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串起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精编]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分析
![[精编]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a533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e.png)
[精编]生态循环农业典型经验分析生态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通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和资源,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经验分析:1.稻田养鱼模式稻田养鱼是一种传统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它利用稻田的水资源养殖鱼类,同时为鱼类提供遮蔽和食物。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提高农田的单位面积产出,还可以通过鱼类的活动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
稻田养鱼模式在中国、印度和非洲等地都有广泛的应用。
2.牛粪养殖蚯蚓模式牛粪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废弃物,它可以用来养殖蚯蚓。
蚯蚓可以将牛粪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从而减少化肥的使用。
同时,蚯蚓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
这种模式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农作物秸秆是一种丰富的有机资源,它可以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有机肥、饲料等。
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中,秸秆被收集、加工和转化,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4.生态休闲农场模式生态休闲农场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场提供游客住宿、餐饮、观光、采摘等服务,同时还可以提供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技术交流等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5.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一种在较大范围内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不同的农业产业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例如,种植业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生物质能或饲料,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可以用来生产有机肥或生物质能等。
这种模式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形成产业联盟和利益共享机制。
以上这些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经验都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高效利用:这些模式都注重对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地环境污染,农业生产地增长也是以资源地浪费和环境地污染为代价地.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地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地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地重视.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地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地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地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地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立方米沼气池,养头以上地猪,配套1亩左右地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亩塑料大棚内建立方米沼气池,饲养头猪.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且品质大大提高.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地经济效益.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头猪,种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以上,生产成本下降.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立方米沼气池,饲养只鸡、头猪,养亩水面地鱼,种亩农田.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地特点.第四种:种-养-加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地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以加工地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第五种:鱼-桑-鸡模式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地生态循环.试验表明,每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千克,年产鸡粪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千克,磷肥千克.第六种:鸡-猪-鱼模式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以年养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元.第七种:牛-鱼模式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头牛地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千克.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地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第十种: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家畜地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地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第十一种:鸡-猪模式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每只肉仔鸡年地鸡粪可养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千克).第十二种:鸡-猪-牛模式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地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蚯蚓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生态平衡
