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 中国市场化指数(2011版.1997-2009 市场化进程总得分和分项得分)

合集下载

我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现状分析

我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现状分析

指数 , 结果显示: 我 国市场化指数呈现 出逐年上升 的趋势 , 说明 环境 ”指数 来观 察 一个 地 区的法 律 环境 状况 。统计 该指 数
全 国 总 体 市场 化 水 平 处 于 发 展 状 态 。从 市场 化 指 数 均 值 增 长 率 2 O 0 5 —— 2 O 0 9年的数据 , 结果显示 : 我 国法律保护水 平总体呈

级 测 评 指 标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O l O 2 O l 1 2 o 1 2 芷 钲 燕 正 年 每 年 年
2 0 0 5年至 2 0 0 9年 3 1 个省 ( 市) 的“ 政府 与市场关系 ” 指数均 值 察。通过 统计观察可获 得的信用指 数考察全 国各地 区社 会资 即非正式制度环境 的情况 。 首先 , 采用 《 , J 、 康》 杂志社发布的 基本维持在 7 . 6至 8 之 间。 从绝对值看 , 我 国政 府 干 预 程 度变 化 本, 观察近年来我 国总体信用情况 。具体数据 不大 。但 从相对值 来看 , 该指数均值从 2 0 0 6 年 开始逐年降低 , 中国小康 信用指数,
几年 我 国制 度 环 境逐 年 转好 , 但 存在 地 区 差异 问题 。 关键 词 : 制度 环 境 : 市 场化 指 数


我 国各地 区市场化环境 状况分析
干预程度相对较高 , 地区政治环境欠佳的情况 。
本 文使用 樊纲 、 王 小鲁等 ( 2 0 1 1 ) 发布的《 中国市 场化 指 2 0 0 9年的市场化环 境。 市场化指数越高表示地 区市场化水平越 高, 市场化环境越好。本文统计 2 o o 5 ——2 o o 9 年 五年 的市场化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 樊刚 王小鲁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 樊刚 王小鲁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3樊 纲a 王小鲁a 张立文b 朱恒鹏c(a 1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b 1大鹏证券公司;c 1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内容提要:本文是对一项开拓性研究课题“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简称“市场化指数”)的分析报告。

市场化指数由五个方面、23个分指标为基础,用“主因素分析法”(Principal C om ponent Analysis )为基本计量方法构造而成,其各分指标在指数中的权重,不依赖于“专家评分”等主观因素而定;是用来分析各地区体制改革进程相对关系的一个有用的经济分析工具。

文章论证了只有这样一种“相对指数”才是可以验证的,从而是具有科学性的。

而这一指数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作为一个“制度变量”,在许多理论研究中作为解释体制变革在中国经济效绩的改进中的作用的有效工具,也可以在改革政策的分析中,被用来分析各地区差距、使各地区相互借鉴、加速改革进程的有效工具。

关键词:市场化 指数 地区差距 制度变量3 本报告是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最近完成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2001年度报告”的缩写稿。

报告全文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研究及写作过程中,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三十多位特约研究员为该课题进行了调研,提供了数据,参加了课题讨论并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若干经济学专家参加了课题成果的讨论并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本报告在资料方面得到了国家统计局、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等单位的大力协助。

一、导言:市场化与相对指数的理论基础经历了20余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已经基本上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上了市场经济轨道。

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在走向市场的改革期间,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但市场化的进展程度是很不平衡的。

就区域而言,在一些省份,特别是某些沿海省份,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但在各地区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樊纲:中国工业化远未结束

樊纲:中国工业化远未结束

樊纲:中国工业化远未结束 2009年11月21日 13:57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由华夏时报主办、新浪网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CEO高峰论坛论于2009年11月20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会议。

上图为经济体制改革基金秘书长樊纲。

樊纲: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华夏时报的论坛,跟大家共同讨论一些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危机、后危机,今天不多讲国内的经济形势了,也许后面有时间会讲一两句。

主要讲讲刚才主持人说的,我们可能在世界市场上面临着什么问题。

先说说大背景,不管有没有危机,中国在世界市场上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处的阶段,有的问题不是马上可以解决的,比如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摩擦等等,一些基本的大问题。

今天中午的时候在金融街开一个亚洲金融峰会,这次是亚洲的金融家们和银行风光的时候,以前都是西方人教训我们,这次是西方的金融业陷入危机,而亚洲由于吸收了一些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最近十年比较谨慎。

