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您好

合集下载

第2章 脂质

第2章 脂质
△编码体系 ω编码体系 编码体系 CH3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OOH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亚麻酸 18:3ω3, 6, 9ω3 156 12
ω9
9 ∆
HO
C O
C H2
H2C OH HC OH C OH H2
H2O
脂肪酸1 脂肪酸
H2 C C O C H2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 H2 H2 C CH3
H2O
H2C O HO CH C OH H2
单酯酰甘油
国际生物化学命名委员会推荐采用立 体专一编号或称sn-系统
H2C OH HC OH C OH H2
α β
α
手性原中心。 β碳——手性原中心。S-原 手性原中心 sn系统实际上是把 ,R-原sn系统实际上是把 甘油的手性β碳都看成是L 甘油的手性β碳都看成是L型的。 型的。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的油脂称为油,为固态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常温下为液态的油脂称为油, 的称为脂或脂肪。植物性三酰甘油脂多为油,动物多为脂。 的称为脂或脂肪。植物性三酰甘油脂多为油,动物多为脂。 生物体内含量最为丰富的脂类物质 3、三酰甘油的理化性质 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嗅、无味。 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嗅、无味。天然油脂的颜色来自非油脂物质 。 密度和溶解度:密度小于1 一般在0.91~0.94之间; 0.91~0.94之间 密度和溶解度:密度小于1g/cm3,一般在0.91~0.94之间;不溶于 略溶于低级纯,易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 水,略溶于低级纯,易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苯。 熔点: 熔点: 化学性质 (1)水解与皂化:在酸、碱或脂酶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水解与皂化:在酸、碱或脂酶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提问:肥皂是怎么做的? 提问:肥皂是怎么做的? 皂化反应— 皂化反应 动植物油脂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用下水解生成的脂肪酸盐。 动植物油脂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作用下水解生成的脂肪酸盐。 皂化值——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KOH mg数。 皂化1 油脂所需要的KOH mg数 皂化值 皂化

食品化学-第三章-脂质

食品化学-第三章-脂质

第3章脂质脂质(lipids)是一类含有醇酸酯化结构,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布于天然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占99%左右),俗称为油脂或脂肪。

一般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oil),呈固态的称为脂(fat),油和脂在化学上没有本质区别.在植物组织中脂类主要存在于种子或果仁中,在根、茎、叶中含量较少。

动物体中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腹腔、肝和肌肉内的结缔组织中。

许多微生物细胞中也能积累脂肪。

目前,人类食用和工业用的脂类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人类可食用的脂类,是食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人类的营养成分,是一类高热量化合物,每克油脂能产生39。

58kJ的热量,该值远大于蛋白质与淀粉所产生的热量;油脂还能提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脂溶性维生素(A、D、K和 E)的载体;并能溶解风味物质,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和口感.但是过多摄入油脂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近几十年来争论的焦点.食用油脂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食品的品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油脂在食品加工时,如用作热媒介质(煎炸食品、干燥食品等)不光可以脱水,还可产生特有的香气;如用作赋型剂可用于蛋糕、巧克力或其它食品的造型.但含油食品在贮存过程中极易氧化,为食品的贮藏带来诸多不利因素.3.1 组成与分类3.1。

1 分类脂质按其结构和组成可分为简单脂质(simple lipids)、复合脂质(complex lipids)和衍生脂质(derivative lipids)(见表3—1)。

天然脂类物质中最丰富的一类是酰基甘油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脂质组织中.表3-1 脂质的分类主类亚类组成简单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酰基甘油蜡磷酸酰基甘油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类甘油 + 脂肪酸长链脂肪醇 + 长链脂肪酸甘油 + 脂肪酸 + 磷酸盐 + 含氮基团鞘氨醇 + 脂肪酸 + 磷酸盐 + 胆碱鞘氨醇 + 脂肪酸 + 糖鞘氨醇 + 脂肪酸 + 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3。

脂质的知识点总结

脂质的知识点总结

脂质的知识点总结一、脂质的基本结构脂质是一种疏水性的生物分子,其基本结构由甘油酯和磷脂组成。

甘油酯是一种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形成的酯类化合物,主要是用于长期能量的储存。

磷脂是一种甘油和两分子脂肪酸以及一分子磷酸和一种氮碱或胆碱类化合物形成的复合物,主要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

脂质基本结构的特点:1. 疏水性:由于脂质中含有大量的非极性脂肪酸,使得脂质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能够在生物体内形成脂质双分子层,从而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结构。

