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合集下载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3)通过对使用语境的分析选择语义最为接近的词。在俄汉对应词的选择过程中,要根据语境确定在一定的语境下词的具体语义,然后通过对比俄汉两种语言中词的语义信息选择概念意义最相近的词,从而达到交际的最终目的。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既体现在静态的词典释义中,又体现在动态的语料中。在静态的词典释义中,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体现为词所包含义项的数量、词的本义、引申义的差异,而在动态的语料中,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则体现为俄汉两种语言中的词在平行语料库中的对应词数量、意义的差异。
词汇语义信息是词在生成过程和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语义信息。词是一种很复杂的语言现象。
已有语言符号对称名的影响体现为构词成分和称名的层级差异。构词成分是俄汉两个民族在称名过程中所依托的语言媒介,也是构成词语的必备要素。
一方面,构词成分是俄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体现;另一方面,它同时制约着俄汉两个民族进行称名的方式。在俄汉两种语言中,都包含有实词素和虚词素。
实词素的共性大于差异性,虚词素的差异性大于共性。俄汉实词素语义特性的差异体现在表达静态意义、动态意义、数量意义和指称意义的实词素方面,它们的语义范畴划分细度和文化伴随意义各不相同。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在两种语言的比较、分析、研究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不仅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和语言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而且成为两种语言对比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俄汉两种语言分别隶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民族性、文化性和语言体系本身的差异不仅导致了俄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方面的不同,而且给俄汉两种语言的翻译、研究、使用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国内俄语学界非常重视俄汉语言对比研究,并在这研究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获得了词的本义、引申义和范畴义,就可以确定俄汉两种语言中词所包含的基本语义信息,同时也可以得知词所表达的语言世界图景的片段。(2)通过对同义概念的辨析对比俄汉词所包含的语义信息。

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反义词的不对称性摘要:反义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对称的属性。

这种属性在现代汉语的词汇之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研究反义词不对称性现象,进一步揭示其背后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反义词;不对称;原因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反义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之中反映词义对立的一种聚合关系,要求词义之间存在对立,而且必须是同一级的词汇单位。

建国以后,关于反义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反义词的界定、反义构词、反义词的组合关系、反义词的分类、反义词的作用等方面。

沈家煊最早将标记性引入反义词的研究,并进行了关于反义词的不对称的研究,随后,逐步利用认知学等一些新的理论探究反义词的不对称性的原因。

一、反义词不对称的界定1.不对称“对称”和“不对称”本是来源于我们现实生活的种种现象,是我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映。

所谓对称,就是指所关涉的双方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我们戴的眼镜、穿的鞋都是对称的。

所谓不对称,就是指所关涉的双方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我们平时用右手要比左手多一些。

正如现实生活之中的不对称现象一样,我们的语言之中也存在大量的不对称现象。

2.反义词的不对称反义词作为一种反义聚合关系,是一个巨大的语义场,由于受到社会心理、民族思维习惯、人类认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各种反义词存在着不对称现象。

所谓反义词的不对称性,是相对于其对称性而言的,主要是指互为反义词的一组词汇单位在语法、语用、语义上并非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概况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之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体现在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

我们通过语义、语法、语用等几个角度对现代汉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进行分类,并探讨反义词不对称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揭示反义词不对称性的概况,分析其理论内涵。

1.意义范畴的不对称互为反义词的一组词汇单位虽然在一个义项之上构成反义关系,存在对称关系,但是可能在其他的义项之上并不构成对立,存在意义范畴之上的不对称现象。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1. 语义信息不对称: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信息不完全相同,存在差异。

2. 词义转移:指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 语言文化差异:指俄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不同,导致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信息不同。

4. 语用学因素: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语用学因素对词汇的语义信息产生影响,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5. 语境因素:指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语义信息不同,导致俄汉翻译中出现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6. 词汇选择: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语境和语言习惯选择不同的词汇,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7. 语义重心: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两种语言中的语义重心不同,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8. 语义范畴:指同一词汇在俄汉两种语言中所属的语义范畴不同,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9. 语义扩展: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的语义范围扩展到另一种语言中,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10. 语义缩小:指在俄汉翻译过程中,同一词汇在一种语言中的语义范围缩小到另一种语言中,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11. 语义歧义:指同一词汇在俄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语义,导致语义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

