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汇总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汇总汇总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学设想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
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重难点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方法:理解分析掌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教案标题: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教案目标:1. 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2.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方法;3.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创造力;2.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和资料;- 学生评价表和反馈表。
2. 学生准备:- 学习笔记和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语言文字应用例子,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讨论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Step 2: 理论学习(15分钟)- 讲解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语言文字的交流功能、符号系统、多样性和灵活性等。
-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字差异。
Step 3: 应用实践(25分钟)-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利用语言文字创作一段短文或制作一张海报,展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
-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和表现,强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语言文字应用的个人观点和体会,字数不少于300字。
-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和分享。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语言文字相关的社团活动或比赛,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推荐学生阅读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优秀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教学评价:- 学生的小组作品评价和讨论;- 学生个人作业的评分和反馈;- 学生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表达和创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起源与发展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1.2 汉语的起源与发展1.3 语言文字的演变与改革2. 第二章:词汇与语法2.1 词汇的构成与分类2.2 词组的构成与分类2.3 语法的基本规则与运用3. 第三章:修辞手法3.1 比喻的作用与运用3.2 比拟的作用与运用3.3 借代的作用与运用3.4 对偶的作用与运用4. 第四章:文学写作4.1 散文的写作技巧与欣赏4.2 小说的写作技巧与欣赏4.3 诗歌的写作技巧与欣赏4.4 戏剧的写作技巧与欣赏5. 第五章:口语交际与演讲5.1 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与技巧5.2 演讲的准备与表达技巧5.3 辩论的基本技巧与策略5.4 主持与访谈的技巧与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知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演讲、辩论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材。
2. 参考书籍:相关语言文字应用的著作和论文。
3. 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坛和在线课程。
4.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等。
5. 实践活动资源: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
六、教学安排1. 每周课时:2课时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个课时。
语言文字应用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运用常用的词语和成语,表达清晰、准确。
(2)能够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趣。
(3)能够理解和运用不同的句式结构,丰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语言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词语与成语的应用第1课:词语的分类与运用第2课:成语的故事与运用第二单元:修辞手法的运用第3课:比喻与拟人第4课:夸张与排比第三单元:句式结构的运用第5课:疑问句与否定句第6课:被动句与倒装句三、教学资源1. 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材2. 辅助材料:相关文章、故事、案例等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笔记本等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认识和反思。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知识和技能。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进程第1周:1. 课前准备:分发教材,介绍课程目标和内容。
2. 课程介绍:讲解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2周:1. 第1课:词语的分类与运用教学活动:讲解词语的分类,通过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不同类别的词语。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汇总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汇总第一章:语言文字的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文字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语言文字的分类和作用3. 了解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的概念和特点2. 语言文字的分类和作用3. 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语言文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讲解概念:介绍语言文字的概念和特点3. 分类讲解:讲解语言文字的分类和作用4. 发展历程:介绍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5. 总结讲解:总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第二章: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2. 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分类3. 理解汉语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则教学内容:1. 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2. 汉语语言文字的分类3. 汉语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则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汉语语言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特点讲解:讲解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3. 分类讲解:讲解汉语语言文字的分类4. 运用规则:讲解汉语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则5. 总结讲解:总结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分类第三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3. 