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图像问题详解在教辅资料或模拟题中经常会出现下列经典图像对于化学反应mA(g)+nB(g)=pC(g)+qD(g)图1 图2设置的问题及解释如下: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思考M点一定就是平衡点吗?M点后一定是平衡移动吗?先来看几道高考题:1、(2019江苏)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转化率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提高NO转化率D.380℃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衡常数K>2000【思考】最高点是平衡点吗?分析实线和虚线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题目信息可以看出,最高点不是平衡点,相同时间,转化率减低,可能是催化剂降低活性(注意区别失活与减低活性)【答案】BD【解析】A.随温度升高NO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温度较低时反应较慢,一段时间内并未达到平衡,分析温度较高时,已达到平衡时的NO 转化率可知,温度越高NO转化率越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X 点时,反应还未到达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延长反应时间能提高NO的转化率,故B正确;C.Y点,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增加O2的浓度,使得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故C错误;D.设NO起始浓度为amol/L,NO的转化率为50%,则平衡时NO、O2和NO2的浓度分别为0.5amol/L、(5×10-4-0.25a)mol/L、0.5amol/L,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2000,故D正确;故选BD。

4高考考点点点过2.正确解答化学平衡图像 含解析

4高考考点点点过2.正确解答化学平衡图像 含解析

【考向分析】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在生活、工业生产中都有涉及,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化学平衡是高考历年来必考点之一,对于平衡图像的考察特别能体现理科素养,因此平衡图像提成为高考青睐的题型之一.图像和图表分析能力是高中化学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图像和图表题属于高频考点,要求能够分析图像、图表,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答题。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题有如下几种类型:分析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由图像判断反应特征(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判断热效应或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变化关系)、由反应和图像判断图像中坐标或曲线的物理意义、由反应和图像判断符合图像变化的外界条件、由反应判断图像正误等。

【考点归纳】1.速率-温度(压强)图象:对于N2(g)+3H2(g)2NH3(g)ΔH =-92。

4 kJ·mol-1,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温度升高后逆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逆向移动;压强增大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

2。

百分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象: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以A(g)+B(g)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A 为例,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甲中T2>T1。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如乙中p1>p2。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图丙中a使用催化剂。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法例析

化学平衡图像题解法例析
R%
t
T1、P2
T1、P1
T2、P2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 N(g) R(g)+2L此反应符合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
随堂测试:
1、正反应是 反应 (放热、吸热) m+n p +q (> = < )
v
0 t1 t2 t3 t4 t5 t6 t
0~t1、t2~t3、 t3~t4 、t5~t6
t1:升高温度,
A
随堂测试:
t3:使用催化剂,
t4:减小体系压强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 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 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 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 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 +qD(g)
C%
t
T1
T2
1、T1 T2 ( > = < ) 正反应是 反应 (放热、吸热)
B%
t
T1
T2
2、T1 T2 ( > = < ) 正反应是 反应 (放热、吸热)
6
④是一定条件下,向含有一定量A的容器中逐渐加入B时的图像,压强p1>p2
C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______。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在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并分别在t秒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右:
(1)看起点和终点
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或物质的量)减小的是反应物,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是以原点为起点。

高三化学重难点强化训练:化学平衡图像(word版含答案)

高三化学重难点强化训练:化学平衡图像(word版含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知识归纳化学平衡图像基本分析方法(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看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常见的化学平衡图象以反应mA(g)+nB(g)pC(g)+qD(g),m+n>p+q且△H>0为例(1)v—t图象(2)c——t图象(3)c——p(T)图象图像问题解题技巧(1)看图象:一看轴,即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即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2)依据图象信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吸热还是放热,气体计量数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等。

(3)先拐先平: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可能是该反应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大或使用了催化剂。

(4)定一议二:勒夏特列原理只适用于一个条件的改变,所以图象中有三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例题精讲例1、在体积均为1.0L的量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CO2和0.2molCO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 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浓度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CO2(g)+c(s)2CO(g) △S>0、△H<0B.体系的总压强P总:P总(状态Ⅱ)>2P总(状态Ⅰ)C.体系中c(CO):c(CO,状态Ⅱ)<2c(CO,状态Ⅲ)D.逆反应速率V逆:V逆(状态Ⅰ)>V逆(状态Ⅲ)【答案】BC【考点定位】考查熵变、焓变、勒夏特列原理、等效平衡知识。

