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法理学复习资料
法理学大一上知识点

法理学大一上知识点法理学是法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法律的理论基础和法律规则的起源、性质、目的等问题。
以下是法理学大一上的主要知识点:一、法律的概念和特点1.法律的含义和本质2.法律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永久性等)3.法律与道德、习惯、规则的区别二、法理学的学科方法和研究对象1.法律哲学与法学方法论2.法律规则的分类和构成要素(法条、法理、判例等)3.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方法(立法者意图、文本解释、历史法学派、现实主义等)三、法律规则与正义1.正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平等、公正、自由等)2.法律正义理论(功利主义、自然法学说、正义社团主义等)3.法律的正义性评价标准四、法律系统和法律价值1.法律体系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2.法律规则之间的关系(上位法、下位法、同级法等)3.法律的价值(秩序、公平、安全等)五、法律规则的有效性和效力1.法律规则的生效和确定2.法律规则的效力(绝对效力、相对效力等)3.法律规则的效力法理(效力原则、效力时间、效力范围等)六、法律责任和法律关系1.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2.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主体、客体、内容等)3.法律关系的产生和终止七、法律制定和实施1.法律的制定程序(立法机关、立法程序、制定方式等)2.法律的实施机关和方式(行政、司法、自愿等)3.法律的监督和八、国内外法律制度比较1.中外法系和法律文化(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宗教法系等)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比较(中国、美国、英国、德国等)3.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和争议以上是法理学大一上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法律的概念、特点、规则解释和适用方法、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法律体系、有效性和效力、法律责任和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法律的本质和运作机制,为后续的法学学习打下基础。
法理学大一知识点第一二章

法理学大一知识点第一二章大一法理学知识点第一二章一、法理学概述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本质、原则和规范性基础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点既有理论性的探讨,也有实践层面的应用。
在大一的学习中,了解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法理学的概述、法的概念与特征、法律体系和法成立要件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大一法理学知识点的第一二章。
二、法的概念与特征1. 法的概念法是规范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是通过立法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社会行为准则。
在法律的制定中,一般会考虑到道德、习俗、经济等因素,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
2. 法的特征(1)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力,即具备强制执行的能力,违反法律规定将会受到处罚或制裁。
(2)普遍性:法律适用于所有公民,不分性别、年龄、种族、国籍等因素。
(3)权威性: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一般由国家来确立法律的效力和约束力。
三、法的分类与法律体系1. 法的分类法律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法的性质分为公法和私法,按照法的划分标准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照法律的层级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
2.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法律的结构和组织系统,反映了一国或一国家集体的法律体系的层次和组织结构。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体系,例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穆斯林法系等。
四、法的成立要件1. 法的成立法从诞生到生效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步骤。
一般而言,法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要件:(1)立法机关:法律的制订与制定者,具备制定和颁布法律的权力。
(2)依法行使权力: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据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法律本身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公正合理:法律的内容应当公正合理,即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伦理道德要求。
2. 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的能力。
法律的效力与法律的制定、发布、实施方式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法律的内容、适用范围等因素有关。
大一法理学期末知识点

大一法理学期末知识点法理学是法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作为大一法学专业的学生,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理解法律的原理和逻辑非常重要。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和总结大一法理学期末知识点。
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1. 法律的概念和定义2. 法律的特征和本质3. 法律的功能和目的二、法律的分类和层级1. 国家法和国际法2. 私法和公法3. 权利和义务法、物权和主权法三、法律适用和解释1. 法律适用的原则和方法2. 法律解释的理论和方式四、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1. 法律责任的种类和构成要件2. 违法行为的概念和分类五、法律主体和客体1. 法律主体的种类和地位2. 法律客体的概念和范围六、法律权利和义务1. 法律权利的形成和保护2. 法律义务的内容和履行方式七、法律程序和司法1. 法律程序的种类和特点2. 司法的概念和职能八、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1. 法律制度的组成和作用2. 法律文化的价值和影响以上是大一法理学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的本质和运作机制。
同时,在考试中,我们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法律知识与案例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法理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法律素养。
法理学并不仅仅是理论课程,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理解法律,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加模拟法庭、论辩赛等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法律思维和分析能力。
希望以上知识点总结对于大家备考法理学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请大家按照课程安排和教师要求,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同时通过解答往年试卷和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祝大家顺利通过法理学期末考试!。
法理学初级大一知识点总结

法理学初级大一知识点总结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性学科,主要探讨法律的理论与原则。
在大一学习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法理学的基础知识点,对于进一步理解法律的本质和运作机制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法理学初级知识点的总结: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公布、强制力由国家予以实施的一切规范性规则的统称。
2.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和完备性等特征。
二、法律的分类1. 实体法和形式法:实体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形式法是规定法律行为的成立和效力的规则。
2. 国际法和国内法:国际法是各国之间的法律规范,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制度。
3. 公法和私法:公法是调整国家与公民或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是调整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4. 权利法和义务法:权利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义务法规定公民应尽的义务。