2. 能量储存:脂质中的甘油酯能够存储大量的能量,并且其能量密度大,便于能量的长期储存。

3. 生物膜的结构:磷脂能够在细胞膜中形成脂质双分子层,保护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维持细胞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二、脂质的生理功能1. 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脂质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它能够维持细胞的完整性,保护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维持细胞的渗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2. 能量储存:脂质中的甘油酯是能够存储大量的能量,并且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便于能量的长期储存,从而维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

3. 维持身体温度: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脂质,能够维持身体的温度,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4. 参与激素合成:脂质是许多激素的合成原料,如皮质醇、雌激素、睾酮等激素都是从胆固醇合成出来的,而胆固醇又是一种脂质类物质。

5. 参与神经功能:脂质是构成神经髓鞘的主要成分,神经髓鞘能够维持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保证神经功能的正常活动。

6.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间的信号传导需要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脂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脂质的代谢脂质的代谢主要包括脂质的合成和分解两个方面。

脂质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肠黏膜和脂肪组织中,而脂质的分解主要发生在肝脏、肠黏膜和肾上腺皮质中。

脂质合成的主要途径:1. 糖原途径:通过葡萄糖合成脂肪酸,然后在肝脏中合成三酰甘油,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2. 胆固醇合成途径:通过乙酰辅酶A合成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脂质,它可以合成多种激素和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

05脂质

05脂质

神经节苷脂是 存在于神经组 织、脾脏与胸 腺等细胞膜上 的糖脂,与膜 功能及神经再 生相关。
二、脂质的分类
3.按结构和组成分类
游离脂质 酰基甘油 (真脂) 蜡
甘油+脂肪酸 (占天然脂质的95%) 长链脂肪醇+ 长链脂肪酸
结合脂质 磷酸酰基甘油 (类脂) 鞘磷脂类
脑苷脂类 神经节苷脂类
甘油+脂肪酸+磷酸盐+含氮基团 鞘氨醇+脂肪酸+磷酸盐+胆碱 鞘氨醇+脂肪酸+糖 鞘氨醇+脂肪酸+糖
第五章 脂质
本章内容
1
脂质概述
2
油脂物理性质
3
油脂的化学变化
第一节 脂质概述
一、脂质的定义及作用
1.定义
➢脂质是生物体内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大部分 有机溶剂的疏水性物质。
➢其主要物质化学本质是脂肪酸甘油酯即甘油三酯
常温 下呈 固态 的脂 肪称
为 “脂”
常温 下呈 液态 的脂 肪称
为 “油”
一、脂质的定义及作用
第二节 油脂物理性质
一、气味和色泽
纯净的脂肪是无色无味的,天然油脂中略带的黄绿色 是由于含有一些脂溶性色素(如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黄 素、核黄素等)所致。油脂精炼脱色后,色泽变浅。
椰子油:壬基甲酮
芝麻油:乙酰吡嗪
菜籽油:黑芥子苷
一、气味和色泽
二、熔点和沸点
天然油脂是三酰基甘油的混合物,没有敏锐的 熔点和沸点,而仅有熔程或沸程。
一般,同一脂肪酸组成的三酰基甘油易形成稳定的β型结晶,不同脂 肪酸组成的的因碳链长度不同,空间阻碍增大,则比较容易停留在稳 定的β’型结晶。 β型结晶: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椰子油、红花油、可

第二章 脂质

第二章 脂质

2. 蜡
•概念: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脂肪酸长度C14-C36, 醇的长度约C16-C30。简单的通式:RCOOR’ •蜡分子含有很弱的极性头部(酰基部分)和非极性尾巴(两条长烃链), 所以蜡完全不溶于水,其硬度取决于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 •蜡可作为能量储存(例如浮游微生物)、防水、防害虫、化妆品等广泛用 途。
2.2 固醇衍生物——胆汁酸
• 在肝脏中由胆固醇直接转化而来; •是机体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产物; •3,7,12位上为α羟基,10及13位上 甲基为β取向,羧基伸向羟基一面,
所以胆汁酸也是两亲分子; •胆汁酸是肠道的去污剂,能乳化 油脂,形成微团,从而便于水溶性 脂酶发挥作用,促进肠道中油脂及 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2. 甘油糖脂
二酰甘油分子3-OH以糖苷键与糖基相连,例如单半乳糖二酰基甘油:
衍生脂类:萜类和类固醇
萜类与类固醇:
•衍生脂类,不含脂肪酸,不可皂化; •重要的活性脂质; •以乙酸为合成前体. 1. 萜类(terpene)

