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开课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课《伯牙绝弦》

合集下载

原创公开课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册八单元课《伯牙绝弦》

原创公开课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册八单元课《伯牙绝弦》
答:会。表面的、肤 浅的。因为其他人 听不懂,而钟子期 能听懂俞伯牙的琴 声,最能明白俞伯 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思考:如果你是伯牙, 你会渴望什么?
答:渴望有一个能 真正懂自己音乐的 人。
• 知音 • 知己
资料记载
相传伯牙与子期相识时, 子期27岁,伯牙37岁。对于伯 牙来讲,苦苦寻觅,在37岁才 遇到了一个知音,心里是多么激 动!他们多么想:像高山流水这 样永远相伴而行。据记载,当年 他们洒泪惜别,约定来年老地方 相见。第二年,伯牙满怀欣喜如 约而来,然后等待他的是子期的 死讯。
泰山!”
兮若江河!”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面对伯牙最后的表现,你想说什 么?请写下来。
谢谢观看!
谓: 认为。
鼓: 弹。
世: 世界上。
若: 像。
乃: 于是,就。
念:思念、思想。 复: 再。
《伯牙绝弦》
钟子期曰
善哉,滚滚兮若波涛 善哉,淙淙兮若流水 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善哉,皎皎兮若玉盘 善哉,圆圆兮若火球 善哉,皑皑兮若瑞玉
思考:从哪一句可以看出俞伯牙 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 期一定能准确地说出他 的心意。
思考: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 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 么?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伯牙绝弦
高山流水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课文《伯牙绝弦》PPT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第二十五课课文《伯牙绝弦》PPT课件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 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 复鼓。
伯牙,我想对你说:
————-—————————— ——————————————— ——————————————— ——————————————— ———————————————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欣赏乐曲:《高山流水》
课外作业
必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选做:从以下题中选择两道完成。 一星级:收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三星级:读一读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示
通言》一书中有关“伯牙绝弦”的故事。 五星级: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 这左右的故事。
25、伯牙绝弦
活动一:阅读小提示
问题: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
要给大家提个醒?
1、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互教互学难读的句子。 3、读古文,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活动二:理解课文
问题: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伯牙绝
弦”?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了吗? 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 · 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 可以交流。
伯 牙 善 鼓 琴 ,
钟 子 期 善 听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 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
活动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_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

3、背诵课文,积累中华优秀诗文。

过程与方法1、借助注释认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的魅力。

4、借助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知音难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这堂课,咱们要学习一篇古文,虽只有短短五句话,却讲述了一个凄美悲怆,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

来,举起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25伯牙绝弦)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把最后一个字读准确。

(标上xian)孩子们,课题中的这个“绝”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生:断绝)3、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看注释)4、师:对,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或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预设2: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真好,学贵有疑,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这个故事中去。

二、读通古文1、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仔细听,老师是如何处理句中的停顿和把握文章感情的?听清楚了吗?谁来复述一下老师刚才提出的要求?(课件出示古文,伴音乐)2、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你对哪句话的停顿处理印象特别深刻?3、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两遍,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第二遍时要读通,即句中的停顿要恰当,读出句子该有的语气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_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采用个人、小组、全班的方式朗读课文。

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3.以读悟情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展示:学生展示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我们身边的艺术!一、导入新知是的,艺术像一场盛宴,让我们的内心为之震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艺术有关,文中的两个人物因音乐而结缘,谱写了一曲千古流传的、有关“知音”的佳话。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两遍】1、释题。

(1)课题你是怎样理解的?(2)此时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首先,请同学们结合前置作业第一项内容做学习汇报。

(字词句、读文)(读文:组内试着有节奏地读,小组赛读——主持人评价,个人展示读——生评,全班读——师评)3、师小结:谢谢xxx小组的反馈和大家的补充,同学们能按要求完成初步的学习,老师为你们的自学能力和组内合作能力说一句“善哉!”你们很棒!二、反复诵读,感悟知音(一)、情境联想,感受“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师:读着读着,听着伯牙的琴声,当他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

师:你来读。

(生读)是啊,泰山是如此巍峨峻峭,一起读。

师:那伯牙鼓琴,志在流水,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读出这种气势。

(二)、理解“志”的深层含义、师: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的“念”与前面哪个字意思一样?(志)师:都是——(生:心里所想)。

(三)、理解“知音”的深层含义师: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的是什么,钟子期必得之。

我们把这样懂得对方所思所想的人称之为——知音(板书)!子期听出来的到底是什么?仅仅是山之高大、水之广阔吗?请同学们结合前置作业第三项搜集的资料试着在组内讨论交流以下问题:1、结合课内外资料,你对文中两个人物有什么认识?2、为何琴艺高超的伯牙独独视钟子期为知音?师:是啊!此时,从伯牙的琴声中流淌出的正是这远大的志向、坦荡的君子情怀!而这一切只有子期能听出来,能听明白!看来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还听出了伯牙借助巍峨的泰山和浩瀚的江河来表达的……(志向和理想)师:这两个人之间如此的默契,彼此心有灵犀,深知心意!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感叹:子期真乃伯牙之——知音也!只有这样互相知心,知念,知志,知情,知趣的人,我们才称他们为——生:知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学设计_3

25《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法: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点拨引导学法:自读自悟、以说促悟、以写促悟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有一个关于知己的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二、明确方法,初步读文。

1、师:说到文言文,我们已经并不陌生,在五年级时我们就学习了《杨氏之子》,还记得老师曾经教大家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板书:读文、解题、明意、悟情、积累)PPT22、师:首先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有读不通的地方多练读几遍。