三、法律的解释和适用1. 法律解释的方法:历史解释、文本解释、制度解释和精神解释。
2. 法律适用原则:有关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法无效力即解除、法无适用即让步。
四、法律的效力和效果1. 法律效力的分类:法律有强制性效力和相对性效力之分。
2. 法律的效果:法律的效果包括权利效果、义务效果和责任效果。
五、法律责任1. 法律责任的主体:法律责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 法律责任的种类: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六、法律的缔约和拒绝1. 法律的缔约要件:法律的缔约要件包括意思表示、内容合法、真实意思和格式要求。
2. 法律的拒绝:法律的拒绝方式包括撤销、解除和中止。
七、权利和义务1. 权利的概念和种类:权利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利益,包括自然权利、法定权利和合同权利等。
2. 义务的概念和种类:义务是公民依法应尽的责任,包括法定义务、合同义务和协议义务等。
八、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1. 法律条文的理解:法律条文的理解应遵循规定的解释方法,注重文本以及制度精神。
法理学大一考试知识点

法理学大一考试知识点法理学是法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旨在研究法律的本质、规范和价值等方面的理论问题,为日后的法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一的法学学习中,法理学通常是必修课程之一。
本文将介绍法理学大一考试的知识点。
一、法律的概念和特征法律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普遍性、强制性、国家性、公正性和变动性。
普遍性指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强制性指法律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强制力,国家性指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公正性指法律具有公正性和正义性,变动性指法律是随时可以变更和调整的。
二、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法律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结都受到法律的调整。
在法律关系中,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会产生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三、法律的解释与适用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界定和解释的过程。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规定,判断并适用法律来处理案件。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主要依据是法律文本的规定及其背后的法律精神和原则。
四、法律制度与法律制定过程法律制度是法律规范和其背后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组成的有机整体。
法律制定过程包括立法的主体、立法的程序和立法的形式等要素。
立法主体一般是国家立法机关,立法的程序包括决策、制定、修订和公布等环节,立法的形式主要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五、法律的效力与变迁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行为产生的强制、指导和约束力。
法律变迁是指法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的调整和变更。
法律的效力和变迁是法律的重要特点,对于保持法律的适用性和生命力至关重要。
六、法律文书与法律解释法律文书是记录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和法律行为的书面文件,具有证明、约束和指导作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文本规定的含义和适用范围进行解读和解释的过程。
法律文书和法律解释在法律实施和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七、法学理论和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理论是研究法律的本质、规范和价值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大一法理知识点总结

大一法理知识点总结导论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法律的内在结构、规范的特性和社会效力,旨在揭示法律的本质和规律。
大一阶段的法理学教学主要介绍了法律的概念、分类、系统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有所了解,为深入学习法律理论和实务打下基础。
一、法律的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公民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保障社会利益的行为规范。
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公正性、巩固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规范。
二、法律的分类1.按照形式划分,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商法、劳动法等类别。
2.按照法律地位,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
3.按照法律性质,法律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和价值性法律。
4.按照法律效力,法律可以分为有约束力的法律和无约束力的法律。
三、法律的系统1.法律体系:是指由多个法律条文、法律规则、法律制度以及法治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2.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多个层次的规范。
3.法律体系的协调:各级法律规范之间存在着层级关系、专门性关系和一般性关系。
四、法律的性质1.法律是社会规范: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利益而制定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强制性规范:法律规定了公民和法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具有强制性和强制执行的特征。
3.法律是公共权力的表现:法律是国家机关运用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
4.法律是具体化的抽象规范:法律是对社会生活中普遍规律的抽象表达和具体化的体现。
五、法律的解释1.法律解释的概念:是指对法律规范文字的含义、内容、适用范围进行阐释。
2.法律解释的种类:分为文字解释、外部解释、内部解释、绝对解释和相对解释等。
3.法律解释的原则:包括文字优先原则、一事一法原则、专业解释原则等。
六、法学方法法学方法是指研究法律问题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分析手段和研究技术。
大一上学期法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形成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有三大思想渊源,它们分别是近代理性主义的古典自然法学,德国古典法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分析了资产阶级法律的历史局限性,指出了黑格尔思辨法哲学的实质,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够实现人民革命的根本力量。
成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奠基之作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深刻论述了马克主义法理学的核心思想,如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旗帜鲜明地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以维护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现象普遍联系并互相作用;社会历史不断发展变化。
法的本体论问题(法是什么):法与阶级的内在关系(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法是以国家意志形式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意志);法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因果联系以及法与上层建筑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社会生产方式来理解法)。
法的价值论问题(法应当是什么):重新确立了法律的价值评价标准(包括人本主义标准,生产力标准,现实主义原则,历史主义原则等);重新诠释了法律的目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对自由,秩序,正义,人权等法律目的价值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为这些目的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2.法的概念与本质法的本质学说:资产阶级:意志说(卢梭,黑格尔);命令说(霍布斯,边沁,奥斯丁);规则说(哈特);判决说(格雷,卢埃林,弗兰克)行为说(布莱克);社会控制说(庞德);事业说(富勒)【历史局限性】无产阶级:本质和现象是一对范畴。
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法的本质则深藏于法的背后,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性力量。