头 头尾相连
尾尾相连
按照异戊二烯数目,萜类分为单萜、倍半萜、双萜等
2. 类固醇(甾类)
2、脂质的分类
① 单纯脂质 :脂肪酸与醇(甘油醇、高级一元醇)所组成的酯类。 例如: • 三酰甘油:为甘油与3分子脂肪酸结合所成,称脂肪或真脂,也称 中性脂。
• 蜡:高级脂酸与高级一元醇所生成的酯,如虫蜡、蜂蜡等。
② 复合脂质:除了脂肪酸与醇之外,同时含有其他非脂性物质,如 糖、磷酸及含氮碱等。复脂分磷脂与糖脂两大类。
• 氢化、卤化和碘值:
氢化或卤化: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在有催化剂如 Ni 的影响下,其脂肪酸的双 键可与氢或卤素加成反应而成饱和脂,这个作用称氢化或卤化。氢化可将液 态植物油转变成固态脂。 碘值:卤化反应中吸收卤素的量反应不饱和键的多少,通常用碘值表示,即 100g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的碘克数。 • 酸败和酸值: 酸败:油脂中的不饱和成分自动氧化后,产生过氧化物进而降解成挥发性酮 、醛、酸的混合物,产生难闻气味,这种现象为酸败。 酸败原因有二:①自动氧化,即空气中的分子氧在常温常压下使油脂氧化产 生过氧化物进而降解成挥发性醛、酮、酸的混合物;②因微生物的作用,把 油脂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产生低级脂肪酸或者酶促产生挥发性低级酮 。故陈腐脂类酸败的原因,大概不外乎水解与氧化。 酸败程度的大小用酸价来表示。酸价就是中和1g脂类的游离脂酸所需的 KOH mg数。

生物化学第2章 脂质

生物化学第2章 脂质
;脂蛋白复合体中蛋白含量越多,复合体的密度越来,反之,脂质愈多密 度越小。以密度增加顺序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
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因此可以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
方法分离血浆脂蛋白。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分。
血浆脂蛋白
载脂蛋白
极性外壳层
磷脂 游离胆固醇
载脂蛋白
•两亲分子:极性C3羟基,非极性烷 烃侧链及甾核; •生物学作用:细胞膜的重要组成;
是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的前体;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之一;是生理 必需,但过量有害,例如胆结石就 是胆固醇的晶体。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分。
2.2 固醇衍生物——胆汁酸
• 在肝脏中由胆固醇直接转化而来; •是机体内胆固醇的主要代谢产物; •3,7,12位上为α羟基,10及13位上甲
(三)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烃链的长度和不饱和度影响脂肪酸和含脂肪酸化合物的溶解度:
•烃链越长,溶解度越低 ➢烃链的饱和度影响脂肪酸和含脂肪酸化合物的熔点:
例如:室温下,12:0到24:0的饱和脂肪酸为蜡状固体,同样链长的 不饱和脂肪酸则为油状液体。
•不饱和键越多,熔点越低(有序性差,范德华力低) •顺式异构体熔点比反式低
硫酸脑苷脂
唾液酸
神经节苷脂GM1a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分。
2. 甘油糖脂
二酰甘油分子3-OH以糖苷键与糖基相连,例如单半乳糖二酰基甘油。主 要存在于植物界和微生物中。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分。
衍生脂类:萜类和类固醇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六点 三分。
萜类与类固醇:
磷脂酸的磷酸基进一步被极性醇X-OH 酯化后,形成甘油磷脂。

