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度下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不直接在本试卷上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及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2分)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4分)小语说: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的过程。
品读隽永深刻的学术著作,沐浴字里行间弥散的理性光辉,我们能领略历代硕儒的宏博哲思,获得人生的启迪和向美而生的力量。
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吸引我们探寻bān① 斓的世界。
小文说:听了你讲的话,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学习那些经典课文的过程。
在江南赵庄皎洁的月光下,我们和迅哥儿同看一台好戏;在革命老区延安,我们品尝了美味的糜子、米酒和油馍;在黄土高原上,我们感受了一场不容束缚、不容羁绊、不容闭塞的震hàn② 人心的安塞腰鼓;在吴伯箫家乡静mù ③ 的庭院里,我们看到了那盏暖融融的灯笼……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都在我们眼前一一展现。
(1)依次给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jiāo mí jī sāiB. jiǎo méi jī sèC. jiǎo mí jì sāiD. jiāo méi jì sè(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①班②憾③暮B.①班②撼③睦C.①斑②撼⑧穆D.①斑②憾③慕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黄发垂髫”中黄发旧时是长寿的象征,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一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一分一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试卷第1页,共18页绝密★启用前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确凿.(zuó) 觅.食(mì) 秕.谷(bǐ) 人声鼎.沸(dǐng ) B .菜畦.(qí) 油蛉.(líng ) 诀.别(jú) 风流倜.傥(tì) C .缠络.(laò) 捕.获(bǔ) 姊.妹(zǐ) 人头攒.动(cuán ) D .盔.甲(kuī) 宿儒.(rú) 隐.蔽(yǐn ) 朝.花夕拾(zhāo ) 【答案】D【详解】A.确凿.(zuó)——záo ; B.诀.别(jú)——jué; C.缠络.(laò)——luò; 故选D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兴高彩烈 静默 高邈 响晴B .花枝招展 淅沥 澄清 枯躁C .眼花潦乱 粗犷 干涩 贮蓄D .呼朋引伴 凄凉 发髻 竦峙【答案】D【详解】A.兴高彩烈——兴高采烈;B.枯躁——枯燥;C.眼花潦乱——眼花缭乱;故选D。
3.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是()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答案】C【详解】A.句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把“柳枝”比喻成“绿丝带”,描绘了柳树的青翠柔美。
选项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句意: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把“月光下沙”比喻成“积雪”,把“月光”比喻成“寒霜”,诗人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河南省郑州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
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瑰宝(guī bǎo)琢磨(zuó mó)脱颖而出(tuōyǐng ér chū)B、翱翔(áo xiáng)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鸿鹄之志(hóng hú zhī zh ì)C、储蓄(chǔ xù)沦陷(lún xiàn)气喘吁吁(qìchuǎn xū xū)D、恬静(tián jìng)谦虚(qiān xū)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闲(yōu xián)调皮(tiáo pí)搏斗(bó dòu)B. 悄悄(qiāo qiāo)倾斜(qīng xié)纤细(xiān xì)C. 梦幻(mèng huàn)灵巧(líng qiǎo)慢条斯理(màn tiáo sī lǐ)D. 淹没(yān mò)装饰(zhuāng shì)轻快(qīng kuài)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表达通顺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很多有益的课外书籍。
B. 我喜欢画画,每当画画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C.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的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D. 由于天气原因,今天的足球比赛被推迟到了明天。
河南省郑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3分)1.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2020年,许许多多“小人物”为我们筑起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坚固长城。
他们是力挽狂lán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面对jié问轻声细语的社区志愿者,他们是网络平台上zhì笨地做着直播的老师,他们是烦zào不安但闭门不出的普通百姓……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奉献,人类社会在疫情面前才有希望与远方。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雪灾、地震、海啸我们团结一致,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经受住了大自然______的考验。
②莫干山上,一座座农家小院,_______在繁茂的树丛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
③和平会展中心的年货展上,陈列着各种生猛海鲜、乡土特产,令人_____。
A.严峻掩映目不暇接B.严格掩藏目不暇接C.严峻掩藏应接不暇D.严格掩映应接不暇3.下面汉字部首、笔画数和笔顺错误的一项是()(3分)A.卧:卜部,共八画,第六画是竖折B.臾:人部,共八画,第四画是短横C.蔽:艹部,共十四画,第八画是竖D.沛:氵部,共七画,第七画是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公众对博物馆的需求越来越大,几乎让博物馆就是大众的“第二课堂”,学校不仅会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不少历史爱好者也已然是博物馆的常客。
B.面对新冠疫情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毫无保留地同东盟各国分享防控、治疗经验,体现其责任担当。