化学平衡图像类型及解答要点

化学平衡图像类型及解答要点
化学平 衡图像类型及解答要 点
■ 宁夏 王 开 山
图像 题 以其 信 息 量 大 、 直观、 简 明并 能 很好 地 考 查考 生 的读 图能 力 、 分 析 能 力 等 特 点 成 为 化 学 学 科 中的重 要题 型 之 一 , 尤 其 在 化 学 平 衡 中得 到 了很 好
的体 现 。笔 者 将化 学 平衡 中 的 图像 题 进 行 了 归类 并
解析 : 9 4 6 +4 9 8 —1 4 4 4 >6 3 2 ×2 =1 2 6 4 , 即断
键 吸 收 的总能量 大 于成键 放 出 的总能量 , 因 此 N。 ( g )
四 根据 共 价键 的 断裂 与形 成计 算 反应 热
和 O。 ( g ) 化 合 生 成 NO( g ) 的 反应 是 吸 热反 应 , 故 A 错 。形 成化 学 键 时 放 出能 量 , 断 开 化 学 键 时 吸 收 能 量, 同种化 学键 形成 时所 放 出的能 量 与断开 时所 吸收 的能量 相 等 , 故 B错 , C 正 确 。1 4 4 4 —1 2 6 4 —1 8 0 ,
收 6 3 2 k J 能量 D. Nz ( g ) +Oz ( g ) 一
+1 4 4 4 k J・t oo l 一
l 位 置对 已知方程式
进行处 理 , 得 到 变 形
中掌 生数理化. 高I l 高三使用
2 NO( g ) 的反应 热 △ H :
后 的新 方 程 式
程 度较 小 的是


( 填“ 正 ” 或“ 逆 ” ) 。 ( 填“ 放 热 反 应”
( 3 ) 此 可逆反 应 的正反 应 是
或“ 吸热 反 应” ) 。
断反应 的焓变或气体分子数 的变化 。

完整化学平衡移动图像专题

完整化学平衡移动图像专题
C点
0
A
B
C
E
D
T
NO转化率
3 、图表示反应N2(g)+3H2(g) 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 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
AB
练习:
D
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反应A2(g)+3B2(g) 2AB3(g)(△H<0)平衡体系的是…( )
练习:
2、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 Q(Q>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对于反应mA(g)+nB(g) pC(g)+qD(g)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t1时的改变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二、速度-时间图:
v逆
t1
t
v
v正
由于v正、v逆相同程 度的增大,t1时的改变因素可能是 a.加入(正)催化剂 b.当m+n=p+q时增大压强。平衡没有移动。
t
v
v正
增大

<
•若对以上反应已知m+n>p+q,平衡后降低压强时,画出相关的 v – t 图。
t1 t2
t
v
v逆
v正
二、速度-时间图:
v逆
t1 t2
t
v
v正
•对于反应A(g)+3B(g) 2C(g)+D(g)(正反应放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请分析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高二专题】化学反应与原理之平衡图像分析(提高版)(解析版)

【高二专题】化学反应与原理之平衡图像分析(提高版)(解析版)

【高二专题】化学反应原理之平衡图像分析专题(提高版)一、单选题1.化学中常用图象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①可以表示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B.图②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未使用和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图③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且甲的压强大D.图④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H<0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同样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降低,A不正确;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所以a曲线表示的是使用催化剂,B不正确;C、乙达到平衡的时间的少,压强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的时间少,因此乙曲线表示的压强大,C不正确;D、正方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降低,因此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D正确;答案选D。

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mol Y发生反应:2X(g)+Y(g)3Z(g)△H<0反应过程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B.W点X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X的正反应速率C.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D.平衡时充入Z,达到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大【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开始时没有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向进行,X的量减少,到Q点时达到最小,则这一点是反应的最大限度,Q点后平衡向逆向移动X的量逐渐增加。

【详解】A、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错误;B、W、M两点X的浓度相同但是温度不相同,故反应速率不相等,B错误;C、Q点X的量最少,转化率最大,C正确;D、平衡时充入Z,相当于增大压强,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改变压强对平衡没有影响,达到新平衡时Z 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一样,D错误;答案选C。

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 (带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 (带答案)

十类化学平衡图像题例析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

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解题关键一是读图,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0”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大小、升降。

二是识图,进行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

三是用图,联想化学原理解答问题。

1. 以速度-时间(v-t)图像计算平衡浓度例1 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 2Z(g),并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A、2-S aobB、1-S aobC、2-S abdoD、1-S bod解析根据v-t曲线计算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若静心思考,从定义出发,Y减少的浓度△C Y=vt,随着反应进行,逆反应同时生成部分Y,因此Y的平衡浓度为初始浓度与消耗浓度之差。

瞬时速率与时间的乘积即为微小矩形的面积,累积计算则Y 减少的浓度表示为S aobd,Y增加的浓度表示为S obd,则Y的平衡浓度表示为:1-(S aodb-S obd)=1-S aob,故选B。

