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北宋雅文化的形成背景及其具体表现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与特点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与特点一、引子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不仅在科学、艺术、文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而且在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那么,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政治、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环境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论述。
二、政治因素1. 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宋代的统治相对稳定,社会局面相对和平,没有大规模的战乱和民变等。
这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宋代政府对文化的重视程度较高,注重扶持文化人才,设立了诸多文化机构和学府,提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平台。
这种政府对文化的关注和支持,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三、社会发展因素1. 物质条件的改善宋代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基础条件。
2. 商业与手工业的兴盛宋代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了经济基础。
商业繁盛使得城市人口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手工业的兴盛也为艺术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四、科技创新因素1. 农业和水利技术的改进宋代重视农业和水利工程的发展,农业生产工具和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农民的产量,水利系统的完善为农田提供了灌溉和排水的条件。
农业和水利技术的进步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2. 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发明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如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等。
这些发明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支撑。
五、文化环境因素1. 文化底蕴的积累在宋代之前,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为宋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人多承袭和继承了前代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2. 文化产业的兴盛宋代文化产业的兴盛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动力。
文化市场的繁荣使得文化人才获得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也激发了更多人对文化的热爱和参与。
六、特点1. 文人雅士的风采宋代文化以文人雅士为代表,他们追求文学艺术的精神内涵,崇尚文雅、清新的风格。
宋朝文化的特点

宋朝文化的特点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宋朝文化的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儒学兴盛宋朝是中国古代儒学兴盛的时期,儒学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
宋代儒学家程朱理学的思想体系成为主流,强调仁义道德,推崇礼制和孝道。
宋朝的政治、教育、文化都受到了儒学的影响。
儒家的思想在宋代得到了全面发展,儒学家们著述颇丰,形成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流派。
二、文人雅士风气盛行宋朝是文人雅士风气盛行的时期,文人地位得到了提升,他们在政治、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代文人追求自我独立的精神境界,崇尚文化艺术的修养,注重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
文人雅士们以诗词、书法、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
三、科技进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时期。
在农业方面,宋代农业生产力有很大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工艺制造方面,宋代制瓷技术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
在军事方面,宋朝发明了火药和火器,对于后来的战争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航海方面,宋代有很多著名的航海家,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
科技进步为宋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多元交融宋朝是一个文化多元交融的时期,北方和南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遭受金朝的侵略,大量的文化人物南渡,南方的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北方文化的儒家思想和南方文化的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宋朝文化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如西夏、辽、金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以及与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交流。
五、文化产业繁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产业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产业,如印刷业、出版业、纸张业等。
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书籍的大规模生产和流通,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繁荣。
宋朝的出版业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出版机构和出版物。
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文人雅集

