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晕放电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电晕放电的主要特征

电晕放电的主要特征

电晕放电的主要特征电晕放电是指在高电压下,电极附近的气体中出现电离现象,发生放电现象的过程。

电晕放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 电晕放电是在强电场作用下发生的。

当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克服气体分子的束缚力,发生电离现象。

电场强度越大,电晕放电所需的电压也越低。

2. 电晕放电是在气体中发生的。

气体是电晕放电的主要发生介质,其中的气体分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电场强度足够大时,气体分子会发生电离,形成离子和自由电子,从而导致电流的流动。

3. 电晕放电产生的电流较小。

由于电晕放电是在气体中发生的,气体的电导率比较低,因此电晕放电产生的电流一般比较小。

在电晕放电过程中,电流的大小与电压的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4. 电晕放电伴随着光和声现象。

在电晕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的能量释放,会导致气体发光。

这种发光现象被称为电晕放电光。

同时,电晕放电还会伴随着声音的产生,这是由于电离过程中的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的震动所引起的。

5. 电晕放电会产生电晕辐射。

电晕放电的电离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传播出去,形成电晕辐射。

电晕辐射包括电磁波、X射线等。

6. 电晕放电会对电极和气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的能量释放较大,会对电极和气体产生一定的热量。

长时间、高能量的电晕放电会导致电极和气体的破坏。

7. 电晕放电的特性与电压频率有关。

在不同电压频率下,电晕放电的特性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高频电压下,电晕放电的电流较低,放电现象较不明显;而在低频电压下,电晕放电的电流较高,放电现象较为明显。

8. 电晕放电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电晕放电产生的电晕辐射中,包括一定的电磁波和X射线,对人体和设备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工业和生活中,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电晕放电带来的危害。

电晕放电是在强电场作用下,在气体中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

它具有电场强度较大、发生在气体中、电流较小、伴随光和声现象、产生电晕辐射、对电极和气体有影响、与电压频率相关以及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等主要特征。

关于电晕放电

关于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形成电流在气体中的通道,即明显的电火花称为火花放电。

电晕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还没有被击穿,电荷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进行的放电,放电的现象是:在黑暗中可以看到电极的尖端有蓝色的光晕,称为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的电流大多都很大,而电晕放电的电流比较小。

电晕放电的形成机制因尖端电极的极性不同而有区别,这主要是由于电晕放电时空间电荷的积累和分布状况不同所造成的。

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负极性电晕或正极性电晕均在尖端电极附近聚集起空间电荷。

在负极性电晕中,当电子引起碰撞电离后,电子被驱往远离尖端电极的空间,并形成负离子,在靠近电极表面则聚集起正离子。

电场继续加强时,正离子被吸进电极,此时出现一脉冲电晕电流,负离子则扩散到间隙空间。

此后又重复开始下一个电离及带电粒子运动过程。

如此循环,以致出现许多脉冲形式的电晕电流。

电晕电流这一现象是G.W. 特里切尔于1938年发现的,称为特里切尔脉冲。

若电压继续升高,电晕电流的脉冲频率增加、幅值增大,转变为负辉光放电。

电压再升高,出现负流注放电,因其形状又称羽状放电或称刷状放电。

当负流注放电得以继续发展到对面电极时,即导致火花放电,使整个间隙击穿。

正极性电晕在尖端电极附近也分布着正离子,但不断被推斥向间隙空间,而电子则被吸进电极,同样形成重复脉冲式电晕电流。

电压继续升高时,出现流注放电,并可导致间隙击穿。

电晕放电频电晕电流与电压同相,反映出电晕功率损耗。

工程应用中还常以外施电压与电晕电荷量的关系表示电晕特性,称为电晕的伏库特性。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电晕起始电场强度E s可由皮克公式计算:(千伏/厘米)式中δ为空气相对密度,m为绞线系数,R为导线半径(厘米)。

