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导线或电极表面的电场强度超过碰撞游离阈值时发生的气体局部自持放电现象。
因在黑暗中形同月晕而得名。
电晕放电电晕放电 (corona discharge)气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的局部自持放电。
最常见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
在曲率半径很小的尖端电极附近,由于局部电场强度超过气体的电离场强,使气体发生电离和激励,因而出现电晕放电引。
发生电晕时在电极周围可以看到光亮,并伴有咝咝声。
电晕放电可以是相对稳定的放电形式,也可以是不均匀电场间隙击穿过程中的早期发展阶段。
目录形成机制电晕放电电场强度影响形成机制电晕放电的形成机制因尖端电极的极性不同而有区别,这主要是由于电晕放电时空间电荷的积累和分布状况不同所造成的。
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负极性电晕或正极性电晕均在尖端电极附近聚集起空间电荷。
在负极性电晕中,当电子引起碰撞电离后,电子被驱往远离尖端电极的空间,并形成负离子,在靠近电极表面则聚集起正离子。
电场继续加强时,正离子被吸进电极,此时出现一脉冲电晕电流,负离子则扩散到间隙空间。
此后又重复开始下一个电离及带电粒子运动过程。
如此循环,以致出现许多脉冲形式的电晕电流。
电晕电流这一现象是 G.W. 特里切尔于1938年发现的,称为特里切尔脉冲。
若电压继续升高,电晕电流的脉冲频率增加、幅值增大,转变为负辉光放电。
电压再升高,出现负流注放电,因其形状又称羽状放电或称刷状放电。
当负流注放电得以继续发展到对面电极时,即导致火花放电,使整个间隙击穿。
正极性电晕在尖端电极附近也分布着正离子,但不断被推斥向间隙空间,而电子则被吸进电极,同样形成重复脉冲式电晕电流。
电压继续升高时,出现流注放电,并可导致间隙击穿。
电晕放电工频交流电晕在正、负半周内其放电过程与直流正、负电晕基本相同。
工频电晕电流与电压同相,反映出电晕功率损耗。
工程应用中还常以外施电压与电晕电荷量的关系表示电晕特性,称为电晕的伏库特性。
编辑本段电晕放电电场强度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电晕起始电场强度E s可由皮克公式计算:(千伏/厘米)式中δ为空气相对密度,m为绞线系数,R为导线半径(厘米)。
名词解释电晕放电

名词解释电晕放电
嘿,你知道啥是电晕放电不?电晕放电啊,就好比天空中那一闪一
闪的闪电!(闪电就是电晕放电的一个类比例子呀。
)当在不均匀电
场中,曲率半径小的电极附近,电场强度会变得特别强。
这时候啊,
空气就被电离啦,出现了一种局部的自持放电现象,这就是电晕放电啦!
想象一下,就好像一场小小的“电力风暴”在那里悄然酝酿呢!(这
不就是个隐喻嘛。
)电晕放电可不是啥稀罕事儿,在我们生活中还挺
常见的。
比如说,在高压输电线周围,有时候你是不是会听到“滋滋”
的声音呀?那就是电晕放电在搞鬼呢!还有啊,在一些高压设备附近,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工厂,那里有很多高压设备。
(这就
是一个具体例子呀。
)我就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工作人员就告诉我
说那是电晕放电的声音。
当时我就特别好奇,一直盯着那些设备看,
心里想着:这电晕放电还真是神奇啊!