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文人雅集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繁荣和文人雅集对于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成千上万的文人墨客纷纷涌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人雅集了。
一、文化繁荣的背景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江南地区的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兴盛,使得文化的发展得到了良好的支持。
同时,朝廷也对文化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重视,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文人才子,他们成为了文化繁荣的推动力。
二、文人雅集的兴起文人雅集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在北宋时期达到了巅峰。
文人雅集主要发生在城市中的荣华富贵之地,如开封城和杭州城等。
文人雅集是一种集结文人才子的聚会,不仅有文学切磋的场合,也是吟诗作文、饮酒聊天的场所。
文人们可以在雅集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相互切磋文学才情,使得文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文人雅集的之中文化成果文人雅集不仅仅是一种社交活动,更重要的是其中所产生的文化成果。
文人雅集往往会有文学作品的创作,例如诗歌、散文、曲谱等。
这些作品中因为有了文人们的切磋与研究,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界的思考和触动。
这些作品促进了文化交流,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四、代表性文人雅集北宋时期的文人雅集众多,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岳阳楼、西湖、樊楼等。
岳阳楼是北宋文人陆游所在的雅集,陆游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世。
西湖是北宋时期文人卓文君的雅集,卓文君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才华与美貌鼓舞了许多后来的文人。
而樊楼是北宋时期文人苏轼的雅集,苏轼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以他深奥的文章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
五、文人雅集的影响北宋时期的文人雅集对于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人雅集使得文化交流得以加强,文学作品的创作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样,文人雅集也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文人雅集的兴起使得许多商家都开始通过赞助雅集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声誉,这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宋代四雅文化文化内涵

宋代四雅文化文化内涵
宋代四雅文化是指宋代时期的四种文化活动,包括棋、书、画、诗。
这些文化活动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棋是一种智力游戏,它不仅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思维训练和人际交流的方式。
棋在宋代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下棋。
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艺术,宋代书法家以其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
宋代书法家注重笔墨的造化和意境的表达,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画家以其独特的画风和表现技巧,创造了许多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
宋代画家在表现主题和形式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意,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形式,宋代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诗风和诗学思想,创作了许多具有文化内涵的诗歌作品。
宋代诗人注重诗歌的音韵和格律,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总之,宋代四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宋代的发展和传承中,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表达和艺术创作,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和传扬。
宋朝文化历史发展

宋朝文化历史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
自北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开始,至南宋灭亡为止,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剖析宋朝文化的历史发展,以使读者对这一时期的文化状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1. 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商业贸易繁荣,城市逐渐兴起。
同时,宋朝政权的建立也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官方文化日益兴盛,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提升,他们对文化的推崇和追求也推动了宋朝文化的繁荣。
2. 文学与艺术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代表性的文学流派有唐宋八大家和江湖派,代表性的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欧阳修等。
他们的作品以真实感人、抒发情感、抒发社会关怀等特点而著称。
同时,宋朝还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家,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为文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艺术方面,宋朝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代表性的绘画流派有南宋的“南宗”和北宋的“北宗”。
南宋的“南宗”以文人画为主,追求写意和意境,注重个人的情感和表达;北宋的“北宗”则更加注重写实和技巧,追求形神兼备。
同时,宋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也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如汝窑、定窑等。