当δ=1、m=0.5、R=0.9厘米时,E s=19.7千伏/厘米。

实际上,导线表面状况如损伤、雨滴、附着物等,都会使电晕放电易于发生。

电晕放电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多种影响。

电力系统中的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发生电晕(见图),会引起电晕功率损失、无线电干扰、电视干扰以及噪声干扰。

电晕放电若干特性的实验研究

电晕放电若干特性的实验研究

验 区域 内 由于临近 物体 和人员位 置 的变化 引起 的多
径 效应嘲 。
电流强度 1mA) 和数字 存储示 波器 T c 4 4 ( ek7 0 B 带 宽 4GHz 采样 频率 2 / ) , 0GsS 来测 量 电流和 记 录其 波 形 。实验环 境温 度 为 2 3℃ , 对湿 度为 6 % , 相 5 充 电电压 为±6 V。 0k
第 2 3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2月








Vol 2 No. _3 6
D e .2 1 c O1
J u n l fOr n n eEn ie rn l g o r a d a c gn e ig Col e o e
文 章 编 号 :0 82 5 (0 1 0—0 90 10 —9 62 1 ) 60 2—3
1 电晕 放 电 电流 特性 的实 验 研 究
1 1 实 验布局 .
实 验采 用针 一球 电极 结构 对 电晕 电流特性 进行 研 究 , 验布 局如 图 1 实 所示 。实验 时 , 通过 高压 直流 源 在球 上加直 流高 压 , 一 定距 离 时 使 得针 对 球 发 在
生 电晕 放 电 , 后 通 过 电 流探 头 C ( 然 T1 电压 5mV,
( . l c r sa i a d Elc r ma n tcPr t c i n I s i t , d a c g n e i g Co lg , 1 E e to t t n e t o g e i o e t n t u e Or n n e En i e r le e c o t n
S ia h a g 0 0 0 Chn ; . mmo d a c up n p rme to hj z u n 5 0 3, ia 2 Co i n Or n n eEq ime tDe at n f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现象及影响电晕放电水平的主要因素。

阐述电晕放电导致可听噪声及无线电干扰的原理,并介绍降低可听噪声及无线电干扰的方法。

标签: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电晕现象;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1 电晕现象电晕现象是带电导体周围空间出现强电场并使空气发生游离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气体放电形式。

在大气中存在数量巨大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在输电线路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并不停地撞击气体原子。

当电场强度增加,气体中自由电子的运动速度亦随着不断增大,其撞击气体原子的时所携带的能量也越大。

当电场强度到达某一数值时,气体自由电子具备的撞击能量正好可以使得气体原子中的电子摆脱原子核束缚,产生一个新的离子,即导线周边空气开始产生电离现象。

大气中的氮、氧等气体原子由于自由电子的撞击而受到激发,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随后,受激发的原子力图回到基态上去,与此同时放出激发时所吸收的能量。

正离子也有机会和自由电子产生碰撞,使得正離子与自由电子复合,转变为中性原子,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在不断的电离、复合过程中,会辐射出大量光子,在夜晚我们可以观察到导线周围会产生蓝色的晕光,并同时伴随有“咝咝”声响,这就是电晕现象。

影响交流架空线路电晕放电水平的主要因素:(1)架空导线表面情况。

影响导线表面状况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大气中飘落到导线上的异物,如粉尘、鸟粪、铁丝、树枝、风筝等。

