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模式分析开放获取对科研中知识管理的影响
知识转移模型(SECI)在学科馆员知识服务中的应用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知识转移模型(SECI)在学科馆员知识服务中的应用青岛滨海学院 王凌默 魏祥艳摘 要:现阶段绝大部分图书馆现行的知识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时代进步,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知识的发展和进步。
学科馆员服务是图书馆学科化,知识化服务的必然要求。
本文尝试利用 SECI 知识转化模型,实现学科馆 员内部知识转化,改善学科馆员知识服务行为。
有助于提高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层次,为学科服务建设奠 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学科馆员 SECI模型 知识服务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6-0232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首当其冲的是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学科馆员制度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国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有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在今天互联网时代,各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也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SECI是日本学者对知识创造和知识管理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认识。
知识转移模型(SECI)在学科馆员中的知识服务,是适用于学科馆员发展的路线,利用SECI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科馆员知识服务应用。
通过知网检索发现学科馆员方面的文章比较多,但是与SECI相结合的文章较少。
在知网中用高级检索主题词为SECI 并含学科馆员去检索时,发现仅有一篇。
在以检索词为SECI并含图书馆去检索时相结合的文章也仅有十几篇说明研究的少,这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背景SECI模型的最初原型是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弘高(Hirotaka Takeuchi)于1995年在他们合作的《创新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提出。
野中郁次郎将企业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
野中认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
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 (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 (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
SECI模型对企业创新知识管理的启示

p rp c ie o u t ia l e eo me t e s e t fs san b e d v lp n . v Ke r s x l i k o l d e a i k o l d e e in i n v t n n w e g n g me t n o ai n ma a e n y wo d :e p i t n w e g ;t ct n w e g ;d sg n o ai ;k o l d e ma a e n ;i n v t n g me t c o o
个在 总体 上不 断 上 升 的趋 势 ,即知 识 从 个 体 、到 团 队 、到组织 、到 社会 的上 升 。因此 S C 模 型 实 际上 EI
展示的是一个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的转化而实 现 的知识 创造 与积 累的螺 旋式上 升 的模式 。
的 《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一书中,将知识分为四
LI Xi u U h i
( col fn oai ei , u nzo cdmyo Fn r , unzo 10 6C i ; Sho o In vt nD s n G aghuA a e f ieAt G aghu500 hn o g s a Istt o uies n ngm n, aj gU i ri f e nui n s oat s N n n 10 6 hn ) ntu f s s a dMaae et N n n nv syo r atsadA t nui , aj g20 1 ,C ia ie B n i e t A o c r c i
刘 曦卉 :S C 模 型对 企 业 创 新 知识 管 理 的启 示 EI
11 6
识, 包括 那些 非正式 的 、难 以表达 的技 能和 诀 窍等 , 二是认识方面的隐性知识 , 包括心智模式 、信念 和 价值观等…。 世界 经 济 合 作 与发 展 组 织 ( E D) 对 知 识 的 O C 分类是 目前 最 权 威 的一 种 。 19 9 7年 ,O C E D在 发 布
SECI螺旋的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研究

SECI螺旋的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研究SECI螺旋是由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1995年提出的知识管理模型,它将知识管理分为四个阶段: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组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螺旋形的循环。
这个模型描述了知识在组织中的转移和转化过程,是知识管理领域中的经典模型之一,深受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视。
社会化阶段是指将隐性知识(即个体内部的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即表达出来的知识),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分享经验、交流观点、联合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实现的。
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和参与“学徒制”来获得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外化阶段是指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记录经验、创作新知识、制定方案和流程等方式来实现的。