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

83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作者简介]于晓笛,苏州大学俄语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词汇学。

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于晓笛(苏州大学 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在俄语词汇系统中反义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俄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生活。

运用标记理论分析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并且从认知角度阐释其不对称性的原因。

关键词:俄语 谚语 俗语 不对称性 标记论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083-03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

反义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标志着自然万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反映着人们在使用反义词时的心理特征。

本文阐述了不对称性这一概念,从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方面着手,分析不对称性的原因。

研究俄语反义词及其不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从辩证角度研究问题,随着对俄语反义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世界认知的心理偏好,深入了解俄罗斯人的内心活动。

一、不对称性(асимметричность)的理论简述“对称”和“不对称”刚开始是一对日常生活中的概念。

“对称”指的是有一对一的关系,“不对称”指的是没有一对一的关系。

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在语言中大量地、普遍地存在着。

[1]1-2标记理论和语言中的不对称性息息相关,因为语言中的标记现象主要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沈家煊,2015:23)。

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对立就是一个范畴内部成员的不对称。

在《不对称和标记论》这本书中,沈家煊提出了六类确定无标记项和有标记项的标准。

[1]34-35第一种是组合标准。

指的是在一个语法范畴中用来组合成有标记项的语素数目比无标记项的多,至少也是一样多。

就像在英语中名词的复数会比单数多一个语素-s,所以单数是无标记项,复数是有标记项。

第二种是聚合标准。

指的是聚合成一个无标记项范畴的成员要比聚合成一个有标记项范畴的成员多,至少也是一样多。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研究介绍俄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它们在词汇的语义信息上存在着不对称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分析导致该现象的原因。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概述在俄语和汉语的词汇中,存在许多词汇的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

具体表现为:1.词义广度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俄语一个词可以表示汉语中多个不同的词义,反之亦然。

例如,俄语中的词“свет” 可以表示“光亮”、“电灯”、“世界” 等多个不同的意思,而这些意思在汉语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示。

2.词义深度不同:某些情况下,俄语中的一个词可以表示汉语中的一个词和它的上下位关系。

例如,俄语中的词“животное” 表示“动物”,而在汉语中,我们需要两个词来表示“动物” 和“生物”,它们之间存在上下位关系。

3.文化差异导致的词义不同:俄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以及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导致一些词汇的语义信息不对称。

例如,汉语中的词“喜欢” 和俄语中的词“нравиться” 表达了相似的情感,但却具有不同的语义信息。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原因语言结构差异俄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差异导致了词汇语义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俄语是屈折语,而汉语则是以词序为主的语言。

俄语倾向于使用词缀和屈折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词义,而汉语则通过词序和词语间的搭配来实现。

文化差异俄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导致了词汇语义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每种语言都是它所属文化的表达方式,词汇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两种语言中,相同的词汇可能会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导致词义信息的不对称。

形态学差异俄语和汉语的形态学差异也是导致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原因之一。

俄语作为一个屈折语,形态变化比较丰富,单个词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意义;而汉语的形态变化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词语间的搭配来实现不同的意义。

俄汉词汇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1.学习难度增加:对于学习俄语或汉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词汇的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浅析俄语中的同根反义词和反训词