理解汉字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3. 汉字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汉字的重要性和起源2. 起源讲解:讲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演变过程: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特点4. 文化交流:讲解汉字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5. 总结讲解:总结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性第四章:汉语词汇的构成和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2. 掌握汉语词汇的分类和特点3. 理解汉语词汇的运用规则教学内容:1. 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2. 汉语词汇的分类和特点3. 汉语词汇的运用规则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汉语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构成讲解:讲解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3. 分类讲解:讲解汉语词汇的分类和特点4. 运用规则:讲解汉语词汇的运用规则5. 总结讲解:总结汉语词汇的构成和运用规则第五章: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和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2. 掌握汉语语法的分类和特点3. 理解汉语语法的运用规则教学内容:1. 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2. 汉语语法的分类和特点3. 汉语语法的运用规则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汉语语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基本结构:讲解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3. 分类讲解:讲解汉语语法的分类和特点4. 运用规则:讲解汉语语法的运用规则5. 总结讲解:总结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和运用规则第六章:口语交流与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2. 掌握日常交流的基本技巧3. 学会在不同场合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学内容:1. 口语交流的重要性2. 日常交流的基本技巧3. 不同场合的沟通策略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情景剧展示口语交流的重要性2. 重要性讲解:讲解口语交流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3. 基本技巧:讲解日常交流的基本技巧,如倾听、表达、非语言沟通等4. 沟通策略:讲解在不同场合(如会议、面试、社交活动)的沟通策略5. 总结讲解:总结口语交流与表达技巧的关键点第七章:书面表达与文章结构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2. 掌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1. 书面表达的重要性2. 文章结构的基本要素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分析范文,展示书面表达的重要性2. 重要性讲解:讲解书面表达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3. 基本要素:讲解文章结构的基本要素,如开头、、结尾等5. 总结讲解:总结书面表达与文章结构的关键点第八章:阅读理解与分析技巧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掌握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3. 学会快速获取文章主旨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重要性2. 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3. 快速获取文章主旨的技巧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测试题,展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2. 重要性讲解:讲解阅读理解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3. 基本方法:讲解文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扫读、略读、精读等4. 获取主旨:讲解快速获取文章主旨的技巧,如寻找关键词、总结段落大意等5. 总结讲解:总结阅读理解与分析技巧的关键点第九章: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3. 学会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教学内容:1. 文学鉴赏的重要性2. 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3. 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技巧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展示文学鉴赏的重要性2. 重要性讲解:讲解文学鉴赏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3. 基本方法:讲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4. 分析评价:讲解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技巧,如人物、情节、主题等5. 总结讲解:总结文学鉴赏与批评方法的关键点第十章:现代媒体与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现代媒体语言文字运用能力2. 掌握网络沟通的基本技巧3. 学会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教学内容:1. 现代媒体语言文字的重要性2. 网络沟通的基本技巧3. 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策略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现代媒体语言文字的重要性2. 重要性讲解:讲解现代媒体语言文字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3. 基本技巧:讲解网络沟通的基本技巧,如网络语言、表情符号等4. 信息传播:讲解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有效信息传播的策略,如内容规划、互动等5. 总结讲解:总结现代媒体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明确各章节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概念、特点、分类、作用以及发展历程,掌握汉语语言文字的构成、分类、运用规则,提高口语交流与表达技巧,掌握书面表达与文章结构,提升阅读理解与分析技巧,培养文学鉴赏与批评能力,以及掌握现代媒体与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节课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能够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获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问题和不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自信心。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生词和短语:介绍、问候、询问、道别等。
2. 重点句子: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如何询问他人情况、如何表达问候和道别等。
3. 对话练习:模拟日常交流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拼读、书写和运用;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正确的发音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生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拼读和书写生词,学生通过跟读和书写进行巩固。
3. 句子学习:教师讲解重点句子,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4. 对话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交流场景,进行对话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生词和短语,进行拼读和书写练习。
