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

合集下载

文山州气象地质灾害与预报方法

文山州气象地质灾害与预报方法

文山州气象地质灾害与预报方法
张文;朱纬
【期刊名称】《贵州气象》
【年(卷),期】2006(30)1
【摘要】气象地质灾害(meteorological geologic disaster,以下简称MGD)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气象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用气象手段和方法进行监测和预报是经济和有效的.通过分析研究近年来发生在文山州境内的443次地质灾害的地域分布情况,对MGD发生的频度进行区域分型,以之来反映不同地质条件对MGD的影响;分析MGD与前期降水量的关系,总结出反映两者关系的简单有效的经验公式.【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张文;朱纬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气象台,云南,文山,663000;云南省文山州气象台,云南,文山,6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9
【相关文献】
1.致灾营力当量预报预警方法探讨--以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例 [J], 胡玉禄;魏嘉;任翠爱;张景康
2.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探讨--以岫岩县气象预报预警为例 [J], 周宏清;李仁锋;关丽;高静
3.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方法探讨——以岫岩县气象预报预警为例 [J], 周宏清;李仁锋;
关丽;高静
4.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方法探讨--以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例 [J], 宋光齐;李云贵;钟沛林
5.南沙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方法及应用 [J], 王开燕;钱湘红;傅明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3篇)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3篇)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范文(一)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杜绝煤矿地质灾害和透水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____)第22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健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预报分为月报、年报和临时性预报,内容要涉及在预报周期内预计采掘范围、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瓦斯地质等情况,采掘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工作面存在何种隐患及防治措施和地物调查情况等四个方面。

____月度预报地测部门根据煤矿月度采掘工程计划,每月末应编制下一月度地质预测预报。

____年预报每年年初,地测部门应根据煤矿生产情况和采掘工作面接替计划,编制年度煤矿地质预测预报。

3.临时预报根据采掘进度情况,地测部门要针对采掘生产过程中的异常地质情况,随时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或险情,及时发出地质临时预报。

4.雨季期间,定期对地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地表水害或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水情水害问题时,及时发出预报。

(三)地质、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应对采掘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夹矸、断层、薄基岩等地质条件和采掘工作面对应的地表地物等情况有详细描述。

(四)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经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后下发执行。

(五)地质及水文地质、瓦斯地质预报均由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编制前地质人员要根据煤矿地质资料,认真分析采掘范围内的地质、瓦斯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掌握其特点和变化规律,做到内容准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采掘工作面接近地质构造带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时,预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前向施工区队和有关职能科室进行通报,各职能科室要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治措施,经煤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后下发执行。

(六)及时对上次预报做出验证总结,分析预报效果,进一步掌握地质变化规律,提高预报质量。

边坡监测预警模型构建理论及方法

边坡监测预警模型构建理论及方法

边坡监测预警模型构建理论及方法
1. 地质勘探与评价:首先对边坡进行地质勘探,获取边坡的地质条件、岩性、构造特征等信息,并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及潜在的风险因素。

2. 监测参数选择:选择适当的监测参数来反映边坡的变形和稳定状态,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位移、应力、压力、温度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自动化监测设备对边坡进行实时监测,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4. 模型建立:根据监测数据和边坡的历史变形情况,采用数学模型或统计学方法建立边坡监测预警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灰色系统模型、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等。

5. 模型验证与优化:将建立的模型与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通过不断优化模型参数和算法,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6. 预警与应急响应: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和警戒线设定,及时发出边坡安全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加固、排水、防护等,以保障边坡的安全稳定。

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

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下工程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隧道、地铁、地下库房等。

然而,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多变,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为了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运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一、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下水涌泉、地质结构破坏、地下岩溶塌陷等。

