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精33张聪20130106571实验目的:熟悉电路仿真软件Muitisim的功能,掌握使用Muitisim进行输入电路、分析电路和仪表测试的方法。
2使用软件:NIMultisimstudentV12。
(其他版本的软件界面稍有不同)3预习准备:提前安装软件熟悉其电路输入窗口和电路的编辑功能、考察其元件库中元件的分类方式、工具栏的定制方法、仪表的种类、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预习实验步骤,熟悉各部分电路。
4熟悉软件功能(1)了解窗口组成:主要组建包括:电路图编辑窗口、主菜单、元件库工具条、仪表工具条。
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功能。
(2)初步定制:定制元件符号:Options|Globalpreferences,选择Components标签,将SymbolStandard区域下的元件符号改为DIN。
自己进一步熟悉全局定制Options|Globalpreferences窗口中各标签中的定制功能。
(3)工具栏定制:选择:View|Toolbars,从显示的菜单中可以选择显示或者隐藏某些工具栏。
通过显示隐藏各工具栏,体会其功能和工具栏的含义。
关注几个主要的工具栏:Standard(标准工具栏)、View(视图操作工具栏)、Main(主工具栏)、Components(元件工具栏)、Instruments(仪表工具栏)、Virtual(虚拟元件工具栏)、Simulation(仿真)、Simulationswitch(仿真开关)。
(4)Multisim中的元件分类元件分两类:实际元件(有模型可仿真,有封装可布线)、虚拟元件(有模型只能仿真、没有封装不能布线)。
另有一类只有封装没有模型的元件,只能布线不能仿真。
在本实验中只进行仿真,因此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使用虚拟元件,二极管、三极管、运放和其他集成电路使用实际元件。
元件库的结构:元件库有三个:Masterdatabase(主库)、Corporatedatabase (协作库)和Userdatabase(用户库)。
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1.实验目的(1)学习用Multisim实现电路仿真分析的主要步骤。
(2)用仿真手段对电路性能作较深入的研究。
2.实验内容实验19-1 基本单管放大电路的仿真研究(2)静态工作点理论上,由V E=1.2V得:I E=V E/(R E1+R E2)=1mA,I B=I E/(β+1)=16.39uA,I C=βI B=0.9836mA;U CE=Vcc- I C*Rc-V E=7.554V。
实测值I B =13.995uA,Ic=0.9916mA,U CE=7.521V;相对误差分别为14.63%,0.817%,0.438%(3)电压放大倍数理论值r be=1.886kΩ,Au=-14.0565实测值Au=-13.8476,相对误差1.486%(4)波特图观察电压放大倍数为Au=-13.8530,下限截止频率为17.6938Hz,上限截止频率为18.07MHz,带宽为18.07MHz。
(5)用交流分析功能测量幅频和相频特性。
(6)加大输入信号强度,观测波形失真情况。
失真度为31.514%(7)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
测输入电阻:U rms=1.00mV,I rms=148nA,则输入电阻R i= U rms/I rms=6.757kΩ;测输出电阻:空载时U oO=14.0mV,带载时U oL=10.6mV,R L=10kΩ,则输出电阻R o=(U oO/U oL-1)* R L =3.208kΩ(8) 将R E1去掉,R E2=1.2kΩ,重测电压放大倍数,上下限截止频率及输入电阻,对比说明R E1对这三个参数的影响。
测得放大倍数Au=-95.2477,下限截止频率为105.7752Hz,上限截止频率为18.9111MHz,带宽为18.9110MHz,输入电阻R i=1.859kΩ。
由表易知,去掉R E1后电压放大倍数变大;上下截止频率都略有增加,通频带变宽;输入电阻变小。
Multisim三相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六 三相电路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练运用Multisim 正确连接电路,对不同联接情况进行仿真;2、 对称负载和非对称负载电压电流的测量,并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3、 加深对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作用的理解。
4、 掌握示波器的连接及仿真使用方法。
5、 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和查找故障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1.PC 机一台 2.Multisim 软件开发系统一套 三、实验要求1.绘制出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及波形观察 2.学习示波器的使用及设置。
