meeting the demands of global trade. However,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logistics activities have become a pressing concern. This research report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s and explore low carbon emission strategies within the logistics sector.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and packaging process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goods, in particular,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energy consumption due to the reliance on fossil fuels. Road transportation, which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is a key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Additionally, energy-intensive warehousing and packaging operations further contribute to the industry's environmental footprint.In recent year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effort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mitigate carbon emissions. One approach involves the optimization of transportation rout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uel-efficient technologies. The adoption of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s, is also gaining traction as a means to curtail carbon emissions. Moreover, advancements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co-friendly packaging materials are contributing to the industry's low carbon initiatives.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brought about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logistics sector. On one hand, the disruption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has led to increased energy consumption as companies resort to expedited transportation methods to meet deman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ndemic has accelerated the adoption of digitalization and automation in logistics operations, presenting an opportunity to optimize processes and reduce energy utilization.Moving forward, collaboration among stakeholders is essential to driv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wards low carbonand sustainable practices. Governments, industry players, and consumers must work in unison to promote eco-friendly policies, incentivize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ies, and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Additio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ingent carbon emission standards can further propel the industry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In conclusion, the logistics industry'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ar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hat require proactive measures and collaborative efforts to address. By embrac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optimizing processes, and fostering a sustainability-oriented mindset, the industry can pave the way for a greener and more efficient logistics landscape.物流业能源消耗与低碳减排研究报告物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满足全球贸易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流行业碳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

物流行业碳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研究主题:物流行业碳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其碳排放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物流行业碳排放的现状,探索有效的减排措施,并提出相关建议。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和数据,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行分析,为减少物流行业的碳排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物流行业、碳排放、减排措施、数据分析、建议1. 问题及背景随着物流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其碳排放量也不断增加。
物流行业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且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因此,研究物流行业碳排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以及探索有效的减排措施是当务之急。
2. 研究方案方法2.1 数据收集通过文献检索、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等途径,收集关于物流行业碳排放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2.2 数据分析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计算物流行业碳排放的总量、构成和影响因素等。
2.3 减排措施研究通过对现有的减排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探索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的物流行业减排措施,并评估其减排效果。
3.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3.1 物流行业碳排放的现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计算物流行业碳排放的总量和各项排放构成,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差异。
3.2 影响物流行业碳排放的因素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物流行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运输方式、运输里程、货物种类等。
3.3 减排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评估已实施的减排措施的效果,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优化路线规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4.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4.1 物流行业碳排放总量巨大,其中道路货运占比最高。
4.2 物流行业碳排放主要受到运输方式和运输距离的影响。
4.3 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物流网络和加强能源管理是减少物流行业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建议:4.4 领导应加大对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所发出的红外线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工业活动:人类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燃烧化石燃料、大规模森林砍伐等,加大了温室效应的影响。