脂质

脂质
二 、 细 胞 中 的 脂 质
• 组成元素:
– P。 主要是C 、H、O,有些还含有N、
C H O 75% 12% 3% 脂质 44% 6% 50% 糖类 O含量明显少于糖类,H的含量更
• 特点:
– 多。 –
• 化学性质:
通常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 种类:
二、细胞中的脂质
动物脂 肪细胞 中贮存 的脂肪
多聚体 (大分子)
单体 :以碳链为骨架
脂质、糖类的C、H、O含量(质量分数)的比较 C 脂质 75% H 12% 3% O
糖类
44%
6%
50%
C、H O 即与糖类比较,脂质中______比例大,____比例小.
彻底氧化分解,耗氧多、释放能量多、速率慢。
糖类 组成元素 含氧量
C H O
脂质
C H O( N P)
较多 H:O=2:1
含氧量远远少于 糖类,氢更多
可溶性
常见种类
大部分溶于水, 纤维素不溶
不溶于水,溶于有 机物溶液,如丙酮、 氯仿、乙醚等 脂肪、磷脂、 固醇
单糖、二糖、 多糖
单糖 氨基酸 核苷酸
多糖 蛋白质 核酸
单体 (小分子)
脱水缩合
植物脂肪颗粒
1、脂肪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 系膜等部位。某些动物还在特定的部位储存脂肪,如骆 驼的驼峰
2、花生、油菜、向日葵、松子、核桃、蓖麻等植物都 含有较高的脂肪,这些植物的脂肪多储存在它们的种子 里。
海豹胸部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哪种物质用于储能更经济?
1g脂肪
1g糖原
17KJ
39kJ
种类 脂肪 磷脂
胆固醇
分布
动物皮下、 大网膜、肠系膜

脂质名词解释

脂质名词解释

脂质名词解释
脂质(lipid)是一类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是生
命体中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脂质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溶解性,因此脂质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于细胞膜(包括细胞核膜和细胞质膜)、脂质滴、脂肪组织以及体内的血浆和淋巴中。

脂质可分为两大类:简单脂质和复合脂质。

简单脂质是指由甘油和脂肪酸经酯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其中的甘油分子有一个或两个或三个脂肪酸与之连接。

当甘油分子仅与一个脂肪酸连接时,称为单酸甘油酯;当甘油分子与两个不同的脂肪酸连接时,称为双酸甘油酯;当甘油分子与三个不同的脂肪酸连接时,称为三酸甘油酯。

简单脂质在生物体中主要作为能量储备物质和细胞膜的结构组分。

复合脂质指含有酯、磷酸酯等结构的脂质。

其中最重要的是磷脂,它是以甘油的磷酸酯连接脂肪酸而成的化合物。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一个双层结构,其中疏水性的脂肪酸部分朝向内部,疏水性的磷酸酯部分朝向外部,起到了细胞膜选择性透过性的作用。

其他重要的复合脂质还包括脂肪醇、糖脂和胆固醇。

脂肪醇是由脂肪酸酯化得到的醇类物质,例如胆固醇就是一种脂肪醇,它在生物体内既作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又是合成激素等重要物质的前体;糖脂是由糖类和脂质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起到了细胞识别和信号传导的作用。