C.走进岳麓书院,探访湖湘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D.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5.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_____,_____,______,_____.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一般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郑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深入人民、深入实践,想党和人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
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
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杨永修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潜心钻研汽车自主技术,工作两年即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已陆续攻克130多项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难题。
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打造一个新产品是创新,解决一个难题也是创新。
创新的舞台宽广辽阔;从科研院所到工厂车间,从偏远乡村到改革前沿,处处都是创新的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意味着必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保持推陈出新的意识和干劲,善于捕捉创新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灵感,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历史从不眷顾国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新时代青年正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
(摘编自何娟《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材料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做好青年工作,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才能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
新时代青年既充满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局限性。
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真正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词本事的失真[注]两宋笔记中记录了不少宋词本事,但绝大多数并不可靠,存在严重的情节失真。
宋学达《宋人词本事书写的虚构现象及其反思》一文认为,凡有大量细节描写者、凡以词句比附情节者皆应怀疑,但对于虚构与失真的原因则未作解释。
实际上,如若将视线转至笔记的整体写作意图与笔记的文体性质,能够相对适宜地解答笔记所载之宋词本事为何普遍失真的问题。
劝诫教化是北宋笔记的常见写作意图之一,相关笔记中便存在不少情节失真却足供劝诫的宋词本事。
王得臣于《麈史》中记录了这么一段故事:李清臣于某夜梦至王陵舍,填写了一阕怪词。
后来他在王陵舍贬所辞世,临终方悟前梦之兆。
尽管此故事颇令人生疑,但一朝宰相卒于贬所的情节构成了完美的前后落差,与王得臣在序文里提到的劝诫世人福祸相倚的意图全然相契。
这段故事也被曾敏行记录于《独醒杂志》中,但主人公变成了贺铸。
情节失真,却能够满足传播苏门群体形象的笔记写作意图。
正是不同的写作意图导致了王得臣与曾敏行的记载差异。
至于本之写作意图而将原就失真的词本事予以新的篡改增删,则主要体现在流传于世俗社会的丽情词本事中。
由于词为艳科的文体传统,丽情故事本就是宋词本事的主流。
世俗作者对已经流传于世的词本事予以香艳化的改动甚至增添,可以扩大世俗社会的潜在读者,还可以实现其市场热销的写作或出版期待。
叶梦得在《避暑录话》里记录了柳永身后归葬的故事,这段情节与叶梦得先前为柳永一生作出的评价“择术不可不慎”相契,还是希望读者不要重蹈柳永覆辙。
当这则笔记条目传入世俗社会后,遭到了世俗作者本之娱乐性的篡改增添,为柳永收葬的人变为了歌妓。
这番篡改确实于世俗社会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以至于被冯梦龙敷演成一篇《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收入《喻世明言》之中。
或许是由于丽情词本事能够获得有效传播,使得一些亲近世俗的南宋下层士人也在笔记中对丽情词本事予以新的虚构。
河南省郑州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8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一群银发老人合唱的《少年》在网络热传。
他们当中有矢志“造飞机”的专家,有毕业后赶赴核试验基地的伉俪,干___事,做___人,一干就是一辈子。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①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②”《少年中国说》里的蓬勃朝气,属于每一个志不变、心不老的人。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从锲(③)而不舍、沥尽心血的闻一多,到坚韧刚强、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再到鞠躬尽cuì(④)、至死不懈的邓稼先……只要种在心中的信念未减,我们就能走遍万水千山。
(1)在语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A.惊天动地隐姓埋名B.惊心动魄藏龙卧虎(2)在语段①②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A.①逗号②句号B.①逗号②叹号C.①叹号②句号D.①叹号②叹号(3)在语段③④处填写正确的汉字和拼音。
(4)下列画横线词与文中画横线词语“最”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A.锋芒毕露B.妇孺皆知C.深恶痛绝D.大庭广众2.(8分)古诗文及作者填空。
(1)故园东望路漫漫,。
(《逢入京使》)(2)韩愈在《晚春》中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表现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珍惜之情的诗句是:,。
(3)予独爱,。
(《爱莲说》周敦颐)(4)《木兰诗》中写战事紧急,木兰行军急速的句子是:,。
3.(4分)阅读《骆驼祥子》选段。
仿照片段甲批注示例,在片段乙的划线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情节给关键字词加点并进行批注。
【甲】太阳还在西边的最低处,河水被晚霞照得有些微红,他痛快地喊叫出来。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下期期中联考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D。
“变为纯白”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说“几乎变成纯白色”。
选项缺少限定词“几乎”。
故选D。
2.答案A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现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