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维持着土壤生态平衡 ,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
物质循环
蚯蚓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 中有机物的循环利用,将植物残体 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营养物质。
土壤质量监测
蚯蚓的生长和繁殖状况可以作为土 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反映土壤的健 康状况和肥力水平。
蚯蚓在土壤中产生的排泄物能够增加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颗粒的 粘结,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蚯蚓对土壤肥力的提升
蚯蚓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富含养分的腐殖质,从而提高土 壤的肥力。
蚯蚓的排泄物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为 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蚯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蚯蚓的存在能够促进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如细菌、真菌、昆虫等,增加土壤 生物多样性。
蚯蚓的活动能够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02
蚯蚓在有机农业中的作用
蚯蚓作为有机肥料
蚯蚓能够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富含养分的肥料,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 蚯蚓粪便含有丰富的微生物和酶,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蚯蚓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在有机种植中,蚯蚓能够促进土 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
蚯蚓的活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降低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的发生。
蚯蚓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 ,为植物提供养分,同时减少化 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
染。
03
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值
蚯蚓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12 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 亩塑料大棚内建8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 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 头猪,种1-2 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 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5-10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 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 5 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露天养蚯蚓养殖技术

露天养蚯蚓养殖技术露天养蚯蚓养殖技术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种生态环保养殖方式。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有机肥料的需求增加,露天养蚯蚓的市场潜力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露天养蚯蚓的基本原理、养殖方法、管理技巧等相关内容,希望对有兴趣的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一、露天养蚯蚓的原理1、省时省力:不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需在户外设置适当的养殖环境,即可进行养殖。
2、环保节能:露天养蚯蚓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和化学药品,是一种非常环保节能的养殖方式。
3、有机肥料:由于蚯蚓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有机肥料,而且蚯蚓排泄出来的粪便营养成分丰富,可以作为土地改良剂和植物营养剂使用。
1、选址:选择适合露天养蚯蚓的场地比较容易,通常选择较为清洁无污染的场地,比如带有草坪和花园的庭院、农田边缘地带等等。
还需要注意地形、水源、天气等因素,以便保证露天养殖的正常进行。
2、土壤处理:首先对选定的场地进行土壤处理,将场地进行平整,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腐熟了的有机物,使地面上形成一层有机物的肥料堆。
根据肥料堆的大小和场地面积的大小,需要放置一定的蚯蚓种子量,一般都是按照每平米放置100-300克的蚯蚓种子。
3、环境调节:确定好蚯蚓的放置位置之后,需要对环境进行调节,比如要保证场地较为湿润,以利于蚯蚓进行排泄和食物消化等生理活动;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氧气含量和温度等,以避免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4、管理养护:蚯蚓是一种相对容易繁殖的生物,一般需要定期进行管理和养护,比如要保证有足够的水分、营养物质、以及适当的防寒和防晒等环境,以保证蚯蚓的生长和健康。
1、营养调节:不同种类的蚯蚓需要有不同的饲料,在进行露天养蚯蚓前需要确定好需要使用的饲料种类和配比比例。
还需要定期为蚯蚓添加一些营养物质,比如有机肥料、蛋壳粉等,以满足蚯蚓的营养需求。
2、保湿防晒:在进行露天养蚯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湿防晒,避免太阳暴晒导致土壤干燥;同时也要注意防潮,避免雨水滞留过多导致土壤过于湿润。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蚯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李典友
(皖西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系,安徽六安237012)
摘要分别探讨了蚯蚓体本身和蚯蚓粪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利用价值。
大量的研究表明,蚯蚓具有加速土壤结构形成,促进土、肥相融,加速有机质的分解转化提
[1-4]高植物营养,改善土壤通透性和提高蓄水、保肥能力等重要功能。因此,蚯蚓在农田生态系
1.4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7] [6]