3、指名两位同学读文,生生互评。

4、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通顺,更要读出节奏,请看大屏幕出示节奏,开始练读。

PPT35、指名学生读,教师点评。

齐读。

三、初解绝弦(解题)1、师:完成了第一步读文,下面我们来进行文言文学习的第二步“解题”。

再读课题——伯牙绝弦。

请大家注意“弦”的读音,xian,意思是(琴弦)。

“绝”的意思是断绝。

伯牙是谁?通过预习,你对伯牙有哪些了解,不要大段朗读,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指名汇报)谁来说说课文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四、再解绝弦。

(明意)1、师:琴师伯牙为何要断绝琴弦。

我们一起走入文言文学习的第三步——明意。

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打上小问号,在一会的交流时可以提问。

2、交流:我读懂了第()句话,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我是通过_______(结合注释、参考辅导书、查字典)来理解课文意思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_1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文言文的学习以领悟内涵为重点,以诵读感受为学习基本形式,我们要以诵读感受为载体,引领学生进行学习,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艺术的魅力”一组中的文言文。

它讲述了伯牙、子期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文章语言凝练,音韵优美。

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虽只5句,却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章法奇美。

第1句总起,一个善鼓、一个善听,是成为知音的基础;第2——4句顺承,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之,是“知音”的境界;第5句转接,一个“死”,一个“绝弦”,是伯牙看待“知音”的意义。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文言文,基本上能读简短的文言文,但还不能读出其中的节奏和韵味;大体能明白故事讲了什么,但要感受伯牙和子期千古传奇的“知音”情,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的匠心独具,还有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知音”文化。

3、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结构的严谨奇美。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悟“知音”文化。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章法结构的严谨奇美。

【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2、课文插图3、教学环节:一、读题(导读)二、读文(一)、读通(练读)(二)、读懂(品读)(三)、读深(悟读)(四)、读熟(诵读)【课程板书】伯伯牙鼓琴所念破琴绝弦知牙善绝弦钟子期听必得之死音【教学过程】一、读题(导读)欣赏古琴曲《广陵散》师:你能从这绝美绮丽的曲调中听出什么?这是魏晋名士嵇康在刑场上弹奏的千古绝唱《广陵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伯 牙 所 念
必 得 之 。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 曰:“ 善哉,皎皎兮若秋月 !” 志在 清风 ,钟子期曰 :“善 哉, 徐徐兮若春风 !”
徐徐清风 皎皎明月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5伯牙绝弦课堂教学课件3新人教版
《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 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 弦,终身/不复鼓。
协的信念。
谢谢观看
相遇知音, 欢乐无边。
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
你能想到伯牙摔琴 时的心情吗?如果当时 你在现场,你会对伯牙 说些什么?
作业: 搜集描写友谊的名言佳句,
有关伯牙和钟子期的小故事 。 下次上课给同学们读一读,讲 一讲?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善:1、擅长、善于。2 、善哉,表示赞叹。 曰:说。 谓:认为。
复:又、再。 若:好像。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w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伯 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

《伯牙绝弦》公开课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比喻手法,理解“知音”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学生能够理解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讲解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

2.2 课文解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比喻手法,如“弹奏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等。

2.3 重点词汇解析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如“绝弦”、“知音”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伯牙绝弦》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章:课堂巩固4.1 填空练习教师设计填空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阅读理解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分享学习收获。

5.2 拓展阅读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故事或文章,如《高山流水》等其他有关友谊的故事,拓展视野。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观察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表演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2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6.3 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7.2 改进措施教师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
高山流水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 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伯牙/所念,钟 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
遇 高山流水_____ 知音
擅长 善
② 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曰: 表赞叹, 相当于现 “善哉,峨峨兮若 代“好啊” 泰山!”
《伯牙绝弦》
② 伯牙鼓琴,志 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 ③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思考:如果你是伯牙, 你会渴望什么?
答:渴望有一个能 真正懂自己音乐的 人。
• 知音
• 知己
资料记载
相传伯牙与子期相识时, 子期27岁,伯牙37岁。对于伯 牙来讲,苦苦寻觅,在37岁才 遇到了一个知音行。据记载,当年 他们洒泪惜别,约定来年老地方 相见。第二年,伯牙满怀欣喜如 约而来,然后等待他的是子期的 死讯。
《伯牙绝弦》
钟子期曰
善哉,滚滚兮若波涛 善哉,淙淙兮若流水 善哉,萋萋兮若芳草 善哉,皎皎兮若玉盘 善哉,圆圆兮若火球 善哉,皑皑兮若瑞玉
思考:从哪一句可以看出俞伯牙 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④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 期一定能准确地说出他 的心意。
思考: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 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 么?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答:会。表面的、肤 浅的。因为其他人 听不懂,而钟子期 能听懂俞伯牙的琴 声,最能明白俞伯 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面对伯牙最后的表现,你想说什 么?请写下来。
谢谢观看!
绝:断绝。 弦: 弹琴。 鼓: 弹。 若: 像。 念:思念、思想。 必:一定。 志:志向、 意向。
得: 知道。 谓: 认为。 世: 世界上。 乃: 于是,就。 复: 再。 知音:知心朋友,真正 了解自己的人。
《伯牙绝弦》
① 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⑤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界上 再也没有(像钟子期一样理解他的) 知心朋友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 碎,终身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
遇 高山流水_____ 知音
谢 知音 俞伯牙摔琴_____ (酬)
伯牙送子期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