浅析俄语中的同根反义词和反训词
对州
语 言 研 究
许 晓菲
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春大 学光 华 学 院 外 国 语 学 院
浅析俄语中的同根反义词和反训词
摘要 : 本文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 , 对 同根反义词和 们是属于不同语言中的同一种语言现象。 反训词进行 比较分析 ,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 了对词汇的研 究 。 另 反训 词 的语 义特点表 现为相 反义 位在一 个词 内部 的共 方面能够激发 学习者 学习语言、 研究语言现 象的兴趣 , 为学 存, 是词义向不 同方 向引 申而产生 的一种特殊结果。 由于词义 习者和研 究者向纵深领域研 究词汇拓 宽道路。 发展 的不平衡性 ,俄语反训词的两个相反词义在使用频率上 关键词 : 同根 反 义 词 反 训 词 是 不相等 的。大部分反训词 的其 中一个词义在现代俄语 中为 标 准语词义 ,而另一个对立词义却是陈 旧词义 ,或仅用于俗 同根反义词概述 语、 口语 、 方言 中, 这就为我们 区别两种相反 的词义提供 了依 词汇是语 言诸要素 中最为活跃 的成员 ,词汇反 映着语言 据。 反训词的词义只有在具体的上下文中, 或者借助一定 的词 发展的状态。 词 汇越 丰富 , 语言也就越丰富 , 表达力越强 。 在研 法和句法手段才能区别开来。如 O r o B O p H T b C H接不同 的副词 究词与词的关 系中 ,同根反义词是词 汇领域 中较为 突出的现 C H e H H a / I b H 0和 H e q a H H H 0时分别表示“ 特作说明” 和“ 说错 , 失 象。 它在 国内外 的研究现状是积极和活跃的 , 研究成果也 目益 言” 两个相反的意义。在语言实践 中, 一些作家 常将反训词用 丰富和显著。 学 习并掌握 大量 的同根反义词 , 对俄语学习者和 做双关 等修辞手段以提高语 言的表现力 。 研究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 词汇反义现象在语言中无处不在 , 三、 关于同根反义词 与反训词的争议与联 系 语言学界对此 已作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 于是否收选同根反 同根反义词和反训词之间有 一定 的联 系 ,二者 同属 于反 义词 的问题 , 还存在 一些争议 。语言学家 A. A . 布拉霍 夫斯 基 义词的类别 ,同根反义词表示的是两 个具有 同根构词结构 之 院士和 A . A . 列福 尔马茨基博士认为 , 只有异根词才 能有 反义 间的反 向语 义联 系 , 是词 与词之间的关系 ; 反训词 , 即词 内反 词; 但语言学 家 H. M. 尚斯基 和 . 『 I . A . 诺维 科夫等却认 为 , 反义 义词 ,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用环境下表现出相反语 义关系 词既有异根词 , 也有 同根词。 的词 。 有些语言学家把反训也 归属 到同根反义词中 , 认为反训 在诺维科夫的著作中 , 他将俄语 反义词分 为 类 : 异根反 是 同根反义现象 中的一种特殊种类 , 其实不然 , 反训 从语义角 义词 、 同根反义词和词 内反义词( 即反训 ) 。 同根 反义词在反义 度 和同根反义词具有相似性 , 但从形式上来说 , 它与同根反义 词构 成领域 中占有很大的 比重 , 尤其是近年来 , 随着语言学的 词截然不同 ,最多可 以把反训看成是同音异义词或者同词反 发展 , 词汇领域出现 了更多的用于适应社会 , 并且更广泛和便 义词 。依照更科 学的解释 , 诺 维科夫对反义词进行 的分类法 , 利地用于文化交流 的新词语 和新现象 。同根反义词 的大量涌 将反训词和 同根反义词分别归类更为确切 和严谨 。 现, 越来越引起语言学界 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 。 同根反义词 同根反义词在掌握 了词义 的情况下 ,很容易理解语言 的 是指各词 由同一词根构成却 获得完全相反的对立意 义。 