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语文教材培养小学生感恩情感

合集下载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语文教学中加入感恩教育的元素将会更加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他们懂得珍惜并感恩身边的一切,而语文是感恩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传递感恩的情感和理念。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与感恩教育的结合入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细腻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去体味文字背后的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和用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感恩情感,例如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等等。

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学生可以逐渐对感恩这一情感有所体会,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来灌输感恩教育的理念。

在课文中选择一些涉及感恩主题的文章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恩之情。

可以设计一些与感恩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从而加深对感恩理念的理解和领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现感恩的情感。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选择一些表达感恩情感的诗词进行赏析和朗诵,让学生通过朗诵这些诗词来感受其中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也可以通过学习一些民歌、童谣等歌曲,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感恩之义,从而通过音乐的形式感悟到感恩的美好。

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感恩故事,以启发学生对感恩情感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感恩故事,让学生了解并分享这些感人的故事,从而引发学生内心对感恩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感恩的力量,明白感恩的意义,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和素养。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和实践来落实感恩教育。

比如组织学生到社区、学校周边等地方开展感恩活动,比如清洁环境、帮助他人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小学语文有必要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

因为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小学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大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等。

1、大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成长。

2、父母之恩俗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

3、祖国不仅有辽阔的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神、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4、社会之恩作为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为社会的人,教育学生热爱社会、热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价值观。

1、感恩—珍惜生命教师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有一种感恩的表现。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各种犯罪。

2、感恩—承担责任感恩教育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教育。

感念父母之恩,要孝顺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担心;感念祖国之恩,就是要为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当今社会,感恩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态度,而小学语文教育正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下面,我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进行探讨。

首先,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是涉及到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通过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和他人的付出,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所得来自于社会和他人的支持。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感悟,让孩子们知道要感谢那些为他们付出的人。

例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红楼梦》,学生可以了解到贾宝玉虽然生活富裕,但是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因此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感恩他们的关爱和陪伴。

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启发学生的感恩思维。

在课堂之外,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了解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这样的阅读体验会使他们更加明白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感恩的事物,比如家人的爱、老师的教诲以及朋友间的友情。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如慰问孤寡老人、关爱贫困儿童等,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帮助他人是一件令人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进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善良和付出,从而让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这样的教育将使孩子们从小就具备感恩的素质,并将这种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品德的重要渠道。

在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涵盖了学生对家庭、老师、同学、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感恩之情。

通过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本文将讨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方法。

一、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帮助和支持。

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从小培养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辛勤教导,感恩同学的帮助,感恩社会的关爱。

这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心底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素养的提高。

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加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感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而且,感恩教育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在日常的交往中,能够更加真诚地对待他人,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就有责任去回报,去帮助别人。

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奉献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撰写感恩日记、感恩文章,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考和反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成长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就应该有责任去回报社会。

二、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1. 以身作则,教师是关键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模范。

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暖意。

教师还要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

携“感恩教育”于小学语文内感恩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素养教育,它教会孩子们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的帮助与关爱。

而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感恩心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有必要引入感恩教育的内容,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更能培养出感恩之心,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语文教育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和课外书籍来灌输感恩的情感。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学生们可以读一些感恩的故事、诗歌和小说,让他们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可以让孩子们阅读《小狼疼痛》《小兔子的感恩心》等寓言故事,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课外读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给孩子挑选书籍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感恩主题的书籍,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语文课堂也可以通过一些感恩主题的写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处于成长阶段,这个时候正是培养感恩心的好时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感谢家人、老师、朋友的信件或者感恩日记,让学生们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这有助于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学会感恩的良好机会。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情感。

通过让学生背诵一些感恩主题的古诗词,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让学生们通过古诗词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教师也可以通过古诗词的赏析和解读来加深学生对感恩情感的理解,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感恩的深刻内涵。

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班级组织一次“感恩节”活动,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可以是写感恩卡片、制作感恩礼物等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到感恩的力量。

也可以通过一些戏剧表演、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展现感恩的主题内容,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在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人文素养。

而感恩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感恩教育,以及它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

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感恩情感。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感恩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欣赏,并引导他们从中领悟感恩的力量和意义。

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到身边人的关爱和帮助,培养出感恩之心。

通过学生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布置一些感恩题材的作文,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对家人、老师、朋友的感恩之情。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反思感恩的意义,增强感恩之心。

语文教学中的口头表达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在朗读课文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段感恩的词句进行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表达。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课外活动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感恩主题的课外活动,比如感恩演讲比赛、感恩主题的读书分享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感恩的内涵,增强自己的感恩意识。

这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感恩回报,比如通过志愿者活动、慈善公益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让感恩教育得以更好地落实和实践。

感恩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但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却相对匮乏。

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一切,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老师的教导之恩,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恩,从而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感恩教育的意义、现状、方法、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意义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学会感恩和回报,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感恩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他们更加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感恩教育的现状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一些教师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一些学生家长也缺乏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学生在家庭中也缺乏相应的教育和引导。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效果,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感恩情感和思想。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的情感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恩的情感和意义。

四、案例分析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妈妈的账单》为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照顾下成长的故事。

小男孩在妈妈的账单中发现了一份特殊的账单,账单上写着妈妈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

小男孩深受感动,从此懂得了感恩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恩的情感和意义: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感受到妈妈对小男孩的无私照顾和付出。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小男孩和妈妈,通过亲身经历来体验妈妈的爱和关怀。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建议: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元素,如《慈母情深》等课文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感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情境,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感恩瞬间,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恩情感。

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主题的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写感恩信、进行感恩演讲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感恩之情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感恩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除了具体的感恩行为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激他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以及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等措施,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语文教材培养小学生感恩情感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

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

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

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式的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

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身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

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

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

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

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

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

《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

《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

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报恩、感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