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绘画大师素描作品选
门采尔素描速写

门采尔(Adolpyh Von Menzel 1815-1905),阿道夫·门采尔是世界著名的素描大师,是德国十九世纪成就最大的画家,也是欧洲最著名的历史画家,风俗画家之一,更是杰出的素描大师。
石版工之子。
门采尔从13岁开始学绘画。
一生共创作了一万五千多幅速写,七千多张素描。
这些数量惊人的作品,都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晶,他不管走到哪里,绘画工具总是随身带着,在大街小巷,乡村田野,河畔山顶,处处可以看到挥笔作画的身影。
有人称他得了"绘画狂热症",他听了很高兴地说:"希望此病是绝症。
"
精于素描,作有为数众多的速写及素描。
画家力求从多方面反映现实生活,
画了很多工人及其他劳动者的形象,这在当时欧洲同时代的画家中是罕见的.然而我们今天也不能用机械的观点去印证门采尔的政治意识.如在我国的某些出版物中,似乎给门采尔作了主观的缺乏时代感的政治加冕.正如他画皇帝及统治阶级上层,并经常出入于宫廷参加宴会和各种典礼,而自身并非反动派;他画了大量劳动者,但也不宜说他是为了表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劳动创造世界.如同他对色彩和光颇
感兴趣,但决非属于印象派一类。
他经常在纸版上作小幅油画,描绘日常生活场景。
欢迎访问牧画空间艺术网:。
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
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
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
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
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的。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6.28-1640.5.30)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
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世界着名画家及其作品达芬奇(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
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
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
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
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
代表作品《向阳葵》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着名画家。
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后审判》毕加索? 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 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
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欣赏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欣赏“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
达.芬奇莱奥纳多·达·芬奇于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
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意大利]达·芬奇(Da Vinci,Leonardo 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
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
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其他作品有:《丽达与鹅》《贝阿特丽切.德.埃斯泰肖像》《抱银鼠的女子》《持花圣母》《基督受洗图》《利塔圣母》《圣母、圣婴和圣安妮》等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学艺,委罗基奥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
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科学与哲学问题。
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布雷沃素描作品欣赏

克劳迪奥·布雷沃出生于智刊的瓦尔帕本索省的一个牧场主家庭,幼年在耶稣教会学校读书。
他在献身绘画之前,跳过芭蕾舞,当过演员,倾心于写诗,是一位颇有才华的作家。
令人惊奇的是,他受美术教育的时间不长,仅在天主教慈善机构的罗曼蒂克学院的大师工作室学画三年,该工作室培养学生的方法非常正统,甚至保守,禁止弟子们画裸体,但训练程序异常严格,完全忠于传统规范。
布雷沃很快成为正统的学院派美术家,并在肖像画上卓有成就。
布雷沃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是古典大师,特别是西班牙17世纪绘画的黄金时代,除了委拉斯开兹、戈雅等大师,尚有安东尼奥 德 波尔达、弗朗西斯科 德 苏巴朗等。
但他从不泥古,而是在创造中发现并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写实方法和艺术处理。
1961年,布雷沃来到欧洲,并移居马德里,不久,就在西班牙名声鹊起。
他经历了10年“流动画家”的艺术生涯,奔走于社会给人画肖像,包括在街头、公园给陌生人画像。
因技艺精湛,名气远扬,受到官方嘉奖。
同此,布雷沃被上流社会的人士追逐——无论男人或女人都热望请他画具有永恒意义的肖像。
后来,布雷沃不仅在西班牙广受赞扬,而且开始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产生影响。
他到过奥克兰、内罗毕、圣 萨尔多和曼哈顿岛……1997年,布雷沃的生活旅程突然发生变化,他倦于社会上的名声,不满足于在西班牙的成就和不稳定的流动绘画生涯,故决意到摩洛哥的丹吉尔。
他在此处买下一栋房子,犹如特拉鲁派修道士一样把自己锁起来,开始像奴隶般地艰辛劳动——安心画静物。
这块空旷幽静的地方,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在没有雾的晴朗天气从山坡上望人,可清晰地看到对岸西班牙美丽的自然风光。
从此,布雷沃远离政治,远离历史,远离人间烟火……彻底摆脱不利于绘画的任何干扰.只被自由的愿望和对绘画的诚实监押着一切。
他生活简朴,不事奢华,把全部精力集中于绘画。
他已记个清久远失去恋人的时间,断绝了个人应该拥有的亨受与欢乐,不访亲问友,也不再旅行,甚至避免应有的家庭。
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