地下水涌泉是指地下水突然涌出地表,造成严重的水灾。

地质结构破坏指地下的岩层或土层发生破裂、滑动,甚至崩塌,对工程造成破坏。

地下岩溶塌陷是指地下岩石溶蚀造成的地表塌陷。

二、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岩层位移监测、地表变形监测等。

地下水位监测通过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来判断地下水涌泉的风险。

地下岩层位移监测利用应变测量仪等设备,监测地下岩层的位移情况。

地表变形监测则通过全站仪、GNSS等技术,测量地表的变形,以预测地下岩溶塌陷的可能性。

三、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数据的分析,找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征,从而预测未来的地质灾害。

数学模型法则是利用数学模型对地下工程的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和预测,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将监测数据和预警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等设备,实时监测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系统。

中央处理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法、数学模型法等方法,快速分析地质灾害的风险,并在必要时发出预警信息,以实现对地下工程的保护。

五、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意义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地下工程受到的损害。

通过监测与预警,可以提前预判地下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发生。

同时,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也能为地下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和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对地下矿藏、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进行预测和判读的技术方法。

具体包括:
1.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参数来推断地下结构和矿体分布。

2. 数字化数据处理方法:如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等,通过对勘探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3. 综合评价技术:如岩屑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地形地貌分析等,将不同的勘探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更全面、更准确的预测结论。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在矿产勘探、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勘探效率和预测准确度,对于资源勘探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治理流程

地质灾害治理流程

地质灾害治理流程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表层内外部的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以及环境造成威胁的一系列异常现象和破坏过程。

地质灾害的治理流程主要包括预警预报、减灾措施、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四个阶段。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一、预警预报阶段:预警预报是地质灾害治理的重要环节,能够提早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减灾。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如下工作:1.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灾害的规模、潜在危害区域等。

2.监测系统建设:建设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设立灾害监测站、安装监测仪器设备等,对潜在风险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3.预警预报平台建设:建设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模型研究等手段,提供预警和预报信息。

4.信息发布和宣传: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和预报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灾措施。

二、减灾措施阶段:减灾措施是指通过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如下工作:1.制定防灾减灾规划: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明确防灾减灾目标和措施。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防洪堤坝、加固山体、规划疏散通道等,增强地区的抗灾能力。

3.开展灾害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4.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提高对地质灾害机理及其预测预警技术的认识。

三、应急响应阶段:应急响应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组织和协调各方力量进行救援和抢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如下工作:1.组织救援力量:根据灾害情况,及时组织消防、救援队伍等力量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2.疏散和转移人员:在灾害发生时,及时疏散和转移受威胁的人员,降低人员伤亡。

3.组织医疗救护:组织医疗队伍进行伤员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

四、灾后恢复阶段:灾后恢复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后,疏散人员安置完成后,重建和修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

红河州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及预报方法初探

红河州地质灾害临界雨量及预报方法初探
mm 、 93 mm 、 1 4 mm 。 0
3 3 预 报 方程 .
构 建 地质 灾 害预报模 型 时需 要 考 虑 地 质灾 害 易
发指数、扰动系数 、降雨作用系数 、地震作用 系数
等 。 由于 风 化作 用 、人 类 活动 、地 震 等 因 素很 难 加 以量 化 ,因此将 以上 因素综 合 考 虑 为 隐患 区加 强 系 数 ,再 加上 降 雨 的影 响构 建预 报方程 。
较大 、可能性大、可能性很大临界值 ,则 A区 5个
临界 值 分 别 是 4 m、6 9m 1mm、9 6mm、14 m 1 m、 12m 4 m,B区 分 别 是 3 m、4 m、6 2m 2m 5mm、9 2 m m、19 m 1 m,C 区 分 别 是 2 3 mm、4 m、7 4m 1
综合前面的分 析,取当天雨量 ( 记为 ) 、前 1~ 3天 累计 雨 量 ( 别 记 为 、 、 ) 临界 雨 分 、 量 R ( 为 ) 作 为 预 报 因 子 ,地 质 灾 害 等 级 。 记 ( 为 Y 作 为 预 报 量 ,分 区 建 立 多 元 线 性 回 归 记 )
等级气象预报 。
1 地 质 灾 害 易 发 程 度 区划
自2 世纪 8 0 O年代后期 以来 ,红河州各级政府
关于降雨诱发型地 质灾 害区域预报 预警 ,国外很
收稿 日期 :2 1 0 0 2- 5—1 3;修 订 日期 :2 1 6一 6 0 2—0 o . 基金项目 :云南省气象局 预报员 专项项 目资助 ( 2 1 1 ). YB 0 14 作者简介 :周秀美 (9 8年 一),女 ,云南 省昆明市嵩明县人 ,工程师 ,主要从 事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研究 17
方程 :