3.仿真分析三相电路的相关内容。
4.掌握三瓦法测试及二瓦法测试方法 四、原理与说明1、负载应作星形联接时,三相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
这种联接方式的特点是三相负载的末端连在一起,而始端分别接到电源的三根相线上。
2、负载应作三角形联接时,三相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的线电压。
这种联接方式的特点是三相负载的始端和末端依次联接,然后将三个联接点分别接至电源的三根相线上。
3、电流、电压的“线量”与“相量”关系测量电流与电压的线量与相量关系,是在对称负载的条件下进行的。
画仿真图时要注意。
负载对称星形联接时,线量与相量的关系为: (1)P L U U 3= (2)P L I I =负载对称三角形联接时,线量与相量的关系为:(1)P L U U = (2)P LI I 3=4、星形联接时中性线的作用三相四线制负载对称时中性线上无电流,不对称时中性线上有电流。
中性线的作用是能将三相电源及负载变成三个独立回路,保证在负载不对称时仍能获得对称的相电压。
如果中性线断开,这时线电压仍然对称,但每相负载原先所承受的对称相电压被破坏,各相负载承受的相电压高低不一,有的可能会造成欠压,有的可能会过载。
五、实验内容及参考实验步骤(一)、建立三相测试电路如下:图1 三相负载星形联接实验电路图1.接入示波器:测量ABC三相电压波形。
并在下表中绘出图形。
Timebase:_________/DIV 三相电压相位差:φ=__________。
Multisim三相电路仿真实验[整理]
![Multisim三相电路仿真实验[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e9d04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9.png)
实验六三相电路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练运用Multisim 正确连接电路,对不同联接情况进行仿真;2、对称负载和非对称负载电压电流的测量,并能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3、加深对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作用的理解。
4、掌握示波器的连接及仿真使用方法。
5、进一步提高分析、判断和查找故障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1.PC 机一台2.Multisim 软件开发系统一套三、实验要求1.绘制出三相交流电源的连接及波形观察2.学习示波器的使用及设置。
3.仿真分析三相电路的相关内容。
4.掌握三瓦法测试及二瓦法测试方法四、原理与说明1、负载应作星形联接时,三相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的相电压。
这种联接方式的特点是三相负载的末端连在一起,而始端分别接到电源的三根相线上。
2、负载应作三角形联接时,三相负载的额定电压等于电源的线电压。
这种联接方式的特点是三相负载的始端和末端依次联接,然后将三个联接点分别接至电源的三根相线上。
3、电流、电压的“线量”与“相量”关系测量电流与电压的线量与相量关系,是在对称负载的条件下进行的。
画仿真图时要注意。
负载对称星形联接时,线量与相量的关系为:(1)PLUU3(2)PL I I 负载对称三角形联接时,线量与相量的关系为:(1)PLU U(2)PL I I 34、星形联接时中性线的作用三相四线制负载对称时中性线上无电流,不对称时中性线上有电流。
中性线的作用是能将三相电源及负载变成三个独立回路,保证在负载不对称时仍能获得对称的相电压。
如果中性线断开,这时线电压仍然对称,但每相负载原先所承受的对称相电压被破坏,各相负载承受的相电压高低不一,有的可能会造成欠压,有的可能会过载。
五、实验内容及参考实验步骤(一)、建立三相测试电路如下:V1220 V 50 Hz 0Deg V2220 V 50 Hz 120Deg V3220 V 50 Hz 240DegX3220 V X4220 VJ2Key = BJ1Key = A43X1220 VX2220 V26NN'UVWJ3Key = C15图1 三相负载星形联接实验电路图1.接入示波器:测量ABC 三相电压波形。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1.2)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1.2)实验⼀1.电路图
1
2
电容c1和电阻R2交换后
3. 逻辑分析仪和字信号发⽣器的使⽤
实验⼆
1.
静态⼯作点分析
IBQ=12.954uA ICQ=2.727mA
结合电路图可知:UBQ=3.39196V,UCQ=6.54870V,所以三极管的放⼤倍数:β= ICQ/IBQ =210
2.估算出该电路的放⼤倍数Av
从仿真结果中得到:
Uo=1.94895V, Ui=0.014V.