3. 科技与工艺宋朝是中国科技与工艺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工艺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印刷术的发明。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宋朝人还在农业、纺织、造纸、冶炼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 哲学与思想宋朝的哲学与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
同时,佛教和道教在宋朝也有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道教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和特点

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和特点
宋代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在历史文明进步的背景下,取得了宣扬和传播的突出成就。
苍茫的岁月,它已然贯穿至今,正在向世人展示着它诱人的文化瑰宝。
宋代文化的出现,必须从诸多历史背景中来研究它的生成。
宋代的出现,因政
治上的封建军事统一,有利于宋代文化的发展。
政治上的稳定带来了国家内部的繁荣,使教育、宗教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滋养了宋代文化蓬勃发展的大好基础。
宋代文化的特点可归纳如下:首先,在宋代文化体系中,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利
用得到了发展,代表人物形象的“精工雕刻”十分出众,确立了国际上独一无二的宋代等级制度。
其次,在宋代文学及诗歌普及中,出现了以经典文学诵读、传统
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学窗斋私塾,并以宋代典籍出类拔萃,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宋代文化还表现出艺术追求高超、色彩缠绵丰富多彩的特点,鼓励了艺术创作,使传统文化被大量传承、发扬。
宋代文化的繁荣期,对我们现代人的思想修养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的理念、
思想现在也仍然有效。
宋代文化的突出表现,使其流传至今,令我们倍思其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间的交流合作。
在宋代文化的引领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紧密接轨,令我们受益匪浅。
总之,宋代文化的引领,对中国文化交流、知识传播,及历史文明发展有着深
远而重要的影响,它将代代流传,陪伴着中国文明的不断发展更进。
宋代四雅解说词

宋代四雅解说词摘要:一、引言宋代四雅的背景和概念二、宋代四雅详解1.点茶2.焚香3.插花4.挂画三、宋代四雅的文化内涵1.宋代四雅与文人雅士2.四雅对宋代文化的影响3.四雅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意义四、结论宋代四雅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正文:【引言】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宋代四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它们分别是点茶、焚香、插花和挂画,这四种艺术形式不仅代表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宋代四雅的魅力。
【宋代四雅详解】1.点茶宋代点茶是茶艺的一种,讲究茶具、茶水、茶叶的和谐搭配。
点茶的过程细致入微,包括煮水、烫盏、碾茶、注汤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
点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2.焚香宋代焚香是一种常见的雅趣,燃香被视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焚香需要选用优质的香料,并讲究香炉、香炭的选择。
宋代文人常常在读书、品茗、赏花等活动中焚香,以增加生活的意趣。
3.插花宋代插花艺术独具特色,注重自然、简约、优美的审美。
插花时,要根据花卉的特点和生长习性,以及花器的大小、形状、质地等因素来搭配。
宋代插花既有严谨的结构,又有随性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4.挂画宋代挂画是指在墙壁上挂上字画,以增添居室的文化气息。
挂画不仅讲究画作的品质,还注重画幅、画框、挂画位置等细节。
宋代挂画反映了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宋代四雅的文化内涵】1.宋代四雅与文人雅士宋代四雅是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代表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通过四雅,文人们抒发情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2.四雅对宋代文化的影响宋代四雅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还对宋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雅渗透到了宋代文学、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3.四雅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意义宋代四雅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们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北宋的文人宴会与雅集文化

北宋的文人宴会与雅集文化文人雅集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尤其在北宋时期,文人宴会与雅集文化达到了巅峰。
北宋的文人雅集不仅仅是一种社交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平台。
本文将深入探讨北宋的文人宴会与雅集文化,包括其背景、形式、意义和影响。
一、背景北宋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这为文人宴会与雅集的兴盛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宋文化重视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在大量文人士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盛世。
二、形式北宋的文人宴会与雅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文人们可以自行召集,也可以应邀参加他人的宴会与雅集。
宴会的地点通常在私人家中、花园或茶楼等场所举行。
参与者往往是文人雅士、官员、学者和艺术家等,他们在一起交流学术、品味文艺、饮酒作诗,思想碰撞下迸发出火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三、意义1. 学术交流:文人宴会与雅集是文人之间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场所。
