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本文通过作者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深深的眷恋之情,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文章的语言朴质优美,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叙述细致有序,形象生动鲜明,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眷恋”是文章的文眼,而且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文章读来令人感动。
【设计理念】依托教材,找准读与说、读与写的契合点,以情动人,做到既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又能营造一个情感共生的课堂。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校园生活的回顾,抒发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你们将告别熟悉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告别一个个给予你们知识和精神财富的老师,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生交流)引导学生从留恋、不舍校园、老师、同学方面说。
最后总结: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眷恋”2、作者丁雪飞在小学即将毕业时同样感慨万千,于是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这篇文章,这也是我们小学阶段的这最后一篇课文。
来,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课题!生读课题二、把握主线,抓住课文重点。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抒发了这种深深地眷恋之情,那她到底在眷恋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
(板书:眷恋)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2、生交流概括,教师相机板书: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眷恋敬爱的老师。
眷恋熟悉的校园。
三、精读课文,体会“眷恋”之情。
(一)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1、师:六年的学习生活到底给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提示。
3-5 小节,注意阅阅读提示:先用小序号标出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再想想给这几幅画面分别加上个什么标题,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面认真读一读,还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优秀7篇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优秀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7篇《《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的眷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
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明天,我们毕业》,学习了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
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匆匆,一晃六年就要过去了。
出示一组欣赏反映学校生活、成长的照片。
今天,还有短短一个月时间我们就要分别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回忆起小学的生活,有太多太多的记忆涌入我们的脑海。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描写了小学生活的哪些场景?自由读,概括地交流。
3、指名5人分别读读。
交流时指出省略号的作用。
构思多么巧妙,他把小学六年的生活浓缩在一天当中,选取典型场景来进行叙事。
小学六年的生活怎么样,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吗?交流后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4、六年的生活给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也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能讲讲你六年来印象最深的事吗?全班交流。
5、六年一晃就要过去了,引读第三小节最后三句话。
课件出示,你想说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感受老师辛劳,激起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1、这六年来,我们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诲,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又像我们的朋友,陪伴着我们茁壮成长。
2、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出对老师怎样的情感。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出对老师浓浓的感激、眷恋之情。
4、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把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
体会对老师的感谢、关心和留恋。
配乐朗读。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在认知发展方面,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课文《明天,我们毕业》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他们能够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感悟。此外,学生在情感上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友谊,对毕业这一重要时刻充满期待和感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讲精练:
-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辅以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如词汇填空、句子仿写、课文复述等,巩固所学知识。
4.情感体验与表达: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毕业典礼等形式,让学生体验毕业的情感,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1.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但部分学生可能在书写和运用上仍需加强。
2.学生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但在深入分析和鉴赏文章方面,仍需教师引导和指导。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毕业话题充满兴趣和热情,容易产生共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毕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段毕业感言,表达对同学、老师和学校的感激之情。
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将给予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写作进度和表达效果。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然后,我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强调毕业不仅是结束,更是新的开始,希望大家珍惜时光,勇敢面对未来。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明天,我们毕业》教学目的:1. 学习并理解《明天,我们毕业》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2. 增强学生的诗歌赏析才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才能;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才能。
教学内容:1. 学习《明天,我们毕业》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2. 进展诗歌赏析,讨论诗歌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3. 小组合作绘制诗歌主题画,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播放《明天,我们毕业》这首诗歌的录音;2. 学生聆听,并观察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3. 老师提问:这首诗歌讲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阅读诗歌原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2. 学生答复以下问题:〔1〕诗中的“明天”指代什么?〔2〕诗中的“我们”指代谁?〔3〕诗中的“毕业”意味着什么?三、诗歌赏析〔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2. 学生答复以下问题:〔1〕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歌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四、小组合作〔30分钟〕1. 学生自由组成小组;2. 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作,作为诗歌主题画;3. 小组成员讨论,合作绘制诗歌主题画;4. 学生展示诗歌主题画,说明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感受。
五、总结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回忆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学生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3. 老师点评学生的合作表现和创作成果。
教学资:1. 录音机和《明天,我们毕业》的录音;2. 诗歌原文的复印件;3. 画纸、颜料和画笔。
板书设计:《明天,我们毕业》导入:聆听诗歌录音,观察语言和表达方式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和意义诗歌赏析: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小组合作:绘制诗歌主题画总结与展示:学习心得和创作成果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明天,我们毕业》这首诗歌,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诗歌赏析才能和表达才能。
24 明天,我们毕业 教案教学设计

24明天,我们毕业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明天,我们毕业》的内容和主旨,感受诗人对毕业时刻的感慨与祝福。