2. 以v-t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例2 已知合成氨的反应为:N2+3H22NH3; △H=-92.4KJ/mol,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现升高温度使平衡发生移动,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正、逆反应速率(v)变化的是()解析此题易误选D,以为逆反应速率升高了正反应速率必然降低,其实升高温度放热、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幅度大,因此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合成氨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应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 化学平衡图像分析题型一浓度时间图像1.恒温条件下,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4mol的N2和一定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如下反应:N2(g)+3H2(g)⇌2NH3(g),反应中NH3物质的量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反应前l0min反应速率v(H2)=0.01mol•L﹣1•min﹣1B.N2平衡转化率为50%C.若平衡时气体总压强为开始时的80%,则12min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5%D.其它条件不变,若改用5L容器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将小于l0min【解答】解:A、反应前l0min反应速率v(NH3)==0.01mol•L﹣1•min﹣1,所以v(H2)=v(NH3)=×0.01mol•L﹣1•min﹣1=0.015mol•L﹣1•min﹣1,故A错误;B、N2(g)+3H2(g)⇌2NH3(g)起始量(mol):0.4 0变化量(mol):0.1 0.3 0.2平衡量(mol):0.3 0.2所以N2平衡转化率为:=25%,故B错误;C、设氢气的起始量为xmolN2(g)+3H2(g)⇌2NH3(g)起始量(mol):0.4 xmol 0变化量(mol):0.1 0.3 0.2平衡量(mol):0.3 x﹣0.3 0.2所以×100%=80%,x=0.6mol,则12min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100%=25%,故C正确;D、体积变大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达平衡所需时变长,所以平衡需要的时间大于l0min,故D错误;故选:C.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B.T2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解答】解:由图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所以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进行到M点X的转化率较低,由于正向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少,故A错误;B、T2下,在0~t1时间内,X的浓度变化为:c(X)=(a﹣b)mol/L,则Y的浓度变化为c (Y)=c(X)=mol/L,所以v(Y)=mol•L﹣1•min﹣1,故B错误;C、根据图象可知,温度为T1时反应首先达到平衡状态;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少,则温度是T1>T2;M点温度高于N点温度,且N点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N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N点的正反应速率,因此M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则X的转化率增大,所以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C.题型2 速率时间图像3.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4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升高了温度B.t2时使用了催化剂C.t3时增大了压强D.t4时降低了温度【解答】解:A.t1时正反应速率增大,且大于逆反应速率,则应为增大压强,故A错误;B.t2时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则为使用了催化剂,故B正确;C.t3时正反应速率减小,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则为减小压强,故C错误;D.t4时反应速率瞬间不变,然后减小,应为减小生成物浓度,故D错误;故选:B.4.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3B(g)⇌2C(g)△H<0,根据下列速率﹣时间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时刻所改变的外界条件是:t1升高温度;t3使用催化剂;t4减小压强;(2)物质A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时间段是t5~t6;(3)上述图象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t2~t3、t3~t4;(4)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3~t4.(5)t0~t1、t3~t4、t5~t6时间段的平衡常数K0、K3、K5的关系K0>K3=K5.【解答】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改变条件分别为t1为升高温度;t3为使用催化剂;t4为减小压强,故答案为: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减小压强;(2)t0~t1为原平衡,t2~t3时平衡逆向移动,t3~t4时平衡不移动;t4~t5时平衡逆向移动,平衡逆向移动导致A的体积分数变大,则t5~t6时A的体积分数最大,故答案为:t5~t6;(3)t2~t3时平衡逆向移动,t3~t4时平衡不移动,则图象中C的体积分数相等的时间段是t2~t3、t3~t4,故答案为:t2~t3、t3~t4;(4)由图可知,纵坐标为反应速率,则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3~t4,故答案为:t3~t4;(5)K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K减小,则t1为升高温度,其它时间段温度不变,则K0>K3=K5,故答案为:K0>K3=K5.题型3 含量温度时间图像5.(多选)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2Z(g)B.0~3min内,v(X)=0.2 mol•L﹣1•min﹣1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且重新平衡前v正>v逆D.若改变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解答】解:A.由t1知,X的物质的量减少量为(2.0﹣1.4)mol=0.6mol,Y的物质的量减少量为(1.6﹣1.4)mol=0.2mol,X、Y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量为(0.8﹣0.4)mol=0.4mol,Z为生成物,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反应物减少的物质的量和生成物增加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X、Y、Z的计量数之比=0.6mol:0.2mol:0.4mol=3:1:2,所以反应可表示为:3X(g)+Y(g)⇌2Z(g),故A正确;B.0~3min内,v(X)===0.1mol/(L.min),故B错误;C.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由t2知“先拐平数值大”,所以T2>T1,升高温度Y 的含量减少,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v正>v逆,故C正确;D.由图1和图3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量不变,但反应时间减小,说明改变的条件不影响化学平衡只影响反应速率,且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只能是使用催化剂,故D错误;故选AC.6.在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可逆反应:A(g)+B(g)⇌xC(g),有图Ⅰ所示的反应曲线,试判断对图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C%表示C的体积分数)()A.P3<P4,y轴表示B的体积分数B.