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徐悲鸿绘画作品欣赏⾃画像素描纸本 41x27厘⽶ 1925年作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
现代中国画⼤师,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幼年随⽗学画,后赴巴黎⼊法国国⽴⾼等美术学校,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观摹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
1927年归国,历任中⼤艺术教授、北京⼤学、桂林美术学院教授,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作者协会主席,直⾄病逝。
泰⼽尔 1940年纸本设⾊ 50cm×50cm 徐悲鸿纪念馆藏徐悲鸿极⼒推崇和赞赏任伯年的⼈物肖像画,提倡写⽣,反对摹古。
《泰⼽尔像》是徐悲鸿写⽣肖像画的代表⼒作。
虽然,画家在这幅画中明显地运⽤了西⽅的绘画⽅法,但是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
⼈物造型以线为主,脸部染⾊结合素描⽅法,以形写神,这是徐悲鸿开创的肖像画法,个⼈风格明显。
图中背景以中国的传统花鸟画⽅法处理,以突出⼈物性格特征。
画⾯注重主要⼈物的内在⼼理刻画,整个画⾯显出⽂雅、静寂,⽂化氛围浓厚。
愚公移⼭图设⾊⽔墨 1940年作 (3300万元,2006年北京翰海)徐悲鸿的《愚公移⼭图》》,其故事取材于《列⼦·汤问》中的⼀个神话传说。
画家着重以宏⼤的⽓势,震⼈⼼魄的⼒度来传达⼀个古⽼民族的决⼼与毅⼒。
就空间布局从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
画⾯右端有⼏个⾼⼤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持钉耙奋⼒砸向⿊⼟。
其姿势表情不⼀,或膛⽬,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
这群呈弧形分布的⼈物占据画⾯⼤部分空间,⼈物顶天⽴地,有撑破画⾯之感。
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的⼈物排列较为松散,⼈物或⾼或低,树丛⼩景置于其间。
⼀挑筐⼤汉和倚锄⽼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左半部是后⽅的感觉。
⽼翁似乎正在语重⼼长地对下⼀代⼈叙述⾃⼰的愿望和信⼼,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
大师自画像赏析