文人们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在宴会与雅集中,他们可以畅所欲言,探讨时事、文艺、哲学等各个领域的话题,从而推动了各个学科的发展。
2. 文化传承:北宋的文人雅集不仅仅是学术交流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平台。
文人们通过宴会与雅集,传颂经典之作,讨论理论,提倡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多元发展。
这种传承文化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繁荣。
3. 社交联谊:文人宴会与雅集也是社交联谊的重要方式。
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常常通过宴会与雅集这一场合互相结识,建立友谊关系。
他们互相赠诗、题画、留作,以表达情谊,通过这种社交活动,加强了文人群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四、影响文人宴会与雅集文化对北宋时期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北宋时期,文人宴会与雅集文化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促进了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文人们在宴会与雅集中相互启发,互相竞争,推动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北宋雅文化的形成背景及其具体表现作者:莫君远来源:《大观·收藏》2017年第01期摘要:在经历时间的沉淀之后,北宋文化呈现清淡雅致的总体特征。
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的生活方式,在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的四雅活动中展现自己的审美品位与人生境界。
文人对四雅活动的推崇也是北宋雅文化的构成主体与具体体现。
关键词:北宋雅文化一、雅文化概述及北宋“雅文化”产生时代背景简析1.何为“雅”“雅”字典出“诗之六义”,即赋、比、兴、风、雅、颂。
许慎《说文》中有:“雅,楚乌也。
一名鸒,一名卑居。
秦谓之雅。
从隹从牙。
”可见雅的本义是鸟名,乌鸦的一种。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雅之训亦云素也,正也”,《雅》为正声,因此,雅便引申出“中”、“正”的涵义。
雅,也指“正声”,所谓“正声”指的就是中原雅乐。
雅乐因其正得中庸,乐而不淫,“文质彬彬”,不流于浮华,被奉为乐之正统。
也因与“雅乐”的关系,“雅”渐渐衍生出新的文化内涵,与文艺、修养、品位、观念相联系。
自东汉起,“雅”与“俗”渐渐形成了两个相对概念。
与代表大众的“俗”相对,“雅”代表着贵族精英阶层的审美追求与生活品位。
汉魏六朝的文人雅士对美有执著的追求,将绮丽纤华的文风视为风雅。
至唐代,经济到达前所未有的繁荣,国家重归统一,民族自信心加强,这个时代体现出的是一种恢弘而崇高的文化气质。
历经五代十国再至北宋,社会各个阶层重拾对“雅”的追求,此时的“雅”与之前诸时代的“雅”具有不同的特征,北宋时期不再崇尚绮丽繁华,反而追求质朴与深沉。
这种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是在历经时代的洗礼与沉淀之后,表现出来的一种更为深刻与醇厚的文化特质。
2.北宋“雅文化”时代背景简析北宋时期国家的疆土远远小于盛唐,并且受前车之鉴采取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造成了所谓的“积贫积弱”,历史上留下了“孤秦陋宋”的说法,与“炎汉盛唐”相对。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所谓“陋宋”,主要是针对宋代两点严重的缺陷:一是军事实力的孱弱,在面对外族入侵时屡战屡败;二是政治上因循苟且,为巩固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整体局面。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三百余年间,宋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巅峰。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中谈到“传统中国的物质文明,至宋朝已达到极高峰”;“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富裕和最先进的国家”。
宋史研究大家邓广铭也有类似的观点:“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两位历史学家所言非虚,在物质文明方面,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国内及对外贸易都有长足的发展。
宋代单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粮量比唐代提高30%,达到四千斤左右。
建筑、矿冶、造船、纺织、印刷、造纸、制瓷等行业分工更加细密化与专业化,民营手工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繁荣的农业与手工业带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宋都城开封兴盛时人口达百万以上,这在同时期其他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在精神文明方面,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
” 宋代学者众多,学派林立,邵雍、二程、三苏都是耳熟能详的儒学大家。
“宋词”在文学历史上声名显赫,但除此之外,宋代的文、诗、曲、小说、戏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唐宋散文八大家,宋人就占据六位。
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开史学著作体裁之先河,对后世史书的编写产生重要影响。
二、北宋雅文化的具体体现在繁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簇拥下,北宋时期的文化氛围却并不浮躁喧哗,也不是华美、壮丽或者柔媚,而是更加沉稳、返璞、求真,归结为一个字,就是“雅”。
在我国古代,点茶、焚香、插花、挂画被合称为文人四雅,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四个重要的方面。
北宋文化的清淡雅致可以从当时文人对这四种雅致活动的热爱与追求中窥得一斑。
1.茶文化点茶是唐宋时期的一种煮茶方法,用在这里是对传统茶道的一个代称。
饮茶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茶可以养人、养病、养心、提神。
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若解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宋以前人们把茶视为一种养生饮品,至宋代,饮茶养生已退为次要,文人雅士阶层将饮茶视为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宋代十分注重烹茶的过程,冲泡程序十分精细复杂,甚至有些琐碎。
北宋丁谓《煎茶》一诗便描写了当时煎茶的工序:“开缄试雨前,须汲远山泉。
自绕风炉立,谁听石碾眠。
轻微缘入麝,猛沸却如蝉。
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
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