从⽽估算出该电路的放⼤倍数:Av=139
对两电路的带负载能⼒进⾏⽐较
3.1
由以上两个仿真图可知,放⼤电路2⽐放⼤电路1带负载能⼒更强。
⽽放⼤电路的带负载能⼒受其输出电阻影响,输出电阻越⼩,带负载能⼒越强。
由后⾯的计算可知放⼤电路2的输出电阻更⼩,因⽽其带负载能⼒⽐放⼤电路1强。
因此仿真实验结果符合理论要求。
3.2 对电路1和2分别作温度扫描分析
3.3 测试电路1和2
的输⼊和输出阻抗
电路1
输⼊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
电路1输出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由以上实验结果算出电路1的输⼊阻抗1264kΩ,输出阻抗为1.92kΩ
电路2
输⼊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
电路2输出电阻的测试电路图及测试结果
由以上实验结果算出电路1的输⼊阻抗5.9kΩ,输出阻抗为4.8Ω
放⼤电路1是放⼤电路2的电流串联负反馈形式,电流串联负反馈的作⽤是增⼤输⼊输出电阻。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电路仿真是电子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方法,它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可以在电路设计阶段进行测试和验证。
其中,Multisim作为常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用户友好的界面,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教学和实践中。
本文将对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进行探讨和介绍,包括电路仿真的基本原理、Multisim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设计与实施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电路仿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技巧。
一、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的基本原理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实验基于电路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建立电路模型和参数设置,使用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电路的节点电压、电流以及功率等相关参数,从而模拟电路的工作情况。
Multisim模拟电路仿真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路模型建立:首先,需要根据电路的实际连接和元件参数建立相应的电路模型。
Multisim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和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简单的拖拽操作和参数设置来搭建电路模型。
2. 参数设置:在建立电路模型的基础上,需要为每个元件设置合适的参数值。
例如,电阻器的阻值、电容器的容值、电源的电压等。
这些参数值将直接影响到电路的仿真结果。
3. 仿真方法选择:Multisim提供了多种仿真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暂态分析等。
根据不同的仿真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当的仿真方法来进行仿真计算。
4. 仿真结果分析:仿真计算完成后,Multisim会给出电路的仿真结果,包括节点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通过分析这些仿真结果,可以评估电路的性能和工作情况。
二、Multisim的使用方法Multisim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设计与仿真工具,具有直观的操作界面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使得电路仿真实验变得简单而高效。
以下是Multisim的使用方法的基本流程:1. 新建电路文件:启动Multisim软件,点击“新建”按钮创建一个新的电路文件。
multisim使用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_范文模板及概述

multisim使用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介绍本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在这里,我们将引入Multisim的使用以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Multisim是一种强大的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
通过使用Multisim,可以实现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和验证,从而提高电路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言、Multisim使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文章整体结构,并简要概述Multisim的使用与电路仿真实验报告两个主题。