然后就说到当年日本怎么样,当年四小龙怎么样啊,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黄金时代,什么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等等联系起来,然后就说这些国家正在经历一些事情,包括我们的储蓄率比较高等等。

我认为这都值得研究,但是不要忘记我们有一个根本的战略,就是不同的时候我们企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国家和企业面对的国际市场是相同的国际市场如果说日本,不能说日本战后,因为它跟我们不一样,它是战败国重新崛起,它不是像我们的发展阶段,人均GDP比较低,大量的还是农民劳动力。

明治维新之后,在东方没有别的国家崛起,就是日本。

然后在它之前是美国,当美国崛起的时候,世界没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美国发展比较大,跟欧洲有一些摩擦。

四小龙面临的问题跟我们面临的问题又不一样,四小龙加起来,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加在一起五千万人口,而当时四小龙崛起的时候,日本已经走到前一步了。

日本已经有很多航空母舰了,我们还没有。

四小龙崛起的时候,当时全球市场上没有别的国家在崛起,发展中国家就是四小龙,然后二十年的时间,当然世界市场是敞开的,二十年时间四小龙第一阶段剩10%的劳动力是农民。

5樊纲:中国离现代市场经济还很远

5樊纲:中国离现代市场经济还很远

5樊纲:中国离现代市场经济还很远2010-05-18 17:17:52 来源: 网易财经跟贴 71 条手机看股票网易财经5月讯网易财经《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栏目近日专访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是著名的宏观经济学者。

他关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加宏观调控。

他是货币政策专家,他对资产泡沫非常警惕。

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深化体制改革和改善宏观调控。

以下为访谈实录:货币政策应该适时调整网易财经:5月2日央行刚刚决定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您怎样看央行的这一举动?樊纲:算是一种货币政策的调整,中国经济去年3、4月份开始复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提高了货币供给量,而且去年为了应对危机,货币的增长速度也是相当快的,贷款增长了30%左右;广义货币增长了27%,对整个经济复苏、应对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经济应该说已经逐步趋于增长,克服了危机当中的很多困难,现在的增长速度又在不断加速,这个时候就要考虑调整。

我说中国经济在今年底或者是明年初会逐步进入一个繁荣期,进入这样一个新的时期就面临一个要管理繁荣的问题了。

自然的,一些政策也要进行调整,所以最近的一系列政策都是显示着这个政策在进行调整。

在面临各种新的问题的时候,要不断的应对各种新问题。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就是一种短期政策,它就是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些调整应该是符合现在整个经济变化的趋势的。

网易财经:去年放出那样巨额的天量信贷,现在开始紧缩货币政策的话,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金融坏账?樊纲:去年为了应对危机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而应对危机的政策本身可能有一点后遗症,有点副作用,这都是正常的。

天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天下哪里有没有成本的事情?经济学问的不是有没有成本,经济学问的是有没有机会成本,假如你不这么做,成本有多大?相比之下哪个更小一点,哪个更大一点?如果不这么做,不采取那些政策,如果我们是一个大萧条,如果经济是更大的衰退,那么比起后面这些“有点问题”哪个更合算?用普通话说就是哪个更合算的问题。

央行智囊樊纲在《华尔街日报》撰文:人民币每年最多升值5% 2006

央行智囊樊纲在《华尔街日报》撰文:人民币每年最多升值5% 2006

如果储蓄仍然很多,但投资也很高的话,外贸顺差不一定大, 外汇储备增长也不一定大。即使外贸有顺差,但如果资本是 流出的话,那外汇储备仍然可能减少,因为对外储做出贡献 的还有另一个重要项目,就是资本的流入。外国直接投资, 我们的各种金融投资,外国人来做的很多产权投资,收购、 兼并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这些都对外汇储 备做出了贡献。 中国需要贸易逆差 我们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外汇储备有大幅增长,确实是因 为我们过去几年出现了巨额双顺差。在贸易项目和资本流入 方面都是顺差,结果就导致了现在外汇储备的高额增长。那 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双顺差局面呢?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如果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话,一 般是一个账户上有顺差,一个账户上有逆差,当然最好都不 多。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人均GDP还不到 2000美元的穷国,最理想的状态是略有贸易逆差,略有资 本顺差。为什么对这样一个经济体来讲是理想状态呢?因为 我们如果能够多出口一点,同时多换回一些我们所需要的技 术、设备,就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来促进我们 的增长。
央行智囊樊纲在《华尔街日报》撰文:人民币每年最多升值5% 2006年11月07日 07:10李若愚 在美国国会小组将对人民币再施压 力之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美国主流报纸上公开撰文, 阐述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昨日,《华尔街日报》刊登樊纲的署名评论《中国的万亿美元储 备》(China's Trillion-Dollar Reserves)。樊纲强调,人民币未来每 年可以升值5%,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将 遭受灾难性的冲击。自去年7月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目前人民币升 值幅度约为3%。 樊纲发表此番评论适逢一个微妙时刻。本月16日,美国国会下属 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将发布2006年年报。该报告将指责中 国“操纵汇率”,建议国会对中国商品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 向世界贸易组织投诉。本月,美国国会将举行中期选举,而外贸政 策是该选举的一大焦点。

