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四季导学案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3.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品味比喻句、拟人句,学会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3.巩固前两课学习朗读的成果,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花苞.()萌.发()绿茵.茵()娇媚.()诱惑.()粗犷.()睫.毛()铃铛..()静谧.()高邈.()莅.临()吝啬..()淅.淅沥沥()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一场雨()脉络()操场()含情脉脉娇()娇媚淅()淅沥骄()骄傲晰()明晰矫()矫正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②种子或孢子发芽。
()③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④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⑤粗豪;豪放。
()⑥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⑦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⑧寒冷。
冽,冷。
()场脉⑨(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⑩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1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十分急切。
()○12端正庄重。
()○13安静。
谧,安宁、平静。
()○14高而远。
邈,遥远。
()○15拜访。
(多用于书面)。
()○16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任务二:知作者刘湛(zhàn)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翻译家。
曾被誉为“”。
著有《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遥远的吉他》等,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二、探究案★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1.读课文,按图示结构完成内容梳理,并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任务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雨的四季》导学案

3.《雨的四季》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学习重难点】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自主学习】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高邈.()粗犷.()淅沥..()()吝啬..()逼人..()()睫.()毛莅.()临咄咄2.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高邈:莅临:咄咄逼人:【设问导读】1.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2.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全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结构,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2—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浏览课文,分别概括四季的雨各有的特点。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什么?【拓展延伸】1.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会不同,雨使你想到了什么?【当堂检测】1.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俊不禁(忍住)B.花红已谢.(凋零)C.察颜.观色(颜色,色彩)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⑵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成,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⑶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⑷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课后反思】3.《雨的四季》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雨的四季优质课教案精品4篇

雨的四季优质课教案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笔下雨的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语言欣赏和写作手法的学习。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学生回顾有关于“雨”的诗句。
2、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1、生简介作者。
2、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
(三)整体感知1、伴随优美的轻音乐,学生齐读课文。
2、生思考:(1)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师生交流。
4、真情诵读,感悟情感。
(生找相关语句,多媒体出示语句,生读。
)5、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任选一句话作开头,用欣赏的眼光,说说从文中发现的雨的美。
(多媒体出示)我最喜欢的一个画面……我最喜欢的一种声音……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种气氛……我最喜欢的一种感觉……(四)品悟赏评1、合作讨论,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段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析作者的表达。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我认为最美的句子……我认为最巧的修辞……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2、生自由发表见解探讨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3、欣赏刘湛秋的《微笑》、《中国的土地》。
(五)学以致用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以“()”的四季(如草、花、风等)为题,完成150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板书设计:雨的四季刘湛秋美丽喜欢春雨:新鲜、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沉静、端庄冬雨:自然、平静爱恋赞美雨的四季优质课教案2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
2、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
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例如:课件出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
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1.介绍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3.把握全文结构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对比手法。
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文本简析】《雨的四季》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它不比朱自清的《春》那么朗朗上口,也不比老舍的《冬天》那么富有语言风格。
但实际上,本文却是可以多角度教学的范本。
它结构清晰,首尾段的抒情前后呼应并有所深入,中间段落的描写生动而不涩难懂,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它立意深刻,“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读出多种色彩、读到生命的主题,是散文教学的范本。
教材为它设计了不同角度的旁批,有提问,也有赏析。
更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目标预设】1.朗读,感知雨的形象,获得“她”的特点之体验。
2.欣赏,解读雨的“美”,学会运用感官欣赏散文。
3.感悟,浸润雨中情感,“永远”中收获诗意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学会运用感官欣赏散文,多角度品味和揣摩语言文字。
难点:感悟,浸润雨中情感,“永远”中收获诗意情怀。
