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氟化工现状及发展方向

合集下载

氟硅行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氟硅行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促进氟硅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氟硅材料是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广泛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建筑、电子信息、电力电器、汽车、轻纺、医药、农业、环保、食品和新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业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并成为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新材料。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氟硅材料己形成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与其它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球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一、氟硅行业现状(一)氟化工发展现状氟化工产品主要分为无机氟化物、氟化烷烃及ODS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四大类。

21世纪以来,氟化工行业景气度不断攀升,带动行业整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1.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以来,氟化工主要产品产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氢氟酸、氟化铝、聚四氟乙烯、氢氯氟烃(HCFC)、氢氟烃(HFC)类产品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氟化工整体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12年,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己超过500万吨/年,产量超过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5%~50%,销售额约占30%。

表1:近年氟化工产品产能增长情况2.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氢氟酸生产工艺技术和装置实现大型化,整套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磷化工副产氟硅酸制备氢氟酸实现产业化,为氟化工开辟了第二氟资源;氢氟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氟石膏废渣得到综合利用,根除了环保隐患。

无水氟化铝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的氟硅酸钠法制冰晶石联产白炭黑工艺技术得到产业化应用。

含氟聚合物单体生产技术成熟,自主开发了1万吨/年四氟乙烯(TFE)和聚四氟乙烯(PTFE),千吨级六氟丙烯(HFP),3000吨/年偏氟乙烯(VDF)和1000吨/年聚偏氟乙烯(PVDF),千吨级氟橡胶,单套能力25000吨/年的HCFC-22,万吨级的HFC-134a和HFC-152a等工艺技术,以及8立方米悬浮聚合釜、4立方米分散聚合釜、8立方米捣碎桶等设备,生产规模己接近国际水平。

我国氟化铵、氟化氢铵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氟化铵、氟化氢铵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子工业 的原 料 。
收 稿 日期 :0 l0 一 2 2 1- 5 t
k, 土行业约 1 t其他 行业 约 3 t合计约 7 t t 稀 .k, 5 _k, 5 5k。 20 0 9年 的出 口量 约为 1 t 5k。
12 生产 情 况 .
目前 国内 的氟化铵 和氟化 氢铵 主要 是 以氢氟 酸
叶 文龙 黄 少清 z 丛 海辉
(. 州市鼎 盛化 工科技 有 限公 司 ; 1衢
2衢 州 市 建 设 工 程 质 量 监 督 站 : 江 衢 州 3 4 0 ) . 浙 2 0 0
摘 要 介 绍 了我 国 氟化 铵 、 氟化 氢铵 的 生 产 现 状 和 技 术 . 近 年 来 出现 的新 技 术 、 工 艺 对 新

1 2・
叶文龙 等 我 国氟 化铵 、 氟化 氢铵 生产 、 技术现 状及 发展 趋势
氟化 _ 丁
r — “ —— — — 1
{氟 .. 工 j 化 .~ } ,, . . . .. . , 、. 、
我 国氟化铵 、 氟化氢铵生产 、 术现状及发展趋 势 技
能满 足 国 内需 求 . 试剂 级 和电子 行业 ( 主要 是 显像 管
生产 ) 的氟 化氢 铵要 进 口 ;9 8年前 , 内的市 场 容 19 国
量 只有 3 t 0k 左右 , 主要 用 于玻 璃 磨砂 、 显像 管 生 产 和化 学试 剂 。
19 9 8年 , 浙江 东 阳荣 胜工 贸 公 司开 发 成功 铝 型
氟 化氢 铵主 要用作 玻璃 蚀刻 剂 、 防腐剂 、 氧化铍
显像 管行 业 约 3k , 氟气体 生 产 约 3k , 油行 业 t含 t石
约 3k , t 电镀 行 业 约 2k , t锅炉 清 洗 和外 墙 清洗 约 2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氟化工行业的现状我国氟化工产业起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50多年发展,形成了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无机氟化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