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可以通过撰写报告、制作视频、举办培训等方式来分享自己的知识,进而向组织推广和传播新知识。
组合阶段是指将不同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和整合,以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价值。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知识库、协同工具等工具来实现的。
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可以通过搜索不同来源的信息,整理不同的知识点,并在其中发现新的联系和潜在的价值。
内化阶段是指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和反思来实现的。
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可以通过实际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从中获得新的经验和洞察。
同时,他们也可以将这些经验和洞察分享给其他人,进而促进知识的更深入的传播和应用。
SECI螺旋模型的知识量和知识水平研究如下:一是知识量的研究。
SECI螺旋模型说明了知识的流动和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阶段中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来实现。
因此,知识量的研究包括了对不同阶段的知识来源、知识制造和知识输出等方面的研究。
基于SECI模型加强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

正 是 缺 乏 这 些 能 够 推 动 企业 发 展 的三 个 重 要 因 素 : 融 资 本 、 力 资本 和社 会 资本 , 以知 识 管 金 人 所 理被 边缘 化 。其 实 这种 观念 的出现 是 由于最 初 的 知识 管理项 目多数 是 由一 些 大公 司 实施 的 ,而 他 们 在实 施知 识管 理过 程 中又 大多 采用 了较为 昂 贵 的I T硬件和 软件 。中小企业 虽 然在高 技术投 人上 没 法与 大企 业相 比 . 在某 些 方面 , 但 中小企 业 实 际 上 更 能 够 从 实施 知识 管 理 项 目 中获 得 更 多 的 收 益 。 比如 。 中小企 业一 般规 模较 小 , 当一 个 关键 员 工 ( 客 户 经理 ) 如 离开 公 司时 , 公 司来 说 将 会 导 对 致大 量知 识 的流失 ,甚 至 有些知 识 会严 重影 响 到 该 公 司的发展 。再 比如 , 由于没有 及时对 一些重要 的知识 进行 定义 与存 储 。而 造成 中小 企 业 内部重 复 劳动 的现 象 比较严 重 ,很 多事情 其 实 已经 有人 做过了。 已经 有 了宝 贵的 经验 和技 术 , 是 由于这 但
2 O年 6月 0l
安 阳 工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y n si t f e h o o y o r a a g I t ue o c n l g o An n t T
J n2 0 u .01
第 9卷 第 3 ( 期 总第 4 期 ) 5
V 1 o ( e .o 5 o. N . C nN . ) 9 3 . 4
些经 验 与技术 没有 被发 掘 或记 录 下来 ,新来 的员
问题 :所要管理 的知识是 什么 ” “ 以及 “ 它们在 哪里 ” , 这就涉及 到了中小企业知识 的分类及分布问题 。 关 于企业 知识 的分 类 , 往今来 不 同的学者 曾 古 从 不 同 的角度 提 出了 自己的分 类方 法 。这 里主要 采 用 由 日本 科学 与 技术 高级 研 究所 、加 利福 尼亚 大 学伯 克 利分 校 的 Iuui oa a教授 提 出的关 kjr N n k o 于“ 识创 造 ” 知 的完 整 模 型—— S C 模 型 , 知识 EI 将 分 为 显 性 知 识 (r clt nwe g1 隐性 知 识 A t uae K o ld e和 i d (ai K o l g ) T c nw e e 。所 谓显 性 知识 , 指 可 以通 过 t d 是 书面 和系 统化 的语 言表 达 出来 , 并且 以诸 如数据 、 科 学公 式 、 明书 、 说 手册 等形 式 在组 织 中共 享 的知 识, 它可 以 比较 容 易地处 理 、 递 与存储 。显性 知 传 识 由于可 以被抽 象 并被存 储 在 客观 世界 里 .在 没 有 知识 携带 者参 与 的情况 下 。也 可 以被 理解 和共 享 。所 谓隐性 知识指 深藏 于人 的实践之 中的 、 以 难 言 明和模仿 、 尚未编码 化 的 内隐性 知识 。在 没有知 识携 带者 参 与的 情况 下 , 类 知识 很难 被交 流 、 这 理 解和 共享 。这 类 知识要 通 过对 人类 行 为 的观察 和 知识诱 导活动 才能获得 。波 兰尼认 为 , 人类 的大部 分 知识 是 以隐性 知识 的方 式 存在 的 , 人们 知 道 即“ 得 比他们所 能讲 出来 的要 多得 多” 。
基于SECI模型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

基于SECI模型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摘要]基于协同创新基础上的“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在城市经济、产业转型及商业模式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其中,知识管理是其发展的核心。
本研究基于SECI知识转化理论,提出了“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的五阶段模型,并提出了构建多元互动机制、驱动企业创新动机等对策,以期推进“政产学研用”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SECI;政产学研用;知识管理1引言在“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的构建及发展过程中,知识作为创意产品或服务的核心要素,在驱动主体创意元素的产生、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在多主体嵌入式的创意产业园区中,由于多主体的存在使得知识异质性异常显著,若不通过有效整合机制进行管理,知识将丧失创造性、组合性,创意园也将难以发挥协同创新作用。
因此,创意产业园的知识管理是其发展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有力保障。
知识管理,其本质在于构建一种可操作化、可推广的知识运行模式,实现知识获取、创造、分享、整合、应用、反馈、再创造的多线性过程,从而提高知识的社会经济效应。
基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当前已有一些学者在探索创意产业园的构建与发展过程中嫁接了比较成熟的知识转化模型。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尝试嵌入SECI模型,并将其作为分析“政产学研用”多主体嵌入式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创意产业园知识管理过程及机制,以推进创意产业园区的知识创新与市场化应用,提高产业园的创意集聚及社会经济效应。
2知识及SECI模型21知识及知识管理日本的野中郁次郎认为知识是一种被确认的信念,通过知识持有者和接收者的信念模式和约束来创造、组织和传递。