当异物附着在架空导线表面时,会使得导线表面场强发生畸变,在畸变场强的峰值位置,容易成为起晕部位。

二是由于制造工艺或架设过程中引起架空导线表面出现毛刺、凸起等现象,投入运行后在这些部位的局部场强将会增强,有可能成为线路的起晕部位。

(2)临近架空导线的小质点。

当导线处于雨、雪及起雾天气或粉尘环境中,空气中的小质点靠近带电导线时,由于导线周围电场的影响,使得小质点出现极化,面向导线和背向导线侧分别感应出不同极性的电荷。

小质点面向带电导线侧感应的电荷极性与导线上的相反,对导线与小质点之间的场强有助增作用。

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电磁辐射影响分析

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电磁辐射影响分析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noise influence from corona on high v 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林晓宇,陈仕修,张晓敏(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阐述了高压输电线路产生电磁干扰的机理,对电晕放电电磁干扰的特性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输电线路;电晕放电;电磁干扰Abstract:The gener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noise from corona on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is analyzed and the EM inter ference study method and characteristic of corona discharge are discussed.The pre sent EM inter ference study of corona discharge and some related national standard is introduced at la st.K ey words:transmission line;corona;EM inter ference中图分类号:T M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032(2004)03-0060-03 由于我国的电能需求和电能资源分布存在区域性矛盾,因而采用“西电东输”———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的方式来调节电能供求平衡。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网容量增大,输电线路电压等级提高,超高压输电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尤其在各种测、控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如何描述、评价和减轻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及火花放电的辐射干扰,确保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更具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将从输电线路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出发,对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电磁辐射研究方法和特性加以探讨。

电晕放电的概念

电晕放电的概念

电晕放电的概念电晕放电是一种高电压下气体放电现象,也称为电晕放电。

它是指当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电击穿强度时,在电极周围形成气体放电现象。

电晕放电常见于高电压设备和高电场环境,如电力线路、高压输电线、放电设备等。

电晕放电是在气体中发生的一种局部气体放电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电晕放电的电流较小。

由于电晕放电是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其电流一般在几百到几千微安之间。

相比之下,正常的导电放电的电流要大得多,达到几百安甚至几千安。

其次,电晕放电的电压降较低。

电晕放电是在局部范围内发生的,电压降一般只有几千伏或几万伏,远低于常见的大气放电的数十万伏或数百万伏。

另外,电晕放电有明显的热效应。

电晕放电产生的电流通过局部区域,导致该区域温度升高。

这是因为电晕放电时,气体分子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加速,多次碰撞,从而产生内能,进而转化为热能。

此外,电晕放电的发光现象比较明显。

电晕放电时,电子从低电位的电极穿越气体空间并撞击到高电位的电极,导致气体分子激发,产生气体的放电发光现象。

这种发光现象经常出现在夜间,在高压输电线路上形成了美丽的“电光秀”。

电晕放电的机理包括电离机理和电流输运机理。

在电晕放电的初期阶段,高电场会使得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电离产生正、负电荷,并形成正、负离子云。

随着电场进一步增加,正、负离子将被加速到足够高的速度,足以使电极表面的电子得以发射,从而形成电流。

电晕放电可以在大气中的多种气体中发生,例如空气、氮气、氩气等。

不同气体的放电特性有所不同。

同时,电晕放电也会受到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当环境温度、气压增加时,电晕放电的电晕放电电压下降,电晕放电的电晕模式也会发生变化。

电晕放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电晕放电被用于去除静电、气体净化、离子助燃和光源等领域。

例如,电晕放电技术被应用于静电除尘器,可以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也可以用于净化空气或净化水质;此外,电晕放电技术还可以制造臭氧发生器、紫外线灯等。

交直流电晕放电微观物理过程的研究

交直流电晕放电微观物理过程的研究

交直流电晕放电微观物理过程的研究交直流电晕放电微观物理过程的研究引言:电晕放电是指在高电场下,气体中的电子经过复杂的过程从电极表面移动到气体中,产生电晕放电现象。

在交直流电场下,电晕放电具有不同的特性和机理。

了解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交直流电场下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展开研究,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

1. 交流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1.1 空气中电离与饱和效应:在交流电场下,电子在电极表面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表面脱离。

随着电场的变化,电子重新被加速并向电极方向移动,重新撞击到表面产生离子。

在离子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后,空气中的电离和复合达到平衡,形成了电晕放电。

1.2 电子混合与辐射:电子在电晕发生区附近的气体中进行运动,并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可以与气体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得分子电离,产生新的离子和自由电子。

除了电离,电子还会引起气体分子的激发和辐射,产生光子。

1.3 电子输运与电流密度分布:电子在电晕区域中的输运过程也对电晕放电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碰撞,电子与离子和气体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反复被加速和减速。