氟化工产品和材料品种多,性能优异,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大,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各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成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化工新材料。

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氟化工行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氟化工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氟化工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发展新能源等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所需的配套材料,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氟化工是我国具有特殊资源优势的产业。

氟化工的资源基础是萤石,是与稀土类似的世界级稀缺资源,而我国是世界萤石资源第一大国,具备发展氟化工的特殊资源优势。

至“十一五”末,我国从事氟化工的企业有1000多家,各类氟化工产品的总产能超过300万吨,产量超过200万吨,销售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到“十二五”末行业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7%以上)。

(一)、主要产品生产现状1、无机氟化物1)氟化氢HF:我国的氟化氢HF产能已达145万吨,2010年产量约90万吨,其中磷肥副产回收AHF产能2万吨。

氟化氢HF出口15.95万吨。

电子级氢氟酸产能约40000吨/年,有5家企业生产。

未来全球将以5-10%的速度增长,国内超净超纯的HF的年均需求增长将超过35%。

2)无机氟化盐无机氟化盐包括氟化铝、冰晶石、氟化钠、氟化钾、氟化铵等常规氟化盐、稀土氟化盐及其他无机氟化物。

作为铝电解工业生产原料的氟化铝、冰晶石占氟化盐产品总生产量的绝大部分,其他产品量较小。

3)含氟特种气体及延伸产品含氟特种气体可分为元素氟(氟气)六氟化硫及其他含氟特种气体。

我国含氟特种气体已有十几个品种,其中产量最大的为六氟化硫,已工业化的产品有纯氟气、三氟化氮、四氟化碳等。

“十四五”规划之氟化工行业

“十四五”规划之氟化工行业

2、创新目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占比4%以上。加强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提高自 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到“十四五”末基本实现技术由“跟跑”到“并跑”乃 至“领跑”的转变,打破国外知识产权壁垒。
3、市场目标:到2025年,氟化工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5%以上。
4、标准化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氟化工标准体系。大幅提升国际标准制定参与率。
2、氟碳化学品:2019年,中国的主要氟碳化学品生产企业有30余家,主要统计产品(含原料 用途)的总产能和产量分别达到203.3万吨/年和131.4万吨/年。 3、含氟聚合物:2019年四大聚合物总产能为25.3万吨,约占到世界总产能的60%,较2015年增 长32.5%。总产量17万吨,较2015年增长30.5%。 4、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医药中间体的产值预计在200亿人民币。含氟农药中间体的产值在 100-200亿人民币。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功能制剂消费量在1600吨/年左右。含氟锂电材料作为添 加剂正在改变原有的电解液配方结构。含氟液晶材料多以生产中间体、单体为主。2019年氟涂 层树脂产量4.1万吨。
0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驱动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2、产能结构性过剩,同质化竞争明显; 3、国际公约面临履约,行业发展受限; 4、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国际话语权; 5、副产物处理困难,安全环保压力大。
03 “十四五”发展目标
1、产业目标:重点完善我国氟化工产业链,构建氟化工全产业体系。填补我国高端氟化工产品 空白,减少进口依赖。
4、含氟精细化学品:在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的开发、制造实力是比较强,产能较大,技术也 较为领先。
5、氟涂层:PTFE、FEP、PFA、ETFE等的高端涂层应用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国内开始研发 涂层用ECTFE,打破国内技术空白。环保型的水性PVDF、粉末PVDF、水性FEVE、含氟丙烯酸 乳液的制备及应周技术得到提高。