法根植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关系,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以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主张和价值标准,来调整社会关系的;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因果联系(要理解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条件)法的阶级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指的是由工人阶级及其同盟军所构成的人民)法是“意志”的体现:意志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
法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法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法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法理学是法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研究法律的本质、原则和规则。
在法理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法理学期末复习的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法理学的基本概念1. 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法定机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行为准则。
2.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和公正性等特征。
3. 法律的分类:法律可以分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
二、法律的价值与目的1. 法律的价值:法律的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权、促进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和谐。
2. 法律的目的: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
三、法律的解释与适用1. 法律的解释:法律的解释是指对法律规定的含义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
2. 法律的适用:法律的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情况,将法律规定应用于具体案件的过程。
四、法律的效力与效果1. 法律的效力:法律的效力是指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具有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2. 法律的效果:法律的效果是指法律规定在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
五、法律的规范层级与冲突解决1. 法律的规范层级:法律的规范层级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
2. 法律的冲突解决:当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时,应根据法律的规范层级和具体情况进行解决。
六、法律的缺陷与改革1. 法律的缺陷:法律的缺陷可能包括法律的模糊性、不完善性、滞后性等问题。
2. 法律的改革:法律的改革是指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变化。
七、法律伦理与道德1. 法律伦理:法律伦理是指法律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包括法律的道德基础和法律的伦理要求。
2.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有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A、历史渊源B.理论渊源C.形式渊源D.效力渊源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法律理论B.法律观点C.法律心理D.法律知识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事实4、属地原则是指()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法经》B.《秦律》C.《九章律》D.《北齐律》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B.具有被动性C.不告不理D.稳定性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与人治对称B.执法者严明C.法律和制度D.与专制对称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行政机关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阶级性B.公开性C.普遍性D.规范性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历史类型C.法的阶级本质D.法的立法体制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A.法律万能B.法律可有可无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D.法律有局限性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A.规范内容相同B.指导思想相同C.实施方式相同D.表现形式相同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A.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普通法和根本法D.普通法和一般法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A.授权性规范B.义务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17、法律编纂是一种()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C.不是立法活动D.是一种立法活动18、法的关系根源于()A.思想社会关系B.人与人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物质生活关系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A.全国人大的解释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C.人民法院的解释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A.习惯法B.条约C.法经D.汉谟拉比法典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民事责任的原则B.刑事责任的原则C.违宪责任的原则D.行政责任的原则22、法的本质是指()A.法的规范性B.法的表现形式C.法的强制性D.法的阶级性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A.互不干涉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D.法必须服从政策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A.有法可依B.干部守法C.党员守法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A.成文法的汇编B.不成文法的汇编C.判例法的规范化D.成文法的整理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A.公法转向私法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28、法体现的是()A.国家意志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D.执政党的意志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B.相互对立的关系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A.人们的思想B.友情关系C.同学关系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达到法定的年龄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33、民主的意思是()A.专指国家的形式B.永恒存在的现象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A.有法可依B.执法必严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A.自发形成的B.强制灌输的C.自觉培养而成的D.自然赋予的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规体系D.法律部门37、英国的法律属于()A.大陆法系B.民法法系C.法典体系D.普通法法系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A.人民群众的觉悟B.社会革命C.先进的理论指导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C.立法的分工D.立法权限的划分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一般法与特别法C.根本法与普通法D.国内法和国际法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B.法与道德一致C.法与道德无关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A.刑法典B.民法典C.宪法典D.商法典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A.统治阶级的意志B.中国人的意志C.全国人的意志D.全国人民的意志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A.法自古以来存在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45、法的规范性是指()A.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D.