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肾损伤的病因及病理

合集下载

江苏医疗卫生护理专业知识:肾损伤的概述、病因及临床表现

江苏医疗卫生护理专业知识:肾损伤的概述、病因及临床表现

江苏医疗卫生护理专业知识:肾损伤的概述、病因及临床
表现
【导读】
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提供医疗卫生护理专业知识,更多精彩内容请锁定江苏事业单位。

一、肾损伤的概述
肾脏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通常不易损伤,但是常因刀刺及枪弹伤而致开放性损伤。

也可因腰部或上腹部的直接打击,或激烈的振荡致使肾实质损伤,称为闭合性损伤。

二、肾损伤的病因病理
根据肾损伤程度分为: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断裂。

三、肾损伤的临床表现
1.休克:
严重的肾损伤、肾血管损伤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因损伤及出血常出现休克。

2.血尿:
这是肾损伤的主要症状,肾实质损伤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尿。

肾挫伤时血尿轻,严重肾损伤则血尿严重,但也有个别例外情况。

肾损伤严重而临床上则无血尿,应给予重视:(1)肾蒂血管断裂;(2)损伤性肾动脉血栓形成;(3)肾盂广泛裂伤;(4)输尿管断裂或被血块阻塞。

3.疼痛:
肾损伤后被膜张力增加以及肾周围软组织损伤可引起患侧腰痛。

血块通过输尿管受阻时,可发生肾绞痛。

血液、尿液渗入腹腔或合并腹腔内脏器损伤时,出现全腹疼痛及腹膜刺激症状。

4.腰腹部肿块:
肾周围血肿及尿外渗使局部肿胀形成肿块,有触痛、肌紧张。

5.发热:
血肿吸收以及尿外渗继发感染均可引起发热。

在非手术治疗的病人继发感染可导致肾损伤部位的再次出血。

外科学:肾损伤

外科学:肾损伤

四、诊断
3. 特殊检查 (3)排泄性尿路造影
(4)动脉造影
五、治疗
1.紧急治疗:抗休克等紧急处理, 同时做好手术准备 2.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合于大多数闭合性损伤
(1)绝对卧床休息2-4周(防止再出血) (2)密切观察(生命征、肿块、血红蛋白) (3)补充血容量 (4)使用广谱抗生素 (5)对症处理:止痛、止血、镇静
一、病因及分类
肾损伤
发病率上升,与交通事故、暴力犯罪增加有关。
1.开放性损伤 2.闭合性损伤 3.“自发性”肾破 裂:肾本身已有病 变,轻微外力可造 成肾破裂。
二、病理分类
1.肾挫伤
最常见,保守治疗。
损伤仅局限于部分肾实 质,形成肾瘀斑和(或) 包膜下血肿,肾包膜及 肾盂粘膜完整。
二、病理分类
2.肾部分裂伤
多数保守治疗
肾实质部分裂伤伴有肾包 膜破裂,可致肾周血肿。
二、病理分类
3.肾全层裂伤
保守或手术治疗
肾实质深度裂伤,外及肾包 膜,内达肾孟肾盏粘膜,此 时常引起广泛的肾周血肿、 血尿和尿外渗。
二、病理分类
4.肾蒂损伤
紧急手术
肾蒂血管损伤比较少见。 肾蒂或肾段血管的部分或 全部撕裂时可引起大出血、 休克,常来不及诊治就死 亡。
1.肾蒂断裂或肾动脉血栓形成; 2.肾盂输尿管断裂; 3.血块堵塞肾盂输尿管。
三、临床表现
3.疼痛:腰部或全腹疼痛
4.腰腹部肿块 5.发热:感染
四、诊断
1.病史+临床表现
受伤时的细节 伤后腰痛、肉眼血尿、肿块等情况
对于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四、诊断
2.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帮助判断有没有泌尿系损伤 及程度 血常规:了解有没有失血及程 度

肾损伤的分类

肾损伤的分类

肾损伤的分类肾损伤是指肾脏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的情况,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性肾损伤(AKI):通常由血流动力学变化、肾实质损伤或泌尿系统堵塞等原因引起,导致肾脏突然失去正常的过滤和排泄能力。