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C.P3>P4,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D.P3>P4,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解答】解:依据图Ⅰ中a、b的相对位置知,先拐先平,压强大p2>p1,增压(因p2>p1),w(C)升高,平衡正向进行故x=1;由b、c的相对位置知,先拐先平,围堵高,升温(因为T1>T2),w(C)降低,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该反应为: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反应式可知,升温和降压均可使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图(Ⅱ)知:因随着温度升高y降低,故y降低的方向必为压强减小的方向,则:A.P3<P4,随着压强的减小,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B的体积分数增大,与图象不符合,故A错误;B.P3<P4,混合气体质量不变,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与图象不符合,故B错误;C.P3>P4,若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向着逆向移动,B的百分含量增大,与图象不会不相符,故C错误;D.P3>P4,平衡逆移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所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减小,与图象变化一致,故D正确;故选D.题型四转化率温度图像7.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I2(aq)+I﹣(aq)⇌I3﹣(aq)的△H<0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解答】解:A、由图象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当温度升高时,I3﹣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说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I2(aq)+I﹣(aq)I3﹣(aq)的△H<0,故A 正确;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故B正确;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若反应趋向于平衡,则反应向生成的I3﹣方向移动,则v正>v逆,故C正确;D、状态A与状态B相比,B状态相当于在A的基础上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状态B的c(I2)大,故D错误.故选D.8.用CO合成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 (g)△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T1>T2>T3B.正反应速率:v(a)>v(c) v(b)>v(d)C.平衡常数:K(a)>K(b) K(b)=K(d)D.平均摩尔质量:M(a)>M(c) M(b)<M(d)【解答】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则T1<T2<T3,故A错误;B.由图可知,a、c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低,CO的转化率越大,故温度T1<T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υ(a)<υ(c).b、d两点温度相同,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点大于d点压强,则v(b)>v(d),故B 错误;C.由图可知,a、b两点压强相同,平衡时a点CO转化率更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温度T1<T2,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K(a)>K(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d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则K(b)=K(d),故C正确;D.CO转化率的越大,n总越小,由M=可知,a点n总小,则M(a)>M(c),M(b)>M(d),故D错误;故选C.9.对于反应N2O4(g)⇌2NO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NO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CB.A、B、C、D、E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C.维持P1不变,E→A所需时间为x;维持P2不变,D→C所需时间为y,则x<yD.使E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状态后,再沿平衡曲线到达A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1突然加压至P2,再由P2无限缓慢降压至P1【解答】解:A、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C点压强大于A点压强,所以v(A)<v(C),故A错误;B、处于曲线上的状态为平衡状态,E点NO2的物质的量少于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反应应向生成NO2的方向移动,此时v(正)>v(逆),D点NO2的物质的量多于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v(正)<v(逆),故B错误;C、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达到平衡状态时用的时间越少,E→A和D→C的物质的量相等,应为x>y,故C错误;D、从p1突然加压至p2,瞬间平衡没有移动,NO2的体积分数不变,再缓慢降压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故D正确;故选D.题型五化学平衡图像综合分析1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示意图A.A B.B C.C D.D【解答】解:A、依据先拐先平压强大,P1>P2,三氧化硫含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图象变化中不符合,故A错误;B、依据先拐先平温度大,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氨气物质的量减小,图象中不符合,故B错误;C、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平衡逆向进行,逆反应速率瞬间增大,正反应速率瞬间不变,图象中改变条件正反应方向进行不符合,故C错误;D、等质量钾和钠,钾没摩尔质量为39g/mol,钠摩尔质量为23g/mol,依据电子守恒可知与水反应,钾生成的氢气少,但钾活泼性大于钠,反应快先反应完,图象符合,故D正确;故选D.11.已知反应:2SO2(g)+O2(g)⇌2SO3(g)△H<0.某温度下,将2mol SO2和1mol 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知,A点SO2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B.由图甲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D.压强为0.50 MPa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解答】解:A、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为=0.2mol/L,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所以△c(SO2)=0.8×0.2mol/L=0.16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2mol/L﹣0.16mol/L=0.04mol/L,故A错误;B、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所以△c(SO2)=0.85×0.2mol/L=0.17mol/L,则:2SO2(g)+O2(g)⇌2SO3(g)开始(mol/L):0.2 0.1 0变化(mol/L):0.17 0.085 0.17平衡(mol/L):0.03 0.015 0.17所以B点SO2、O2、SO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0.03:0.015:0.17=6:3:34,故B错误;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V(正)>V(逆),故C正确;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2<T1,故D错误;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