蚯蚓味咸,性寒,有清热镇痉,利尿通淋,滋补通乳,敛疮解毒,平喘通咯的功效,主治高热惊狂、肺热咳喘、痉挛抽搐、尿涩水肿等疾患,其疗效颇佳。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治疗以下疾病:家畜高热不退、家畜小便不利、家畜尿血、牛马大便秘结、母畜产后缺乳、猪牛肛门脱出、家畜水火烫伤、家畜抽搐、家畜心热风邪、畜禽促长、催肥、增蛋。
1.3作为饲料添加剂
蚯蚓肉能散发出特殊气味,极易引诱和刺激鱼类、其他水产经济动物以及水产名贵动物的食欲。如,应用“太平二号”蚓作为中国对虾索饵引诱物质时,试验结果表明,蚯蚓的效果比文蛤好。在饵料中添加10%的蚯蚓浆液可获得较好的引诱效果。蚯蚓为动物性饵料,蛋白质含量高,能刺激蛋白酶的分泌,使其活性提高。用异唇蚓、带丝蚓和爱胜蚓的冻存品养殖虹鳟,结果表明鱼类生长快,投喂冻存品爱胜蚓的净增重量达0. 01极显著水平,投喂异唇蚓和带丝蚓的净增重量分别比鳟鱼颗粒饲料提高10.48%和20.16%。另在亲龟的日粮中加入30%左右的鲜活蚯蚓,其产蛋、孵化、成活率综合提高8.6%以上。
试验表明,蚯蚓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蔬菜类植物黄瓜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9],并表现出明显的促生长效应蚯蚓粪控制病害的程度与蚯蚓粪的量有一定的关系,当蚯蚓粪与土体积比为2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一些蔬菜类植物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的解释可能是蚯蚓粪中含有一些拮抗微生物[10]。
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以玉米-牛羊-蚯蚓-鸡-肥模式为例

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以玉米-牛羊-蚯蚓-鸡-肥模式为例作者:王晓武来源:《山西农经》 2016年第9期1 循环模式构成要素1.1 农产品绿色生产玉米、牛肉(或羊肉)、鸡蛋(或鸡肉)等农产品,均按照A 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生产,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1.2 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玉米秸秆、牛粪(或羊粪)、鸡粪等农业废弃物,通过秸秆青贮、蚯蚓养殖和有机肥生产等方式,得到高效循环再使用,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1.3 绿色技术标准体系支撑生产全过程均能得到现行有效的绿色技术标准支持。
2 关键技术集成方案构建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的技术流程如图1所示。
2.1 玉米节水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玉米种植选择全膜覆盖双垄沟播(参照DB62/T1473-2006)、全膜覆盖垄作(参照DB62/T 2062-2011)、地膜连年利用免耕(参照DB62/T 2074-2011)等节水高效栽培方式,按照A 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参照DB23/T 048)。
选用优质高产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或者优质高产、节水抗旱、耐密植、成熟时秆青叶绿的普通玉米品种。
2.2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参照DB62/T 1358。
2.3 肉牛、肉羊绿色养殖技术参照DB62/T 1359、DB62/T 1362。
2.4 蚯蚓饲养管理技术参照DB13/T 805-2006。
2.5 蛋鸡、肉鸡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参照DB62/T 1363、DB62/T 1352。
蛋鸡饲料配制按5%比例加入蚯蚓粉;肉仔鸡饲料配制按7.5%比例加入蚯蚓粉。
2.6 鸡粪无害化处理技术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规定,参照农用鸡粪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DB3201/T 070-2004)进行。
3 模式动态平衡循环参数3.1 参数确定原则以县(或乡镇、村)为模式区域运行单元。
以水资源等因素确定玉米种植面积,根据玉米种植面积及秸秆数量,确定养牛(或养羊)规模;根据牛粪(或羊粪)的产出量,确定蚯蚓的饲养生产规模及数量;根据蚯蚓粉的产量,确定蛋鸡(或肉鸡)的鸡舍规模及生产数量。
蚯蚓养殖创富记--弃三百万年薪,投资千万后,年

蚯蚓养殖创富记--弃三百万年薪,投资千万后,年他是企业股东,个人年销售业绩三千多万元,他看中蚯蚓养殖,要实现自己的田园梦,然而小小的蚯蚓却让他一再突破预设底线,一个不经意的尝试,让蚯蚓粪都成为抢手货。
李春光在蚯蚓身上到底发现了什么商机?蚯蚓养殖:发酵床养猪垫料养殖蚯蚓好处多牛粪养蚯蚓,蚯蚓喂鸡鱼,循环养殖效益高一到周末,李春光的基地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在这里玩的东西,让这些城市来的小客人感到很稀奇。
李春光:蚯蚓挖出来,绑在绳子上面,然后我们就可以钓了。
一根竹竿,一条细绳,末梢绑上几条蚯蚓,这简易的钓竿会钓到什么?孩子们好奇地等待着猎物上钩。
家长:钓起来了,钓起来了。
原来是钓上来的是小龙虾!记者:以前知道怎么钓小龙虾吗?小游客:都没见过别人怎么钓过。
以前都是在城市里,体验不到,挺有趣的吧。
紧接着,小伙伴们都有了收获。
游客:有了有了有了。
记者:第几只?小游客:第二只。
记者:(小)龙虾夹疼不疼?记者:跑了?钓到了吗?小游客:钓到了又掉下去了。
自己钓到(小)龙虾是不是觉得很好玩。
小游客:对。
记者:越钓越想钓吗?累不累?小游客:有一点。
记者:我看这只。
我天,这只更大。
就算是顶着烈日,被小龙虾夹到手,孩子们还是玩得不亦乐乎。
李春光:还钓到不少。
记者:够炒一盘吗?李春光:晚上够烧了,够炒一盘了。
都是小朋友的,小朋友钓上来的,晚上就烧给他们吃了。
这些小龙虾并不是李春光养殖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野生小龙虾聚集在他的基地周边的小河沟里呢?李春光并没有解释,紧接着又带着孩子们去品尝美味了。
李春光:那边有点红颜色的,已经发红的你看,越红的越好对吧,越红的越好。
可以吃一个,摘下来你感觉甜的可以吃一下,可以直接吃。
小朋友:好甜呐。
这是李春光专门种植的大白玉桑葚,在这30亩果园里,还有琵琶、油桃、青枣和猕猴桃。
钓小龙虾,采水果,李春光说,之所以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都是因为他有一群好工人。
李春光:带你们去看一下我们的工人,24小时不停工作的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蚯蚓串起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
作者:
来源:《山西果树》2013年第01期
据《北京农业》(2012年8月上)期报道,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石槽村,日前养
殖蚯蚓6.7 hm2,每年处理牛粪、猪粪3万~5万t,可生产蚯蚓粪1万~3万t。
经实践证明,蚯蚓粪是“有机肥王”,667 m2土地施用200 kg,就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变黑,还可有效预防病虫害。
小小的蚯蚓串起了一个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盛石生态农业示范区采用生物技术对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转化为蚯蚓饲料;蚯蚓粪被用作蔬菜种植的有机肥;用蚯蚓来喂鸡,保证了鸡粪的有机品质;鸡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又成为蚯蚓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