关于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关于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

关于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研究随着地质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气象局做好各项防治措施就显得很关键,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可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重点分析气象条件和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危险关系,也就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

新疆因地质构造较复杂,且内外动力作用较强,属于中国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一个地区,因此,本文重点对中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作深入研究。

标签:新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引言当前,在人类活动越来越加剧的大环境下,新疆地区地质灾害发展频率不断提升,主要由局部独立朝着群发成片发展,空间方面从中低山区朝高山区发展,从时间方面由汛期发育慢慢朝汛期发展。

为此,进一步分析及研究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就显得很关键。

1、中國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指标筛选此次研究选内外动力耦合成因理论筛选新疆地区地质灾害预警指标,地质灾害发育内/外因素包含: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地震、降水、风化作用、地表水体运动、剥蚀作用、人类活动、冰川运动等。

筛选核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指标、降雨预警指标,而后构建相应的预警指标体制,按照不同指标所起到的作用,根专家经验进行排序,而后将指标权重值确定下来。

由于新疆范围非常广,地貌单元较多,地质构造相对复杂,所以经内/外动力指标筛选应根据目前提供的数据分析[1]。

比如,坡体结构与斜坡地貌、地形有直接关系,可选斜坡坡度、海拔高程、斜坡坡向三个地貌、地形指标分析坡体结构,加之新疆岩土体类型非常多,分布很多水体、冰川雪被、可把地层岩性指标慢慢概化成第4系岩体、堆积物、雪被区、水体等四类。

地质构造治疗易受断层、新构造运动影响,但地震属于地壳内部全新的地质构造运动表现,地震参数中显示的地震动峰值的加速度较大的地方,地质灾害发生会很严重。

为此,全面考虑整个断层的活动性、场地特性等指标,选地震动峰值的加速度参数代表地质构造指标。

针对外动力的地质指标,重点需考虑河流和降雨的切割作用,筛选水系密度、年均降雨量当作外动力的地质作用指标,因新疆地处中国的西部内陆,降雨量和中部、东部相比相对小,将7日内的有效降雨量代表降雨渗入破坏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1期 2006年1月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The 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ControlVol. 17 No. l

Jan.2006

云南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 张红兵(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云南昆明650216)

摘要:根据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研究成果,作者架构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认为,影响地质灾害活动的因素是气象、地理、地质因素,相互交织,自然与社会因素相互叠加。地质灾害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灾害系统。在对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应的预测模型,对给定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度做出预测。建立模型的程序是:(1)区域地质灾害综合调查;(2)研究区域内地质灾害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度)、水系、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形迹、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分布和地震活动的统计分析;(3)创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4)确定危险度指数和预报等级。关键词: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危险度;云南省文章编号:1003-8035(2006)01-0040-03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的经验,云南省从2004年开始地质灾害综合研究,建立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并实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2‘基本认识 为了架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首先需要分析云南省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2.1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石漠化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其中,滑坡、泥石流灾害点多面广、活动强烈、突发性强,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灾种,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对象。因此,需要建立针对滑坡(含崩塌)、泥石流进行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2.2影响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因素是气象、地理、地质因素,相互交织,自然与社会因素相互叠加。滑坡泥石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灾害系统。尽管影响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因素十分复杂。但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属性可以将之分为2大类:一类是由地形、地质要素构成的静态影响因素。它们决定了一个地区在自然状态下滑坡泥石流的易发性和周期性[’」;另一类是以降雨、地震和人为工程活动为主的动态影响因素。它们决定了滑坡泥石流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随机性。在对两类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可建立相应的预报模型。因此,研究区内有详实的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资料是建立模型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 鉴于以上认识,在构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时,提出几个与模型相关的数学参数。2.2.1危险度指数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小的量化指标。即地质灾害预警等级的量化表达〔’〕。2.2.2地质灾害易发指数是一个跟历史灾害强度(历史灾害规模、历史灾害密度)和下垫面影响因素(岩组类型、活动断裂、地形条件、植被条件)的函数。2.2.3地质灾害周期系数反映由风化作用、应力变化、太阳活动等导致的地质灾害周期性变化。2.2.4扰动系数反映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从而加重地质灾害发生的指标。2.2.5降雨作用系数反映降雨触发滑坡、泥石流的指标。2.2.6地震作用系数反映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指标。