大师 自画像赏析
韩 文 科
【 河北省广平县文化馆 )
【 摘 要】 大量 自画像是这位 巨匠一生的镜子, ( 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里他的 自 画像看, 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 o 幅左右,其中6 o 幅是 油画, 2 0 幅是
铜 版 画 ,1 0 幅是 素描 。按其 后 来的 遭遇 以及他 变卖 家产等 情 况看 ,很 可 能还 有散 失在 私人 手里 的 自画像 作品 。 ) 人 们能 从 不 同时期他 的 自画像 上 看到他 的生 活境 况以及 精神 世界 的精妙 变化 。
伤 的 曲调” 。在 诗 的最后 一 节 ,诗人 将宗 教和 政 治压 迫放 在一 起 ,用 其悲 愤 的笔谴 责 国王和 教 士的天 堂 是无数 扫烟 囱 的孩 子们 的痛 苦所 构筑 的 : “ 因为 我 显得 快 活,还 唱 歌 、跳舞 ,他 们 就 以为并 未把 我 害苦 ,就 跑 去赞 美上 帝 和 国王 ,他 们用 我 们的苦 难 建成 了天 堂 。” 这 首 诗的本 身 从一 开始 就 充满 了对 照 :当孩 子在 烟 囱里 哭 喊时 ,他 的 父 母倒 去 教堂 感谢 上帝 ;孩 子 小时 候在 野地 里玩 得 快乐 .父 母 却让他 穿上 黑衣裳 去 扫烟 囱:孩 子在 五 月节里 在街 上跳 舞 唱歌 , 以期得 到 一点 施舍 , 父 母还 以为他 没有 受 到损 害 。诗人 用最 简单 的 语言 ,平 铺直 叙 ,然 而 口气 里充满 了嘲讽 :这 种嘲 讽 主要 靠形 象与 情景 的 对 比而加 强 ,其 力量 大过 了 正面 的谴 责 。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
从这 两首 同名 诗 的 内容和 精神 ,我 们可 以清楚 地看 到 从 《 扫烟 囱 的孩 子一 》到 《 扫烟 囱 的孩子 二 》 ,布莱 克走 过 了一段 思想 巨变 和 认识不 断 深化 的道 路 :在法 国大革 命 的冲击 下 ,从 幻想 理想 世界 的 欢乐 到 勇敢面 对冷 酷 的现 实 ,不再 局 限于 看事 物 的表象 ,而要 指 出现实 世 界的 真面 目,去探 讨 产生 贫 困 、存 在 苦难 的社 会根 源 ,反 映 了诗人 的创 作 思想 从孩 子般 的天真 状态 走 向成人 经验 的苦 涩历 程 。 参考 文献 : 『 1 1 罗良功. 英 诗概 论 『 M1 . 武 汉:武 汉 大学 出版社 ,2 0 0 2 : 5 f 2 1王佐 良. 《 英 国文 学名篇 选读 》 ,商 务 出版社 ,1 9 8 3 :6 1 8 『 3 1张 炽恒 布 莱 克一 现代 主 义的预 言 者m, 1 9 8 9 ( 0 4 ) : 1 0 5
西方绘画大师-145阿道夫.门采...

西方绘画大师-145阿道夫.门采...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德国油画家、版画家、插图画家,尤其以素描见长,是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在德国的代表人物。
阿道夫·门采尔全名“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埃德曼·冯·门采尔”(Adolph Friedrich Erdmann von Menzel),1898年获封贵族后又称“ 阿道夫·冯·门采尔”,但本人在多数画作上使用“阿道夫·门采尔”的签名。
门采尔是继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之后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不仅是19世纪伟大的油画家和素描巨匠,而且是版画家、粉彩画和水彩画大师。
他的作品种类和题材都很广泛,多层面而深刻地表现了德国社会生活风俗,尤其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生活的描绘,为同时代的欧洲画坛所罕见,是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
90岁去世时德国皇宫为他举行只有元帅将军才能享有的盛大葬礼。
1815年12月8日,门采尔生于普鲁士王国东部的工业重镇布雷斯劳,即今天波兰的弗罗茨瓦夫。
父亲卡尔·埃德曼·门采尔是一名白手起家的石版印刷工匠,因此姓氏中也不含代表贵族身份的“冯”(von)。
1818年父亲创办了个人作坊,已经小有成绩,此时兼任当地女子学校负责人。
门采尔12岁就展出过素描,14岁起就在作坊中帮工,很早展现艺术天才。
1829年在父亲设计印刷的《普鲁士国史》插图中分担8幅石版画的创作。
1830年全家迁往新兴的首都柏林,部分因为父亲认为在柏林可以更好地拓展事业,部分因为父亲希望门采尔有机会接受学院派教育。
然而1832年父亲骤然身故,门采尔毅然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照顾母亲和两个弟妹。
门采尔子承父业,很快就在同业中出类拔萃,并且在工作中显露出可贵的人格特质:勤奋、自律以及责任感。
1833年艺术品交易商兼出版家路易·萨克色(Louis Sachse)为歌德的诗歌《艺术家生涯》(德文:Künstlers Erdenwallen)定制石版画组图,门采尔取得艺术上的首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