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肾性、肾性和后肾性。

前肾性是由于血容量减少或循环血量不足而引起的,肾脏本身暂时没有受到直接的伤害,如失血、脱水等。

肾性是由于肾脏受到直接损伤而引起的,如药物或毒素中毒、肾脏缺血、肾脏炎症等。

后肾性是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引起的,如尿路阻塞、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2. 慢性肾损伤(CKD):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导致肾脏不能正常地进行过滤和排泄。

CKD通常是由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等慢性疾病引起的,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轻微,但可以导致肾功能的永久性损伤。

3. 肾小球疾病:是指肾小球受到炎症、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等。

4. 肾盂肾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肾脏炎症,主要症状为腰痛、发热、尿频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肾功能的损伤和肾脏结构的破坏。

5. 肾结石:是指肾脏内形成的结石,主要症状为腰痛、尿频、尿急等。

如果结石过大或位置不当,可以导致尿路堵塞,引起肾功能的损伤。

6. 肾血管疾病:是指肾脏血管受到狭窄、堵塞、扩张等影响,导致肾血流减少或肾脏灌注不足。

常见的肾血管疾病包括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瘤等。

7. 遗传性肾病:是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如多囊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家族遗传性的,发病率较低,但病情严重,可以导致肾功能的永久性损伤。

总之,不同类型的肾损伤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但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AKI 指南2024

AKI 指南2024

引言概述:AKI(急性肾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

本文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AKI的指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疾病。

正文内容:一、定义和分类1.AKI的定义及相关指标:本节介绍AKI的定义,包括血肌酐和尿量等评估指标。

2.AKI的分类及病因分析:详细阐述AKI的各类分类方法,并对不同病因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1.AKI的病因:概述了AKI的各种病因,如缺血性AKI、毒性损伤性AKI等,以及相应的发病机制。

2.AKI的病理生理变化:详细介绍了AKI时肾脏的病理生理变化,从细胞水肿、管型损伤到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等方面进行阐述。

三、诊断和评估1.AKI的临床表现:探讨AKI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如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

2.AKI的实验室检查:了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如尿液分析和血肌酐测定等,对它们的临床意义进行说明。

3.AKI的辅助检查:介绍了一些辅助检查方法,如超声波、肾活检等,用于对AKI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四、治疗及护理1.AKI的治疗原则:阐述了AKI的治疗原则,包括对病因的干预、支持治疗和病因治疗等。

2.药物治疗:介绍了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如利尿剂、血流动力学支持等。

3.肾脏替代治疗:对CRRT、HD等肾脏替代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4.营养支持:探讨了AKI患者的营养支持,包括合理的能量、蛋白质和电解质摄入等。

五、并发症及预后1.AKI的并发症:阐述了AKI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感染等,并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

2.AKI的预后评估:介绍了AKI的预后评估方法,如RIFLE标准和AKIN分类等,对患者的预后进行估计。

总结:AKI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通过详细阐述AKI的定义和分类、病因和病理生理、诊断和评估、治疗及护理、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的内容,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必要的指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该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肾损伤

肾损伤

肾损伤(一)病因1.闭合性损伤(多见):撞击、跌打、挤压。

2.开放性损伤:刀刃、枪弹、弹片。

(二)病理和分类1.肾挫伤(大多数):轻微。

2.肾部分裂伤。

3.肾全层裂伤——广泛的肾周血肿、严重血尿和尿外渗。

4.肾蒂损伤——严重大出血,常来不及诊治即已死亡。

(三)临床表现1.休克——严重肾裂伤,肾蒂裂伤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2.血尿——常见症状。

严重肾裂伤——大量肉眼血尿。

损伤后第2、3周,可因感染或过早起床活动——继发性血尿。

3.疼痛。

4.腰腹部肿块——肾周围血肿和尿外渗使局部形成肿块。

5.发热:吸收热;尿外渗——继发感染——肾周脓肿——全身中毒症状。

(四)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血尿。

2.血液检查:血红蛋白与血细胞比容持续降低。

3.影像学:B超、CT及排泄性尿路造影。

(五)治疗原则1.紧急处理——伴休克者,迅速输血、复苏,做好手术准备。

2.非手术——多数肾挫裂伤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绝对卧床,补充血容量,3.手术严重肾裂伤、肾碎裂、肾蒂损伤及肾开放性损伤,应尽早施行手术(肾修补、(六)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血尿的次数、量及浓度:并按先后顺序排列,若血尿颜色逐渐加深,说明出血加重。