我国无机氟化工的现状及展望

我国无机氟化工的现状及展望
加工业 、 铝型 材。工 业及 石油 开采 业。氟化 钾则 广泛
应用于制药 、 杀虫剂 、 焊接 等行业 ,特别 是用作 氟化反 应的氟化剂 。其它 的无机氟盐 ,如氟化钠 、 氟化镁等亦
有一定增长¨ J 。 2 1 氟化氢 的现状 . 氟化 氢( 氢氟酸 )是重要 的氟 化物生产 原料 , 广泛
应用于电子 电器 、 医药 、 金 、 工 、 冶 化 轻工 、 药 、 农 日用 、 建筑和军事等领域 。近年来 , 中国氟化氢发 展很快 , 生
产能力约 2 8万 年 , 产量约 2 0万 年 , 产量年均增
长率为 1 。氟 化氢 的 消费 增长 主要来 自有 机氟 产 1% 品生产 , 目前 , 国氟化 氢的第一 大应用市 场是氟 烃工 我 业, 占氟化氢 总消耗量 的 5 % 以上 。其次是金 属铝 , 6 约 占 3% 、 0 再次是 无机氟化盐 、 属酸洗、 金 军工 、 民用特 种
氟硅 酸 , 目前 , 国家 已采取 措施 保护 萤石资 源 , 范萤 规 石资源的开采 , 合理 、 高效利用磷 肥工业 生产副产 物 一
氟硅 酸变得 日益迫 切。 2 我国无机氟化工 的现状 近年来 , 无机氟盐 产 品发展 很快 ,产 量增 幅最 大
的品种为氟化氢铵 和氟化钾 。氟化 氢铵主要 用于玻璃
化以来 , 品种不 断增 多 , 用领域 不断 扩大 , 应 现成 为 国 民经济 中十分重要 的化工产 品 , 主要应 用在军 工 、 天 航
航 空、 冶金 、 电子 、 织 、 纺 轻工 、 医药 和农 业等 方 面。无 机氟化工是氟化 工 的基 础 , 无机 氟化 盐产 品 的生 产 多 以有水氢氟酸 、 氟硅 酸与金属 的氧化物 、 氢氧 化物或碳 酸盐反应而制 得 , 有 部分 无机 氟化 物采用 无水 氟化 也

中国氟聚合物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

中国氟聚合物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

中国氟聚合物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氟化工产品可分为无机氟化物和有机氟化物,而有机氟化物主要包括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和氟碳化合物三大类。

氟聚合物行业作为氟化工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相关行业与其下游行业享有多项国家鼓励政策,具体情况如下:1、氟聚合物产业链从产业链来看,氟聚合物行业上游产业链包括萤石、氢氟酸等产业,上游产业为氟聚合物行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工艺技术、相关设备等。

上游产业链的原材料供给规模、材料价格、工艺水平对氟聚合物行业存在重大影响做。

氟聚合物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锂电池、电子电气、电线电缆等行业,下游市场的规模发展为氟聚合物行业创造了可观的新增市场容量,同时下游产业的结构升级,有助于驱动氟聚合物行业技术进步。

2、氟聚合物发展现状氟聚物是化学工业发展到较高水平后的产物。

含氟聚合物主要包括氟树脂、氟涂料和氟橡胶,据统计2018年我国含氟聚合物产量为50.35万吨,2019年我国含氟聚合物产量增长至55.34万吨。

从细分产品来看,2019年我国氟橡胶产量为16.78万吨,氟树脂产量为1.62万吨,氟涂料产量为36.94万吨。

3、氟聚合物行业供给近几年,我国氟聚合物(氟树脂)行业产量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11.8万吨增长到了2019年的16.78万吨。

近几年国内氟聚合物(氟树脂)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2019年氟聚合物(氟树脂)行业产量16.78万吨,其中,聚四氟乙烯(PTFE)产量9.1万吨;PVDF(聚偏二氟乙烯)产量4.22万吨;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产量1.95万吨;其他氟聚合物产量1.51万吨。

4、氟聚合物行业需求2019年我国氟聚合物(氟树脂)行业需求量14.53万吨,同比2018年的12.45万吨增长了16.71%,近几年我国氟聚合物(氟树脂)行业需求量情况如下图所示:5、氟聚合物行业市场规模从细分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我国聚四氟乙烯市场规模为46.09亿元,聚偏二氟乙烯市场规模为34.30亿元,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市场规模为13.19亿元,其他氟化聚合物市场规模为11.79亿元。