2.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珍惜校园时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诵与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诗歌《明天,我们毕业》课文。
2.诗歌朗诵音频。
3.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听后感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二)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语气、情感的表达。
2.学生自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提问:诗歌描绘了哪些场景?诗人在表达什么情感?(三)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四)诗歌朗诵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语音的准确性。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学习。
3.教师挑选优秀学生进行朗诵展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对诗歌有什么感受?(二)诗歌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明天,我们毕业”为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诗歌。
3.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教师提出希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珍惜时光,勇往直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诗歌《明天,我们毕业》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毕业时刻的感慨与祝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生在诗歌朗诵和创作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歌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诗歌朗诵时,情感表达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明天,我们毕业》教案设计

《明天,我们毕业》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毕业的喜悦和离别的哀愁,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母校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编写毕业歌等活动,让学生表达对母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学会珍惜友谊。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毕业的喜悦和离别的哀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毕业歌曲,如《同桌的你》,引导学生进入毕业的主题。
2. 分享感受: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对毕业的感受和对母校的留恋之情。
3. 编写毕业歌:每个小组合作编写一首毕业歌,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期许。
5. 分享毕业感言: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毕业感言,让大家共同感受毕业的喜悦和离别的哀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母校的感恩之情: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分享感受、编写毕业歌等,了解他们对母校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3.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小组讨论、分享毕业感言等,了解他们的课堂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1. 毕业歌曲:《同桌的你》、《毕业歌》等。
3. 纸张、笔等书写工具:用于学生编写毕业歌和毕业感言。
4. 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用于播放毕业歌曲和展示学生作品。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毕业典礼:在课堂上模拟一次毕业典礼,让学生体验毕业的氛围,培养他们的仪式感。
2. 制作毕业纪念册:邀请学生合作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收录他们的照片、毕业感言、祝福语等,作为毕业留念。
七、教学建议:1. 注重情感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毕业的喜悦和离别的哀愁。
2. 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分享感受、编写毕业歌等,提高他们的课堂体验。
3. 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回顾课堂氛围,是否有利于学生分享感受和表达情感。
《明天,我们毕业》教案

《明天,我们毕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毕业的喜悦和离别的忧伤,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感恩母校的情感。
2.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明天,我们毕业》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仿写和创作。
3.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明天,我们毕业》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仿写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在校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对毕业的情感体验。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天,我们毕业》,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毕业的意义和价值。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毕业感受,培养珍惜友情、感恩母校的情感。
6. 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仿写和创作。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明天,我们毕业》中的重点句子。
2. 结合自己的毕业感受,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毕业时刻》。
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新性。
4. 学生对毕业情感的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明天,我们毕业》。
2. 与毕业相关的美文佳作。
3. 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毕业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毕业的主题。
2. 文本解析:详细解析课文《明天,我们毕业》,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3. 佳作欣赏:分享一些与毕业相关的美文佳作,让学生感受毕业的多样情感。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毕业的场景,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3篇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3篇《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3篇《明天,我们毕业》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通过作者对六年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及老师为了学生成长日夜操劳情景的回忆。
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热爱、赞美及深深的眷恋之情。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2、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理解语言,体会情感。
一、复习:一想到明天就要辞别美丽的校园,辞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板书:眷恋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新授:师:(1)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六年前,(配上一组学生开学到校镜头)出示: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理解:诱人是什么意思?板书:诱人课文是怎样写出一切都是那样诱人的?小结:有了这些修饰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让我们读出这句子的美。
师:(1)是啊,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出示这句话读一读。
就围绕这句话,你能提出几个问题?五彩斑斓: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多姿多彩板书:五彩斑斓(什么是画卷?怎样的画卷?)(为什么说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2、6年除了寒假、暑假,我们有一千多个白天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么漫长的时间,用一段文字写下来,你准备怎么写?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1、课文选取了哪些学习生活的场景来写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笔把这些场景找出来。
(清晨、早操、课堂上、中午15分钟、课外兴趣小组)请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引读)2、这个……表示什么?(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小结:课文所写的,不正是我们熟悉的学习生活吗?作者多高明啊,用一天的学习生活的场景概括了六年的全过程,这就是选取典型场景叙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仪征市古井中心小学:张红梅教材来源: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十四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理解语言,体会情感。
4.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出一些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赞颂老师的成语和诗句设计理念:自读——给与学生参与学习的权利。
自选——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自悟——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合作——激发学生体验互助学习的快乐。
