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50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1、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 、劳动B 、自然环境 C、食物 D 、气候变化2、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是( )印度北美洲中国④两河流域⑤埃及 A①②③⑷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3、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是()A胡夫 B亚历山大 C汉莫拉比 D查士丁尼4、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A、空中花园 B金字塔 C汉谟拉比法典 D万里长城5、古希腊繁荣时期著名的城邦是()A斯巴达和迈锡尼 B迈锡尼和雅典C斯巴达和雅典 D雅典和克里特6、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创立者是()A、古埃及人 B 、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 D古代中国人7、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A 、大和统一B 、幕府统治建立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8、622年,穆罕默德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A、巴勒斯坦 B 、耶路撒冷 C 、麦加 D 、麦地那9、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的城邦是()A、雅典 B 、迈锡尼 C、斯巴达 D、特洛伊10、雅典没有国王,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是()A 、元老院 B、执政官 C、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11、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的最重要机构是()A 、元老院B 、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人民大会12、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结束的是( )A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东罗马帝国的灭亡C 、雅典的灭亡 D、马其顿的灭亡13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A、元首制B、等级制C、分封制D、采邑制14、因其繁华富丽而被西欧人视为天堂的城市是()A 、威利斯 B、君士坦丁堡 C佛罗伦萨 D斯巴达15、8世纪时,促进法兰克王国封建化的制度是()A元首制 B采邑制 C等级制 D庄园制二、列举题(14分)1、举出古代印度种性制度的四个等级的名称(4分)2、举出西欧兴起的著名商业城市。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据此回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4】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C.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6】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A.“克已复礼”B.“民贵君轻”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德服人”【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卷上。
2.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并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1.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的理想社会被有的学者评论为“蜂蚁社会”:“大腹便便稳坐中央的君主,是蜂王或蚁后,那些什么想法都没有,只知道按照法定程序做贡献的臣民,是工蜂和工蚁。
”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D.法家2.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这表明他主张( )A.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3.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
”这说明( )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4.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
由此可见( )A.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 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 D.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5.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高二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 (2018高二上·天津期末) 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
以下属于这种“社会价值观”的有()①三纲五常②“因信称义”③天赋人权④君权神授A . ①②B . ②④C . ③④D . ①④2. (2分) (2019高二下·长春期末) 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 . 弘扬三纲五常B . 维护皇权尊严C . 废除宗法制度D . 取消分封制度3. (2分)儒家思想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火花。
下列思想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以德治民②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民贵君轻A . ①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④D . ②③④4. (2分) (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 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
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 . 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 . 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 . 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 . 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5. (2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期中)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A . 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 . 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 . 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 . 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6. (2分) (2017高三上·阜宁月考) 明代《宋元学案》中评述说:“宗朱(熹)者诋陆(九渊)为狂禅,宗陆者以朱为俗学,两家之学各成门户,几如冰炭矣。
四川省凉山州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社会的传说里究竟是否全属伪造?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这段话意在强调A. 古史传说似是而非不足为信B. 古史传说有助于历史研究C. 考古学家已完全证明古史传说D. 应该科学地对待古史传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关键信息:(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由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
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题干观点认为历史传说里也有着真正的史实,应去伪存真的对待神话传说,故D项正确;A项“不足为信”说法与题干相悖,故A项错误;B项说法正确,但题干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C项“完全证明”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运用·神话传说2.宗法制是古代中国一项对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的制度。
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各级贵族都是小宗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宗法制终结的标志C. 宗法制要比分封制影响范围广D. 血缘宗法关系决定了社会权力等级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度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
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的大宗。
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
所以各级贵族都是小宗的说法错误。
综观历史发展脉络,宗法制要比分封制影响范围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两位伟人。
下列对两人思想共同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都强调人要有一定的美德B. 都提倡中庸的思想C. 都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D. 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孔子主张“仁”,提倡德治,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两人都强调美德,A 项正确。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上高二历史半期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34题,共68分)1.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这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的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专制思想C. “心外无理”思想D. “无为”思想【答案】A【解析】材料中强调务实思想,属于经世致用思想,故A项正确;B与材料主旨不符;C属于心学家思想;D属于道家思想。
2. 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
学者乙是A. 董仲舒B. 程颢C. 朱熹D. 陆九渊【答案】D【解析】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主张发明本心,强调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A强调天人感应思想;B和C均是理学家。
3.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该思想流派是A. 道家B. 墨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B【解析】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节用”思想,故B正确;其他家思想不符合题意。
4. 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三个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 孔子韩非子荀子B. 韩非子商鞅孟子C. 荀子商鞅老子D. 墨子韩非子荀子【答案】B【解析】材料“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观点是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韩非;材料“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是指实践了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指商鞅;材料“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是指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指孔子和孟子。
所以答案选B。
5.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01806250241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1.“终养”是指古人辞官奉养父母至祖父母寿终。
据载,乾隆年间谕令,既不迎养、又不呈请终养年迈父母的官员,定以处分。
该谕令所蕴含的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A. 分封制度B. 宗法制度C. 郡县制度D. 选官制度2.《礼记·礼运》中说:“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A. 血缘关系是政治体系的唯一依据B. 天子的权力有限导致诸侯纷争战乱C. 此制度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D. 田产私有导致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3.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可见,唐朝御史台A. 职能广泛,地位重要B. 隶属于中央司法机构C.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D. 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4.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几千年来不断积淀的结果。