电子在空气中的输运过程决定了电流的密度分布,也会对电晕放电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

2. 直流电晕放电的微观物理过程:2.1 动力学过程:在直流电场下,电子从电极表面发射,向空气中移动。

电子在空气中经历多次碰撞,将其初速度减小,并逐渐失去能量。

最终,电子在电晕区域内被捕获,并导致电晕放电。

2.2 电子云的形成:在直流电晕区域内,电子的动力学过程会导致电子云的形成。

一部分电子集中在电极表面附近,被称为"空间电子云"。

另一部分电子通过碰撞损失能量后,停留在电晕区域附近,形成"热电子云"。

这两部分电子云的形成对电晕放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3 空气中电离和辐射:在直流电晕区域,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后引起了电离和辐射。

交流电场下水滴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

交流电场下水滴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

交流电场下水滴对导线电晕特性的影响胡琴;吴执;舒立春;蒋兴良;杨爽;徐清鹏【摘要】导线电晕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是输电线路设计与运行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降雨天气会严重影响导线的电晕特性.本文在小型电晕笼内对导线表面附着水滴时进行交流电晕试验,同时结合二维和三维有限元仿真来分析导线的电晕特性.研究表明,导线表面布满水的起晕电压远小于导线表面附着少量水滴的起晕电压;根据水滴在电晕过程中的破裂方式提出采用水滴的第一次破裂电压和第一次喷射微滴电压来表征水滴在电场作用下的稳定程度,试验得到导线表面附着三滴水的第一次破裂电压、第一次喷射微滴电压低于导线表面附着一滴水的值;水滴在交流电场中将会做两倍于电场频率的受迫振动,而且水滴在不同的振动位置对空间场强的畸变程度不一,这将导致水滴电晕过程中的瞬时电晕现象;通过三维仿真计算得到导线表面附着三滴水时的空间场强最大值和强场强区域体积大于导线表面附着一滴水的值,说明三滴水时对电场的畸变更为严重.【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15(030)018【总页数】9页(P237-245)【关键词】交流电场;电晕;水滴;破裂;振动;空间场强【作者】胡琴;吴执;舒立春;蒋兴良;杨爽;徐清鹏【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重庆 400060;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852在输电线路上,电晕现象常常指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分子的游离强度时,导线表面的空气分子发生电离,形成的一种自持放电[1-4]。

实际工程中,电晕放电常常伴随着能量的损失、可听噪声污染、无线电干扰、腐蚀作用、导线舞动等危害[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径分别 为 0 2 . 5mm、. T 和 1mm。地 电极采 用 0 5ml l 铝 网制 成 的圆筒 电极 , 径 为 6 . 直 2 5mm。 圆筒 电极
边沿设 有均压 环 , 证 边 沿不 发 生 电晕 。交 流 电晕 保
试 验 电 路 示 意 见 图 1 。
d n h o cu i n t a o o a d s h r ig c r u ti c e s s i g t e c n l s h tc r n i a g n ic i n r a e o c wi o t g asn n i p e s r e u i g t v l e r iig a d ar r s u e r d cn . h a
试验 变压器 B为 S 气 体绝 缘 变压 器 , 定 电 F 额
压 3 V, 5k 容量 1 5k . VA。试 验 回路 采用 无 晕 导线
连接 , 并对连 接处进 行处理 , 回路 在试验 电压下不 使
发 生 电 晕 。 电 极 两 端 电 压 通 过 电容 分 压 器 F测 得 。
匀 速 升 高 电 极 两 端 的 电 压 , 测 量 回路 中 交 流 当
下 , 电极周 围均存 在与 之相异 的空 间 电荷 , 线 正半 周
和 负半周 电晕 的起 始 和 发展 相 差 不 大 , 没有 出现 明
显 的极性 效应 。
电晕 电流 脉 冲 出现 时 , 即认 为 电晕 开 始 发生 。在标 准 大气压 条件 下 , 筒 电极 在交 流正 半周 出现 的 脉 线~ 冲( 简称 正脉 冲) 和交 流 负半 周 出现 的 脉 冲 ( 称 负 简 脉 冲) 起始 电压 相差 很小 , 极性 效应 不 明显 。试 验测 得起 晕 电压有 效值 与线径 的关 系见 表 1 。根 据 同轴 电极 的 P e e k公式 为 :
截 面及结构 的选择 , 电晕产生 的能量 损耗 、 线 电干 无 扰和 可听噪声是 线路 设计和运 行 中要考 虑 的重 要因 素 。同时 , 电晕 引起导线 表面腐 蚀 , 降低 其使用 寿 会
l一 雎 器 ;B
试 验 变 压 器 ;R一 水 电 阻 ;F一 分 压 器 ;
E 小 型人 工 气 候 装 置 ; H一湿度 调 节 通 道 ; A一 气压 调 节 通 道 ;D一线 一 电极 ;L 罗 哥 夫斯 基 绕 组 筒 -
1 实 验 平 台
试 验在 小 型人 工气 候装 置 中完成 , 工气 候装 人 置采用有 机玻璃 筒型密 闭容器 , 容器一端 可拆卸 , 用 于更换 电极 ; 一端 没有换 气 阀 , 接真空泵 以调节装 连 置 内气压 。容器 内气体 压力 通 过 精密 气 压表 测得 ,
测 量误差 小于 1 6 。采用加 湿装 置 产生 细雾 状湿 . 气, 经湿气通 道注入 有机玻璃 容器 。 试 验线一 电极采用 铜导线 作高压 电极 , 筒 导线 直
导线 部分 电场强 , 电晕 更 加 剧 烈 。线 径 增 大 , 线 附 导