2.休息绝对卧床休息2~4周;即使血尿消失,仍需继续卧床休息至预定时间。

过早过多离床活动,有可能再度发生出血。

1)绝对卧床——恢复后2~3个月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不宜做剧烈运动。

23)血尿停止,肿块消失,5年内定期复查。

骨盆骨折(一)病因、病理1.病因强大暴力挤压或直接撞击。

2.病理骨盆是由髂骨、耻骨、坐骨和骶尾骨组成,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为骶髂关节。

骨盆内有许多内脏,骨盆边缘有许多肌肉和韧带附着,保持骨盆的稳定。

1)易引起大出血——骨盆内侧壁血管丰富——易导致腹膜后血肿和出血性休克。

2)内脏损伤——膀胱、尿道、阴道和直肠损伤。

同时还可损伤腰骶神经丛和坐骨神经。

(二)临床表现1.症状疼痛、活动障碍。

2.体征耻骨联合、腹股沟及会阴部有压痛和瘀斑。

09卫生资格辅导:论述肾损伤病理改变

09卫生资格辅导:论述肾损伤病理改变

论述肾损伤病理改变:肾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如肾挫伤和肾裂伤)和贯通伤(如枪弹伤、刺伤)两类。

根据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肾脏轻度挫伤损伤仅局限于部分肾实质,形成实质内瘀斑、⾎肿或局部包膜下⼩⾎肿,亦可涉及肾集合系统⽽有少量⾎尿。

由于损伤部位的肾实质分泌尿液功能减低,故甚少有尿外渗。

⼀般症状轻微,愈合迅速。

(⼆)肾挫裂伤是肾实质挫裂伤。

如伴有肾包膜破裂,可致肾周⾎肿。

如肾盂肾盏粘膜破裂,则可见明显的⾎尿。

但⼀般不引起严重尿外渗。

内科治疗,⼤多可⾃⾏愈合。

(三)肾全层裂伤肾实质严重挫伤时外及肾包膜,内达肾盂肾盏粘膜,此时常伴有肾周⾎肿和尿外渗。

如肾周筋膜破裂,外渗⾎尿可沿后腹膜外渗。

⾎肿如破⼊集合系统,则可引起严重⾎尿。

有时肾脏之⼀极可完全撕脱,或肾脏严重裂伤呈粉碎状--粉碎肾。

这类肾损伤症状明显,后果严重,均需⼿术治疗。

(四)肾蒂损伤肾蒂⾎管撕裂时可致⼤出⾎、休克。

如肾蒂完全断裂,伤肾甚⾄可被挤压通过破裂的横膈进⼊胸腔。

锐器刺伤肾⾎管可致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或肾盂静脉瘘。

对冲伤常使肾动脉在腹主动脉开⼝处内膜受牵拉⽽破裂,导致肾动脉⾎栓形成,使伤肾失去功能。

(五)病理性肾破裂轻度暴⼒即可使有病理改变的肾脏破裂,如肾肿瘤、肾积⽔、肾囊肿、脓肾等。

有时暴⼒甚⾄不被觉察,⽽称之“⾃发性”肾破裂。

严重肾外伤尤其是贯通伤,常伴腹腔和胸腔其它内脏的损伤。

⾎尿可渗⼊胸腔或腹腔。

伤员常因⼤量出⾎不及医治⽽死亡。

除出⾎、尿外渗外,感染是⼀种严重并发症。

它的发⽣较出⾎为晚,肾和周围组织因⾎肿和尿外渗⽽易使细菌侵⼊并繁殖。

在愈合过程中,肾脏周围组织可产⽣纤维性变,形成粘连。

肾损伤的分类

肾损伤的分类

肾损伤的分类
肾损伤是指肾脏的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受到了一定程度
的破坏,通常是由于疾病、药物、外伤等因素引起的。

根据临床表现和肾脏结构损伤的程度,肾损伤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突发性的肾脏功能失调,通常是由于肾脏血流减少或肾小管损伤导致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低血压、肾血管狭窄、药物中毒、感染等。