例如 : 思想 ; 而 反训 词依 靠一定的语境 , 需要 明确语言 所处的时代 , B X O  ̄ H T b ( 进来 ) -B b I X O  ̄ H T b ( 出去 ) , B o c x o  ̄ ( 日出 ) ~3 a 】 【 0 且 ( 日 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要表达 的内容 。对于俄语学习者 落) , p a B H O 3 H a H H b I I T I ( 意义相 同的 ) -p a 3 H O 3 H a q H b l l  ̄ l ( 意义不 同 而言 , 研究现代俄语 中的同根反义词和反训 词 , 不仅有助于更 的) , e  ̄ H H O B e p e H ( 同一信仰者 , 同教者 ) -H H O B e p e  ̄ ( 异教徒 ) , 确切地理解 和掌握词汇意义 , 而且能激发学习语 言 、 研究语言 a T a K a ( 攻击 ) -K O H T p a T a K a ( 反攻 , 反击 ) 等等。 现象的兴趣 , 因此 , 应 当不断深 入研究和学习。 ■ 反训词 结束语 俄语 中的反训 ( 即词 内反义词 ) 数量较 少 , 一般 只出现在 众所周知 , 语言具有 自己的封闭性和开放性 , 它 吸收一切 定的上下文中。 所谓“ 反训” , 就是一个词 同时兼具两种相反 有用和合理的成分 , 不断吐故纳新 , 保持 自己的活力。对于层 的意义 。反训 , 作为语言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 对 于俄语 历 出不穷的新事物 和新现象对语 言学 的影 响 ,也决 定了对语 言 史 构词( 或用 词 ) 中出现 的这种现象 , 自然也引起 了人们 的关 现象的研究要与时俱进 , 要时刻接受磨合和改造 , 这在客观上 注 和兴趣 ,在俄语 中我们也 会遇 到这 样 的例子 ,如 :俄语 也保证 了语言的准确性 、 合理性和时代性。 c e p Ⅱ 一 H H K ( 心脏病 医生 , 或心脏病 患者 ) 在构词 中使用 的同 参考文献 : 后缀 一 H H K , 既可 以表示 “ 医生 ” , 又 能表 示“ 病人 ” , 语 义完全 【 1 ] 郭定泰, 俄语反义词词典 的编撰[ J ] , 国外辞书学之窗, 对立 。例如 : 2 0 0 4 ( 2 ) 1 . C  ̄ a c T b e , H T O B c e T a K y 皿 a l I H 0 n o a y q u a o c b . / 真走 运 , 一 [ 2 】 杨隽 , 俄语 构词与用词 中的 同根反义 现象[ J ] , 解放 军 切都十分顺利 。 外 国语 学 院 学报 , 2 0 0 5 f 1 1 2 . B O T ,C / I b I X a H H! E 矗C H O B O,o n a T e 6 e且 e c J I T b … H K a K J { [ 3 】 汪景 民, 现代俄 语 中的反训词, 1 3] , 解放军 外国语 学院 e I He c  ̄ t o> r y, , c a Ma He 3 Ha l 0 . BO T c H a c T b e— T O B b l I I a ) I o nor 学报 , 2 0 0 2 ( 7 ) c T a p O C T b H e T . , 喔, 您听到没有?你说她一句 , 她顶你十句 …… [ 4 ]吴哲 现代俄 语词 汇的多义性研 究 商务 印书馆 2 0 o 7 这样 的 日子 还怎么过下去 , 我 自己也不知道 , 唉, 临 了临 了老 年 3月 来还受这份罪。( B . P a c r l y - r a H ) [ 5 ] H O B H K O B/ I . A . , A H T O H H M H H B p y c C K O M H 3 b I K e[ M] , 9 7 3 关于这样的例子在俄语 中还有很多 ,这种在一个词的内 1 部 产 生 相 反 义 素 的 现 象 在 俄 语 中 对 应 的 术 语 为 [ 6 ] HO B H K O B | 7 I … A C o B p e M e H H b f l p y C C K H  ̄ H 3 b l K e K C H K O H O F H H[ M] , 1 9 8 7 3 H a H T H O C e M I L q ” —— 目前 国内学术 界还 没 有完全 统 一 的译 H 称, 也有的译 为“ 同词反义” 或“ 对立词义” , 有的称之为“ 异构 ” 或“ 同音 反义词( O M O a H T O H H M b I ) ” 。汉 语中 的反训现 象 已为广 大学者所认识 , 因此此译称更简洁 、 直观 , 也易于理解 , 毕竟它