在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A. 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B. 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C. 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D.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5.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
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
”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 形式僵化限制严格B. 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C. 不再重视儒家经典D. 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6.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②分封制调整了奴隶主贵族在财产和权力分配上的矛盾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7.《汉书·晁错传》记载:汉文帝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各地的孝廉、贤良方正回答。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木里中学2019届高二历史(下)第一次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C.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2.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3.苏格拉底主张建立智慧与团结的和谐城邦,柏拉图主张在正义原则指导下,建立以个人灵魂和谐为基础的和谐城邦。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材料观点切合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D.韩非子4.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他又说:“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B. “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C. 心即理也D. 一概反对人的欲望5.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6.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里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27题,共54分)1.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 程颐B. 朱熹C. 王守仁D. 黄宗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项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D项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C项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符合题干中“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的意思。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名师点睛】用表格法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2.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
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
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答案】A【解析】“孝心”属于儒家伦理道德,因为“孝心”而无罪免刑则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了司法,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司法审判标准不可避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不能说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司法只是受儒学的影响而己,不能说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材料的主旨,因为材料主旨是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孝心”等关键字眼。
3.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A. 倡导重德修身B. 适应皇权的需要C.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 维护纲常名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吕氏春秋·孟冬》属于先秦时期文学,当时民营手工业还没有普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祭器只是其中一种产品,故B项错误;材料中“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以考其诚”说明古代器物制作讲求质量,故C项正确;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商周时代,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宋明理学·朱熹思想;4.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称赞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夫为妻纲,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是在反对三纲五常里的君为臣纲,材料意在强调李贽是在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李贽不仅仅是在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孔子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道学家的虚伪,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5.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 君主无为而治B. 强化血缘等级C. 推行礼乐仁政D. 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翻译题干所述内容为“君主统治人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求人民去拼战,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尽力农作”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严刑峻法,正确的选项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
6. 《南齐书·孔稚珪传》云:“所奏缪允者,宜写律上,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国子生有欲读者,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使处法职,以劝士流。
”由此可知南朝时期A. 已经不再推行九品中正制度B. 出现考试选官的科举制C. 世家大族已失去选官垄断权D. 可以通过学校试经入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选官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国学置律学助教,依《五经》例”“ 策试上过高第,即便擢用”可知在魏晋时期通过学校试经也可以入仕,正确选项是D项;A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科举制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B项。
7.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汉初政治上“汉承秦制”,思想文化上“汉继楚绪”,推行黄老之术,但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所以题干中“(秦)文书之力也”崇尚儒家思想的表述不准确,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秦朝很多法律制度、赋税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钱粮、人口等大量数据,是汉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又据材料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是“(秦)文书之力”,说明了汉初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得出“未能充分”的表述不合史实,故C项排除;“文书之力”意指汉代成功实现统治全国,是借助了秦之文书,据此不能说明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排除。
试题分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8. 李约瑟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
”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B. 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研究人类、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等字眼足以证明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提及八股取士,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忽视对自然的的研究而非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9. 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明末清初时期李贽的典型的思想观点,当然也就是不符合宋明时期理学思想观点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另外三个选项都是典型的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选项10.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可知,儒家长期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故A不符合;根据材料“其思想主张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可知,法家不注重个人修养,故排除B;根据材料“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可知,墨家是战国时期的,故C排除;道家是老子创立,产生于春秋时期,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曾受到汉初统治者的推崇,D符合,所以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11.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
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所以本题选A,B、C、D 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反省君主专制12.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思想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 朱熹的理学思想D.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人心……良知……”可知,这是王阳明的心学,致良知。
所以答案选D。
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13. 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A. 应专攻儒家经典B. 不要学习六经以外的书籍C. 应旨在经世致用D. 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以看出,顾炎武主张关注社会现实,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经世致用。
故答案为C。
A与材料不符;B曲解了材料主旨;D夸大事实,不能正确反映材料主题,排除AB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14. 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A. 抗清斗争的高涨B. 对文字狱的抗争C.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答案】D【解析】根本原因一般从经济角度入手,因此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所以答案选D,AB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
15.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 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维护等级秩序D. 主张心外无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朱熹是宋代的大儒,他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取之于儒家,但是又有所吸收和发展,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说法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