电晕放电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小麻烦,比如产生噪声或者对设备有一
定的损害,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哦!它在一些领域还挺有用的呢,比
如在静电除尘器中,电晕放电就能帮助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
电晕放电就是这样一个既让人有点头疼又有点让人惊喜的现象。
它
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时不时地出来捣捣乱,但有时候又能帮我们
解决一些问题。
所以啊,我们可不能小瞧了它!电晕放电,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东西呢!。
电晕放电 离子运动轨迹

电晕放电离子运动轨迹电晕放电是指在高电压作用下,电场强度足够大时,空气中的分子会被电离,形成带电的离子。
这些离子会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运动,其运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电晕放电的离子运动轨迹主要受到电场的影响。
当电场强度较小时,离子的运动轨迹会相对较为简单。
在正负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中,正离子会朝负电极运动,而负离子则相反。
这种运动轨迹可以看作是由正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着电场线方向运动形成的。
当电场强度增大时,离子的运动轨迹会变得更加复杂。
在电场强度较大的情况下,离子的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离子之间的碰撞、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等。
这些因素会引起离子的偏转和散射,使其运动轨迹不再是简单的直线运动,而呈现出曲线或折线状。
电晕放电还存在一种称为空间电荷限制的现象,即离子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其自身产生的电场力的影响。
当离子数量较多时,这种电场力会对离子的运动轨迹产生显著影响,使其呈现出扩散或聚集的趋势。
总的来说,电晕放电的离子运动轨迹受到电场强度、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较弱的电场下,离子的运动轨迹相对简单,沿着电场线方向运动;而在较强的电场下,离子的运动轨迹变得更加复杂,呈现出曲线或折线状,并受到空间电荷限制的影响。
电晕放电的研究对于理解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以及相关的气体放电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离子运动轨迹的研究,可以揭示电晕放电的机理和特性,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此外,电晕放电还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器、空气净化等领域,对于改善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电晕放电的离子运动轨迹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运动轨迹可以简单或复杂,呈现出直线、曲线或折线状。
电晕放电的研究对于理解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离子运动轨迹,可以揭示电晕放电的机理,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等离子电晕放电技术

等离子电晕放电技术
等离子电晕放电技术是一种神奇的表面处理技术。
它通过电晕放电来产生等离子体,然后让这些等离子体冲击材料的表面,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这种技术有两种方式:直流电晕放电和脉冲电晕放电。
脉冲电晕放电用的是窄脉冲高压电源,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升电压,让电子加速。
这样一来,材料的表面就能变得更容易润湿,也更容易附着其他东西。
这种技术的好处很多,比如容易控制、没有污染、能连续生产、适用范围广,而且处理时间也很短。
所以,它经常被用来改变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的表面性质,让它们变得更好用。
电晕放电信号的主要特征(一)

电晕放电信号的主要特征(一)电晕放电信号的主要特征引言电晕放电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电力设备和高压系统中的现象,其产生的电信号特征对于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晕放电信号的主要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器设备运行中的电晕放电问题。