在“Multisim使用”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Multisim软件的背景、功能与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接着,在“电路仿真实验报告”部分中,我们将描述一个具体的电路仿真实验,并包括实验背景、目的、步骤与结果分析等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回顾实验内容,并分享个人的实验心得与体会,同时对Multisim软件的使用进行评价与展望。
1.3 目的本篇文章旨在介绍Multisim的使用以及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并探讨其在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对Multisim软件的详细介绍和电路仿真实验报告的呈现,读者将能够了解Multisim的基本特点、功能以及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本文旨在激发读者对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兴趣,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与建议。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Multisim使用和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参考价值,促进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习和研究。
2. Multisim使用2.1 简介Multisi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路仿真软件,由National Instruments(国家仪器)开发。
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电路设计和分析工具,能够模拟各种电子元件和电路的行为。
使用Multisim可以轻松地创建、编辑和测试各种复杂的电路。
2.2 功能与特点Multisim具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和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者、工程师和学生选择使用的首选工具之一。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

P 计算/W 40.297 40.298 40.302
cos∅ 0.49980 0.71477 0.99938
cos∅计算 0.49979 0.71486 0.99939
I/mA 366.504 256.284 183.316
I 计算/mA 366.5 256.3 183.3
结论:理论值与模拟值非常吻合,证明了正确性;并联电容对于有功功率无影响,这是因为电容 并不消耗电能;但对功率因数和电流有影响。并联电容越大,功率因数越大,线路电流越小。 实验 8-4-3:RC 脉冲分压器电路。 输入方波如下图所示设置,产生实验书要求的方波。
2 / 12
由波特图仪的幅频特性曲线知,下限截至频率约为 143.571Hz,上限截至频率约为 176.473Hz, 带宽 BW=176.473-143.571=32.902Hz,与理论值BW =
������ 2 ������������
= 31.831������������ 相近,相对误差为 3.4%。
4 / 12
Channel B 领先 A,即电压领先电流。相位差约为 66.624°,电流为 39.808mA,与计算值相同。
实验 8-3 RC 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
输入如下电路:
闭合开关后,充电过渡过程如下图:
5 / 12
为了获得更加精确的时间常数,将横坐标放大为 500ms/div,在下图中读出从开关闭合到电压达 到稳定电压的 63.2%(12V*0.632=7.584V)的时间差为 1.003s,即实际时间常数为 1.003s。 测量值与理论值 1s 非常接近,相对误差为 0.3%。
实验 8 Multisim 电路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熟悉 Multisim 的使用方法; 2. 用 Multisim 输入并仿真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ultisim电路仿真实验报告
精33 张聪2013010657
1 实验目的:熟悉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功能,掌握使用Multisim进行输入电路、分
析电路和仪表测试的方法。
2使用软件:NI Multisim student V12。
(其他版本的软件界面稍有不同)
3 预习准备:提前安装软件熟悉其电路输入窗口和电路的编辑功能、考察其元件库中元件
的分类方式、工具栏的定制方法、仪表的种类、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预习实验步骤,熟悉各部分电路。
4熟悉软件功能
(1)了解窗口组成:
主要组建包括:电路图编辑窗口、主菜单、元件库工具条、仪表工具条。
初步了解各部
分的功能。
(2)初步定制:
定制元件符号:Options|Global preferences,选择Components标签,将Symbol Standard区域下的元件符号改为DIN。
自己进一步熟悉全局定制Options|Global preferences
窗口中各标签中的定制功能。
(3)工具栏定制:
选择:View|Toolbars,从显示的菜单中可以选择显示或者隐藏某些工具栏。
通过显示
隐藏各工具栏,体会其功能和工具栏的含义。
关注几个主要的工具栏:Standard(标准工
具栏)、View(视图操作工具栏)、Main(主工具栏)、Components(元件工具栏)、Instruments(仪表工具栏)、Virtual(虚拟元件工具栏)、Simulation(仿真)、Simulation switch(仿真开关)。
(4)Multisim中的元件分类
元件分两类:实际元件(有模型可仿真,有封装可布线)、虚拟元件(有模型只能仿真、没有封装不能布线)。