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知识往往被划分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又称缄默知识,是指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
其获取、应用过程往往与特定的较为复杂的工作岗位相关,人们凭借直觉进行体验,通过观察或环境映射习得相应知识。
SECI模型论述企业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利用知识创造和应用的SECI模型,论述企业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SECI模型的概念SECI知识转化模型是日本的野中郁次郎在其1995年发表的《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用于论述企业管理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企业管理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显性知识主要是指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的可文本化的知识。
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确定的各种文件内容。
确定的企业的规章制度都可以看作是显性知识。
在企业管理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主要是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诀窍”等或与之相类似的,如一句中国古话概括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类的知识。
例如在创业阶段的企业与形成稳定业务规章制度的企业的文化氛围是明显不同的。
又如长期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默契,这种默契甚至可以达到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意会到对方意思的效果。
SECI知识转化模型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结合(Combination)和内化(Internalization)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其中,社会化是指,通过共同活动或实际接触实现隐性知识在个人之间的共享;外化是指,隐性知识转化为公开的、易于理解的显性知识;结合是指,显性知识向更加复杂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转化,即显性知识通过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而进行交流、传递、系统化;内化是指,已经外化的显性知识在个人及组织范围内向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根植于行动、实践、流程及战略创新等活动。
在以上四种不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在群体与个人的传递方向上,社会化和外化是一个个人与个人的隐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以及再将个体聚集的群体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因此,他们强调的是知识的创造过程。
而结合与内化则是将集体的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个人的陷性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个人如何学习集体确定为文本等形式的知识,并将之融会贯通到个人的知识体系当中。
基于SECI模型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优化

基于SECI模型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优化作者:王雪毕莹来源:《商情》2017年第15期【摘要】在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中,基于SECI模型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优化则研究较少。
本文论述了个人知识管理过程,包括对个人知识的需求、获取、组织分析、交流共享、应用创新以及信息安全。
对基于SECI模型的个人知识管理过程进行研究,为优化个人知识管理过程提供依据。
【关键词】SECI模型;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优化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的Paul Dorsey教授首先提出来的,即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题的技巧与方法。
目前对个人知识管理过程的优化则研究较少,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本文将以这点为切入点展开研究。
一、个人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的过程包括对个人知识的需求、个人知识获取、个人知识组织分析、个人知识交流共享、个人知识应用创新以及知识安全。
各个阶段之间又是相互影响促进促进的,而知识安全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
知识的需求是起点。
明确知识的需求是接下来一系列的活动的前提,影响着各个过程的开展形式、方向及效果。
同时接受来自知识获取阶段的反馈;知识的获取是基础。
个人知识的获取是个人学习显性知识、积累经验并利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过程。
面对海量的快速更新的知识,结合自身情况,对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取舍相当重要;知识的组织分析是手段。
知识组织分析是对知识进行排序分类,过滤无用信息,有效地存储信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方便以后的查找和使用;知识的交流共享是核心。
知识的不易损耗性是知识交流共享的理论基础。
个人的知识在交流中得到升华并实现共享,知识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是目标。
在知识的应用中,知识创新也会随之出现,这样又会有新一轮的知识需求,管理过程得以延续和螺旋上升;保证知识安全涉及到开发与应用各种保证信息的机密性、质量、安全存储的方法和技巧。
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也是保障过程能够周而复始运转的原因。
SECI模型在知识管理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野中郁次郎提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 (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 (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
(4)内部化