电晕放电信号的定义电晕放电信号指的是在高电压电极周围产生的突然放电现象所携带的电信号,其具有一定的尖峰值和频率分布特征。
通过分析电晕放电信号的特征参数,可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电晕放电问题,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电晕放电信号的主要特征•尖峰值特征:电晕放电信号通常具有很高的尖峰值,尖峰值的大小与电晕放电的严重程度有关。
通过测量尖峰值,可以评估电晕放电对设备带来的潜在危害。
•频率分布特征:电晕放电信号在频率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特征,即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出现明显的能量集中。
这些频率分布对电晕放电问题的分析和定位非常有帮助。
•时域特征:电晕放电信号在时域上通常表现出快速上升和缓慢下降的特点,这是由于电晕环境下的电场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通过分析时域特征,可以了解电晕放电的发展过程和放电模式。
•脉冲宽度特征:电晕放电信号的脉冲宽度对于判断放电过程的持续时间和能量释放情况非常重要。
脉冲宽度较窄的信号通常说明放电能量较集中,而脉冲宽度较宽的信号可能意味着较为弥散的放电现象。
结论电晕放电信号的主要特征包括尖峰值、频率分布、时域特征和脉冲宽度。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和测量,可以有效地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电晕放电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因此,了解电晕放电信号的特征对于保障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电晕放电信号的检测方法•电晕探头:电晕探头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电晕放电信号的装置,通过将电晕放电信号转换成可测量的电信号,来实时监测电晕放电现象。
常见的电晕探头有电流变送器、电压传感器等。
•模拟信号分析:通过采集和记录电晕放电信号,并进行模拟信号分析,可以得到信号的频谱、尖峰值和时域特征等参数。
电晕放电及其危害

电晕放电及其危害1气体放电的基本形式在电力系统中,气体(主要是空气)是一种运用得相当广泛的绝缘材料,如架空线、母线、变压器的外绝缘、隔离开关的断口处等。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宇宙射线及地层放射性物质的作用,气体中有少量带电质点,它们在强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移动时,在间隙中会有电导电流。
因此,气体通常不是理想的绝缘材料,但当电场较弱时,气体电导极小,可视为绝缘体。
当气体间隙上电压提高至一定值后,可在间隙中突然形成一传导性很高的通道,此时称气体间隙击穿(也可叫气体放电)。
气体间隙击穿后,可依电源功率、电极形式、气体压力等具有不同的放电形式。
在低气压、电源功率较小时,放电表现为充满整个间隙的辉光放电形式;在高气压下,常表现为火花或电弧放电形式;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会在局部电场较强处先开始放电,称为电晕放电。
除使用纯空气间隙作绝缘外,电力系统中还有许多处在空气中的固体绝缘,如输电线路的绝缘子,电机定子绕组槽外部分的绝缘等,所以还会遇到气体沿固体表面放电的情况(也称沿面闪络)。
2电晕放电现象当在电极两端加上较高但未达击穿的电压时,如果电极表面附近的电场(局部电场)很强,则电极附近的气体介质会被局部击穿而产生电晕放电现象。
10Pa。
当电极的曲率半径很小时,由于其附近的场强特别这里气体的气压约为5高,很容易发生电晕放电。
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研究在曲率半径很小电极处的电晕放电。
电晕放电现象可在很多场合下观察到,例如,在高压传输线和同轴圆筒所包围导线的表面,或在针形不规则导体的附近以及在带有高电压的导体表面等处。
根据空间电荷场的相对重要性和阴极提供电子过程的性质区分了汤生放电、辉光放电和弧光放电。
在汤生放电中,空间电荷场对外加电场的影响很小,而在辉光和弧光放电中,它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汤生和辉光放电中,次级电子的提供过程,如光子、正离子和亚稳态原子过程所产生的作用不很明显,而弧光则是借助于十分有效的次级过程如场致发射和热离子发射而工作。
关于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形成电流在气体中的通道,即明显的电火花称为火花放电。
电晕放电是电极间的气体还没有被击穿,电荷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发生移动而进行的放电,放电的现象是:在黑暗中可以看到电极的尖端有蓝色的光晕,称为电晕放电。
火花放电的电流大多都很大,而电晕放电的电流比较小。