各省份市场化总指数、分方面指数评分及排序:2008~2016年

各省份市场化总指数、分方面指数评分及排序:2008~2016年

2009
7������ 36 6������ 64 5������ 64 4������ 12 4������ 74 6������ 51 5������ 80 4������ 88 8������ 41 8������ 21 8������ 03 6������ 04 6������ 89 5������ 48 6������ 94 5������ 99 5������ 57 5������ 33 7������ 62 5������ 69 4������ 31 6������ 10 5������ 79 4������ 35
6������ 08 6������ 19 6������ 34 6������ 51 6������ 85 7������ 05 7������ 10
5������ 50 5������ 70 6������ 21 6������ 58 7������ 16 7������ 35 7������ 47
218
六 各省份市场化总指数、方面指数评分及排序:2008 ~2016年

年 区

海 南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年 区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浙 江
安 徽
福 建
江 西
山 东
陕 西 4������ 33 4������ 25 3������ 92 4������ 31 5������ 11
5������ 62 6������ 29 6������ 21 6������ 57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创新测度及发展进程研究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创新测度及发展进程研究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创新测度及发展进程研究市场化是指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决策权主要由市场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经济体制。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在各个领域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实现了较大的发展进步。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省域市场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需要进行市场化指数的测度和研究。

一、市场化指数测度的方法市场化指数是对市场化水平的定量测度,常用的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以通过降维来得到一个综合指数。

灰色关联度法则是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计算,得到的关联度指标反映了市场化水平。

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将指标权重确定后,将各指标的得分进行模糊加权平均,得到一个市场化指数。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4年至2010年,这一阶段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整体水平较低,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第二阶段是2010年至2015年,这一阶段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中东部地区市场化指数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第三阶段是2015年以来,这一阶段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在整体上保持了较高水平,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对于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的测度,可以创新地引入一些新的指标。

可以引入企业市场化指数作为省域市场化指数的组成部分,以更好地反映我国市场化发展的情况。

还可以引入对外开放程度指数以及创新指数等,更全面地反映我国省域市场化的水平和发展进程。

还可以考虑将市场化指数与其他指标进行联合测度,以综合评估我国省域市场化的状况。

我国省域市场化指数的创新测度及发展进程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通过准确测度我国省域市场化的水平和进程,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水平,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名人堂丛书:经济导师-上-第5章

名人堂丛书:经济导师-上-第5章

第5章理论经济学专家樊纲樊纲是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学术专长是理论经济学,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1985年至1987年赴国民经济研究局及哈佛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92至1993年任《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1994-95年任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996年起任现职。

樊纲1953年9月生于北京,主要代表作有:《市场均衡与经济效益》(专著)、《改革的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过程的经济学思考》(专著)、《改革、开放与增长》(主编)、《论经济效率,总供求关系与经济体制》(论文)、《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调控手段》(论文)、《论均衡、非均衡及其可持续性问题》(论文)等,晋升副研以来发表各类成果近200万字。

《灰市场理论》一书获1991年度孙治方经济学奖。

樊纲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

兼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

主要著作《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主笔)、《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中国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等学术专著和《走进风险的世界》、《发展的道理》等论文集,在《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灰市场理论》、《论改革过程》、《改革的动态理论》等学术论文近百篇,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暨“过渡经济学”。

除受政府委托进行研究并就各种经济政策问题向政府各部门、各地方政府提供咨询、建议,并在国内担任多种社会职务外,近年来被世界银行、UNDP,ESCAP,OECD等国际组织聘为经济顾问,应邀到许多国家讲学访问、参加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在国际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英文论文多篇。

他的有关中国经济问题的论点经常被国内报刊杂志、电视传媒以及CNN,New York Time,Financial Times,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te,Wall Street Journal,Handelsblatt,Nikkei,BBC等重要国际报刊、电台、电视台所引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