2023年氟化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氟化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氟化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氟化工行业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科技产业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氟化工基础化学品、特种氟化工产品及制品、氟合金和氟化物燃料、医药检测试剂等。

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涉及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药、电力、电信、化工等众多领域,是现代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环境分析1.政策环境政府高度重视氟化工行业,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例如《关于加快氟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氟化工产业实现产值800亿元,明确了氟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技术环境氟化工行业技术要求较高,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将有力促进行业发展。

例如,氟化工合成树脂、高温润滑脂、多孔聚四氟乙烯等,均为该行业的技术创新。

3.市场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氟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行业对氟化工产品的应用需求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广阔。

4.产业整合氟化工行业发展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趋势。

目前,该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地进行整合,规模效应日益明显,并且越来越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

5.国际竞争氟化工行业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

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外氟化工企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进攻,使得国内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同时,国内企业也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

以上是氟化工行业市场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氟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很多挑战。

业内企业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和政策指导,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氟化工行业报告

2023年氟化工行业报告

2024年,氟化工业将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而将会有许多
有趣的发展之处。

一、技术进步及新产品面世
首先,技术进步将给氟化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课题。

氟化工行业将有
许多新技术应用,如智能化技术、精细化控制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等。

新技术的应用将为氟化工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同时,新产品也将出现
在氟化工市场上,例如多孔碳材料、低碳碳材料和纳米纤维等新型材料。

二、新材料的应用
新材料将给氟化工行业带来许多可能性。

新型材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工
艺流程的耗能消耗,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并改善环境保护水平。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将增加氟化工行业的产品结构,比如热塑性聚氨酯中
加入碳纤维,可以提高热塑性聚氨酯的耐磨性能。

三、节能减排
另外,氟化工行业也将强调节能减排,比如提高生产设备能效,采用
新型可再生能源,提升原料利用率,采用碳损耗降低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
的采用,不仅可以降低氟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改善企业的环
境保护水平。

四、国际贸易
此外,氟化工行业还将会有国际贸易的发展。

氟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将
以长期发展取代短期发展,向更多高新技术型的工艺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氟化工现状及发展方向李大志(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 氟化工产业在20世纪30年代崛起,因其产品性能优异,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使之成为迅速发展的化工行业,广泛用于军工、航天航空、冶金、电子、纺织、轻工、医药和农业等方面。

目前,全球氟化工产品总量约250万t,销售额已超过200亿美元,近几年年平均增长率达3.5%。

美国始终在氟化学研究和氟化工生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至今其生产能力及消费水平占世界的33%和44.5%。

日本自50年代末起步,但发展很快,后来居上,其生产能力及消费水平已占世界总量的25%和13%。

欧洲的氟化工主要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化工公司中,前苏联氟化工工作为军事工业的配套材料在70年代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自90年代起基本停滞不前。

国外氟化工经过几十年发展竞争,目前已基本形成了7家跨国公司为主的局面。

这七家公司分别为Dupont 、I C I 、Dyneon 、大金、旭硝子、A t ofina 、Ausi m ont 。

以含氟材料为例,这七家跨国公司的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含氟化学品其他生产领域,其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70%以上。

这7家跨国公司各自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和性能优异的产品,垄断了世界的氟化学工业。

我国氟化工始于50年代后期。

为满足国防工业的需要,当时自力更生开发出基础氟化工原料AHF 、HCFC -22及PTFE 、氟橡胶生产技术,并生产出了一定量的产品。

尽管当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但对我国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五”期间,我国为打破国际上氟化工公司的垄断,组织了千吨级氟聚合物的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为我国氟化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各种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氟化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近5年来,我国氟化工平均增幅达30%,需求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氟化工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了起来,大大推动了我国氟化工的发展,繁荣了我国氟化工产品市场。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污染环境较严重、消耗氟资源多、附加值低的一些基础氟化物发展迅速,而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发展较慢。