电晕放电的形成机制因尖端电极的极性不同而有区别,这主要是由于电晕放电时空间电荷的积累和分布状况不同所造成的。
在直流电压作用下,负极性电晕或正极性电晕均在尖端电极附近聚集起空间电荷。
在负极性电晕中,当电子引起碰撞电离后,电子被驱往远离尖端电极的空间,并形成负离子,在靠近电极表面则聚集起正离子。
电场继续加强时,正离子被吸进电极,此时出现一脉冲电晕电流,负离子则扩散到间隙空间。
此后又重复开始下一个电离及带电粒子运动过程。
如此循环,以致出现许多脉冲形式的电晕电流。
电晕电流这一现象是G.W. 特里切尔于1938年发现的,称为特里切尔脉冲。
若电压继续升高,电晕电流的脉冲频率增加、幅值增大,转变为负辉光放电。
电压再升高,出现负流注放电,因其形状又称羽状放电或称刷状放电。
当负流注放电得以继续发展到对面电极时,即导致火花放电,使整个间隙击穿。
正极性电晕在尖端电极附近也分布着正离子,但不断被推斥向间隙空间,而电子则被吸进电极,同样形成重复脉冲式电晕电流。
电压继续升高时,出现流注放电,并可导致间隙击穿。
电晕放电频电晕电流与电压同相,反映出电晕功率损耗。
工程应用中还常以外施电压与电晕电荷量的关系表示电晕特性,称为电晕的伏库特性。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电晕起始电场强度E s可由皮克公式计算:(千伏/厘米)式中δ为空气相对密度,m为绞线系数,R为导线半径(厘米)。
当δ=1、m=0.5、R=0.9厘米时,E s=19.7千伏/厘米。
实际上,导线表面状况如损伤、雨滴、附着物等,都会使电晕放电易于发生。
电晕放电在工程技术领域中有多种影响。
电力系统中的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发生电晕(见图),会引起电晕功率损失、无线电干扰、电视干扰以及噪声干扰。
实验2 电晕放电及其电流测试1

实验2 电晕放电及其电流测试实验目的了解尖板交直流电晕放电的过程;掌握交直流电晕放电电流的观测方法;了解电晕放电电流和电容电流的特征区别;了解电晕放电的原理与特征。
实验原理1. 电晕放电原理:在极不均匀电场中,介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高场强电极附近外施场强局部大到足以引起空气电离时,产生局部空气的自持放电现象称作电晕放电。
开始发生电晕的电压称为电晕起始电压。
针电极-板间隙中的电场分布是典型的极不均匀电场。
这种间隙中,针电极附近的电场强度很高,而远离针电极区域的电场强度则低得多,因此电离过程总是先从针电极附近开始,电子崩产生后迅速形成空间电荷,由于正离子运动缓慢,正空间电荷积聚在针电极附近。
针电极的极性不同时,空间电荷的作用是不同的,存在着所谓的极性效应。
2. 实验电路原理图:图1实验原理图中,220V交流电源经开关到调压器分别可接到由串级整流电路构成的高压直流电源和变压器上,由此可分别获得直流和交流高压。
实验采用的电极为针板电极系统,通过改变接线方式可在针电极上施加正负极性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
板电极是由5个相互间隔为0.5 mm的环状电极组成,放电时一、三、五环的电流信号经相应通道CH1、CH3和CH5上的电阻转化成电压信号后接到示波器上,以便观测电流信号波形。
电流I和电压U之间的关系为:I = U/R(mA)若相应环面积为S,则电流密度J为:J = I/S (mA/cm2)实验步骤1.交流电压下的电晕放电(1)按交流实验线路接好电路;选择针电极,将针板间隙距离调为1.5 cm;调节好示波器(如调至交流测量档,为观察起始电晕,纵坐标显示幅值调至10 mv/div,横坐标调至10 ms/div较为合适,此时可以看清楚工频电压波形);监视控制台上调压器输出电压表的值;给调压器通电,慢慢升高其输出电压;从示波器上观察起始电晕,当出现电晕脉冲时,记下此时的电晕起始电压;继续升高电压到电晕起始电压的1.5、2.0、2.5倍,分别测量第一、三、五环上的电容电流及电晕电流值;(暂时先记录电阻上的电压值,留待以后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电晕放电
带电体表面在气体或液体介质中局部放电的现象,常发生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很高的区域内(例如高压导线的周围,带电体的尖端附近)。
其特点为:出现与日晕相似的光层,发出嗤嗤的声音,产生臭氧、氧化氮等。
电晕引起电能的损耗,并对通讯和广播发生干扰。
例如,雷雨时尖端电晕发电,避雷针即用此法中和带电的云层而防止雷击。
我们知道,电晕多发生在导体壳的曲率半径小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特别是尖端,其电荷密度很大。
而在紧邻带电表面处,电场E与电荷密度σ成正比,故在导体的尖端处场强很强(即σ和E都极大)。
所以在空气周围的导体电势升高时,这些尖端之处能产生电晕放电。
通常均将空气视为非导体,但空气中含有少数由宇宙线照射而产生的离子,带正电的导体会吸引周围空气中的负离子而自行徐徐中和。
若带电导体有尖端,该处附近空气中的电场强度E可变得很高。
当离子被吸向导体时将获得很大的加速度,这些离子与空气碰撞时,将会产生大量的离子,使空气变成极易导电,同时借电晕放电而加速导体放电。
因空气分子在碰撞时会发光,故电晕时在导体尖端处可见亮光。
▃ ▄ ▅ ▆ ▇ █ █ ■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