C.“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办法”说法错误。
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解成完成时。
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
3.答案BB.“材料一······并引用报告、运用比喻”中“比喻”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比喻。
4.答案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例如“pH”、酸性离子、引用“《自然》”杂志上报告等;②逻辑性:材料一由花为什么颜色不同引出花色素,进而来介绍影响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材料二先介绍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接着从不同角度谈花儿颜色变化的原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准确性):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具体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比拟等手法,例如“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将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任答3点得4分)5.答案①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②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构;③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期终质量评估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9分,每小题3分)
1.B(判断绝对化,原文为“很可能”)
2.D(“这一事实”指“中微子分为三种,并且这三种中微子本身可以互相转化”)3.A(推断无据)
二、(36分)
(一)(19分)
4.B(即:如果)5.C 6.D(“德王因不信任他,所以对他不能以礼相待”不合文意)
7.(1)(4分)(德王)命令人们用勺舀来酒慰劳邓弼,邓弼站着喝酒并不跪拜。
因此邓弼的狂名震动一时,以至于(人们)把他比作王铁枪。
(每分句各1分,关键词“勺”“劳”“立”“振”译错酌情扣分。
)
(2)(3分)彭祖独以长寿而著名,一般人和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每分句各1分,关键词“久”“特”“匹”译错酌情扣分。
)
(3)(3分)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这些东西,也不觉得太可惜。
(注意“鼎”“玉”“金”“珠”的用法和“迤逦”的意思,译错酌情扣分。
)
(二)(11分)
8.(5分)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组织材料。
首联的“日暮”点名了旅行的时间;颔联的“川原迷”和颈联的“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景色朦胧;到尾联点一“夜”字则告诉人们时间已是夜晚。
(点出线索2分,具体分析3分,意合即可。
)
9.(6分)作用有三:①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意境(或:烘托凄清悲愁的氛围);
②以景写情(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哀愁和旅途的伤感;③与首联“日暮”相呼应,使诗歌线索清楚,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每点2分,意合即可)(三)(8分)
(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引壶觞以自酌审容膝之易安(3)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三、(25分)
11.(25分)(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 C不给分。
(2)(6分)①表现小区业主对保安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满情绪,反映了业主和保安之间的不和谐;②为后文“他”对“照镜子的保安”的鄙夷作铺垫,使后面情节的发展自然合理;③欲扬先抑,与下文“照镜子的保安”的敬业、负责的可贵品质形成反差(或:为下文写“照镜子的保安”敬业负责精神作铺垫,反衬其可贵品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每点2分,意合即可)
(3)(6分)①对自己平凡的保安工作认真负责,具有敬业精神,心灵美好;②热爱生活,爱美,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③孝顺父母,想尽办法,不惜代价让父母开心。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观点一:照镜子的保安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小说以“照镜子的保安”为题目,“照镜子的保安”基本上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
②“照镜子的保安”虽然外貌平平,工作平凡,但爱岗敬业,心灵美好,精神高尚,血肉丰满,是作者赞美的人物形象;③业主们对“照镜子的保安”的议论是从侧面描写照镜子的保安;④“照镜子的保安”的工作和生活不仅使业主“他”反省自己,而
且能引发读者对城市农民工阶层生活、命运的深深思考,其形象意义非常深刻。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观点二:以“他”为代表的小区业主是小说的主人公。
①小说虽然以“照镜子的保安”为题,但在保安身上着墨很少,小说描写的重点是以“他”为代表的小区业主;②小说是以“他”的见闻感受为叙述视角,写“他”和其他小区业主对保安的意见和态度,从而完成刻画形象、揭示矛盾的任务;③以“他”为代表的小区业主对保安的态度是复杂的,既有刻薄、鄙夷、讽刺、挖苦、不理解,也有同情和理解的成分,还有对自己言行的反思和自责,作者正是通过对以“他”为代表的小区业主的形象刻画,揭示小说的主题。
(不论持何种观点,只要从文本出发,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四(18分)
12.A (B、厚—后C、坼chèD、涨—胀券xuàn)
13.B
14.C(A项成分残缺,句尾应加“的决心”;B项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后一分句语序应为“癌肿的发生与大量饮酒……关系”;D项搭配不当,“权益”应为“机制”。
)
15.B
16.(6分)(1)一些植物具有对付侵害它的动物的办法。
(2)看似弱小的生命,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弱者。
(每小题3分,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
五、(60分)
17.(60分)参考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角度参考:(1)牵牛要牵牛鼻子,做事要学会抓关键。
(2)做事要有远见,着眼未来长远发展。
(3)遇事要勇于排除干扰,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或:做事贵有主见)。
(4)事物通过沟通交流才能获得发展,“桥”能为你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5)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