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探究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探究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探究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它在教育领域内被广泛的应用并越来越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达到生动、直观、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学科、信息技术、整合、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创新意识、文化情境

现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上被广泛的应用,它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教学新的发展方向。而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达到生动、直观、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依据应从美术学科、信息技术的特点出发,寻找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美术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如下几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评价。而信息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资源的丰富性、表现的多样性、交流的互动性、学习的主动性等。根据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特点,通过对它们进行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全方位的接触美术提供保障。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怎样利用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提供尽可能多的素材以供学生欣赏,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呢?

例如在上人美版第三册《我和昆虫》时,我针对城市学生很难近距离与自然接近的现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昆虫在自然界中的多彩多姿的形态和画家的作品分类出示,当学生看见放大了N倍的蝴蝶、蜻蜓、小蜜蜂、大螳螂……近距离、多角度地欣赏蝴蝶色彩缤纷的翅膀,清晰观察小蜜蜂身上对比鲜明的花纹、头上细细的绒毛以及尾巴上的蛰刺,惊叹独角仙的重磅盔甲和奇异大角时,理解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就再也不是老师的难题了。而最让人惊奇的还是学生对于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和对色彩的搭配欲望使学生画出无比美丽的装饰图案和充满奇幻色彩的昆虫世界历险记来。通过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生很轻松地了解了有关昆虫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什么是对称的美。不但启发、诱导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而且点燃了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欣赏自然、描绘自然的热情。最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双欣赏美丽大自然的眼睛,唤醒了一颗热爱大自然的童心。

二、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解放学生头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学习人美版第十二册《我设计的服装》时,我设计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教学结构: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四大类服装模版(运动、学习、休闲、礼服)四个人体模型(成人、少年)进行自由创作。由于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因为绘画基础的差异而无法准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构思,而在多媒体教室中这一瓶颈自然不再扼杀我们天才的小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无比丰富的图库、绚丽多彩的颜色、加上可以多重组合的图形、变幻多姿的背景,还有什么能使同学们不爱上“设计、应用”这门课程?同学们在对比色、同类色、多彩的图案、多变的图形中利用绘画工具轻松自由的去构图、去排列、去组合,去随意改变其款式、色彩、大小、长短、位置、层次,自由地更换整幅作品的背景。整个教学过程我只不过是个引导者,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不但如此,学生还通过信息共享和网络查询,掌握了很多教学任务以外的设计知识和技巧,例如什么是设计、什么是服装系列设计,什么是服装组合设计,同时还把很多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内化吸收应用了。当一幅幅漂亮的设计图集体传阅、欣赏评价时,同学们不时发出惊呼,很多同学都说:“以后,我的衣服我作主!”

三、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不应当仅仅是搜索引擎,在教学中我们还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将知识内化,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如在上五年级《京剧脸谱》一课中,我让学生以“为什么说京剧艺术是全世界的艺术瑰宝?”为题进行分组研究性学习。每一小组都有自己的目标进行资料的采集和整理。学生分别围绕“1、什么是京剧脸谱?它是怎样产生的?2、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它有哪些分类?3、京剧脸谱中是怎样用色彩来表现人物性格的?4、京剧脸谱的勾画方法是怎样的?”四个问题用了一周的时间查找资料,并用课余时间归类、整理,并用PowerPoint做成学生演示文稿在课堂内阐述本小组的观点。虽然用了两周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却十分高涨,遇到任何困难都能迎难而上,解决困难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学生在目的明确、积极主动的利用软件查找资料、制作文稿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升很快,同学们变得畅所欲言,视野十分开阔。问题的解决伴随着学生在收集、整理、交流、碰撞、研究、归纳之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为学生多样化学习美术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启发了学生创意思维和提高了感受美、欣赏美及美术批评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促进学生理解美术基础知识

“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以及结构比例知识”是五、六年级“造型、表现”领域内让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美术基础知识。特别是小学五年级的《绘画中的构图》,它十分强调学生对画面中的物体朝向、位置、空间、大小的理解和摆放。如果仅靠老师手绘、口述,学生不易理解且教学效果极差。