另有一类只有封装没有模型的元件,只能布线不能仿真。
在本实验中只进行仿真,因此电源、电阻、电容、电感等使用虚拟元件,二极管、三极管、运放和其
他集成电路使用实际元件。
元件库的结构:元件库有三个:Master database(主库)、Corporate database(协作库)和User database(用户库)。
主库不可更改,用户库用于存放自己常用的元件。
主库中的元
件分成类组(Group ),如Source 组、Basic 组、Diode 组等,元件工具栏中每个图标对应于一个,元件工具栏如图1所示;组下是族(Family ),打开某个组后在左下的窗口中显示族,
中间窗口显示具体元件,右边窗口显示元件符号等特性。
库的结构如图2
所示。
图1
元件工具栏
图2 元件库的结构思考题:知道元件型号,如何在库中搜索元件。
在库中搜索2N2221、LM324、TL084
预先不知道元件处于哪个组。
(5)创建并编辑电路,测试电路每个电路必须有一个参考地,否则仿真会出错。
根据电路调用元件,移动元件、旋转元件,连接元件端口完成整个电路的连接。
根据测试要求从仪表工具栏(图3所示)中选择仪表,放置仪表,连接测试线。
打开仿真开关,调试仪表,观察测试结果。
图3 仪表工具栏
(6)分析电路
电路分析功能在Smulate|Analysis中,包括DC operating point(直流分析)、AC analysis(交流扫描分析)、Transient analysi(瞬态分析)、DC sweep(DC扫描分析)等。
选择分析指令后会自动打开分析窗口,进行分析功能设置后即可进行分析。
这些分析功能大多是与spice标准分析对应。
5 实验内容
5.1 研究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输入如图4所示的电路图,在setting 中改变电压表的内阻,使其分别为200kΩ、5kΩ等,观察其读数的变化,研究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并分析说明仿真结果。
图4 实验5.1电路图
双击仪表打开其特性窗户口,单击setting可以设置仪表参数实验截图如下
200kΩ时,电压表读数
5kΩ时电压表读数
由图中读数可知,内阻200 kΩ时电压表读数为4.787V,内阻5kΩ时电压表读数为2.5V,由并联分流原理可知电压表内阻为5kΩ时不能作为理想电压表,所测电阻阻值大于电压表内阻。
电压表阻值越大,经过电压表电流越小,误差越小。
5.2 RLC串联谐振研究
输入如图5的电路,调节信号源频率,使之低于、等于、高于谐振频率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相位关系,并测量谐振时的电流值。
用波特图仪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并使用光标测量谐振频率、带宽(测量光标初始位置在最左侧,可以用鼠标拖动。
将鼠标对准光标,单击右键可以调出其弹出式菜单指令,利用这些指令可以将鼠标自动对准需要的座标位置)。
图5 实验5.2仿真电路
图6 示波器观察波形
图7 幅频特性
(I是座标起始值,F是座标终值;纵座标用线性Lin;使用光标可以测量谐振频率和带宽。
鼠标可拖动光标,鼠标对准光标单击右键可以调出光标操作功能)
实验截图如下:
实验截图
由图可知谐振频率为1/(2π√RC)=159.155Hz,带宽为R/2πL=63.662Hz,谐振时电流
I=U/R=0.1A.
5.3 RC电路过渡过程的研究
利用示波器测量过渡过程。
输入如图9的电路,启动后按动空格键来拨动开关,用示波器观测电容电压的过渡过程曲线,并使用光标测量时间常数 。
注意,测量时使用了外
触发,示波器的触发模式选择为single,适当调节触发电平(≤1mV),可以观察到电容的一次充电波形,测量时拖动光标定位,在示波器上测量时间常数(两个光标的时间差)。
图9 过渡过程时间常数的测量。
实验截图如下:
由图可测得充电时过渡时间常数为8.333ms。
5.4 用瓦特计测量功率
电路如图10所示,灯泡的功率设为100W,使用瓦特计测量电路的功率。
并根据测量
cosφ=P/IU
结果计算此电路的功率因数(,电压电压可以用万用表或动态测试笔测量),与瓦特计上读出的功率因数比较。
(虚拟灯泡在“显示”组里)
图10 使用瓦特计测量功率
实验截图如下:
由图可得功率表所测电路功率为90.471W,而由电流电压表测得灯泡功率为
cosφ=P/IU
P1=UI=90.4706≈90.471.=0.95116
5.5 用相序指示器判断三相电源的相序
如图11(a)是星形连接的三相电源,将其参数设置成:相电压220V、频率50Hz,假设中间的相线是A相,自己设计相序指示器判断其他两相的相序。
提供的元件如图
11(b)所示,包括1μF的电容、两个380V/60W的灯泡。
并请用四通道示波器观察三相电源的波形,验证相序指示器的测试结果(由于所使用的电压高,实际测量时请不要)。
(a)星形连接的三相电源(b)可以使用的元件
图11
实验电路如下:
根据星形连接,可将负载用三角形接法,中间线为A相串联1μF的电容,分别在B.C 相上连接一额定功率为380V的灯泡,由星形连接特点可知X2灯泡只会在电容充电时闪一次,为B相,而X1灯泡会一直保持亮,为C相。
而在示波器中B相落后A相120度,C 相落后B相120度。
如下图所示
实验总结:
这是我第一次使用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来做电子电工技术的实验,感觉用起来十分方便,可以通过仿真的电路来对一些电路原理进行验证,而且这个软件也很强大,能够满足各种实验的需求,容易上手,只要熟悉基本操作就能够轻松完成实验任务,而且通过软件的仿真也可以减少实验成本,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只要对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十分熟悉,做起实验来是很顺利轻松的。
而且实验室的老师也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一些疑惑与容易犯错的地方,十分细致周到。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复习了之前学到的电路原理知识,而且学会运用了一款新的软件,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