俄罗斯新闻报道语篇中的反义词探究

俄罗斯新闻报道语篇中的反义词探究

最 典 型 的 一 类 。 该 类 反 义 词 在 应 用 过 程 中 不 仅 可 与 表 示 程 度 的 副词连用 ,而且可用 于 比较级 形式 。如 : O  ̄ ; H H1 1 ) a c c b i
no I I ) 【 o 皿 J l T Ha M 7 i  ̄ q me , ; a p y r n e—x 暇e . ( S p o r t s . r u, 0 6 / 0 7 / 2 0 1 5) 。 ( 3 ) 矢量性对立反义词。 此 类 主 要 是 指 两个 反 义词 表 示 的意 义
中. 通 常 会 运 用 多种 语 言 表 现 手 段 使 其 更 具 吸 引 力 。前 苏 联 解体 后 . 新 闻 工 作 者 突 破 了传 统 、 刻 板 的 报 道 新 闻 的 语 言 模 板. 采 用各种 间接巧妙 的手段 , 尤 其 追 求 语 言 使 用 上 的 别 具 格. 以此 达 到 感 染 受 众 者 的 目的 。反 义 词 作 为 重 要 的 修 辞 手段 . 在 新 闻报 道 中 得 到 了广 泛 的 应 用 。 本 文 拟 用 归 纳 分 析 法 .对俄 罗 斯 2 0 1 5 年6 、 7 月新 闻 报 道 中 的 反 义 词 进 行 归 纳 和
分析 , 探究其作用。 2 . 新 闻报 道 中不 同类 型 反 义 词 的 应用 本 节 我 们 将 对 俄 罗 斯 新 闻 报 道 中的 完 全 反 义 词 和 不 完 全 反 义 词 进 行 举 例 和分 析 。 完全反义词。 完 全 反 义 词 根 据其 对 立 性 分 为 以下 几 种 : 互 补性对立 、 相对 性 对 立 、 矢量性对立 、 相关性对立 _ 4 ] 。我 们 将 依 据此分类方法 . 列举 一 些 俄 罗 斯 权 威 新 闻 期 刊 中 的 报 道 实 例 。 ( 1 ) 互 补 性 对立 反 义 词 。 此 类 词 的主 要 特 征 在 于 它 们之 间无 过 渡 词 .概 念 上 是 直 接 对 立 的 且 具 有 对 称 性 。 如 : K T O—B C O 1 0 3 H H K H, K T O—B K O H K y p e H T b I . ( Ha ma B e p c n a, 2 2 / 0 6 / 2 0 1 5 ) 。 在 以 上 例句 当 中 , 反义词之间不存在过渡词 , 概念 对立 且 词 性 相 同 。( 2 ) 相 对 性 对 立 反 义 词 。性 质 形 容 词 是 该 类 反 义 词 中

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

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

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的不对称性
俄语反义词构成的谚语和俗语中的不对称性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表现为在一个谚语或
俗语中包含的反义词的比例不平衡。

这种不对称性源于俄语中一些常用的反义词的数量和
使用频率的不同,导致在谚语和俗语中反映出不对称性。

其中一个例子是“大人不记小人过”和“弱者的命运永远是痛苦的”。

这两个谚语中,反义词“大人”和“小人”、“弱者”和“痛苦”构成了不对称的反义词对。

这反映了俄
语中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在这些反义词中,大人和小人代表着社
会地位和身份的差异,而弱者和痛苦则代表着力量和忍耐的不平衡。

另一个例子是“远亲不如近邻”和“狗对狗,亲对亲”。

这两个俗语中,反义词“远亲”和“近邻”、“狗”和“亲”构成了不对称的反义词对。

这反映了俄语中对家庭关系
和邻里关系的重视程度的不平衡,远亲和近邻代表着家族的亲疏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距离,
而狗和亲则代表着关系的亲近程度和稳定性。

这种不对称性还可以在更多的谚语和俗语中找到,比如“美人命子”和“蛀牙不拔”。

这两个谚语中,反义词“美人”和“命子”、“蛀牙”和“拔”构成了不对称的反义词对。

这反映了俄语中对外貌和健康的关注程度的不平衡,美人和命子代表着外貌的美丽和命运
的好坏,而蛀牙和拔则代表着口腔健康和疼痛的不同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第4期总第111期 外语学刊FOREIG N LANG UAGE RESE ARCH2002,№4Serial№111 收稿日期:2002205219俄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郭聿楷(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提 要:此文运用标记理论分析俄语反义词的某些不对称特性:1)由表示性质程度高低的形容词构成相应的中性名词时,一般由表示程度高的形容词构成,如высокий-низкий→высота;2)由反义词并列构成固定语汇时,一般是表示肯定、积极意义的一个在先,如болееилименее;3)前缀не-加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构成的复合词的数量远远大于не-加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构成的复合词的数量;4)表示职业的阳性名词比阴性名词意义宽泛、运用范围广;5)中性名词偏移多向褒义方向进行。

关键词:反义词;不对称性;标记中图分类号:H35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2)04-0011-05 最近读了沈家煊先生的《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获益良多。