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枯燥的美术基础知识呢?我决定尝试用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课来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出示第一组课件:在电脑中出示一张白纸,再出示一个苹果,问:“苹果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呢?”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上台操作,底下的学生更是七嘴八舌地指挥。每当一位同学尝试后,教师就适当地引导其他学生谈谈看后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学生学会了构图的基本要素。单个的物体的构图方法学会了,多个物体的构图原则是怎样的,构图的方式有多少种?教师又出示了第二组课件:一组可以重叠、移动、收缩的静物,分别是:一个唐三彩的马,几个水果,一把西餐刀,一个盘子,一块面包。老师又问:“这

一回谁来试试怎样摆放才最美?”当学生经过讨论、尝试,再讨论、再尝试之后摆放出很有美感的构图时,老师又问:“下面我们每位同学都分别尝试一下,看看还有哪些构图方式也能很好地表现画面之美?然后请你把它画在你的画纸上。”就这样,一堂本来让老师和学生都望而生畏的绘画基础课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完美整合,使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达到了化枯燥为乐趣、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五、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认为:“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文化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产品的美术,它的生成和消长,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只有把美术放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与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同。

通过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用合理的声音、图形、图像和文字,为学生营造出更真实、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下激发起对美术知识多角度的探究和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给学生欣赏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时,学生很难理解这位立体主义大师的绘画风格,特别是《格尔尼卡》中那灰暗的色调和恐怖的氛围更是让学生难以接受。如何才能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感受到《格尔尼卡》所传递给我们的艺术信息呢?

首先,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毕加索从古典主义过渡到立体主义的绘画代表作,让学生了解立体主义虽然呈现出抽象的几何形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理解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正如毕加索所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其次,播放毕加索的个人简历课件,使学生了解到毕加索是西班牙人,他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是一名敢作敢为的个性奔放的画家。

最后,放映二战纪录片片段配上解说词,使学生直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振聋发聩的炮火声中感受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深切体会作为西班牙人的毕加索的痛苦和愤怒。

此时,教师点明画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文化情境中理解画家为何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恐怖的气氛。同学们再也不说这是一幅莫名其妙的画了,有的面色沉重地仔细观看,有的在交流自己的感受,甚至有学生流下了眼泪,破碎的形象、冲撞的动势、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将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后,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对美术的学习不会再产生害怕的心理,从而达到美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北京。

《文化学词典》,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北京。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课堂的美术教学已不单是教会画就行了,更应该有“质”的体现,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学生练习、巩固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其主要原因是理性的知识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了。电教媒体的运用,把老师的讲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使枯燥,呆板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 1.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以往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把上欣赏课视为畏惧,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也持不欢迎的态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形状,美术欣赏课的效果也随之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你欣赏经典著作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如在讲《小鸟找家》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打开录音机播放小鸟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一只正在哭泣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小鸟为什么哭得这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 ——《花蝴蝶》教学案例 虎林市实验小学董秀环 《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为“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一、教材简介 《花蝴蝶》选自义务教育五年年级小学教科书,黑龙江版美术第三册第10 课是造型表现课主要目的是能描绘出各种姿态的蝴蝶创作画,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蝴蝶(从生活环境、种 类、外形、纹样、色彩)认识蝴蝶的美。 2、通过〈花蝴蝶〉的创作,使学生了解掌握创作思路的形成 及构图,着色等绘画知识。 3、从本课学习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从而热爱大自然保护 环境。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美术课,二年级学生对美术课的热爱是让一个美术教师有自豪感的,他们对美术有着期待和向往。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手、脑协调性较强,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 只是各种知识了解的很少,这束缚对绘画的表现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课是造型表现课,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强化学生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将其内心的认识和情感用美术语言表达出来,体会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表现主题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注重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 不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五、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型、表现、兴趣) 创设有利与激发和支持学生创作思路,如1下载蝴蝶影象、 图片,有利学生观察,拓展知识面,并激发学生表现蝴蝶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 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主旨是通过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学习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有促进作用:它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还可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其次,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让学生相互交流,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再次,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应不再是权威的化身,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是合作者,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此外,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师生间增加他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它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情随时提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二、整合课中教学模式的探索。