是指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过程,通过“组合”产生新的显性知识被组织内部员工吸收、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隐性知识。在这个阶段知识实现了在组织内部的共享,并拓宽和改变了个体的思维方式,使得知识逐渐变为可根植于实践行动、流程和战略创新之中的隐性知识。一旦知识内化为思维方式或创新源地时,它就变成了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可见,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质变的过程。在个人择业求职过程中,这代表着,公司面试官通过一系列的了解后,对面试者所展现的能力及个人素养有了大致的评定,但在面试时不会向面试者透漏任何消息,而由此成为他们决定是否录用此人的重要标准。
3、组合化
指的是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组合,即是若干群体的显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它是一个通过各种媒体产生的语言或数字符号,将各种显性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个收集并整合显性知识的过程,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档、会议或交流等形式在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交换和再造。总之,该阶段的知识转移的实质就是将群体的显性知识编辑为组织的显性知识,并在组织范围内进行广泛传递和应用。在个人择业求职过程中,组合化告诉我们,面试官应通过初试、复试多次面试及多种方式,包括个人单面、小组面试的方式,了解面试者的各方面能力,然后进行综合评价。面试者在此过程中应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不急不缓,保持耐心,在每个环节都向面试官展示出自己能力的最好一面。在系统化场的设计中,在面试官将新的显性知识与现有的资讯与知识组合,以便再产生更新的显性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利用“线上网路”、文件与资料库等资讯来强化这项知识的转化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e t r i e v a l c h a n g e d ,a n d t h e c o s t s o f a c a d e mi c i n t e r c o u r s e g r e a t l y r e d u c e d .T h r o u g h c o m p a i r s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s u b j e c t
An a na l y s i s o f t he i mp a c t s o f o pe n a c c e s s o n t h e kn o wl e d g e ma na g e me n t i n
s c i e nt i ic f r e s e a r c h e s b a s e d o n S ECI Mo de l
1 OA研 究现 状
包括 : ( 1 ) O A的影 响 。包 括小 到 图书馆 业 、 出版业 ,
开放获 取 (O p e n A c c e s s , 以下 简称 O A)是 2 0 世纪 9 0年代末 出现 的一种 新 的学 术 传播 与交 流 模
大到对发展 中国家 的影响 ; ( 2 ) O A 的商业 模式 ;
LI Ya n _ b 0
( L u o y a n g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L u o y a n g 4 7 1 0 2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S E C I Mo d e l ,t h i s p a p e r a i ms a t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i mp a c t s o f o p e n a c c e s s( O A)o n t h e
( 3 ) 不同领域 O A资源 的影响 ; ( 4 ) O A资源的组织
利 用等 。其 次 , 为 了解 国内 O A研究 现状 , 采 用 检 索 策略 : 标题 = “ 开 放获 取 ” O R“ 开放 存 取 ” , 时 间 限定
在2 0 0 1 -2 0 1 2年 ( 检索时间 2 0 1 2 — 9 — 2 0 ) , 共 获得 相 关文 献 9 8 4篇 , 其 研究 主题 主要 包括 : ( 1 ) 机 构 知 识库 ; ( 2 ) O A对 高 校 图书馆 的影 响 ; ( 3 ) 国外 O A政
加 速了知识 的创造 , 扩 展了知识 的传播范 围, 改变了知识 存储 与检索 的模式 , 缩减 了学术交流 的成本 。通 过对 比分析 O A知 识 库的两种形式 , 即主题知识库相和机构知识 库 , 指 出前者在知识检索方面具有更高 的效率 。
关键词 : 开放 获取 ; 知识管理 ; S E C I 模式 中图分类号 : G 2 5 5 . 7 6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1 5 2 5 ( 2 0 1 3 ) 0 6 - 0 0 0 5 - 0 5
t h e r e t ie r v a l o f s c i e n t i f i c k n o wl e d g e. Ke y wor ds:o p e n a c c e s s;k no wl e d g e ma n a g e me n t ;i mp a c t ;S ECI Mo d e l
c r e a t i o n,d i s s e mi n a t i o n, s t o r a g e a n d r e t ie r v a l o f s c i e n t i f i c k n o wl e d g e .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e c r e a t i o n o f s c i e n t i f i c k n o wl e dg e h a s b e e n a c c e l e r a t e d, t he d i s s e mi na t i o n wi d e n e d, t h e mo d e l s o f kn o wl e d g e s t o r a g e a nd
2 01 3年 1 1月
大 学 图书 情 报 学干 l J
J o u r n a l o f Ac a d e mi c L i b r a r y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S c i e n c e
No v,2 01 3
Vo I . 3l No . 6
第3 1 卷 第 6期
基于 S E C I 模 式 分 析 开 放 获 取 对科研 中知 识管理 的影响
李 J 燕 , ” 、 波 , ,
( 洛阳师范学院 , 4 7 1 0 2 2 )
摘
要: 文章 以 S E C I 知识转化模式 为分析框架 , 论述 了 O A对科 研中知识 创造 、 传递 、 存储 和检索的影响。结p o s i t o r i e s a n d o t he r r e p o s i t o ie r s,t h e a u t h o r c o n c l ud e s t h a t t h e f o r me r c a n pr o v i d e t he b e s t e ic f i e nc y 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