急性肾损伤的病情轻重不同,可以表现为轻度的肾小管损伤,也可以是肾衰竭。

2.慢性肾损伤
慢性肾损伤是一种渐进性的肾脏损伤,通常是由于长期的疾病或肾脏缺血导致的。

慢性肾损伤的病情通常比较难以察觉,在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

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时,患者可能会表现出肾功能失调的症状,如蛋白尿、尿量减少等。

3.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的炎症和损伤,通常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

肾小球肾炎的病情轻重不同,可以表现为轻度的蛋白尿和血尿,也可以导致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4.肾血管疾病
肾血管疾病是指肾脏血管的病变,包括肾动脉狭窄、肾动脉血栓形成、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这些疾病会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功能减退或肾衰竭。

5.遗传性肾病
遗传性肾病是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肾脏疾病,包括多囊肾、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在婴幼儿期出现症状,也可能在成年后才表现出来。

遗传性肾病通常会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

总之,肾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因此,在发现肾损伤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经过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才能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肾损伤

肾损伤

护理措施


3 健康教育
肾损伤修补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后,近1~3个月内避免剧烈 活动,注意有无腰部胀痛、血尿及尿量改变等情况,如有 不适要及时就诊。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经常注意观察 尿液颜色、肾局部有无胀痛,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手术后 1个月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不做剧烈运动.血尿停止, 肿块消失,5年内定期复查。避免今后再次受到肾脏创伤。 在饮食方面避免进食刺激性强的食物。使用药物时选择对 肾脏副作用小的药物。随时观察血压的变化。观察尿量变 化,定期检查肾脏功能情况。对出现的泌尿系统症状如腰 痛、血尿等及时就诊,及早治疗。再次手术时要提示医生 曾经做过肾脏切除术。
护理原则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原则 1.病情观察: ( 1)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精神、面色、肢体温度,以及早 发现和处理休克。伤后每隔1~2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如患 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加速、呼吸增快、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躁 动等情况,提示病情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 2)观察血尿情况,定时留取尿标本,若血尿颜色加深,说明 出血加重,反之,表示病情好转。
护理措施

2.心理护理 肾损伤后病人情绪紧张、恐惧,护士在密切 观察病情的同时要向病人宣讲损伤后注意的问题,有血尿 是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之一,要严格按医嘱卧床休息,以免 加重损伤。术后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解释术后 恢复过程。术后疼痛,胃肠功能不良,各种引流管的安放 多为暂时性,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可加快康复。


护理原则
3.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治疗期间应常规使用抗生素,
通常选用广谱的及对肾脏无损害的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时 我们根据血液动力学合理分配,分量分次输入,同时抗生 素现用现配,使抗生素在体内浓度合理分布,达到有效的 消炎目的;止血常用药物有止血芳酸、止血敏、维生素 K1谢 等,护士要严格执行医嘱,在单位时间内输入止血剂, 谢 保证止血剂的确切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助理医师:肾损伤的病因及病理
临床助理医师肾损伤的病因及病理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人卫医学网考试整理如下:
(一)病因
1.开放性损伤:因弹片、枪弹、刀刃等锐器致伤,常伴有胸、腹部等其他组织器官损伤。

2.闭合性损伤:因直接暴力(如撞击、跌打、挤压、肋骨或横突骨折等)或间接暴力(如对冲伤、突然暴力扭转等)所致。

3.肾本身病变:如肾积水、肾肿瘤、肾结核或肾囊性疾病等更易损伤,有时极轻微的创伤,也可造成严重的“自发性”肾破裂。

(二)病理
临床上最多见为闭合性肾损伤,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以下病理类型:
1.肾挫伤:一般症状轻微,可以自愈。

大多数病人属此类损伤。

2.肾部分裂伤。

3.肾全层裂伤:症状明显,后果严重,均需手术治疗。

4.肾蒂损伤:可引起大出血、休克,常来不及诊治就死亡。

此类损伤多发生于右肾,易被忽略,应迅速确诊并施行手术。

晚期病理改变:包括由于持久尿外渗形成的尿囊肿;血肿、尿外渗引起组织纤维化,压
迫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导致肾积水;开放性肾损伤偶可发生动静脉瘘或假性肾动脉瘤;部分肾
实质缺血或肾蒂周围纤维化压迫肾动脉,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