3模型建立3.1预报单元确定 初步确定的预报单元有3种:栅格、小流域、县级行政区。通过对数据精度、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的对比,确定县级行政区为预报单元。全省共划分为128个预报单元。

收稿日期:2005-09-21;修回日期:2005-09-24作者简介:张红兵,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1期张红兵:云南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方法3.2预报模型建立 由于滑坡泥石流灾害系统在信息上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动态性,各种因素对滑坡泥石流的影响(或“贡献”)难以用明确的数学关系来描述。因此给数学预测模型的构建带来很大困难。针对上述特点,在以往对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指数法建立地质灾害预测模型。

KRZYKRZMKRZ

无地震影响或降雨影响大于地震因素(y>M)地震因素大于降雨影响(M>Y)(Y+1)M=Y

r‘I

J、ra

、 --

式中:W—预报单元危险度指数; K—地质灾害周期系数; R—扰动系数; 2—地质灾害易发指数;

Y—降雨作用系数; M—地震作用系数。 各项参数确定的原则如下。3.2.1地质灾害周期指数(K)通过对预报单元内地质灾害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确定,取值0.9一1.1o3.2.2扰动系数(R)根据县域内陡坡耕植的面积、在建公路里程、矿山数量及占地面积、在建水电工程数量及占地面积综合确定,取值1一1.203.2.3地质灾害易发指数(Z)通过对云南省已完成37个县的地灾调查与区划和1990完成的((云南省地质灾害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对地形(高程、坡度)、水系、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形迹等指标,按加权指数法计算,得出预报单元的易发指数。该值的理论取值范围0一1。经过计算,全省地质灾害易发指数区间0.48-0.92(表1)0

表1云南省县级行政区滑坡泥石流易发性分类Table. 1 Susceptibility classes of landslides, debris flows加each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易发指数(2)包含的县级行政区

0.81 ̄0.92

0.64 ̄0.810.48一0.翻

德钦、维西、香格里拉(中甸)、贡山、福贡、沪水、兰坪、丽江、宁菠、永胜、云龙、绥江、永善、大关、盐津、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巧家、鲁甸、会泽、东川、禄劝、富民、寻甸、武定、盈江、梁河、陇川、巍山、南涧、景东、镇沉、墨江、云县、双柏、新平、元江、红河、绿春、元阳、金平、个旧、河口、凤庆、昌宁

华坪、剑川、洱源、宾川、漾澳、大理、鹤庆、祥云、弥渡、永平、易门、峨山、通海、华宁、宣威、麒麟、沾益、石屏、屏边、蒙自、建水、开远、马关、麻栗坡、潞西、龙陵、腾冲、施甸、隆阳、双江、镇康、永德、耿马、水富、临沧、沧源、禄丰、大姚、姚安、南华、牟定、永仁、楚雄、元谋、西山、安宁、景谷、普洱、江城、西盟、澜沧、宜良、西畴、富源

思茅、孟连、劫海、景洪、动腊、陆良、师宗、罗平、官渡、盘龙、五华、呈贡、晋宁、石林(路南).篙明、江川、澄江、红塔(玉溪、弥勒、沪西、广南、丘北、砚山、文山、富宁、马龙、瑞丽