2. 物种破坏: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并削弱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3. 能源消耗:能源的高度消耗导致了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
应对温室效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能源、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碳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2.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改进能源使用方式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3. 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降低森林砍伐率,增加植被覆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提高吸收能力。
4. 推广可持续发展:倡导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循环
经济和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制定全球减排目标和措施,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低碳

气候变暖的征兆 P2 一 、气温升高 二 、全不 海 平面 上升 三 、冰 川 和冰架在 消融 四 、极 端 气候现 象增多 五 、生 物 多 样性 受 到威胁 六 、海岸侵蚀、 海 水入侵 与 咸潮 入侵 等加剧 发展低碳 农 业具有 多元 的 功 能 P32 一 、农 业 生 产功 能 二 、安 全 保 障功 能 三 、气候 调 节功 能 四 、生态 涵养功 能 五 、农 业 金融功 能 发展低碳 农 业的主要途径 P33 一 、生态农 业 二 、节 水 农 业 三 、有 机农 业 四 、低碳 农 业技术 五 、农 业碳 金融 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 如下几个方面:P146 一、资金缺口巨大,投 融资困难 二、开发成本较高,难 以负担 三、市场规模偏小,缺 乏市场保障 四、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产能较低 五、政策体系不完善, 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
绿 色生 活方 式体 现一种新 文明、新 时尚 P16 一 、衣 : 少 买衣服, 少去干洗店,: 多 食用 蔬菜 和粮食,少吃肉类,少 吸烟喝酒;尽 量购买本 地食品、 少 购买反季节 水 果蔬菜; 生 活中 应杜 绝浪 费粮食。 三 、住 : 节 能装 修, 选用 节能电器 ,采用节 能的家庭照明 方式。在 节能装修 方 面,尽 量减 少 铝材、 钢材、 木材等 的使用 量; 尽量选 用节 能冰 箱、 节能 空调 , 调低电 视屏幕亮度, 适 时将电器 断电; 手机一量 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 头; 家庭照明 改用节能 灯 ,在家 养成 随手关灯 的 好习惯。 四 、行 : 尽 量选 用公共交 通工具或 自行车出 行,减少 自驾 车出 行的 次数;选 购 小排量 汽车 , 选购混 合动力 汽车, 以节 能方 式出行, 科学用 车, 注意 保养;在 交通节能方面,节 油也是一个很 重要的举措 ,如匀 速行 驶 、高速行 驶勿 开 窗、 避免 发动 机空转、 不要 猛踩油 门等一些 小细节都 能起到节 能的效果 。 五 、用: 用 布袋取代 塑料袋;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尽 量少 用电 梯;使用 节 水龙头 ,洗 澡 用水及时关闭 ; 住宅使用太阳能供暖。 温室气体 清 单编 制 主要 包 括 五大 领域 P98 1、能源活动 2、工业 生 产过 程 3、农 业活动 4、 土 地利 用变化 5、 林 业及城市废弃 物 处理 。 城市你 低碳 交通 的 实现 途径 P204 一 、重 视 低碳交 通 ,将低碳 交通 理念 融入 到 城市 的 规 划与 发展之 中 二 、调 整 交 通工具 构成, 构 建以 轨 道 交通 和 公共 交 通 为主的 城市交 通 体系 三 、推行 免 费单 车 ,建立 完善的自 行 车和步 行出 行 系 统 四 、发展 清洁能 源 电动 汽车 ,构 建 低碳 交 通 能源 供应体 系
智慧物流中心绿色低碳运营方案

智慧物流中心绿色低碳运营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目标与意义 (2)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3)第二章:智慧物流中心概述 (3)2.1 智慧物流中心概念 (3)2.2 绿色低碳物流理念 (4)2.3 智慧物流中心运营模式 (4)第三章:绿色低碳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 (5)3.1 规划原则与目标 (5)3.1.1 规划原则 (5)3.1.2 规划目标 (5)3.2 中心布局与设施设计 (5)3.2.1 中心布局 (5)3.2.2 设施设计 (6)3.3 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6)3.3.1 节能技术 (6)3.3.2 环保技术 (6)第四章:物流运输环节绿色低碳优化 (7)4.1 运输方式选择与优化 (7)4.2 车辆调度与路径优化 (7)4.3 运输包装与废弃物处理 (7)第五章:物流仓储环节绿色低碳优化 (8)5.1 仓储设施与设备优化 (8)5.2 仓储作业流程优化 (8)5.3 库存管理与废弃物处理 (8)第六章:物流配送环节绿色低碳优化 (9)6.1 配送中心规划与布局 (9)6.1.1 配送中心选址优化 (9)6.1.2 配送中心内部布局优化 (9)6.2 配送模式与策略优化 (9)6.2.1 多样化配送模式 (9)6.2.2 配送策略优化 (9)6.3 配送车辆与废弃物处理 (10)6.3.1 配送车辆优化 (10)6.3.2 废弃物处理 (10)第七章:物流信息系统绿色低碳建设 (10)7.1 信息系统架构与设计 (10)7.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1)7.3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1)第八章:绿色低碳物流政策与法规 (12)8.1 国家政策与标准 (12)8.1.1 国家政策概述 (12)8.1.2 国家标准与规范 (12)8.2 地方政策与实施 (12)8.2.1 地方政策概述 (12)8.2.2 地方政策实施案例 (12)8.3 企业自律与监管 (13)8.3.1 企业自律 (13)8.3.2 监管措施 (13)第九章:绿色低碳物流中心运营管理 (13)9.1 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 (13)9.1.1 组织架构设计 (13)9.1.2 人员配置 (13)9.2 质量管理与风险控制 (14)9.2.1 质量管理 (14)9.2.2 风险控制 (14)9.3 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14)9.3.1 成本控制 (14)9.3.2 效益分析 (14)第十章:智慧物流中心绿色低碳运营案例分析 (15)10.1 典型案例概述 (15)10.2 案例分析 (15)10.3 经验与启示 (16)第一章:引言1.1 项目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措施

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措施一、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1.1 人类活动释放大量温室气体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中,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农业等行业都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
1.2 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生态系统,但是人类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大量砍伐森林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无法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
1.3 太阳辐射强度增加太阳辐射强度增加也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尽管太阳辐射对全球变暖有影响,但科学家普遍认为这个原因并不是造成现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二、缓解措施2.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规定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个人也可以采取行动,如减少开车、使用节能灯泡等。
2.2 提高能源效率提高能源效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更加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和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提高能源效率。
2.3 保护森林和土地保护森林和土地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规定来保护森林和土地,限制砍伐和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2.4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也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之一。
个人可以采取行动,如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5 投资于科技研发投资于科技研发也是缓解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技研发可以帮助我们开发更加环保的技术,如可再生能源和碳捕捉技术等。
三、结论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来缓解。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保护森林和土地、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投资于科技研发等措施都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全球变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日常天气和气候变化趋势非常为人们所关注。