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睡醒思满啜,吟困忆重煎。
只此消尘虑,何须作酒仙。
”整个步骤十分复杂,连清代纪昀纪晓岚看完之后,都觉得“细碎”。
之所以这么细碎,是因为文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怀与感悟,希望将烹茶整个过程营造成一种优美的意境,进而展现自己雅致的生活情调与高尚的艺术品位。
宋代的许多著名文人都是当时的茶道高手,像并称书法“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当时的茶道高手。
作为宋代文人集团的精神代表,苏轼是中华传统儒释道三教融会贯通的集大成者。
他在品茶、烹茶、种茶等方面都十分在行,对茶史、茶功也颇有研究。
苏轼十分嗜茶,有众多咏茶的诗词留世,他的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的一众过程。
词云:“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
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词中描写绘声绘色,雅意盎然,从苏轼对饮茶的细致追求中,我们能感受到文人将茶道与他们的精神世界结合,从哲学高度体察茶文化,在制茶、点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事活动中见心见性,修炼自身。
2.香文化香文化在唐宋时期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唐代佛教的兴盛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大量域外香料涌入中国,焚香方式和香制品都有了广阔的发展。
香文化在唐代整体呈现一种繁丽的景象。
进入北宋,香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从皇亲贵族到文人雅士再到平民百姓都有焚香的习惯。
北宋时大户人家一般有专门负责香事之人,每逢重要聚会和重大场合都要焚香助兴。
平时生活中,居室、厅堂、寝室中香烟也不能间断。
宋代稍有身份的妇人出行时,都要跟随专门的侍女手持熏香。
焚香经济在宋代也十分发达,集市中有专门做香事生意的店铺,贩卖香料的同时也提供上门布香的服务。
香料在北宋不仅用于焚烧,还用于制作点心、茶汤以及墨砚。
与此同时,香包香囊的随身佩戴也逐渐流行起来。
在香文化普及的大背景下,文人雅士为彰显自身的身份、地位与生活品位,用香更加考究,用香品香的同时,还收集各类香方,亲自制作合香,召集香会雅集成为当时文人圈中一种流行的联谊交际方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苏轼并称“苏黄”的黄庭坚一生极其爱香,其《贾天赐惠宝熏乞诗作诗报之》有:“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
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
”可以看出,黄庭坚不仅直言不讳的称自己“有香癖”,更将焚香看做是一种“文事”。
黄庭坚对香的喜好不是叶公好龙式的,而是有深入的研究。
他不仅焚香,还参与了香品香具的制作并钻研改善焚香方式。
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许多香方,如《汉宫香诀》、《意合香》、《意可香》、《深静香》、《小宗香》等等。
他的诗词《谢王炳之慧石香鼎》中又有:“熏炉宜小寝,鼎制琢晴岚。
香润云生础,烟明虹贯岩。
法从空处起,人向鼻头参。
一炷听秋雨,何时许对谈。
”描写了隔火熏香,这种用香方式舒缓而无烟燥之气,香气醇和怡人,低回绵长,意境平和悠远,很符合宋人追求雅致的文化风尚,是黄庭坚所喜爱的方式。
在黄庭坚看来,品香不仅是生活的必备事项,更是一项近乎艺术创作的文雅活动。
他的诗中有“隐几香一炷,灵台湛空明”,“一炷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说明品香能够使人通过对香的气味、意境的感受,明心见性,进入灵台空明、生命净化的禅境。
黄庭坚对焚香的喜爱是宋代文人爱焚香的一个缩影。
宋代文人读书问道时要有香为伴,调弦抚琴时要以一炷清香佐心导韵,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时,无香不聚,焚香不仅是宋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3.插花文化插花起源于佛教的供花,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从佛事中分离出来,用于屋内摆设,供人观赏。
宋代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代的插花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崇尚清疏之风,追求优美的线条,内涵重于形式,以插花为载体,体现插花者的境界修为与品德节操。
宋代插花之风盛行,宫廷、官府、道观、寺庙、酒馆、茶楼、游船等场地都喜爱摆放插花。
插花技艺精湛,意境深远,是雅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中有:“西京牡丹闻于天下。
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
至于梁栋柱栋,悉以竹筒贮化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
扬州产芍药,其妙者不减于姚黄、魏紫。
蔡元长(蔡京)知维扬州,亦效洛阳,亦作万华会。
”从张邦基的描绘中,北宋宫廷插花宴赏之盛可见一斑。
宋代插花追求一种清雅之美,这一点从宋代插花器具的使用上可以体现出来。
宋代以前,插花器具多为贵金属金银做成的花瓶。
宋代供花却很少用金银材质的花瓶,取而代之的是宋代赫赫有名的瓷器,如三十一孔瓷花盘等。
除了瓷器之外,宋代供花还会用到竹筒、古鼎彝器等,和金银的雍容华贵相比,宋代供花器具显得更加淡雅脱俗。
宋代的士大夫以插花为尚,许多宋诗中都能反映出这一点。
苏辙的《戏题菊花》中有:“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杨万里《赋瓶里梅花》中也有:“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
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
”从中可见文人对插花的热爱,据《梦梁录》记载,有些风雅之士出游也要携带桌几,以“列炉焚香、置瓶插花”。
4.挂画挂画,又称“挂轴”,是指把书法和绘画作品挂在房间的一定位置。
挂画一般由天杆、地杆、轴头、天头、地头、边、惊燕带、画心及背面的背纸组成,形式多样,包括单条、中堂、屏条、对联、横披、扇面等。
起初挂画指挂于茶会座位旁与茶相关的作品,一般以字为多,后来逐渐出现画作以及字画结合的作品,多为水墨山水,以表达旷达悠远的境界为妙。
挂画作为茶事的辅助,有助于营造茶事活动氛围,更好地表达茶道思想,为茶事活动增添艺术感。
至宋代,挂画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题材渐渐脱离茶事,范围更加广泛。
宋代挂画赏画是雅集、茶饮等文人集会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文人雅士聚集一堂,相互品鉴对方的画作或者藏品,抒发自己的艺术见解,借挂画探讨文学艺术与人生哲学在北宋时期非常流行,不失为一种十分雅致的生活方式。
三、结语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并不是四个独立的活动,而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文人雅士以品茶为由举行雅集,席间焚香助兴,摆插花供观赏,琴棋诗书之余观赏屋内挂画佳作品评一二,如此场景不可谓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