2. 复习重点句子,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3. 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段简单的对话,与同学进行交流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节课的生词和重点句子。
(2)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能够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获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两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音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学习。
2. 汉语拼音的学习和发音练习。
3. 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
2. 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汉字书写和汉语拼音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2. 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学习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进行汉字书写练习。
2. 第二周:学习汉语拼音,进行发音练习。
3. 第三周: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4. 第四周:进行汉字书写和汉语拼音的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5. 第五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提高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教材和辅导资料。
2. 汉语拼音的学习教材和音频资料。
3. 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的素材和指导书籍。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舒适,光线充足,有利于学生学习。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八、教学进程1. 第一节课:介绍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节课:讲解汉字书写规则和汉字结构的详细内容。
3. 第三节课:进行汉字书写练习,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巧。
4. 第四节课:学习汉语拼音的基本概念和发音方法。
5. 第五节课:进行汉语拼音的发音练习,纠正发音错误。
九、教学反思1.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十、教学评价1. 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
语言文字运用 教案

语言文字运用教案《语言文字运用》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认识、辨析并修改病句3.了解语句扩展、语段压缩的相关知识4.对语言文字运用有基础的认识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并且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教学难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等教学对象:高三六班学生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练习法,讲解法,问答法教学流程:一、考纲要求解读《2021全国统一高考考试大纲》对于“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考试内容规定为:要求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贷、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福建省将这部分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五大题第一小题考察,2021,2021年分值均为三分。
这道题历来是高考的试验田,年年出新,重考运用。
福建省的考试范围大体为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句式、选用句式和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等。
近年出现了有关提取关键词、图文转换等新题。
二、分节复习第1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一)技巧点拨考试中,对待字音题要:1、排除为主因为设题一般为“全对”或“全不相同”,只要某项很有把握发现一个“错误”或一个异类,就果断排除或选择2、遇生判对考试有时遇见一个或两个较为生僻而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注音,一般可将字视为正确的注音处理(此为取巧,不可视为规则)3.遇熟谨慎越熟悉的越要小心,千万不可想当然,被习惯蒙蔽,要有根据(熟人常不设防,缺少警惕而上当受骗)4.扩大组词遇到多音字或形声字拿不准时,可多组词,唤醒记忆或增大甄别依据5.做后不改十分把握的当然不易做错如果题中有几个似是而非的注音,做后不能轻易改动因为第一语感常是正确直觉的反映,切不可犹豫不决,改来改去(二)随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吭声/引吭高歌浅陋/流水浅浅自觉/先知先觉 B.乐章/乐天知命埋单/隐姓埋名蹊跷/独辟蹊径 C.偌大/惹火烧身卿相/唧唧咕咕枭首/袅袅婷婷 D.铁锚/轻描淡写恐吓/跫响空谷淑静/不辨菽麦解析 C项ru?/rě,qīn��/jī,xiāo/niǎoA项kēn��/hán�溃�qiǎn/jiān,“觉”均读ju?B项yua/la,“埋”均读mái,qī/xīD项máo/miáo,kǒn��/qi?n�溃�“淑、菽”均读shū答案 C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拗断/性格执拗刨冰/刨根究底维系/解铃系铃 B.解元/浑身解数纰缪/未雨绸缪厦门/大厦将倾 C.奴婢/髀肉复生漕运/糟糠之妻菡萏/胁肩谄笑 D.铆钉/柳眉倒竖水渍/债台高筑挞伐/排闼直入解析 B项jia/xia,miù/m?u,Xià/shàA项ǎo/niù,bào/páo,“系”均读xìC项“婢、髀”均读bì,cáo/zāo,dàn/chǎnD项mǎo/liǔ,zì/zhài,“挞、闼”均读tà答案 B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潦草/穷困潦倒柏林/松柏之寿辟邪/辟头盖脸 B.什么/什锦杂物啁哳/小鸟啁啾萝卜/生死未卜 C.趿拉/绠短汲深坍圮/彤云密布蜿蜒/剜肉医疮D.怅惘/魑魅魍魉挑衅/殒身不恤敏捷/钟灵毓秀解析 B项sh?n/shí,zhāo/zhōu,bo/bǔA项“潦”均读liǎo,B?/bǎi,bì/pīC项tā/jí,tān/t?n�溃�“蜿、剜”均读wānD项“惘、魍”均读wǎn�溃�xìn/xù,mǐn/yù答案 B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籼米/纤纤玉手腈纶/火眼金睛脾气/稗官野史 B.桑梓/莘莘学子山寨/时乖命蹇睚眦/吹毛求疵 C.荨麻/洵属可贵玄奘/藏污纳垢斑鸠/饮鸩止渴 D.孱弱/潺潺流水糜烂/靡靡之音呐喊/方枘圆凿解析 A项xiān,jīn�溃�pí/bàiB项zǐ/shēn,zhài/jiǎn,zì/cīC项qián/xún,zàn��/cán�溃�jiū/zhanD项chán,mí/mǐ,nà/ruì答案 C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徘徊/脚踝臧否/五脏六腑联袂/决断如流 B.踯躅/踟躇悲怆/满目疮痍愠怒/晕头转向 C.睥睨/媲美裨将/卑躬屈膝辞藻/名噪一时 D.蹩脚/别扭膏腴/阿谀奉承觇视/瞻前顾后解析 A项huái,zān��/zàn�溃�mai/ju?B项zhí/chí,chuàn��/chuān�溃�yùn/yūnC项pì,pí/bēi,zǎo/zàoD项bi?/bia,yú,chān/zhān答案 B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商店/踮脚网络/惘然若失虚心/面面相觑 B.污渍/渣滓通缉/开门揖盗邂逅/解甲归田C反诘/秸秆菡萏/邯郸学步翎毛/高屋建瓴 D.粳米/矜持油漆/休戚相关倚仗/颐指气使解析 A项diàn/diǎn,wǎn�溃�xū/qùB项zì/zǐ,jí/yī,xia/jiěC项ji?/jiē,hàn/hán,lín��D项jīn��/jīn,qī,yǐ/yí答案 B第2节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一)技巧点拨培养正确书写汉字字形的意识,要养成积累汉字字形的习惯汉字字形辨析题的类别和解答技巧对于考生备考应试是很重要的,要想在高考中不丢分,就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在考场上的活用两大环节首先,抓好平时的积累与记忆考生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平时读书、写字都要留心一要认准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汉字;二要重视生活积累,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三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模棱两可”的汉字;四要建立错字档案,并注意整理分类,做到收录有条理,查找方便其次,要提高考场上的识别能力考生在考场上对错误字形的识别能力是得分与否的关键考场上考生能力能否充分地发挥,除了与其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有关外,还与考生能否适应环境及心理素质的强弱有关因此考生在平时复习中,可适当做一些考场模拟试题,培养感觉,这样才能将平时积累的做题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二)随堂练习1.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淡褪玉砌雕栏失魂落魄亘古不变 B.弥漫恪守教诲言词中肯衣锦还乡 C.荫凉精神恍惚声名狼藉不足为训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学设想语言文字应用的第一节,除了要落实本节内容外,还要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书其他章节内容,形成进一步走进汉语、探究汉语、更好地应用汉语的学习欲望。