因此,正确认识我国氟化工的现状,把握我国氟化工的发展方向,是保证我国氟化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1 我国氟化工发展现状1.1 无机氟化工产品形成规模生产(1)氟化氢随着国内工艺技术的日趋先进,其发展非常迅速。

2007年底,我国氟化氢装置总能力达85万t,产量超60万t 。

预计今年年底,我国氟化氢装置总能力可达110多万t 。

生产厂主要分布在拥有或靠近萤石资源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内蒙古等省。

近5年,我国氟化氢的消费增长速度年平均为12%,生产能力年增长速度超过18%。

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有机氟产品的生产,即氟烃原料HCFC -22与氟聚合物PTFE 的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有机氟工业占氟化氢消耗量的56%,其次是金属铝行业消耗占30%,其他如无机氟、石油烷烃催化、金属酸洗等消耗约占14%。

“十五”期间,我国氟化氢出口增速很快,2001年为17200t,2002年为28000t,2003年为45500t,2004年为68780t,2007年为127200t 。

这与日本、韩国、法国等厂商来华投资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并大量出口有关。

(2)无机氟化盐主要产品为氟化铝、冰晶石、氟化铵等。

我国氟化铝和冰晶石随着炼铝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工艺技术已达先进水平,近年来发展很快。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氟化铝和冰晶石2004年总装置生产能力为・82・有机氟工业O rgano -Fluorine I ndustry 2009年第1期38.5万t,其中氟化铝产量为12.6万t,冰晶石产量为9万t。

而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2006年仅氟化铝产能即达到40万t,预计2008年底,我国氟化铝和冰晶石总装置生产能力将达到80万t。

另外,我国氟化铵和氟化氢铵的生产能力,2004年为2.5万t,预计2008年底将达到6万t。

此外,我国还生产少量的三氟化硼、氟化钠、氟硼酸、氟钛酸、六氟化钨、五氟化碘、六氟化铀等。

(3)元素氟和特种含氟气体我国元素氟最早用于国防工业,单套生产规模偏小,主要消耗指标如AHF消耗和电耗等均达到国外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元素氟的装置生产能力已超过5000t。

我国特种含氟气体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十几个品种,其中六氟化硫生产能力目前约为5200t,特别是高纯六氟化硫通过了用户试用,质量可以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公司相媲美。

我国三氟化氮2005年生产能力为200t,2007年市场需求量为750t,根据下游领域的发展规划来看,预测2007年~2010年我国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

另外,我国四氟化碳已有工业化装置,四氟化硫、三氟化氯等也有少量生产。

1.2 含氟高分子材料快速发展全球每年含氟高分子材料总产能约22万t,而我国每年在该领域的产能已超过5万t,占到世界总产能的18%,成为世界第二大氟聚合物生产国。

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能力与消耗需求快速同步增长,全球消耗增长率约为4%,而我国的年增长率超过15%。

在“十五”期间,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形成了上海三爱富、浙江巨化、江苏梅兰、四川晨光、山东东岳、济南三爱富6家国内生产企业。

目前,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在产品总量、品种以及质量上已基本满足了国内机械、石化、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工业等行业的需求,与美国、日本、欧盟形成了国际上的四大产地及消耗地。

“十五”期间,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通过技术进步与成果产业化,以及与国外氟化工企业技术合作或合资的形式改进工艺,已形成了单套10000t/a TFE、1000t/a HFP及1000t/a VDF 的生产工艺,装置规模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另外,单耗降低、质量提高。

我国含氟高分子材料在国际市场上已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

我国主要含氟高分子材料近年产量如下表:主要含氟高分子材料产量(单位:t)产品2005年2006年2007年PTFE266003120048000FEP7007201500P VDF200270362~400FK M2300260037001.3 含氟精细化学品发展方兴未艾含氟精细化学品包括含氟芳香族化合物、酯类化合物、氟醇类产品等。

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含氟精细化学品研究异常活跃,已有150多家企业从事此类研究和生产,开发出百余种各类芳香族含氟中间体及含氟精细化学品。