3.2.4降雨作用系数(Y)理论上Y:1。确定较复杂。不但要考虑地质灾害发生时的天气状况,还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各种天气的重现率。 通过对已有灾害点资料进行筛选,选出资料较全的951次滑坡(一次滑坡灾害可能有多个滑坡点)和502条泥石流沟进行降雨关系分析。泥石流除个别为冻融、溃坝形成外,绝大部分泥石流由降雨诱发。滑坡与降雨的关系复杂。群发式滑坡与暴雨关系密切,通常由暴雨诱发(前期由降雨导致土体饱水过程),单体滑坡与暴雨过程关系不突出,但与一个时间段内的降雨相关性较好。因此,在确定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关系判据时,分为2类:即是强降雨判据,是时段内降雨总量判据。由于建立判据的资料来源于全省,在应用于不同预报单元时还应对预报单元内的降雨资料进行概率分析。通过对各个县1961一200(〕年降雨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各个县的降雨作用系数。以云南省新平县降雨作用系数举例(表2).3.2.5地震作用系数(M)对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调查表明,地震可直接诱发崩塌、滑坡、地裂缝、塌陷等地质灾害。19%年丽江“2.3"7级地震诱发42个崩塌、107个滑坡、大量地裂缝、1个塌陷。诱发的灾害主要位于烈度Va度及以上的区域。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统计表明:珊度区18.3个/103k时、珊度区57.4个/103 km', IX度区69.3个/103 km z。应用关联度分析确定地震作用系数按4个级别取值,无影响时取0(不形成w度区的地震);有影响时,vi度区取值1.55, V1度区取值1. 93, :_:> IX度区取值2.18.3.3预报等级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按3级发布:即未来24h地质灾害预报指数1.25 < W , 1.60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较大;地质灾害预报指数1. 60 < W , 2.05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大;地质灾害预报指数>2.05时,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很大。42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ZHONGGUO DIZHIZAIHAI YU FANGZHI XUEBAO2006年

表2云南省新平县降雨作用系数Table.1 Intensity of rainfall in Xinping County, Yunnan考虑的前期降雨天 数(d)有降雨的天数 (d)累计雨量(mm)

降雨作用系数预报雨量 (mm)Y预报雨量 (mm)y预报雨量

(mm)Y

15 ̄18)15)1400 ̄81.58,451.8)452.2<15> 14015 ̄251.525 ̄601.8> 60

2.2

12 ̄14〕12> 1200 ̄101.510.451.8> 452.2<12)12015 ̄251.525 ̄601.8)印2.2

10 ̄11妻1031055 ̄151.5巧、501.8多502.2<10310515 ̄301.530-701.8杂702.2

8 ̄9383 958 ̄151.515 ̄701.83 702.2<83 95

18 ̄351.5

35 ̄701.83 70

2.2

6、736〕so10 ̄251.525 ̄701.8)70

2.2

<6弟8018 ̄351.535 ̄701.8办702.24 ̄5李印15 ̄351.535一701.8)702.2

3〕758 ̄181.518 ̄501.8)502.230,7518 ̄351.535 ̄701.8杂70

2.2

<3025 ̄351.535 ̄901.83 902.2

23 6013 ̄251.525 ̄701.8)702.230 ̄印20 ̄351.535一901.8〕902.2<3025 ̄351.535 ̄901.8)902.2

1〕2018 ̄351.535一701.8李702.2<2025 ̄351.535一001.8)902.2

4结语 降雨过程的时间、范围对预测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降雨预测精度很低,虽然模型合理,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随着政府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的重视,预警方法、技术的进步和预报精度的提高以及地质灾害监测网络覆盖面的扩大、防灾意识的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将逐步摆脱被动救灾的局面。

参考文献:[1」张红兵,金德山.影响云南省滑坡泥石流活动的几个自 然因素〔Jl.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4):38 -41.[2〕刘传正.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递进分析理论与方法[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4):1一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