为此,本课试着穿插多种故事,安排有趣的练习,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重难点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学方法:理解分析掌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幻灯,问下图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
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
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
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
苏轼看后,连声叫好。
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
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
它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代文人中精于此道者不人。
2、材料一:汉语热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
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
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
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
3、材料二: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
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余光中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汉语有声调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适十狮适市。
是时,适施氏适市。
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
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
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
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
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试释是事。
——语言学家•赵元任2、词汇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
合成词占优势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
3、汉语语法的特点词没有形态的变化。
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
虚词重要而丰富例: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语序的作用重要例: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
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这下人们可糊涂了.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
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
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
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存在问题:好喝酒寻找原因:酒好喝改正措施:喝好酒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
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
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
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
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
赏析第二首: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
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
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
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比较异同: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总结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
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六、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智育目标: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美育目标: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
教学重难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教学方法:理解分析掌握教学安排:1课时一、导入: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
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汉语语音的演变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三、汉语词汇的演变1、词语的词形变化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消长变化(1)社会生活方面:“和谐社会”、“小康生活”、“党的十R大”、“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白领、个税改革”等。
(2)网络用语方面:(3)科学技术方面: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
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3、词语的替换变化(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4、词语的词义变化(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四、语法的变化1、语序的变化“宾语前置”: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不欺骗我)2、句式的变化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五、总结:六、布置作业:完成“小试身手”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目标:了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之间,以及方言和方言之间的异同;了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学生学好用好普通话,也有利于推动现代汉语规范化。
教学重点普通话的定义,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汉语的方言分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山东籍的语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
语文老师朗读如下有位学生听写如下:《卧春》《我蠢》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卧枝伤恨底,我智商很低,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易透达春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