() 3
式中: r为 外极 的 曲率 半 径 ; 】 内极 的 曲率 半 径 ; r为 为离 子迁移 率 ; g为 几 何 常 数 ; 为两 极 间 电压 ,
近 电场强 度 降 低 , 晕 电 压 提 高 , 起 电晕 发 生 变得 困
分 别为 内 、 电极半 径 。 外
试验 相 对 空气 密 度 为 0 9 . 5时 , 线 粗 糙 度 为 导 08 . 5时 , 得 的起 晕 电 压 有 效 值 见 表 1 求 。
表 1 线 一 电极 起 晕 电压 有 效 值 筒
导线 直径 / mm 正脉 冲起 始 电压 / V k
到起晕 电压 的影响 因素 , 以及 电晕放 电与气 压 、 湿度 的关系 , 对输 电线路 的设计具 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以
下基于宽频 带罗哥夫斯 基绕组 , 分别对交流 电压作用 下线一 电极 的起晕 电压 , 筒 电晕 电流脉 冲, 以及气压 和 湿度 与交 流电晕 的关系进行研究 。
电晕有不 同 的机理 。交 流 电晕 在空 间 中存 在有 上半 周期 放 电留在 空 间的空 间 电荷 。利用 电场作用 下粒 子 运动 时间 的公 式 , 近似 得 出 交 流下 正 负 离 子 消失
的时间 :
r0 一 r
图 2 不 同 线 径 交 流 电 晕 脉 冲 幅 值 随 电 压 有效 值 变 化 曲线
Vo _ 9 NO 3 l2 .
河北 电力技 术
HE BE IELECTR I P W ER C o
J n 2 1 u .00
第2 9卷 第 3期 21 0 0年 6月
交 流 电晕 放 电特 性 的影 响 因素研 究
Ifu n e Fa t r u y o n le c c o s St d n AC r a Dich r i g Ch a t itc Co on s a g n ar c ers is
负脉 冲起 始 电压 / V k
起晕 电压 计 算 值 / V k
() b
负 脉 冲
线一 电极虽 为极 不均 匀场 , 筒 但没 有 出现直 流 电
晕 中 的 极 性 效 应 。 通 过 研 究 , 为 交 流 电 晕 与 直 流 认
a 直 径为 0 2 一 . 5 mm 的 导 线 ; - 直 径 为 0 5mm 的 导线 ; b . c 直 径 为 1mm 的导 线 一
收 稿 日期 :0 0一 4—2 21 O 2
利 用 电晕 放 电所 特有 的特里切尔 脉冲来测量 电
晕 放 电 , 电晕 脉冲信号 是频 率 为 l ~2 该 5 5MHz 幅 ,
值 为 1 ~ 10mA 的高频 小 电流信 号 。为对 这种 电 O 5 流 进行测量 , 在试 验 中采 用宽 频 带微 电流测 试 用罗
E 31 8( - 一 5 mS(  ̄ . 1 ) 、r ,8 () 1
线一 电极 电晕发 生后 , 续升高 电压 , 到电晕 筒 继 得
正、 负脉 冲幅值 随电压有效值 的变化曲线 , 图 2 见 。
u 1 一E rn垦