自读、自选、自悟,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相互撞击,有利于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有利于他们勇敢创新,从而真正体验到做学习的主人的快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将要告别美丽的校园、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大家一定还有许多话想要互相倾诉,现在能谈一谈吗?2.丁雪飞老师在小学毕业时也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着手,再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有利于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探究。
2.教师行间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小学六年,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学习课文的方法,因此,设计自学这一环节以达到真正“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再度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结合正音。
2.重点词语。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茁壮矫健教诲炽热(设计意图:个人的所得毕竟非常有限,只有在集体合作学习中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四、练习朗读课文, 达到正确、流利、初步读出感情,并品读你觉得最精彩的段落。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可见,“读”的重要性。
“品读你觉得最精彩的段落”更能激发学生深入课文学习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
)五、指导书写。
1.找出左右、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2.指名板演,评议。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只有在不断的比较、描摹中,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形态美、意蕴美。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加以一定形式的练习巩固,可以为下节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之情。
2.抓住关键词、重点句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理解语言,体会情感。
3.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出一些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出一些重点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体会作者对母校、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1、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哪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感情?请圈出来。
板书:眷恋3、从上一节课的学习中,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设计意图:情为主线,教学开始就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这条主线,以使学生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
)二、精读课文:1、师:让我们的思绪回到六年前。
(配上一组学生六年前开学到校的镜头)2、出示: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1)指名读。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也请同学们圈出来。
(3)理解:"诱人"是什么意思?板书:诱人(4)联系上下文,说说“一切”指的是什么?(5)是哪些词语写出了"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的?请标上着重号。
(6)小结:有了这些修饰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感受文字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诱人”的基础上寻找相关优美的词语,可谓水到渠成。
)3、师:是啊,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1)出示这句话读一读。
(2)理解:“五彩斑斓”可以换成什么词?(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多姿多彩)板书:五彩斑斓(3)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设计意图:采用换词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理解词语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理解词语的畏惧心理。
对于这一重点句的品味,唤起了学生甜蜜的回忆。
)4、为什么说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文中选取了哪些学习生活的场景来写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笔把这些场景找出来。
(清晨、早操、课堂上、中午15分钟、课外兴趣小组)(3)你最喜欢这幅画卷上的哪幅场景呢?请同学们读一读。
(4)这个"……"表示什么?(我们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你能联系我们的实际,补充一两句省略的内容吗?(5)小结:课文所写的,不正是作者熟悉的学习生活吗?作者多高明啊,用一天的学习生活的场景概括了六年的全过程,这就是选取典型场景叙事。
以后我们写作时也可采用这种手法。
出示:选取典型场景叙事(设计意图:自读、自选、自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联系实际更加深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写作方法渗透其中,于不知不觉中教学生作文,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师:6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哪些收获?(1)出示: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
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2)齐读第五自然段。
(3)“我们怎么能忘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何不加问号,而要加感叹号呢?再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们不能忘记的是什么?(4)这些就是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你能读出这种感受来吗?指名读,点评。
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自己的这种对母校的难忘之情读出来吧!(配上美妙的音乐)(设计意图:“我们怎么能忘记!”一语激起千层浪,由这句话切入,再加上“!”的强烈感情,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6、师:我们不能忘记这快乐的校园生活,更忘不了我们敬爱的老师。
(1)下面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句子很美,像一首诗,请同学们先深情地读一读。
(2)为了充分抒发感情,作者大量使用了什么句式呢?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排比句?请同学们读一读。
(3)这个"……"又表示什么呢?结合我们的实际,你能仿写省略号中的内容吗?(4)哪句话最集中地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呢?(5)出示: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6)齐读。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根据这句话,你能提出哪些疑问呢?(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7)如果我们能善于联系上下文解决这些疑问,就更能证明我们是有能力读懂文章的。
板书: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8)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9)师:古今中外,赞美老师的词句很多,课前老师叫你们搜集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指名朗诵(10)小结:这段话抒发了对老师赞美和热爱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又一写作特色。
出示: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设计意图:联系实际仿写使学生的心和老师贴得更紧了。
联系上学期《古今贤文》中的名句“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解疑。
吟诵早已准备好的词句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推向了高潮)7、师:在这离别时刻,同学们想为老师做些什么?(1)出示:我们要送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男、女生分别读这两个分句。
比比谁最能读出对老师无限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传达心声,深刻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情。
)8、师:六年过去了,我们即将告别母校,让我们再一次漫步美丽的校园。
(配乐)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2)课文的这最后一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自己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3)回忆六年来自己为母校争光添彩的事情,再想象等到你们成为栋梁之才时再回到母校,回到老师身边,此时的你又会对母校、老师说些什么呢?先写下来,再准备读给大家听。
(4)学生深情朗诵写下的话语。
(设计意图:回忆激起了学生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课堂小练笔不仅使学生更坚定了立志成才的心愿,而且还不失时机地锻炼了他们写作的能力。
)9、总结:同学们,分别总是那么让人依依不舍,不光是你们,老师的心中也是如此。
等你们成为国家的栋梁,再回到母校时,老师一定会愉快地和你们一起回忆你们童年时这欢乐的学习生活。
到那时候,仪征市古井中心小学——你们的母校也一定会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你们归来,让我们充满感情把最后一段读一下。
(设计意图:期待的话语,升华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师生都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作业:1、抄写句子。
(这篇文章文字是那么优美,有许多句子结构整齐,对仗工整,请大家把它摘抄下来。
)2、课后第2、3习题。
(设计意图: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厚积而薄发”,只有积累到一定的深度,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后习题则进一步加深了课堂上的情感体验。
)板书:24明天,我们毕业诱人眷恋五彩斑斓是天使是大树是海洋(设计意图:板书宜少而精,抓住关键词,作者对母校生活的眷恋尽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