总之,脂质是一类具有特殊溶解性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到了能量储存、细胞膜结构与功能、信号传导等多种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脂在贮藏、使用过程中,游离脂肪酸增多,油脂变得易冒烟
(烟点低于沸点)。
3
脂质
15
3.3.3 熔点、沸点及消化率、折光率
⑴ 油脂无确定熔点和沸点,具有一定的熔、沸点范围值。
天然油脂一般都是不同脂肪酸组成的三酰基甘油的混合物
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不同)
油脂熔点一般最高在40-50℃之间,酰基甘油中脂肪酸的
3.2.1 脂肪的结构
脂肪主要是甘油与脂肪酸生成的一酯、二酯和三酯, 即一酰基甘油、二酰基甘油和三酰基甘油。
3
脂质
4
CH2-OH
CH2OCOR1
HO-C-H + 3RiCOOH CH2-OH
甘油 脂肪酸
R2OCOCH
+
3H2O
CH2OCOR3
三酰基甘油
当R1=R2=R3,称单纯甘油酯(例如橄榄油中有70%以上的三油酸甘油酯); 当Ri不完全相同时,则称为混合甘油酯,天然油脂多为混合甘油酯; 当R1和R3不相同时,则C2原子有手性,天然油脂多为L型。 天然甘油酯中的脂肪酸,无论是否饱和,其碳原子数多为偶数,且多为直 链脂肪酸。
其中Ⅰ型最不稳定,熔点23.3℃;Ⅴ型为介稳态,熔点33.8℃,所期望的
结构,它使巧克力涂层外观光滑,口感细腻;Ⅵ型最稳定,熔点36.2℃。
在巧克力的贮藏过程中(特别在高温条件下)Ⅴ型会转变为Ⅵ型,导致 巧克力产生粗糙的口感和表面形成白霜并失去光泽。
3
脂质
21
3. 脂肪酸分布与晶体特点
一般动植物油主要的脂肪酸仅4-8种,每一种脂肪酸都有可 能分布到甘油的Sn-1、Sn-2、Sn-3等位上。 油脂中有n种脂肪酸,就可能有n3种不同的三酰基甘油酯。
3
脂质
27
⑷固体脂肪指数测定 可通过测定塑性脂肪的膨胀特性来确定油脂中固液两相 比例,或通过测定脂肪中固体脂含量了解油脂的塑性特征。
热膨胀:固体脂和液体油在加热时均引起的非相变体积增加
熔化膨胀:固体脂转化为液体油时因相变化引起的体积增加
用膨胀计来测量液体油和固体脂的比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就得
可可脂完全转化成V型结晶. 人造奶油的晶型为β′型时,具有良好涂抹性和细腻口感,在生 产上可使油脂先经过急冷形成α型晶体,再保持在略高的温 度继续冷冻,使之转化为熔点较高的β′型.
3
脂质
24
3.3.5 油脂的塑性
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实际是由液体油和固体脂两部分组 成的混合物,通常只有在很低温度下才能完全转化为固体。
而液体油的比例是bc/ac.固体脂肪指数SFI即固液比是
ab/bc.
3
脂质
29
如果脂类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熔化,XY的斜率会很大; 如果脂类的熔点范围很大,脂类具有较宽的塑性范围。
通过添加相对熔点较高或较低的成分可以改变脂肪的塑性 范围
含大量单纯甘油酯的脂肪,其塑性范围很窄。如椰子油 与奶油,含有大量单纯三饱和甘油酯,因而熔化速率很快。 由具有不同熔化温度的甘油酯混合物组成的脂肪,一般 具有所期待的塑性,因为这种脂肪的熔化温度范围宽。(教 材P96第四段:)
A.油脂的晶型
油脂为β ′型时塑性最好, β 型结晶所包含的气泡大而少,塑性较差。
3
脂质
26
B.熔化温度范围 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的温度范围越大,油脂塑性越好。 C.固液两相比
油脂中固液两相比适当时塑性最好。
固体脂过多则油脂过硬,塑性不好。 液体油过多则流动性大,油脂过软易变形,塑性也不好。 固液两相比例又称固体脂肪指数(SFI),是影响脂肪塑性 最重要因素。
细小的脂肪固体被液体油包围,固体微粒间间隙很小,使液体油无 法从固体脂肪中分离出来,两者交织在一起,保持了一定的外型。
这种由液体油和固体脂均匀融合并经一定加工而成的脂
肪称为塑性脂肪。
3
脂质
25
油脂的塑性:在一定的外力范围内,脂肪具有抗变形的能力,
从而可保持一定外形的性质。
油脂的塑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3
脂质
5
3.2.2 命名
⑴脂肪酸的命名: A.系统命名法 D.英文缩写 B.数字命名法 C.俗名或普通名 (详见教材P79—80)
3
脂质
6
生成ROOH的种数为:2×α-亚甲基数。 例如,亚油酸:18︰2ω 6或18︰2(n-6); 例如: 亚油酸(9,12-十八碳=烯酸)酯,
13 12 10 9 11
请阅读教材P95(3.2.3.3所述可可脂及牛油晶体特性的差异)
3
脂质
23
4.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巧克力生产要得到熔点在34℃左右,表面光滑,口感细腻而不 油腻的可可脂V型结晶的方法:将可可脂加热到55℃以上使 它熔化,再缓慢冷却,在29 ℃停止冷却,然后加热到34℃,使V
型以外的晶体熔化.多次进行29 ℃冷却和34℃加热,最终使
碳链越长,饱和度越高,则熔点越高。 油脂沸点:180—200℃之间,沸点随脂肪酸碳链增长而增 高,常压蒸馏易发生油脂的分解,只能减压蒸馏。