当前世界气候问题主要表现为全球变暖,而问题的严峻性早已上升到国家问题的高度。
低碳物流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物流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于造成重复污染。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低碳物流
1 全球变暖的原因与主要特点
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 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2007 年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 在《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近百年来( 1906—2005 年) 地球平均温度升高了0. 74 ℃( 0. 56 ~0. 92 ℃) ,而且变暖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其中1970—2004 年期间增加了70%。
1 1 人类、动物代谢因素
近年来人口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 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地球上巨量的人口, 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 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其它动物的呼吸也对气候有着影响。
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甲烷, 这种气体是除了二氧化碳之外容易在地球引发“温室效应”的第二大有害气体。
美国环保局于1991 年对全球甲烷排放源和排放总量进行了初步估测, 全球各种排放源的排放总量每年估计为5 亿吨。
其中反刍动物排放量每年为0.65~ 0.85 亿吨, 占排放总量的15% ~ 25% 。
1 2 生产、生活因素
1 2 1 工业生产方式因素
科学家分析认为, 由于工业革命开始后人类对石油、煤炭和其它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大大上升,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也随之急剧增加, 因此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迄今为止, 化石燃料仍然是工业能源的主要获得方式。
1 2 2 农业种植方式因素
人类过量地使用化肥使氧气减少, 并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二氮的含量增多, 可能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一氧化二氮吸收红外辐射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0 多倍, 而红外辐射是引起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 因此, 一氧化二氮的增多无疑会使得全球气温变得越来越高。
水稻田释放出的甲烷和甲烷的化合物卤化甲烷,它们加深了全球变暖和破
坏臭氧层的危机。
卤族气体是水稻田中潮湿泥土里的微生物制造、然后从稻田释放到大气层的。
水田种植的方法可能是产生卤族气体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没有种稻子的田里也有这种气体产生。
1 2 3 人类生活方式因素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 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汽车的普及使用等都给气候变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 森林的砍伐、连年的战争都导致了温室气体不同程度的增加。
1 3 自然因素
湿地生态系统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的重要产生地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向大气中排放。
据估计全球湿地每年约释放1 5 亿吨甲烷, 约占每年大气总甲烷来源的25% 。
其他如火山爆发、太阳活动、地壳运动、大气环流变化也可能影响到全球气候变暖。
2低碳物流的起因分析
2 1低碳物流的发展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
凡是绿色物流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倡导。
各国政府在推动绿色物流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追加投入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二是组织力量监督环保工作的开展;三是制定专门政策和法令来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
环保事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国际组织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 2 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
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是其理性选择。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渐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也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会有一场激烈的竞争。
我国物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2 3现代物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低碳物流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物流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于造成重复污染。
此外,低碳物流还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一般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仓储、运输、装卸、分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
因此,物流专业化无疑为降低成本奠定了基础。
3 国外低碳物流发展的特点
1、大力发展铁路货物运输;
2、低碳物流之低碳汽车运输业;
3、促进物流合理化;
4、推行共同配送;
5、推动废旧物流设施设备的循环利用;
6、推广绿色包装;
7、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8、低碳物流之信息化、电子商务化
3 1代表企业——弗玛物流
1、弗玛物流简介
FM Logistic(弗玛物流)是欧洲排名前5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全球员工超过11000人,年营业额达40亿欧元,在法国、中欧、东欧更是名列前茅的物流服务商,连续多年排名前三甲。
现FM Logistic携欧洲卓越物流服务品质、物流管理理念于2005年登陆中国。
在中国,FM Logistic将秉承与欧洲完全相同的服务理念——用最佳的设备、最佳的方案提供最佳的服务。
2、弗玛物流与低碳
低碳物流是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物流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有赖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物流要发展,一定要与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绿色经济活动紧密衔接。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因物流而过分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以至于造成重复污染。
因此,低碳物流还是企业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的必由之路。
弗玛经过多次成本核算与实地测试,车辆时速在70至80公里时油耗是31升/百公里,能使车辆达到最优状态。
因此,弗玛在每辆车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不仅能对每辆车的速度及位移方向进行实时监控,而且可对提供客户运输订单的及时信息进行反馈,增强了应急事件快速反映处理能力,确保车辆的行驶效率发挥到最高。
弗玛的宗旨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致力于做好每一环节。
该公司首期投入25辆沃尔沃厢式专用车,目前又增加了8辆新车,预计到2006年年底,车辆将增加到40辆。
资源的综合利用,整合资源提高实载率。
弗玛公司在确立开拓中国市场之时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网络,加快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曹总监说:“所谓物流其实是一个系统,资源整合是关键。
我们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最终目标还是要吸纳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滚雪球般聚合浙江资源优势去打拼中国物流市场。
”弗玛在中国落户,他们不仅仅将业务局限于总部所在的华东地区更着力于发展西部,其在全国各地的线路布局主要服务于公司业务,以仓储理货为主营,拟从武汉着手,从而发展到西安、成都,直至西宁等城市,逐步将配送网络向中国的各个角落延伸。
青藏铁路的开通,再次坚定了弗玛打开西部市场的决心,他们将发挥高档次沃尔沃车辆适应长距离运输优势,将触角延伸到西部的各个城市,在配货运输至西部的同时,回程将西部的特产带到东部,最大限度提高车辆的实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