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电脑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这种教学模式所需硬件少,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经常采用这种模式,目前农村中小学正广泛应用。比如:科学课上用课件演示水的循环、演示云、雾、雨的形成过程;数学课上演示时、分的关系;语文课上播放在漓江上荡舟观赏桂林山水的情景,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物理化学课上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展示核能等高科技的成就,等等。 另一种是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进行有益的探索,把课件制成网页的形式,学生通过局域网网络进行学习,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去自主地探究和发现,也可以组织他们在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以人为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发展,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但也有弊端,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无效学习。 郑红琳 2009.9.22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下册: 《家乡的桥和塔》教学案例 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公园一校周辉 背景分析: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一课内容。通过“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即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即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产生,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热爱家乡,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以上的三个目标决不能孤立对待,他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设计理念: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在交流中丰富间接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难点: 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彩笔和油画棒、美术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 师:老师也和你一样,非常喜欢旅游,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旅游好吗?好,现在我们出发。请大家打开“美丽的风光”,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 (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 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 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 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 生:边读边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的山太美了! 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 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评析: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其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整合教学的实践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整合教学的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我们的教学 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形成很大的冲击,它将彻底地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适应这个发 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我国前任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已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 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将成 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使两者整合和谐、各展所长呢?在此,谈谈本人在“信息技术与小学 美术学科整合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以此供大家来探讨。 一、多媒体, 使抽象、复杂的美术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由于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的陈旧落后,致使授课形式呆板、单一,有 些比较抽象、复杂的美术概念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但自从将信息技术引进美术课堂后,极 大地开拓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使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概念,可借助于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使抽象、复杂的美术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如在《三原色》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授——受”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欣赏大自然里的美丽景色,提问:“这些 图片中有哪些主要色彩?”然后启发学生:“刚才发现的这些色彩是由三个魔术师变化而来的。看,它们来了。”接着用多媒体显示三原色。教师提示:“这三个魔术师都有自己的名称,下 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及魔术表演。”通过多媒体展示颜色鲜明的红、黄、蓝三个卡通形象,使学生了解到自然界的色彩,掌握了三原色的知识。 二、导入网络美术资源,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广泛、直观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 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 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 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 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而我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故 宫博物院的网址,如https://www.360docs.net/doc/0213544722.html,/beijing/gugong.htm、https://www.360docs.net/doc/0213544722.html,/china/default.asp 等。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 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 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 三、利用电脑,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将信息技术中的画图工具引入到美术课堂后,学生摆脱了纸张、铅笔、颜料、调色盒等繁琐 的绘画工具的限制,为学生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学生采用电脑进行美术绘画,他们 一有构思,就可以在电脑里尝试表现,随意挥洒,修改也极为方便,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学 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传授相应的美术设计 软件。如位图软件:我形我速(Photo Express)、Photoshop;矢量图软件: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多媒体网页软件:Director、Author ware、Flash、Dream weaver、FrontPage等。这些软件使学生能自由驾驭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电脑绘画,进行图像处理,设计贺卡、装帧、招贴、标志,制作电脑动画和网页作品等,使学生的作业变得快捷而更有创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名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姓名 工作 单位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年级学科高一地理 教材 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将全面的认识自然地理环境,通过读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经、纬度地带性的比较,既能全面的认识地域分异规律又能掌握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2.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3.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4.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高一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和难点,理性知识较强,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较为薄弱。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现状,本节课设置为情境教学课,先将内容转化成学生生活的问题(现象),使他们有想学的意识和冲动,然后创设情境降低学习难度,学生通过思考、图表分析、探讨、合作学习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注重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关注他们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适当增加与本节相关的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层次水平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促进学生能自我反思,自我赏析和自我调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动力。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有利于预定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PPT展示“干涸的胡学生活动:讨论、归纳创设情境导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国培中学(3)班梁兴旺 设计思想: 一、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 将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相整合,就是以美术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美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计算机的运用能力。 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美术教学,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理解记忆、增强自主学习的作用,因而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得心应手,课堂的压力相对减轻,教学的质量就容易控制了。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能力 1、把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出现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2、把读的过程还给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课文,才能加深理解,教师不能以讲代读,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 3、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讲解主要过程出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把绘画时间留给学生 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为知识目标,课上必须留给学生大量的绘画时间,努力克服烦琐的讲解。 课程脉络 让学生欣赏邮票→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产生设计冲动→利用计算机设计→讲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掌握邮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设计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①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