国务院各部门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行为关系B.思想关系C.意志关系D.同学关系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语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准则B.刑罚C.公平D.正义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A.古希腊B.古罗马C.英国D.美国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属于法的构成中的()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范D.刑法52、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A.法律调整机制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C.相对稳定的原则D.法律规范的规定53、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马克思主义思想D.儒家思想54、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A.属地主义B.属人主义C.保护主义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5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法治经济B.人治经济C.自然经济D.计划经济56、人身权利属于()A.绝对权B.相对权C.特殊权D.职权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A.立法上平等B.守法上平等C.司法上平等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58、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上层建筑因素B.生产关系因素C.劳动力因素D.经济因素59、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A.社会团体的解释B.法系家的解释C.法官的解释D.司法解释60、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法律制裁B.行政制裁C.刑事制裁D.经济制裁6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62、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A.法高于国家B.国家权力大于法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63、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A.英国B.法国C.美国D.印度6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A.国家权力B.人类理性C.文化传统D.物质生活条件65、行政处分的对象是()A.公民B.法人C.国家工作人员D.社会组织66、国务院有权制定()A.基本法律B.行政法规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地方性法规67、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68、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A.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语义分析的方法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69、法的科学性是指()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70、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A.法有阶级性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71、法律的溯及力属于()A.法的地域效力B.法的时间效力C.法对人的效力D.法对事的效力7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法律调整机制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D.法律规范的规定73、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A.适用于特定的人B.具有普遍性 C具有规范性D.适用于一般的人74、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B.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75、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A.国务院B.地方权力机关C.全国人大常委会D.国家行政机关76、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A.社会团体的解释B.律师的解释C.当事人的解释D.立法解释77、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B.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78、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A.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B.确认奴隶的权利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79、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A.指导思想不同B.历史使命不同C.基本要求不同D.调整范围不同80、法律事实分为()A.法律事件B.法律后果C.法律责任D.法律制裁81、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政治权利B.经济权利C.文化权利D.民事权利82、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A.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B.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83、法的强制力表现在()A.约束人们的思想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84、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C.正义优先D.同时优先85、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A.法是否进步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C.法的实施技术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8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所有权社会化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D.保护垄断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A.准用性规范B.习惯规范C.技术法规D.一般规范88、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A.学理解释B.立法解释C.行政解释D.司法解释89、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A.神的意志的体现B.公共意志的体现C.民族精神的体现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90、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B.法律规范C.法律概念D.法律事件91、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A.宪法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乡规民约92、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A.各级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最高人民法院D.专门人民法院93、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A.法的连续性B.法的稳定性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94、法律移植是指()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B.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C.法的西方化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95、党的政策对法有()A.制约作用B.指导作用C.限制作用D.监督作用96、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B.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97、授权立法是()A.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B.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C.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98、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99、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B.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100、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C.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二、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