3
脂质
16
⑶ 油脂熔点与消化率的关系: 一般油脂的熔点<37℃时,消化率达96%以上;熔点在 37-50℃范围,消化率可达90%; 熔点>50℃时,油脂难消化. ⑷ 油脂折射率(详见教材P90下端文字内容)规律 脂肪酸的折光率随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 分子中双键的数量越多,折光率越大
COOH
产生的氢过氧化物:C11的亚甲基-CH2-同时受到两个双键的双 重激活,形成的自由基结构见教材 P106图3-30所示,自由基异 其中表3-2 一些常见脂肪酸的名称和代号尤为重要 。 化,生成两种ROOH。
3
脂质
7
(2)酰基甘油的命名 天然脂肪是甘油与脂肪酸的一酯、二酯和三酯,分别称 为一酰甘油、二酰甘油和三酰甘油。例如:
到了塑性脂肪的熔化膨胀曲线(教材P96图3-23)
3
脂质
28
教材P96图3-23中表示的是混合甘油酯的熔融行为: 固体脂肪在X点开始熔化。 在Y处固体脂全部转化为液体,熔化终止。 曲线XY(对应的温度范围)表示体系中固体成分的逐
步熔化,液体油和固体脂同时存在。这种固液共存的
油脂经一定加工可制得塑性脂肪。 在曲线b点处是固-液混合物,此时固体的比例是ab/ac,
CH2OOC(CH2)16CH3 HCCOO(CH2)16CH3 CH2OOC(CH2)16CH3
该化合物名称:三硬脂酰甘油、甘油三硬脂酸酯、三硬脂 酸甘油酯或StStSt。
3
脂质
8
下述原则用于确定甘油衍生物的绝对构型。 立体定向编号:
赫尔斯曼提出的Sn-系统,可应用于合成和天然脂肪。
甘油的Fisher平面投影式中位于中间的羟基写在中心碳原子左边,习 惯上将碳原子按照从顶部到底部的顺序编号为1-3。
3
脂质
17
3.3.4.结晶性质
同质多晶现象: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形成不同的结晶晶
型,熔化时生成相同液相(如石墨与金刚石)物质的现象。
油脂在固态的情况下存在同质多晶现象。
1. 固体同酸甘油酯最常见的晶体形态有:
α型、β’型、β型
3
脂质
18
甘油酯的晶体 ① 同酸(R1=R2=R3)三酰甘油同质多晶体的特性
3
脂质
19
单酸三酰基甘油,例如StStSt, 当其熔融物冷却时,可结晶成密度最小、熔点最低的α 型;
若进一步冷却,烃链更紧密堆积,使α 型逐渐转变为β 型;
如果α 型加热至熔点,可迅速转变成最稳定的β 型; α 型熔融物冷却并保持温度高于熔点几度,也可直接得到 β ′型。 加热β ′型至熔点温度则发生熔融,并转变成稳定的β 型。
特 性 堆积方式 熔 点 密 度 有序程度 稳定性 α 正六方 α α α α < < < < β’ 正交 β’ β’ β’ β’ < < < < β 三斜 β β β β
α型特点:有点阵结构但脂肪酸侧链呈现不规则排列。 不同晶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变,但转变是单向的,只由不 β型特点:有点阵结构且脂肪酸侧链全朝一个方向倾斜。分子之间紧密 有序交错排列,有二倍碳链长(β-2)和三倍碳链长(β-3) 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 之分。 不同晶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变,但转变是单向的,只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 状态转变。
油脂的气味大多是由非脂成分引起,如芝麻油的香气是由乙酰吡嗪
引起的,椰子油的香气是由壬基甲酮引起的,而菜油受热时产生的刺激 性气味则是由其中所含的黑芥子苷分解所致。
3
脂质
14
3.3.2 烟点、闪点和着火点
烟点:不通风情况下观察到试样发烟时的温度。
闪点:试样中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但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 着火点:试样中挥发的物质能被点燃并能维持燃烧不少于5S的温度。 精炼油脂的烟点在240℃左右,而未精炼油脂特别是游离脂肪酸含 量高的油脂,其烟点、闪点、着火点均明显大大降低。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脂肪酸烃链在α 型晶体中为无序
排列,在β 型和β ′型晶体中显示有规则的排列。
3
脂质
20
2. 混合三酰基甘油的同质多晶体结构更为复杂 例如:生产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脂。可可脂含有3种主要的三 酰基甘油POSt(40%)、StOSt(30%)、PO(15%),
它们具有6种同质多晶型物(Ⅰ-Ⅵ)。
例如:某油有A、B两种脂肪酸,则可能存在的三酰基甘油酯有八种:
A A A
若为三 饱和酯
3
A A B
A B A
A B B
B A A
B A B
B B A
B B B
若为三 不饱和酯
22
两种脂肪酸在甘油酯中的分布
脂质
思考题:
1.两种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的油脂,它们的晶体熔点是否可 能差别较大? 2.分别以它们为原料做成的食品,口感是否有可能差别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