含氟中间体在含氟精细化学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十五”期间,国内含氟中间体发展较快,2004年其生产能力就已达到25000t,不仅大量出口,在全球亦有一定影响力。

同时,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开始从含氟中间体转向下游产品含氟农药、含氟医药、含氟染料的开发。

已经完成含氟医药如氟喹诺酮类药和氟哌酸、环丙氟哌酸等;含氟农药如乙氧氟草醚、四氟丙酸钠等的工业化生产,并大量出口,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国和供应国。

另外,氟碳表面活性剂国内也在迅速开发,其中最大的用途是作为纤维整理剂。

目前,国内齐聚型含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电解法全氟辛磺酸表面活性剂有少量生产,此前国内所需的纤维整理剂全部依赖进口。

含氟涂料是重要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广泛用于建筑、防腐、铁路桥梁、交通车辆、船舶等领域。

我国氟涂料在建筑领域的需求量每年为100多万t,在铁路桥梁领域的需求量每年为30多万t,防腐涂料市场的需求量每年约22万t,船舶及海洋工程使用的表面涂料需求量每年为5万多吨。

可见,含氟涂料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国内FE VE室温固化含氟涂料在“十五”期间取得了很大发展,陆续开发、建设了年产千吨级至1万t的装置,合计产能在2万t/a以上。

目前,我国氟碳涂料年用量约1万t,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但国内氟碳涂料所用的树脂主要为聚三氟氯乙烯,年用量约0.5万t,而以P VDF为基础的热塑性氟树脂涂料用氟树脂大多数依赖进口。

1.4 含氟ODS替代品发展喜人・92・2009年第1期 李大志・我国氟化工现状及发展方向 ODS 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已经得到多方面的证实,1986年的蒙特利尔协议具体规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淘汰限制ODS 的日期,我国政府及相关的企业正严格按照蒙特利尔协议书及补充协议的规定内容执行。

我国ODS 替代品的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十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其发展速度颇为喜人,年增长幅度接近30%。

目前,我国HCFCs 和HFCs 的生产企业已有20多家,年生产能力大于40万t,产量大于30万t (不含HCFC -22)。

下表列出了我国主要ODS 替代品生产能力。

主要ODS 替代品生产能力(单位:t/a )替代品生产能力HFC -134a 120000HFC -152a 80000HFC -3230000HFC -227ea 6000HFC -12530000HFC -143a 10000HCFC -141b 100000HCFC -142b 22000HCFC -12315000 我国目前ODS 替代品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水平、一定规模的开发、生产能力,掌握了主要ODS 替代品的生产技术,有些企业如浙江蓝天环保、常熟中昊、山东东岳的ODS 替代品开发、生产水平和规模,已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外氟化工公司。

生产、消费基本上完成从CFCs 转向HCFCs 的过渡替代。

ODS 替代品品种较为齐全,某些ODS 替代品如HCFC -141b 、HFC -152a 、HFC -227ea 、HFC -32、HCFC -123、HFC -143a 、HFC -125等出口数量均超过国内销售量,一些高科技含量品种如HFC -245和HFC -365mfc 、HFC -236等尚处在技术、市场的开发阶段。

另外,一些企业也研制了十几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工质,如清华大学1~5号、上海中豹1~3号、格林柯尔411、415等。

ODS 替代品质量也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国际标准,达到了国外著名公司的水平,微量毒害杂质及烯烃含量允许值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提高,大多数可保持在ppm 数量级。

HCFC -22目前既是ODS 替代品含氟制冷剂,也是有机氟化工的重要原料。

我国由于氟化工与家电的发展,“十五”期间HCFC -22以25%以上的年增长率发展。

据报导,2007年我国HCFC -22的年生产能力超过50万t,产量约40万t,出口12.3万t 。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哥本哈根修正案允许我国在2015年底继续采用与发展HCFC,在2016年1月1日起开始逐步削减,到2040年底实现全部淘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