②培养集邮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各种表现手段设计一套有创意的邮票。 教学用具: 范画、PPT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揭示课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你们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请你说一说片中的同学应该怎样做? (学生观看课件,并思考问题) 生:片中的同学在邮信,他这样做不对,因为他没贴邮票。 应该在信封上贴邮票,再投入邮筒,邮票是邮资的凭证。 师:写一封信,或抵万金的家书,或淡如水的闲谈,都会买上一枚邮票,贴于信封,投入信箱,从那一瞬间起,信中的文字便被无限地拉长,真温暖亲人,友人的心扉(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范画)。 师:邮票即能用于邮政,又能留于家中玩味,既具备千里飞鸿,一寄思绪的浪漫,又具有收藏价值。我们有谁轻易地离开过邮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设计邮票,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叙述更多的事情?自己设计的邮票更有情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邮票。(板书:邮票设计) 二、介绍邮票种类及涉及项目 师:现在我们手中有一些邮票,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中的邮票,谈谈你想知道什么?小组讨论: 1、邮票上都有什么?(有图案,有面值,发行时间,发行地区等。) 2、邮票上有哪些标记吗?(邮票的外形边缘有整齐的齿孔,票面必须注明邮资的价格,发行的时间和地区。)。 3、邮票有哪些种类?(有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讲解航空邮 票和欠资邮分票。并且每种邮票上都有一些标记。) 普通邮票用“P”表示。 纪念邮票国际上有“C”表示,我国用“J”表示。 特种邮票国际上用“S”表示,我国用“T”表示 航空邮票用“A”表示 欠资邮票用“D”表示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和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等。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 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课堂趣味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是由教师谱写的优美乐章的前奏。因此,美术课的教学可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新课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画画的兴趣。 例如在上想象课中我总是先播放些轻音乐,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到大森林去、到大海去、到遥远的太空去。在上《美丽的天空》这一课中,我便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一种奇妙的创作意境,播放动听的音乐,其中有风声、雨声,用来渲染气氛;再播放有太空世界的录像,接着加上老师的描述,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广阔的天空之中。这时,一幅幅太空世界想象画应运而生,有的画了自己乘坐在月亮婆婆的背上,欣赏着太空中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画了太空里美丽的学校、宫殿;有的画世界各国的宇宙飞船、火箭等漂浮在浩瀚的太空中;还有的画我们的宇航员正在探索这个无比神奇的太空世界。 信息技术媒体可真实地再现和模拟事物的情景,有声有色,画面、色彩、线条、声音从不同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不同的兴奋点激发想象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去思考、去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直观化 俗话说:生活是绘画创作无穷无尽的源泉,而现在却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欣赏,不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形声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学生能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欣赏,电化教学为此创设了契机。 在没有使用电教媒体的情况下,上美术课的操作惯例是:展示若干张图图,便于学生观察和了解作画的步骤方法:老师分析并指导学生观察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给学生示范各步骤组合在一起的全过程;学生作画,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实际上用于辅导学生的时间很少。而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后,老师能出示更多好看、又实用的图片,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我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在绘画长廊漫步、在工艺博物馆徜徉、到世界名胜古迹遨游,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如《乘上火车去画画》,

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一点心得

把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一点心得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doc