此书用标记理论全面研究汉语中的不对称现象。

不对称和标记理论在中国俄语界似乎还未引起足够关注,介绍和探讨相关理论的文献也犹如凤毛麟角。

然而,不对称现象和标记现象在各种人类语言中都是十分常见的,俄语自然也不例外。

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理论价值,而且也有指导外语学习的实践意义。

本文试图利用《不对称和标记论》一书及其他有关文献中的理论,借“他山之石”,来分析一个具体问题———俄语反义词的不对称性。

对称和不对称本是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概念中,左右两边相互对应一致、互为镜像关系的为对称,否则为不对称。

如人脸上五官一般左右对称,内脏(心、肺、胃、肝、肠等)则不对称。

中国古建筑一般呈对称结构,如宫殿、寺庙、门楼、牌坊等,而中国的园林布局多采用不对称结构。

李政道先生在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到,苏州建筑中的窗格图案有多种对称形式。

这已不是简单的左右对应一致,而是更为复杂的对称关系了。

科学中的对称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概念。

自然科学中,对称首先体现在动植物的形体结构中,这是指在一分割线的相对侧或在中心轴、中心点周围,形体部分的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表现一致的现象。

对称也体现在其他领域的事物、现象中,如结晶体原子排列中的对称关系,物理学中正反粒子的对称与不对称,时间现象的对称与不对称等。

对称和不对称思想在不同科学学科中形成相关的系统理论。

语言学中对称和不对称问题也逐渐发展成复杂的理论,已不是简单的左右或上下前后等形态上的对应与否。

与对称和不对称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标记理论。

“一个范畴内部成员的不对称实际是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对立。

”(沈家煊1999:32)“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

”(沈家煊1999:22)因此,要探讨语言中的对称和不对称问题,不能不涉及标记理论。

《不对称和标记论》一书提出的确定有标记项・11・和无标记项的标准是以下六个(沈家煊1999:322 34)(我们补充一些俄语例子):1)组合标准:一个语法范畴中用来组合成有标记项的语素数目比组合成无标记项的语素数目多,至少也一样多。

例如,英语中一般名词复数形式比单数形式多一个语素2s,如year2years,单数形式为无标记项,复数形式为有标记项。

俄语硬辅音结尾的阳性名词复数形式比单数形式多一个词尾语素2ы(2и),如:студент2студенты,单数形式为无标记项,复数形式为有标记项。

2)聚合标准:聚合成一个无标记范畴的成员比聚合成一个有标记范畴的成员多,至少也一样多。

例如,英语第三人称代词单数有he,she,it三种形式,复数只有they一种形式,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俄语动词过去时形式单数有三个(阳、阴、中性),复数只有一个(不分阳、阴、中性),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3)分布标准:在句法中无标记项可以出现的句法环境比有标记项可以出现的句法环境多,至少也一样多。

例如,汉语主动语态可用于任何一个动词作谓语的句子,被动语态则受限制,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现代俄语中长尾形容词可用作定语和谓语,短尾形容词只用作谓语,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4)频率标准: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比有标记项的使用频率高,至少也一样高。

例如,汉语形容词“长”、“高”、“宽”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短”、“低”、“窄”,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俄语动词主动态使用频率高于被动态,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5)意义标准:语法中无标记项的意义比有标记项的意义宽泛,或者有标记项的意义包含在无标记项的意义之中。

例如,英语的man和w oman 的意义即如此,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俄语中许多表示职业、身份的阳性名词比阴性名词意义宽泛:阳性名词既可表示男人,也可表示女人,如актер,而阴性名词只能表示女人,如актерка,前者为无标记项,后者为有标记项。

6)历时标准:从历时角度看,一种语言中如果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都有标志,总是有标记项的标志先于无标记项的标志出现,晚于无标记项的标志消失。

例如,一种语言的名词单数和复数如果都加标志,那么复数标志先于单数标志出现,晚于单数标志消失,这种情况下单数为无标记项,复数为有标记项。

以上六条可视为区分无标记项和有标记项的基本标准,但不是全部标准。

除此以外,无标记项和有标记项的区别还有其他表现。

某些学者还用词义的简单和复杂来解释词语的不对称性(Апресян1974:3022305)。

例如,начи2нать和переставать这对反义词中,前者较后者词义简单,这两个词的释义分别是:начинать=на2чинатьА(А2некийпредикат),переставать=на2чинатьнеА;живой=обладающийжизнью,мер2твый=необладающийжизнью.也就是说,前者词义是原本的,认知处理起来更简单、更容易;后者词义是以前者为基础再加某些因素以表示差异和对比,所以词义比前者复杂。