【设计思路】王君老师说过:“教法既是活法。
通过教语文,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以语言文字为桥,还原每一个生命的自然状态,为学生呈现生命的实相,引导他们回到生命的原点,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理解一切生命的正常渴望。
”这样的语文教学,包含着一种语文特有的情怀。
这篇课文,我渐渐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文章修辞生动,是因为通过修辞能够让雨中万物“活”起来;文章用细腻的感官描写人的感受,正是用各种感官去“关照”世间万物。
开头结尾的抒情,更是因此而达到一个生命的高度。
原来一切,都在雨的“关照”之下进行,一切都在作者的感悟中进行。
思路由此展开,以“她”“美”“永远”为抓手,围绕“关照生命”这个主题,蔓延开来。
【教学过程】一、雨声导入,创设诗意情境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课文《雨的四季》。
嘘,大家一起来听雨,用语言描绘出你听到的雨。
(依次播放四种不同的雨声,学生用语言表述。
)【设计意图:利用视觉和听觉的直接冲击,唤醒审美感官和语言表达,为下文创设诗意情景和审美氛围。
雨的四季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2)高邈:高而远(3)静谧:安静。
(4)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3、思路探究第一部分(1):总写对雨的感受。
第二部分(2—5):具体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突出雨给世界万物带来的活力。
第三部分(6—7):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4、主题探究本文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作者在文中寄托了对雨的无限喜爱之情,表达了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5、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对雨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而又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思冬雨:自然、平静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形象化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6、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明确:①更有韵律美②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花苞.(bāo)绿茵茵.(yīn)昏.黄(hūn)B、粗犷.(kuǎng)斗笠.(lì)屋檐.(yán)C、睫.毛(jié)静谧.(mì)娇.媚(jiāo)D、高邈.(miǎo)莅.临(lì)凄.冷(qī)【拔高检测】2、分析下列词语的表达作用。
(1)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
“闪”字写出了树叶刚开始萌发时若隐若现的情景。
2)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巴望着”写出了对夏雨的期待,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3、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阅读天地,聆听万籁,大自然一年四季都给人殷切的期盼。
春,以她的盎然生机、秀丽妩媚动人心弦;夏,以她的热情奔放、炽热强悍激人奋发;秋,以她的辛勤汗水,硕果累累,开人心颜;冬,以她的凛冽寒风,冰冷无情催人奋进。
喜雨——美喜欢雨春雨图:柔美而有生机的夏雨图:热烈而又粗犷由衷喜爱四绘雨秋雨图:端庄而又沉静热情赞美季冬雨图:空灵而又蜜情赞雨——美丽爱恋。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预习检测】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懂得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比谁读的最好。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生字词。
静谧.【】高邈.【】莅.【】临粗犷.【】池畦.【】脉脉.【】含情咄咄.【】逼人:迫不及待:(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划分段落最正确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要求分段正确,段意要概括、准确,句子通顺,无错字。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回答问题最正确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夏雨:秋雨:冬雨:2、这四副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感情表达等方面畅所欲言】请同学们读第一和最后两段3、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5、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6、作者抓住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四季的雨人格化了。
请你说说作者把四季的雨比作了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课堂小结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
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3雨的四季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难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每个人都有见过雨,他们对文本内容不陌生,教学本文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本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梳理情节理清思路、感知文章的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在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所表现美的方面,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注意使用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课时分配1课时艚萄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
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去领略雨的美、领略散文的美。
播放四季之雨的配乐。
(学生说观感)二、自主学习1、自查资料,拜访作者。
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2、师生共同诵读文本。
感受作者的优美文采。
3、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三、合作交流——品雨篇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xxxxxxxxxxxxxxxxxxxxxx”这句运用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感官、写作手法或修辞、特点)加以赏析描述,教师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重点
相关介绍: 刘湛秋 自主学习: 1、妙“雨”连珠
请说出一两句你记忆中跟“雨”有关的诗句
2、预习检测(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释义 静谧( 莅临( 静谧: 咄咄逼人: 整体感知: 1.请简要概括文中描写的雨在四季各有怎样的美(原文词语也可)。 春雨: 秋雨: 合作探究: 2. 按要求完成表格,再按照所给句式说一句话(举一反三悟写法)。 春雨 景物 修辞 感官(听觉、视觉等) 作用(特点) 情感 夏雨: 冬雨: ) ) 绿茵茵( 铃铛 ( 莅临: )高邈( ) 池畦( ) ) 彩棱镜( 咄咄逼人( ) )
松山三中“生本教育 236 教学模式”导学案
句式: “ 绘了 (景物)的 ”这句话运用了 (特点等)。 (修辞或感官)的方法描
3、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4、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 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拓展检测案】 运用本课所学到的写景方法(修辞或感官),以“风的 季”为题,完成 300 字左右的习作片段。
松山三中“生本教育 236 教学模式”导学案
科目 备课时间 课题 学习人 李晓燕 月 日 上课时间 《雨的四季》
1.解决生字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抒情散文。 2.学会从关键词语,修辞角度赏析优美语句。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抒情散文。 2.品读文中优美语句。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