让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 桑树台中心小学刘欢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 二、教学设计 三、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 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从无声电影教学(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即产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越来越紧密。怎样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交流。我今天主要与大家交流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 一、教育技术 1、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优化,而不在于发现教育规律。 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的物质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两方面。 物质技术有:计算机、投影、网络、电视、音响等。 智能技术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2、教学媒体 概念:当某一种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并且是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分类:教学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高互多媒 体。 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 投影等。 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如:广播、录音等。 视听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听器官。如:电视、电影等。 高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 3、课程整合 1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整合 隨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行业,本文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为例,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和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现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思路,对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策略作具体阐述。 标签:信息技术;小学美术课程;有效整合;策略 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也逐渐向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学教育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结合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新颖的教学环境,通过该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发挥出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效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就是老师把信息技术当成小学美术教学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老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辅助老师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不仅能够带动起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以及难点。其次,许多老师还把信息技术当成改善学习环境的要素来支持学习,这也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应用的一种形式。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媒体元素,活跃课堂气氛,灵活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2 当前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较低 小学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小学美术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老师是最主要的操作者和执行者,所以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然而,由于许多小学美术老师都非信息技术专业出身,所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普遍低下,有的老师仅仅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演示文稿,甚至不会使用动画等,这种简单的操作不仅难以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再者,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许多老师都纷纷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信息技术,然而由于缺乏使用经验,导致应用模式都不够完善;而且为了省事儿,许多老师所应用的课件都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有的甚至不加以更改,从而导致所应用的课件与教学目的不相符合,难以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最后,有的学校尽管认识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应用重要性,然而在课堂上,往往是老师操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现代 信息技术解决了美术教学中各种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省时高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 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所以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是促进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优化的有效途径。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书本和录象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制作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涉及面更广,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六年级美术课本的《设计贺卡》、《邮票设计》和《京剧脸谱》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我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在制作《设计贺卡》课件时,我将很多精美的卡片图案制作成一张张幻灯片,首先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卡片的形状上进行分析演示,并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制作卡片的全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又如在:《邮票设计》一课的教学中, 要收集很多精美的邮票非常困难,所以课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关于邮 票的资料,并将一张张漂亮的邮票和有一定纪念意义的邮票制作成课件,课上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样不仅让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让学生了解了很多有关邮票的知识。 二、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作为基地,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兴趣入手,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感情沟通,制定行为策略,指导学法,选择创作途径,寓教与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 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 为了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尝试――探索――完善”的工作思路,分阶段推进。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本质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应,从而促进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而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

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由于信息技术涉及的技能很多,教师们又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为任务,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指导,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做支撑,很难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我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学科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教师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学校一方面在教师集会时,将由校长或信息教研组长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向教师作先进教育理论介绍,另一方面,将不定期地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资料,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再一方面,组织教师观看下载的示范课例。以此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 2、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为整合奠定良好基础。 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整合将无从入手,因此,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是整合的关键,为了搞好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操作水平,为此学校将不遗余力的做好计算机基础培训和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和课改理论培训,解除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 3、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 电脑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艺术欣赏更直观 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欣赏的内容,如水墨、油画、水彩、铅笔、彩色粉笔、浮雕……对于画种、材料、表现方法教师只能泛泛而谈。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有美术欣赏APP与畅言软件相结合。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二、教学形式多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小学美术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因此欣赏课、工艺课、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工艺与设计基础教育中,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由于这类教学内容的图形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范画的制作或作业的完成都非常耗时费力。电脑软件中提供了许多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学生在电脑中可以进行各种几何图形的组合、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作业。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三、绘画形式的多样化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而语文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像、图形、文本、超文本)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动画和声音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听说潜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媒体教学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无限空间,在神奇的电脑帮助下,教师可以任意创作、自由发挥,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世界,弥补学生感性材料的 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效果,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让南方的孩子看到雪域高原的实景,北方的孩子看到南方鱼米之乡的美丽…… 生活中缺少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这就是现在的课堂,就是学生多彩的学习内容。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让学生获得了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二)、信息技术通过“人机互动”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充分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