反义词的许多不对称特性都可以用词义的简单和复杂来说明。

这种理论对反义词不对称性的解释与标记理论是一致的:词义简单的词一般就是无标记项,词义复杂的词一般就是有标记项。

以下即主要结合标记理论来探讨俄语反义词的某些不对称特点。

1俄语中有大量表示度量、性质程度高低的反义形容词,如высокий2низкий,длинный2короткий,далекий2близкий,широкий2узкий,тя2желый2легкий,быстрый2медленный,толстый2то2нкий等。

由这类形容词构成表示中性意义的名词时,一般是由一对反义形容词中表示程度高的一个构成。

如由высокий构成的высота表示中性的“高低度”,而不用низкий构成相应的名词来表示此中性意义。

再如由широкий构成широта,由длинный构成длина,由быстрый构成быстрота,等等,这些名词都表示中性度量、性质意义。

虽然由某些表示程度低的形容词也可构成相应的名词,如由легкий构成легкость,由близкий构成близость。

但这些名词并不表示中性度量、性质意义:легкость只表示“轻”,близость只表示“近”。

所以,俄语中只能说Длинаверевки—триметра;Веревкадлинойвтриметра;而不能说3Корот2костьверевки—триметра;3Веревкакороткос2тьювтриметра1・21・汉语中也有相似情况:表示中性度量意义只能说“长度”不能说“短度”,只能说“宽度”不能说“窄度”,只能说“高度”不能说“低度”;只能问“绳子多长?”“房子多高?”“马路多宽?”“汽车多重?”而一般不能问“3绳子多短?”“3房子多低?”“3马路多窄?”“3汽车多轻?”据说这是各种人类语言中的普遍规律。

这一现象说明,表示度量、性质程度意义的反义形容词中,表示程度高的比表示程度低的意义更宽泛,运用范围更广,派生能力也更强,所以是无标记词,而表示程度低的则是有标记词。

2俄语中反义词并列构成某种复合式固定语汇时,一般是表示程度高的或表示肯定、积极意义的一个在先,表示程度低的或表示否定、消极意义的一个在后。

例如:болееилименее;раноилипоздно;денноинощно;истаримал;нижив,нимертв;нимного,нимало等。

这些语汇都有固定顺序,一般不能颠倒,例如不可以说менееилиболее;нощноиденно;нимертв,нижив。

俄语成语、谚语、俗语中如有反义词并列或表示对比时,也常常是表示程度高的或表示肯定、积极意义的一个在先。

如:Вдобрыйчасмолвить,вхудойпомолчать.Дратьсживогоисмертвого.Здоровнаеду,ахилнаработу.Званыхмного,малоизбранных.Каковазагадка,таковаиотгадка.Лучшебытьпервымвдеревне,чемпослед2нимвгороде.Начатьзаздравие,акончитьзаупокой.Нишьет,нипорет.Отмилогосухота,отпостылоготошнота.Прибыткисубыткамирядомживут.Старыйдруглучшеновыхдвух.Сытыйголодногонепонимает.相反的情况极为少见,如:Кореньучениягорек,аплодыегосладки.Неотведавгоря,непознаешьисчастья.这两个例子中,表示肯定、积极意义的词在后,是受谚语的语义和语法结构制约。

第一例中плодыегосладки是语义重心,所以应后置。

第二例中,副动词短语表示的行为在先,一般应前置,所以表示肯定、积极意义的счастья只能在后。

这一现象可用认知上的肯定项和否定项来解释。

肯定项是有更多显著特征、认知上更加明显、更能引起注意的项,否定项则相反。

例如,“上”与“下”相比,“上”为肯定项,“下”为否定项,因为“上”认知上更加显著、更能引起注意。

举几个简单例子。

书的封面上标题一般位于上半部。

房间里墙上挂画一般挂在墙的上半部。

钟表上起始点(0点,12点)在表面最上方。

许多国家的国旗上的重要图案都设计在上方一角,如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希腊、马来西亚等国的国旗都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