() 2
式 中: 为 电 极 的粗 糙 度 ; 为 相 对 空 气 密 度 ; 、 m rR
从 空 间 电荷 角度 分析 : 线径增 大 , 起晕 电压 随之
升高, 电场强度 在迁 移 区更 强 , 正离子 与负离 子 消失 时 间变短 , 电极周 围与 电极 相异 的空 间 电荷 减少 , 对 电场 的畸 变作用 减 弱 , 引起 起 晕 电压 的升 高 。在起
等结 论 。 关 键 词 : 流 电压 ; 晕放 电 ; 流脉 冲 交 电 电
Absr c : ta t Thi pa e p e e s he o tt e f s p r r s nt t c nsiut o AC c o or na
d s ha g n e t a f m ,r s ar h s he n l e c of le ic r i g t s pltor e e c e t i fu n e e e —
t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da e e n c on s h r i g,hei l n eofar r de la im t ro or adic a g n t nfue c i
p e s r o on s ha gig ha a t rs is t ifue e r s u eon c r a dic r n c r c e itc , he n l nc
哥 夫 斯 基 绕 组 , 宽 为 0 3 6 ~ 1 0M Hz 灵 敏 度 带 .9 2 ,
作 者 简 介 : 宏 新 (9 5 , , 黄 1 7 一) 男 高级 工 程 师 , 主要 从 事 高压 电缆 检 修 、 程 建 设 管 理_ 作 。 工 [

4 ・ 2
Vo1 2 . . 9 NO 3
由图 2可知 , 电晕 脉 冲 的幅 值 随着 电 压 的升 高 而增 大 , 中心 导 线线 径 越 小 , 且 电晕脉 冲幅 值越 高 。
这是 由于 脉 冲幅值 与 电晕 层 厚 度 相关 , 高场 强 区域
随 电压升 高而增 大 , 电晕层 向外 扩散 , 因此 电晕脉 冲 强度增 加 。当线 径较 小时 , 电场不 均匀 系数 大 , 近 接
ofhumi iy o or na i p s ur e nd r AC e s r y dt n c o m ule c rntu e pr s u e b t s s a a y e h e tr s t o g tt e o l son ncu— e t , n l z s t e t s e uls t e hr e c ncu i s i l
难 , 致线 径增 大 , 晕强 度减小 。 导 电
为 方便计 算 , 电压 有效值 。 取
在相 对 湿 度 为 4 , 0 大气 压 为 1 P 0 a的空 气 中 , 为 14c / 。经计 算 , 验线 一 电极 随所 . m Vs 试 筒
加 电 压 与 线 径 的 不 同 而 变 化 , 间 间 隔 在 1 8ms 时 ~ 的 范 围 内 , 离 子 消 失 的 时 间 为 0 8 6ms 负 .~ 。 离 子 消 失 时 间 和 工 频 电 压 1 4周 期 相 差 不 大 , /
河 北 电力 技 术
H EBEIE LECTR I C Po W ER
第 2 9卷 第 3期
21 0 0年 6月
J n 2 1 u .00
3 2 f .1
最 终也 聚集 在 线 电 极 周 围。分 析 认 为 在 交 流 电 压
2 电极 导 线 直 径 对 电晕 放 电 的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